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回到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从知识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情境出发,重新考察了传统科学史认为已成定论的"实验科学的诞生过程",揭开了玻意耳-霍布斯之争的历史黑箱。
本书对科学史和政治史兼具启发意义,"利维坦"与"空气泵"的并列出现暗示着如下主张:消除真空,就是避免内战;解决了知识秩序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社会秩序的问题。
本书首次将霍布斯拉丁文版《物理学对话录》译为中文(见附录),是了解霍布斯与玻意耳论战的一手资料。
本书因对欧洲社会科学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伊拉斯谟奖。
史蒂芬·夏平(Steven Shapin,1943-),当代著名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科学史家。爱丁堡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历任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研究部讲师、高级讲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教授,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代表作有《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1985
图目
凡例
致谢
及时章 认识实验
第二章 眼见与相信:气体力学事实的实验生产
第三章 双重之见:1660年以前霍布斯的空间普满论政治
第四章 实验的麻烦:霍布斯对玻意耳
第五章 玻意耳的对手:为实验辩护
第六章 重制及其难题:1660年代的气泵
第七章 自然哲学与王政复辟时期:利益之争
第八章 科学政体:结论
附录 霍布斯《物理学对话录》
参考书目
汉英译名对照表
第二章 眼见与相信:气体力学事实的实验生产
罗伯特·玻意耳坚持适当的自然哲学知识应该通过实验产生,而这类知识的基础达不到由实验产生的事实所构成。但托马斯·霍布斯不同意。在霍布斯眼中,玻意耳的程序步骤还达不到称为哲学事业所要求的确定性程度。本书即是关于这一争论以及受争论之解决影响的相关议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霍布斯的立场颇为奇异。一个理性之人怎会否定实验的价值和事实的基础地位?相对来看,玻意耳的纲领又似乎是自明之理,一派老生常谈。一个理性的人怎么可能有别的看法?本章则旨在探讨自明之理(self-evidence)的问题,我们会仔细解析玻意耳的实验程序——人们一般认为该程序会产生知识,特别是那种称为"事实"的知识——并展现实验程序的运作机制。我们将看到,实验生产事实的过程牵涉到大量劳力,并且是基于对特定社会及论述成规的接受,这更有赖于一种特定形式的社会组织的制造和保护。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实验纲领是一种"语言游戏",是一种"生活形式"。接受或反对该纲领就等于是接受或反对玻意耳及其同仁所提议的生活形式。一旦指出这一点,实验纲领的接受或事实的认识论地位,都不应再是不证自明的了。
我们今天所处的智识世界有项成规,即最稳固的知识莫过于事实。我们可能会修正对事实的诠释,也可能调整其在整体知识地图中的位置;我们所做的理论、假设,我们的形而上体系,都可能抛弃;但事实是无可否认且持久不变的。当然,我们会拒绝接受某些事实,但这种态度却会使事实的范畴更强固。被抛弃的理论还是理论;有"好"理论和"坏"理论——那些目前大家都认为是真确的理论,以及再也没有人信其为真的理论。然而,当我们反对某一事实时,我们会取消其被称为事实的资格:它从来都不是事实。
没有什么像事实一样如此当然。在—般言语,如同在科学哲学中,事实的稳固和恒定就在于其发生过程没有人的介入。人为介入只制造理论和诠释,因而人为介入也可以取消这些理论和诠释。但事实正被视为"自然之镜"。像司汤达理想中的小说,事实是持镜面向现实时被动产生的结果。人造的,人可以撤除;但自然所造的,没有人可以质疑。指出某项知识的制造过程中人的能动性所扮演的角色,就等于指出有其他可能性存在。将能动性改换到自然实在之上,就是规定了普遍而不可变更的同意基础。
……
错别字太多!
在哲理与实验的对立中寻找真理。
这个商品不错~
这个商品不错~
这个商品不错~
不错,装帧不错。
看着书的质量挺好的,里面的内容做的也很认真,就是看不下去。
第一次阅读此类书,感觉很有收获。从中反思科学工具很有现实意义。
科学史经典著作,早就想买了,买了却没时间看,真是悲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