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冷眼看IT:信息技术竞争优势的丧失图书
人气:15

冷眼看IT:信息技术竞争优势的丧失

哈佛商学院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的出版使我十分高兴。2003年冬天,中国出版界朋友的到访,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们谈了许多,我向他们介绍了哈佛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也安排他们去了我们的课...
  • 所属分类:图书 >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MIS)  
  • 作者:(美)[卡尔] 著,[曾剑秋]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100044431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05
  • 印刷时间:2005-05-01
  • 版次:1
  • 开本:--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2003年5月,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由本书作者尼古拉斯·G.卡尔撰写的一篇题为"IT,强势不再"的文章,一时间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关于IT重要性的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大量媒体都刊登了对这篇文章的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为了更加详细、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作者在该文章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完善,推出了这本《冷眼看IT》。在本书中,作者指出,尽管计算机应用于商业领域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其对整个商业的影响,尤其是对企业绩效方面的影响,却尚无定论。许多企业虽然在IT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收效甚微,企业的效益并没有因此而有任何质的飞跃。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借用古今大量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解释了为什么硬件、软件以及网络领域的创新会被迅速地模仿与复制,从而使IT丧失了让企业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战略作用。他指出,技术可分为专有技术和基础性技术。专有技术是可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技术,但由于技术的可复制性,任何专有技术最终都将演化为基础性技术,即所有企业都可以共享的技术。一旦一项技术成为了基础性技术,它便无法再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IT也是如此。然而,卡尔也指出,这一演化过程却是一个非常必要且十分有益的过程。因为,只有当IT变成一种基础性技术、成为一种普通的资源时,它才能为大多数企业所应用,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化。

编辑推荐

关于"IT,强势不再"的"大辩论"

2003年5月,《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一篇名为"IT,强势不再"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哈佛商业评论》的前执行主编——尼古拉斯·G.卡尔。这篇文章一发表,就引发了一场关于IT重要性的激烈辩论,辩论的范围在逐步扩大,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以下是对该文章的一些评论:

"……一篇爆炸性的文章……"——《福布斯》

"……危险的错误……"——《财富》

"……地描述了后泡沫时代的技术……"——CNN/金融频道

"胡说八道!"——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 史蒂夫·鲍尔默

"……重要的,甚至是意义深远的……"——施乐公司前首席科学家 约翰·西利·布朗

"……错误……"——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 卡莉·菲奥里纳

"卡尔……戳破了某些IT圈内人士不切实际和自私自利的虚伪之词。"——《新闻周刊》

对本书的赞誉

全球的企业在IT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但大多数企业的投入并没有为企业带来任何真正的竞争优势。在其颇具及时性和煽动力的一书中,尼古拉斯·G.卡尔解释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加谨慎和理智地看待IT在商业中的作用。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 《领导革命》一书的作者 加里·哈梅尔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且深具洞察力的书,本书将对企业如何看待IT及其在商业战略中的作用产生深刻的影响。 ——BMO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 托尼·康

卡尔让我们再度审视那些关于IT和商业价值的基本假设。也许你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那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他所提出的质疑促使我们对IT的价值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而重大的商业决策和行动都将取决于对这一问题的争论结果。 ——著名管理咨询顾问 《冲出盒子》一书的作者 约翰·哈格尔

本书前言 ——大辩论

计算机应用于商业领域已有五十余载,然而有关计算机对整个商业的影响,尤其是对企业绩效方面的影响,我们依然有太多不解之处。具体而言,我们仍无法确切说出:为什么在初的四十多年里,计算机的普及对提高产业生产力水平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好像突然变成了美国生产力迅速提高的推动力?我们同样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近年来生产率的提高是如此不平衡?为什么在有些产业和地区,对IT的巨额投资会产生如此显著的效果,而在其他一些产业和地区,虽然在软件、硬件上同样也有大笔资金的投入,可是却效果平平?

再来看看那些私营企业,眼前的景象更是一片晦暗。信息技术的确改变了很多企业采取重要举措的方式,但至少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它并未改变企业的根本组织形式或规模。IT给为数不多的企业带来了巨额的收益,甚至把一些企业推上了行业领袖的位置。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它所带来的挫折与失望要远远多于荣誉。它一方面使许多企业不得不大量削减人力成本和运营资金;另一方面又常常使经营者误入歧途,为解决眼前困难而把钱投进那些风险巨大的商业活动中,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简而言之,对于IT对企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产生的影响仅仅下一个简单的结论即便不是不可能,也非常困难。IT上的花费已占据了企业全部资本支出中的份额——这几乎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企业流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但许多企业仍然在IT上继续盲目投资,而对其产生的战略影响和财务影响缺乏清醒的认识。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这种认识,希望能在商业、技术部门的主管、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面前展示理解技术、竞争和利润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新视野。

通过对IT的特性、其不断变化的商业角色和过去一些案例的分析,我可以断言:IT的战略重要性并不像人们所宣扬或假设的那样是不断增长的;相反,这种重要性正在逐步降低。随着IT的作用不断增强、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便宜,它已经不再是少数企业借以经验丰富其竞争对手的专有技术,而变成了所有企业都能共享的一项基础性技术。换言之,IT正逐渐成为生产的一个简单因素,这种日常性的投资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而言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

IT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对企业在技术方面本身的管理和投资以及如何创造和巩固企业竞争优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策者对IT角色变化的反应往往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几年的命运。

写作背景与概念界定

在2003年5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IT,强势不再"的文章,而本书正是对此文观点的扩展或延伸。该文曾经在IT供应商和用户中间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报纸及商业类和IT类杂志上刊登了大量评论我的观点的文章:有讨论剖析的、有质疑批判的、有攻击的、也有支持的。许多知名企业的总裁、商业领域的专家和记者对观点本身的优缺点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关于IT及其对于商业运作意义的一些看法。这次大讨论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此外,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讨论显示了这个问题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这个问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极度匮乏。

就个人而言,我对这场讨论感到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觉得我引起了人们对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一种重要的商业现象的再思考,而这种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建设性的,也是期待已久的。很少有这样一篇简短的商业文章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引发这么多争论。而令我感到失望的是,有少数批评我的文章错误地理解了我的观点,这可能是我在表明自己观点时对一些术语和适用范畴还阐述得不够清晰所致。在本书中,我将更详细地阐释我的理论,对于那些针对我的观点提出的疑问也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希望在表述这些观点时可以做到更加、透彻。当然,我不希望这本书成为此次争论的结尾。可以确信的一点是这场争论会是一个长期的且富有成效的讨论。我只是真心希望本书能为此次争论引向一个能够给管理者带来实效的具体结论发挥一点点作用。

本书的开篇要先介绍一些重要的定义,首先是"IT"这个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十分清楚的概念。我相信,在今天,IT已经是人们普遍理解的常识。我用"IT"这个词来指代所有以数字形式来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各种软硬件方面的技术。需要强调的是我所讨论的仅仅是技术本身,这里,IT的含义中并不包括那些通过技术传递的信息和使用这些技术的人的才能。正如一些作者在回应我那篇《哈佛商业评论》中的文章时明确指出的:信息和才能往往是形成商业优势的基础。这一点正确,而且将始终如此。事实上,随着IT战略价值的逐渐消失,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运用IT的技能可能会对企业的成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般的、被普遍应用的IT基础设施的发展的确影响深远,有时甚至限制了它所承载的信息的使用方式。正如我下文中要说明的,今天的管理者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他们必须清楚,这些新的基础设施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企业的运营决策和战略决策的。即便是购买商品也不能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需要明确说明的是,我所谈论的技术是指在发达国家用来管理企业内部及企业间信息的技术。我并不是在讨论那些应用于家庭或是应用到消费品中的信息技术,因为在我看来,由于计算机、媒体和电子产业大规模地融合,这两个领域迅速革新的时机已经相对成熟;我要讨论的也不是IT在新兴市场上的应用,因为那些地区的IT基础设施在整体上还不发达。我希望本书能够让人们了解,虽然新兴市场上的IT供应商和用户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同行那里学到很多经验,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面对的挑战也不同。

本书概略

章"技术的变革"是一个简要介绍的章节,是对整个论题的概述,强调要从战略角度审视IT的价值。在这一章,强调了我个人认为核心、也有建设性的要点.即IT从一种个别专有的参差不齐的体系转变成一种可以实现共享的标准化基础设施,是一个自然而然、非常有必要且十分有益的过程。只有当IT变成一种基础设施、成为一种普通资源时,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程度地发挥。

第二章"历史的轨迹"介绍并解释了专有技术和基础性技术之间的显著区别。本章通过对过去的一些基础性技术(从铁路到电力)运用于商业后的发展轨迹和IT当前状况的描述,证明了IT也是循着这条轨迹发展的。本章特别指出,那些运用基础性技术的先驱者常常在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拥有持续优势,但随着基础性技术的逐渐成熟,它也变得更加便宜、更加实用、也更容易理解,从而竞争对手就可以迅速模仿任何革新成果了。

第三章"一种近乎的商品"分析了IT在技术、经济和竞争性方面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IT能够迅速地实现商品化。本章列出了两条对我的论点非常有意义的批评意见:,我忽视了软件所蕴涵的无限潜力;第二,就像技术专家建立IT大厦一样,我忽视了一直在变化的IT资产组合方式。我承认电脑软件比早期的基础性技术更易受影响,也更易改变,但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它不易受商品化的影响。而我要说的是,它展现出的其他一些特性正把它朝着商品化的方向推进。了解了IT的体系结构在不断发展后,我要指出,大多数革新都旨在提高共享的基础设施的性和效率,而不是推动这些基础设施被独占。

第四章"正在消失的优势"考察了IT被应用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出这段历史的发展与早期基础性技术建立的模式的关系是多么地紧密。一些针对我论文的评论认为,IT的重要性从未体现在它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上。而本章通过研究几个IT先驱的案例来展示,在过去一段时间,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实对竞争形成了持久的障碍,但随着IT的发展,这些障碍全都垮掉了。我还要介绍一种被称作"技术复制周期"的观点,这是衡量战略性的IT投资是否能终成功的重要概念。

第五章"通用战略解决方案"从对IT管理的认真考察开始逐步深入,进而探讨了新的商业基础设施的出现如何改变市场竞争的基础。本章讨论了IT基础设施对一些传统形式的竞争优势造成的侵蚀,叙述了商业成功怎样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对优势的持久性和影响力的双重追求。本章也解释了企业应当如何协调其与合作伙伴信息共享的需要和保持组织完整性的需要之间的关系。IT设施很容易专业化和通过外购取得,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应该盲目地对其进行投资。

第六章"驾驭`金钱陷阱`"转向了对IT商品化的实际管理含义的研究。为了强调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我对IT投资和管理提出了四点指导方针:少花钱;做跟随者,不要争吃"螃蟹";低风险时才进行创新;更多地关注风险。我也提供了近期一些企业实践的例子,这些例子可以作为行动的典范。我的目的并不是在这里提供一个IT教材,因为别人比我更有资格做这样的工作,我只是想提供一种新的管理视角,它可以帮助业务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在未来作出适当的决策。

后一章"神奇机器之梦"探究了IT作用于经济和社会的更加深远的影响。本章阐述了人们对于有望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有一种源自天性的热情,这使我们夸大了IT的收益却忽视了它的成本,另外本章也剖析了这种偏激如何影响了我们对这场所谓的计算机革命的理解。

这样一场讨论在今天是非常及时的。我们已经走到了IT商业应用的历史转折点,三种重要趋势的汇集将塑造一个崭新的未来。,随着经济从"后网络泡沫时代"的委靡中复苏,企业正在重新审视IT投资和管理的方法;第二,信息产业正处于重组的过程中,而IT供应商们也正调整其竞争战略以应对市场中的各种变化;第三,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们正在评价计算机对产业的运行情况及生产力的深远影响,这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关于IT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的政府决策出台。在这种环境下要作出正确的抉择需要开放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这也正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G.卡尔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的著作主要涉及商业战略、信息技术及二者的交叉领域。他已经为《哈佛商业评论》撰写了包括"IT,强势不再"在内的十多篇文章与报道;同时,他也为《金融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商业2.0》等诸多期刊撰稿。 1997—2003年,卡

目录

前言——大辩论

写作背景与概念界定

本书概略

致谢

及时章 技术的变革——新商业基础设施的兴起

固有思维的巨大转变

战略观点

回顾历史,放眼未来

第二章 历史的轨迹——基础性技术的本质及发展情况

先发优势

前瞻性优势

基础设施的构建

第三章 一种近乎的商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命运

硬件的商品化

软件的商品化

软件产业的未来

架构的创新

适可而止

第四章 正在消失的优势——商业中IT的角色转变

当IT还是新技术时

保持优势

技术复制周期

商业过程的同质化

主导设计的出现

第五章 通用战略解决方案——IT基础设施对传统优势的侵蚀效应

可持续优势和杠杆优势

支持"围墙"的存在

二重性观点的必要性

第六章 驾驭"金钱陷阱"——IT投资与管理中的新规则

少花钱

做跟随者,不要争吃"螃蟹"

低风险时才进行创新

更多地关注风险

第七章 神奇机器之梦——对技术变革的解读和误解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gdabclz**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2-11 17:25:17
来自bbcyc11**的评论:

好书要多读,读书使人进步,加油!

2015-04-29 11:59: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

2015-10-28 21:26: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给部门买的书,一下买了好多本,很不错,已经在看了

2016-01-05 13:53: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

2016-04-02 19:39: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满意,很喜欢

2017-06-27 12:30:50
来自C***n(**的评论:

老师推荐的书,整体感觉不错。

2017-07-27 15:44:31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