本书研究"风险中的行政法",既关注现代社会中的风险规制活动对行政法治经典理念、制度和原则等规范要求的挑战,也关注行政法治实践对风险规制现实需求的已有回应和可能的发展。本书首先在原理与原则层面澄清风险规制之行政法治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在风险规制制度与实践层面,基于对上述关键问题的意识,选择以贯穿风险规制全过程的风险交流为重点对风险规制的具体过程和活动内容展开了研究;进而,在明确风险规制不可能将风险削减为零的前提下,本书还讨论了现代社会中经过规制仍不能消除的风险一旦现实化所导致的损害责任和救济问题。
金自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获Edwards Fellowship资助,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从2005年起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任教,讲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环境法学等课程。研究兴趣包括公法学基础理论、环境风险规制的行政法研究等。出版专著《公/私法二元区分的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译著:《行政法的范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物理与政治》,三联书店2008年。《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12年。三十余篇。代表性论文包括:《跨越专业门槛的风险交流与公众参与》和《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合规抗辩》等。
拓展行政法研究视域的有益尝试(代序) 罗豪才
导
及时编 原理与原则
及时章 风险行政法研究的前提问题
第二章 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治——从风险预防原则实证化切入
第三章 风险预防与利益衡量——以环境风险规制为例
第二编 制度与实践
第四章 制度框架:风险规制中的信息交流及其规范
第五章 域外经验:风险规制中的信息难题与风险交流
第六章 本土经验:跨越专业门槛的风险交流与公众参与——透视深圳西部通道环评事件
第三编 责任与救济
第七章 风险社会中的责任行政之寻求——美国货运协会案的启示
第八章 风险社会中的合规抗辩——从一起环境污染损害案例切入
第九章 风险社会中的给付行政
结语
附录:风险决定的做出:食品安全的制度反思
拓展行政法研究视域的有益尝试(代序)
金自宁副教授在北大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们在课堂、学术活动中接触比较多。她给我的印象是勤奋、爱思考问题。我主讲的课程行政法(公法)基础理论,内容不固定,每年都要变动,我好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学科前沿问题。那段时间主要讨论公共治理与软法问题,她和其他同学发表许多意见,提出许多问题,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同学的意见都会被吸收到相关的文章或著作中。我与宋功德教授合著的《软法亦法》一书英文版2013年在美国出版发行。这本书的形成,前后几届公法博士生都出了力,自宁贡献良多。
毕业后,自宁从未放弃科研,坚持学术人生之路,她的科研成果成绩突出。她近年来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主要在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治。这一课题的研究较有现实意义,回应了社会需求,对公共决策、社会治理有较大参考价值,在理论上也有新意。目前国际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尚未展开,从行政法、公法视角加以研究的就更少。好的选题需要学术眼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术能力的体现,自宁选择这一领域深入研究应该说是颇具慧眼的,体现了她对现实的关注和对学术的敏感。在国内公法学界,她对风险社会的关注和研究是比较早的,静下心来、一心钻研,取得了不少成果,有著述,有译作。近期她的大作《风险中的行政法》即将付梓出版,这本书是自宁这几年围绕"风险规制与行政法治"问题研究的心得,也是她所承担的教育部青年社科项目的结题成果,这本书的出版无论对其本人还是对公法学研究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本书以风险作为研究对象,以风险社会的行政法(公法)规制作为研究的视角,以"现代社会风险规制对行政法治提出的挑战以及行政法治对此作出的回应"为核心议题,对风险社会及风险规制的基本理论作了介绍,对实践中的做法和措施作了分析,对风险规制的基本法律问题作了探讨。全书选择以风险交流为关注重心,既立足本土案例,又借鉴域外经验,坚持行政法、公法研究视角,但又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界限,而是同时引入多领域知识和多学科视角,围绕主题作了深入探讨。
作者通过分析指出,现代风险行政法研究所面临的真正难题是与风险相关的不确定性触及了人类知识的限度,即所谓的"无知"的问题,从而行政法规制不得不决策于不确定性之中。风险规制实践对行政法治原则构成了重大挑战,甚至危及到了传统行政法治理念的核心要求,有必要探讨和发展新的行政法治技术以回应挑战。作者力图将风险预防目标与利益衡量所蕴含的合理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风险规制实践与行政法治原则之间的平衡。建议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广泛引入风险交流。围绕风险交流,从案例、比较法资源、原理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概括和提炼了风险交流过程的内在构成要素,总结分析了影响风险交流有效运作的外在社会因素,并提出了构建相应制度规范的建议,进而主张一种既要求集体的决策和行动,也要求个体拿出冒险的勇气的"共同决策共担风险的、公私结合的风险应对方案"。此外,本书还对风险社会中责任与救济问题、侵权责任中的合规抗辩问题、风险社会中的给付行政问题等作了探讨。
我本人对于这一领域并没有做太多的专业涉猎,但在对本书书稿粗读之后,还是形成了一些印象。本书在选题上紧扣时代脉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较大现实意义。本书在视野上较为宽广,跨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包含了行政法、民法、经济法、环境法、社会管理等学科的研究内容,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视角宽,方法多样,成果突出。本书观点鲜明,理论性强,对传统行政法治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直言不讳,客观分析现行法律体制的不足和缺陷,在详尽分析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作了理论归纳和构建,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写作方法上,关注现实,关注案例,注重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注重从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注重收集分析中外案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炼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理论成果,较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实践为理论服务,让理论反哺实践。作者在某些章节的写作上,没有局限于单一的部门法视角,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大胆借用公私法的视角来加以审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拿出了一种公私合作的解决方案。当然,书中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研究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但无疑是在行政法学研究和风险社会研究、公私合作治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成绩总是过去式的。如作者在文中所言,"希望法学界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风险研究中来",我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这一领域,共同推动研究的深入,这也是所有真正有志于法学研究、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者们最真实、最真诚的想法。也希望自宁能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优势,从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开拓,在学术的前沿高地上大步前进。
罗豪才
2014年2月19日
实用,排版不错,读起来比较舒服
风险中的行政法,性价比很高
这本书不错,值得一读和收藏。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