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梦的剖析,提出“潜意识”与“俄狄浦斯情结”等重要概念,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深刻影响了人类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与《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并称思想史上三大里程碑。无法回避的基石巨著。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1856.5—1939.9)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之父”,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等。
译者简介
方厚升,德语文学博士,任教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皆有涉猎。
序
及时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Ⅰ 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Ⅱ 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Ⅲ 梦的刺激和梦的来源
Ⅳ 为何醒来后会忘记梦
Ⅴ 梦的心理特征
Ⅵ 梦中的道德感
Ⅶ 梦的理论和梦的功能
Ⅷ 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对一例梦的分析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达成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梦的来源
Ⅰ 梦中的近期及一般性材料
Ⅱ 作为梦之来源的童年期材料
Ⅲ 梦的躯体刺激来源
IV 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Ⅰ 梦的浓缩工作
Ⅱ 梦的移置工作
Ⅲ 梦的表现手段
Ⅳ 表现力的考虑
Ⅴ 梦的象征表现:其他典型的梦
Ⅵ 一些例证:梦中的计算和言谈
Ⅶ 荒唐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Ⅷ 梦中的情感
IX 梦的润饰工作
第七章 做梦过程的心理学
Ⅰ 梦的遗忘
Ⅱ 回归现象
Ⅲ 愿望的达成
Ⅳ 梦的惊醒、梦的功能、焦虑的梦
Ⅴ 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抑作用
Ⅵ 潜意识和意识:现实
夜里,我去了布吕克的实验室,听到轻轻的敲门声后,我打开门,看到门口站着(已去世的)弗莱舍教授,他和一些人一起走进来,说了几句话后,他就在自己的桌边坐下了。接下来是第二个梦:我的朋友弗利斯在七月份悄悄来到了维也纳,我在街上碰到他在和我(已去世)的朋友P聊天,然后,我就和他们一起去了某个地方。当时,他们两个好像面对面坐在一张小桌旁,我坐在桌子狭长一侧的前部。弗利斯谈起了他的妹妹,说3刻钟后她已死了,接着还说了一句类似“这是极限”的话。由于P并不明白他的意思,弗利斯就转过身来,问我究竟向这位P朋友讲过多少关于他的事情。我被某些奇特的情绪攫住了,想告诉弗利斯,P根本不可能知道什么,因为他已不在人世了,可是我实际说出来的却是“Non vixit”,而且我自己也察觉到错误了。于是,我就狠狠地盯着P看,在我犀利的目光之下,他面色变得苍白起来,身形也开始模糊了,眼睛变成了病态的蓝色,就消失不见了。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恩斯特 弗莱舍也是个鬼影,一个游魂而已。于是我就觉得,现实可能就是这样的:只有在人们喜欢的情况下,这样的人才可能存在,同样,他也可以因其他人的愿望而消失。
长着鸟嘴的人
我本人有几十年没做过真正的焦虑梦了。我记得自己七八岁时做过这样一个梦,大约三十年后才对它做了分析。这个梦很生动:我看到了亲爱的母亲,她入睡的表情极为安详,两三个长着鸟嘴的人将她抬进房间,放在床上。我又哭又喊地醒过来,把正在睡觉的父母吵醒了。这些衣着怪异、身材奇高、长着鸟嘴(Vogelschnabel)的形象取自《菲利普逊圣经》中的插图,我想它们肯定是古埃及坟墓上雕刻的鹰头神祇。不过,这个分析还让我想起了一个坏孩子,他是门房的儿子,经常和我们其他孩子一起在房前的草地上玩耍。需要补充的是,他的名字就叫菲利普。我记得就是从他那里头回听到这种用来描绘交尾(vögeln)的粗话——有教养的人都只用拉丁文的“性交”(coitus)一词代替,不过梦中选择鹰头,便已清楚地指向了那个脏词——当时,透过一位阅历丰富的老师的表情,我肯定已猜到了该词所包含的性意味。母亲在梦中的表情其实抄袭了祖父的神态,在他去世前的几天,我看到他就是这样在昏迷之中鼾声连连。因此,必然要将梦中的润饰解释为母亲快要死了,而梦中出现的坟墓浮雕正好可以配合。我在焦虑中醒来,情绪一时无法平息,把父母也给吵醒了。我记得当自己又看到母亲的面孔时,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好像我需要的就是这个安慰:原来母亲并没有死。不过,梦的这种润饰性解释之所以会发生,肯定是受到了已经产生的焦虑情绪的影响。我并不是因为梦到了母亲生命垂危才感到焦虑,而是在前意识的润饰过程中对梦做了这样的解释,因为我已经处于焦虑情绪的控制之下了。不过,如果考虑到抑制作用的因素,这种焦虑可以追溯到一种虽然模糊但却明显具有性意味的欲望,而它已在梦的视觉内容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弗洛伊德是启蒙哲学的代表之一。他真诚地相信:理性乃是人类的伟力,单凭理性,人便足可免于困惑与堕落。
——弗洛姆
他的观念曾被愚昧地轻视,但在我们这个世纪中,罕有人写出过这么多富有智慧、合乎理性、具有颠覆性的著作。
——托马斯 曼
弗洛伊德为这代人找到了一个更深刻的世界观……科学的使命是教导人类如何在这个艰难的星球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对于这个艰巨的使命,弗洛伊德的奉献不可或缺……他直指人心,但愿人类对自身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茨威格
直到最近,我还只能理解您思路中的思辩力量,以及这一思想给这个时代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据我判断,只有用压抑理论才能对它们作出解释。我很高兴自己遇到了这些例证。因为,当一个伟大而且美丽的构想与现实相吻合的时候,它总是令人愉快的。
——爱因斯坦
读过后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弗洛伊德思考问题的大体方法,我想这个方法未必能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至少可以用在解读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上边——人性可能万古未变,何况距此书出版才过了一百来年。
比这厚的书我读过,比如《天龙八部》五册加起来就肯定比他厚多了。不过比这还厚的社科书,我还真是没读过啊。我昨天从公司取到的包裹,下班时在地铁上从包里拿出来看,可招眼球了。要装,就得这么装。推荐装人入手。
每个人在睡梦中都会做梦,只是第二天醒来记得或不记得的问题。 梦的内容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在没有接触到心理学对梦未曾有了解之时,一直都觉得梦是很神秘的境界,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梦到那样的情景,很多关于梦的词语,故事,人物从小就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对梦有着很深刻的研究。 弗洛伊德出《梦的解析》的时候,当时却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支持。
书里面说梦是愿望的生成,意识和潜意识在‘斗争’的时候,意识没有压制住在潜意识的‘想法’‘愿望’,潜意识的片段在人脑中形成梦。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中醒来的话,会记得自己做梦的内容,相反,就不记得了
解析梦的方法,第一种是把梦的全部内容看作一个整体,用另外一种相似的,易于理解的内容来替代它,进行梦的解析。第二种方法是把梦视为一系列的密码组成,每一个密码均可以按照密码簿“翻译”成一个特定的意义,然后利用这些翻译后的密码来重新解释梦的含义。
弗洛伊德认为,梦能够真实反映人的心里状态尤其是内心的意愿,即使是扭曲的或者是噩梦也包含一定意愿的因素。但我读到现在反而觉得作者的想法也只是臆测,一直在自圆其说。不知道后续会不会给出有力的证明。
1897 年,在父亲去世后的一年,弗洛伊德开始了他的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梦。在进行了两年的自我分析后,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结论写成了《梦的解析》
人是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智商生物,而梦是人本能的回归。从“梦”出发,从最普遍又最神秘的“梦”出发,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挖掘人性,挖掘人被深深压抑的欲望。弗洛伊德是这条路上的开拓者,是时至今日无人超越的巨人。
读上海三联那本的时候,气得牙根痒痒,要不是图书馆借的,我肯定忍不住给撕了——说的什么鬼话,反正不是人话。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这种话赖在弗洛伊德头上了,其实换个好点的译本就知道冤枉他了。我就读过这两种译本,三联的是鬼话,浙江的是人话,这就是区别。
这书吧,装的人家里都得有。我就比较装,反正不能买那些丑了吧唧的,原本在商务版和这版之间选择,但是商务版外封朴朴素素倒还好,翻开来也太丑了,反人类,何况也不便宜,查过又说是英文翻译的。那就剩这本了。排除法万岁。
鹤立鸡群。作为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弗洛伊德文学造诣可想而知,然而当前译本并未反映出这方面的水准,只能可读性高,行文比较顺畅。可是比起其他译本,这个版本还是突出的,我只能猜测,弗洛伊德真的不容易翻译。
探索人的无意识或潜意识,经过伪装的东西,出现在了我们的大脑中,能够在无意识当中找到什么,就达到了领悟,我们的梦中最真实的面目是什么,这些答案不清楚,但我知晓,我的做梦时刻伴随着即将睡觉醒来,不足一小时睡眠
为了更好地让自己了解自己,可以为自己找到一面镜子, 为了关心自己所以我选择了它 这本书是逻辑思维很强的书,刚开始读时觉得很深奥, 在读的过程中跑神,不过深入下去的阅读会逐步了解到 无边的精神世界,你会发现那里不是真的那么缥缈和不可窥视。
或者是前一天清醒时刻的遗留物,而且没有失去所含的能量;或者是整个清醒时刻的流动把潜意识中的一个愿望给激励起来;或者是两种情况的偶合。产生一个转移到近期的材料的愿望,或者是一个近期的愿望在受到压抑后借着潜意识的协助而得以新生
知道点心理学的都会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输入法都能直接打出这句话来),可究竟怎么达成的,为什么会有噩梦?不老老实实学习下这句话的出典,就没法好好解答。我还没读完,不过我已经在帮同学解梦了。虽然不收费,可是有意思。
每个人都能剥离出好几个自己出来。自我本我超我,意识潜意识,梦境现实孰真孰假。不管是《蝴蝶效应》、《禁闭岛》、《恐怖游轮》、《穆赫兰道》、《致命ID》、《搏击俱乐部》还是《盗梦空间》,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问题,究竟那个我才是真的我。疯颠与文明,意识形态的管制而已!
早就知道弗洛伊德是泛性论,知道他的很多观点让刚了解心理学的人难以接受,但是现在发现要了解一个人,完整地了解一个人,不能只是把所了解的关于他的小片段简单地拼凑,静下心来读完他的一本书,再读第二本,再读第三本......
和原来那本摆在一块,都不敢相信差价这么小。看来商务馆很暴利啊,或者是大出版社运营成本就是高啊!对照了两页,觉得大社这回败给小社了,原来没读懂的地方,看了新版突然有“原来如此”的感觉了。翻译的不同,能造成这么大差异啊!
这书不是盗版吗?轻到飞起。快递还给我刮掉一块,算了不影响阅读,也懒得退,我真心觉得应该卸掉当当
想起小时候梦里心心念念地恣意买喜欢的娃娃吃学校门口的各种小吃。多少年后的今天这些大体都实现了。然而办公室冰箱里的冰淇淋再无人问津,买到喜欢的小玩意儿时的欣喜感也不过几分钟。梦开始剧情发展为新的心结。人生
人的潜意识和精神心理层面之复杂,让我望而却步。但不管怎么样,梦是愿望的达成,梦是现实的延伸,梦善于伪装和拼凑最近的事和童年的记忆,还经常批上与现实相反的外衣。所以我们常说的梦想成真和梦境是相反的其实有理可循
很久很久以前,当我还对“权威”有,对“经典”有憧憬时,曾经翻过这本书,但是没读懂。我当然归咎于自己的理解力。这两天翻了这个版本的前几页,我觉得,可能也有之前版本的问题吧。不过涉及纯理论的时候,还是很难懂的。书的质量我很满意。
乍看弗洛伊德,有点歪理邪说的感觉。不过真读一读,觉得有道理,而且有意思。如果说牵强附会,可附会得又不牵强,而且所谓“多重限定”,也能帮他洗脱掉大部分扯淡的嫌疑。这本书好像经常被选作“最重要的一百本”之类的,应该有它的道理。
梦的解析,有好多版本,我读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生涩,一个版本通俗,一个印刷质量好,一个差强人意,果然是福不双至。相较而言,果麦这个版本翻译的比较通俗,阅读起来不那么吃力,信和达做得很好,如果能再反复斟酌,雅也一样出色,就更好了
了解弗洛伊德的不二之选。这是弗洛伊德毫无疑问的代表作,要了解弗洛伊德,肯定不能回避这一本——问题只剩下“为什么要了解弗洛伊德”。读了之后会发现,他确实是一个有洞见的人,他的思维方式,他的研究方法,他的敢为天下先,都会让读者受益。
纸是轻型的。一直喜欢进口书那种轻轻柔柔的纸,这个就类似,不知道是不是进口纸。其实这么厚的书,只能用两种纸:要么是类似词典那种薄薄的,但是背面字都会透过来的,要么就用这种韧韧的,不然看到后来都翻不动了,得用什么东西压着。这本不用,凭这个,加分!
适合随手翻阅。这部书是有体系的,可是他的体系是比较天马行空,粗线条,有趣的地方主要是对梦的分析,这些地方都用了特别的字体,很容易找到。所以放在案头或书架上,想起来了就翻翻,也是饶有异趣的。这本书翻起来也很舒服,质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