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俄罗斯不同的地理环境,介绍野外生存能力训练的内容."军事化野外生存训练方法为参考依据,以野外生存对人们进行体能、情感、毅力.协作等面的多方面锻炼为目的。是一套野外生存的参考书.为喜欢军事化野外生存、探险旅游者提供一亇与大自然更深层次接触的机会。野外生存的训练,旨在恢复人的自然生存能力,挖掘人的自身潜能。使人们能够唤起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及时章出行的准备/000
必:品的准备/001
危险元素/004
饥饿/005
炎热、焦渴/008
寒冷/012
恐惧/016
过度疲劳/019
孤独/021
求生要素/021
求生意志/022
求生技能/023
第二章野外定向技巧/028
使用地图/029
指南针/032
观星定向/035
太阳定向/036
……
如果将人类的活动或工作转换成数字的话,很多情况下的确可以估算一个定量,比如,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沿平坦的道路步行一小时,需要消耗200大卡,速度每小时5公里――300大卡。每小时8公里的慢跑,一小时消耗600大卡。滑雪速跑消耗达720大卡。携带15千克背包中速行走比安静状态消耗能量多5倍。每小时10公里的滑雪速跑则10倍于静态下的体能消耗。
此外,各种病患、高度情绪化和惊恐等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都会极大缩短无危险状态的饥饿条件下所能坚持的时间,加快体内的物质交换。因此,饥饿条件下的平均维持时间不过20―25天。
当然,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利弊条件,因而存有差别。年纪大的人会比年轻人易于适应饥饿,因为他们体内的物质交换水平较低。相反,正在成长期的肌体,物质交换的水平要高出15―20%。儿童的体内物质交换每小时每千克体重达到1.15大卡。女人比男人对饥饿更有耐力,这一数据不幸地来自列宁格勒围困时期的统计。当时,先饿死的是14―18岁的男孩子,然后是青年男子,其后是女孩、成年女性。幸存者中多数是高龄妇女,她们只凭借很少量的食物熬到了后。
当然,健康的成年人需要大量的能量储存,但研究证明,即使是同样体重、年龄、性别并处于同等外在条件下的人,也会因为饥饿状态下心理或生理的个性差别而影响生命的维持时间。有些人经历了40、50甚至60昼夜的饥饿仍然活了下来,但证据显示也有很多人熬不过20到25天。一般来说,当饥饿使原来的体重消耗掉30―40%时,死亡也就近在眼前了。
长期饥饿的表征是什么?初阶段一般认为是饥饿的第二到第四天,在这一阶段饥饿感十分强烈,食欲明显上升,某些人会感到烧心,感到上腹部有压力甚至疼痛、恶心。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胃痉挛等症状。嗅觉变得极其敏锐。有水的情况下流涎严重。心思无法从食物离开。在饥饿的头四天体重平均每天下降1千克,在气候炎热条件下每天则可能下降1.5千克,然后的阶段每天减重量逐渐缩小。
然后,饥饿感会减轻,食欲也消失,有时候人体会出现轻松和兴奋感。舌苔变白,呼吸时口中能感觉到轻微的丙酮味道。即使看见食物也不再分泌唾液。这时可能睡眠变差,持续头痛,敏感易怒。持续饥饿使人变得冷漠,萎靡不振、昏昏欲睡。
但灾难和困境中由饥饿导致的死亡十分少见,但饥饿将受困者遭遇的其他不利因素加以放大,使其陷入绝望,同时饥饿消耗了大量体能,是求生环节的重要障碍。
饥饿的人比饱食者更容易冻死,也更易于生病或加重原有的病情。持续的饥饿使反应变缓,理解和判断变得迟钝,工作能力也大大降低。
因此,在缺乏食物,并无法通过狩猎、捕捞、采集野生植物等方式加以补充时,应采取相对被动的求生策略,即等待就近的援助点前来救助。若非端必要,应尽量呆在庇护所内,减少外出以节省体力。以躺卧、睡眠代替任何活动,减少不必要的体力工作,只做那些必须做的事情。值班,包括维护庇护所、观察地形地势、寻找水源或生火、发救援信号等活动应在所有人员中轮换,将一昼夜的时间分成小段,比如两个小时一轮。除了老弱病残外,所有人都应担负值守任务,如果团组较大,同时也可以安排两班。有序的安排可能及时消除陷入困境者间出现的冷漠、焦虑、萎靡情绪的蔓延。
不过,若发现有一丝原地取得食物的可能,即应投入大程度努力获取食物来源,改变饥饿状态。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