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街头巷尾(套装共2册)图书
人气:42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街头巷尾(套装共2册)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本书 对于很多人来说,外销画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名词。 明万历年间,中国宫廷里出现了以郎世宁为首的欧洲画师,创造出艺术性极强的清代宫廷绘画。在草野之中,中国士大夫推崇的仍是八大山人、石涛等...

内容简介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是一本描绘介绍中国建筑的画谱手稿,完成于十八世纪,作者是姓名、履历已不可考的法国传教士。原书分上下两册,共包含188幅绘画。上册主要是建筑常用工具、砖瓦墙、照壁、亭子、桥和塔。下册主要是大型整体建筑结构和住宅内部摆设、台等。在没有影像的时代,来自西方传教士(或学者)通过绘画这种方式记录着他们了解的东方世界。通过这些绘画也让西方世界对于东方古国有更直观的感受。另外,书中的才华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哪怕仅仅当作装饰画册来看,也是美不胜收。 《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整理自一组绘于19世纪的中国外销画,作者已不可考。书中共选择了一百四十多幅描绘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及各行业人物的图画,全书分为“玩物•杂耍”“民风•民俗”“行业•生计”三个部分,以鲜活生动、真实质朴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说明再现了十九世纪中国人的日常市井生活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原本是向西方世界介绍古老中国社会风情与文化的重要媒介对于当代国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特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在当下这样一个人人对时间充满焦虑感的时代,这些质朴鲜活的画面,会让我们在“慢”与“快”的交错间,回味那些初心所指向的路

编辑推荐

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

140余幅绝美彩绘 原版文字翻刻 极简译文 生僻词注释

这里有老老老“老北京”全部的记忆:小手艺人、小商小贩、衣食住行、民风民俗……那些与我们不告而别的生活就这样不期而至了。

这里描绘的是宫廷、朝堂、书斋、林泉之外的另一种生活,它们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生动、丰富的生活内涵。

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这些堪称“中国风物的手绘照片”的外销画极大地满足了西方人的好奇,如今它是珍贵的艺术图录,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

亦书亦画,可读、可赏、可传家。——小孩读新知,青年读文化,老人读怀旧。

著名学者解玺璋作序,余世存、马勇、庄秋水感动推荐!

工艺精湛,追求——精美四色印刷,再现古人的生活智慧。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

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还是凝固的社会生活整体——

如果说《营造法式》中的中国建筑是技术性的,《园冶》中的中国建筑是文学性的,那么这本《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中的中国建筑则是社会科学性的。从照屏变化中介绍官员体系与形制规定、从亭子中看到“山水”这种独特的中国景观,在室内的细节里描述社会地位的分寸,从塔和台的关系猜测统治阶层的信仰和理想……

宏观布局 微观细描,亦真亦幻——

工具—砖瓦—墙—照屏—亭子—桥—塔;住宅的单层—双层—三层—室内—台。从小到大,由简至繁,宏观的布局 局部的细描,彩绘图资料来源多样,图面信息综合。画中建筑是真实与想象并存的,这样能够展示的是更具有典型意义和足够内涵的“中国建筑”。

换个视角,感受时间与空间的有趣变化——

今天,我们在大量研究与输入“西方建筑”,而在十八世纪,富庶广阔的中国是欧洲人想象中的文明世界与神秘古国。三百年前的作者站在法国看中国,而我们站在三百年后的中国看他们眼中的自己。感受时间与空间的有趣变化。

向匠人和匠人精神致敬——

发现诗意的栖居之所,享受视觉的盛宴,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探寻生活与艺术的真谛。

尊重原著,原味呈现——

翻译过程本着尽量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原书的表达,让读者明白不同文明阶段、不同思考范式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模式的差异以及可能的出现的结果,并由此知道,我们看到的事实和因果在不断演进,发现科学真相是无限逼近的过程。

工艺精湛,追求——

双封装帧,精美四色印刷,再现中国古典建筑之美。

作者简介

作者:佚名

译者:范冬阳,女,1986年生。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建筑学学士,法国巴黎城市规划硕士。

领读文化,是一家以管理和运营作家版权资产为核心业务的新形态文化公司,致力于用理性态度、市场方式、匠人手艺,为城市中产者提供高品质图书及多元文化产品。外销画是18世纪出现在广东地区的一种画作,这些画作多表现中国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日常生活,是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之一。后来因为摄影技术的发展,这一媒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时光荏苒,这些当初旨在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对于当代国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样具有了重要的意义、独特的史料和文化价值。领队团队认为,在当下这样一个人人对时间充满焦虑感的时代,这些质朴鲜活的画面,会让我们在“慢”与“快”的交错间,回味那些初心所指向的路。

目录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本书

序:从图画里发现中国历史

第1篇

行业.生计

第二篇

民风.民俗

第三篇

玩物.杂耍

在线预览

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的市井生活》

卖水烟之图

其人或戏园或在庙场,用一长嚼水烟袋向人面前递之,有吸者,其人管装点,乃为下役之人也。

其人在戏园子或在庙场,拿一支长柄的水烟袋递到人们面前,有要吸烟的人,即为其点上,这些人都是役使的仆人。

塑佛像之图

其人干草为股,用黄土堆成各样佛像行(形)式。先用青粉满塗(涂),后用五彩油画,则成佛。如有好佛之人,请去焚香供之。

其人用干草和黄土为坯,塑成各式各样的佛像样子。先用青粉涂满佛像,然后用彩色颜料画之,就成了佛像。信佛的人可以请回去焚香礼拜。

刻笔管之图

其人在紫毫、尖毫、羊毫等各种湖笔上刻文字:天香深处,文章一品。可以刻各类文字,叫做刻笔管。

凡紫毫、尖毫、羊毫各色湖笔等笔管上刻:天香深处,文章一品。刻色名目甚多。其名曰刻笔管。

镀金作之图

其人用水硍,内放赤金,用炭火将金烧化,抹于首饰顶带等物之上,用火烧去水硍,其色紫黄,与赤金一样,名曰镀金作。

硍yín),矿物名,即"银朱",为鲜红色粉末,有毒。可入药,又可作颜料。]

其人在水硍中加入赤金,用炭火烧化后抹在首饰或顶带等物件上,再用火烧去水硍,其颜色变成紫黄色,与赤金一样,叫做镀金作。

洗毡帽之图

其人挑一张木桌,上面放一个木钫,套一个锡圈,一个里面装有沙锅的小圆笼。有洗旧毡帽的,其人将毡帽上的油污洗干净,套在木钫上放好,。

其人挑一木桌,上搁木钫,套一锡圈,一小元笼,内按沙.(锅),如有旧毡帽,其人洗之,将油洗净,放木锭上锭好也。

卖耗子药之图

其人每逢庙会摆摊,摆上死老鼠若干。声称自己所卖的这种药,老鼠吃了必死,闻到则会搬家。有人买回去发现并无效果,原来是骗人的把戏!

其人逢庙,设立滩(摊)子,摆死耗子无数。自言此药耗子食之必死,闻之必搬家。有人买去并不效验,亦哄人之术耳!

挆锉之图

城中各行各业用到钢锉的很多,如果用坏,有人专门收拾修理,每把修理费需三百文钱。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

我们用以下几点重要内容来结束本书。

1. 中国各省的平民百姓居住条件都非常差。这并不单纯是因为劳动力不足,也不是材料不够。那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国家政府一直在促使社会风俗这样发展,如果不算那些商铺林立的大街道,即使在北京也有很多像在乡村里一样的土坯房屋。这说明什么呢?留待智慧的学者们去研究和发现,一个政权所保障的社会效应到底是否能够出现,抑或只是空头远景。

2. 那些需要做到足够坚固以实现其功能的公共建筑和大型工程设施在中国都建造得很完备,不必细数长久以来沿用各朝代的桥梁、堤坝、城楼、水渠等,但那些纯粹为了用光鲜亮丽表现华美浮夸的建筑却都很短寿,不过是当了几年的装饰物而已。这一点中国人自己应该更加清楚。他们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建造所有的建筑物,但为什么他们没有?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政权从中看到了什么价值?值得深思。在这一点上要建立起两个事实的联系,一个是建筑的修缮费用来自每年的财政收入,第二个是建筑修缮的组织需要占用物料资源及相关领域的专业工匠。同时修缮还需要王公官员们竭智尽力以获取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包括被政府需求波及到的百姓、被物料征敛压迫的地主富户等。还是让学者们去研究其中的问题和后果吧。我们越是审视中国王权及其运作,就越觉得一切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3. 一点,建筑艺术的顶峰之作都用于宗教建筑,或是受到皇权庇护的偶像崇拜功能的建筑。天坛在所有寺庙里仅此一份,它是中华帝国的寺庙。只有天坛的围墙可以传达这一信息。同时其内部的一切都富丽精致、巧夺天工。天坛的设计平面不允许在任何其他地方使用,哪怕是皇宫也不可以。

媒体评论

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是一本很有趣、也很好看的书。它是反映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充分领略一下中国人的古典之美,重温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余世存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套装太划算了,赶紧下单,很喜欢的两本书

2017-11-09 19:09: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很喜欢

2017-11-10 13:33:20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