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公司》为我们讲述了对过去四百年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50家股份公司——或者基于这种模式的公司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从 1600年成立于伦敦的东印度公司到李维·斯特劳斯于19世纪50年代在加州淘金热时期创立的纺织品公司,从1903年以28000万美元起家的福特汽车公司到1975年名叫威廉·盖茨和保罗·艾伦的两个大学生创建的微软公司。
作者乔纳森·曼陀尔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各不相同、知识性强又发人深省的公司成长故事。
他描写的公司包含了商业经营的各个部门,从炼铁业到新闻媒体,从汽车业到口服避孕药。从旅游业到远程通信,从女性内衣到网络服务,应有尽有。除了清楚地勾勒出各个公司成长的过程外,乔纳森·曼陀尔还在书中包含了企业领导值得纪念的画像。比如托马斯·库克、比尔·波音、华特·迪斯尼等人。
《改变世界的公司》还将提供大量引人入胜、意料之外的信息:从世界上品牌只卖5美分的药剂师专利药品的老底到新闻传播历史中鸽子的作用,从手机的起源到台式电脑的诞生等。书中每个公司历史的介绍都包括引言、关键事实和大事年表,全书共有50幅精美的黑白照片,引人入胜。
单枪匹马,就可以改变世界,这只有很少的公司能真正做到。他们包括科尔布鲁克代尔公司、西联公司、联合太平洋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贝尔公司、福特公司、杜邦公司和微软公司等,然而他们的产品也不全是自己的发明创造。更多的如柯达公司、宜家、苹果公司或是谷歌公司,则是汲取他人的发明、产品或是服务的长处并加以改进,改变人们行为,建立"社区"归属感,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 身处变革的时代,公司所经历的变革和产生的影响比任何时候都要深远。改变世界命运的公司,从各个方面而言,规模都在不断缩小;但是改变这个星球的力量却比任何过往都要强大。每一家公司,无论成功抑或失败,都改变了它所处的时代或者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变化。这样的改变意义深远、方式也常常出人意料。 乔纳森·曼陀尔所著的《改变世界的公司》为我们讲述了对过去四百年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50家股份公司——或者基于这种模式的公司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前言 东印度公司 (1600年英国) 阿姆斯特丹交换银行 (1609年荷兰) 科尔布鲁克代尔冶炼公司 (1717年英国) 杜邦 (1802年美国) 托马斯库克 (1841年英国) 胜家公司 (1850年美国) 西联汇款公司 (1851年美国) 路透社 (1851年英国) 李维斯公司 (1853年美国) 中央太平洋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 (1869年美国) 标准石油公司 (1870年美国) 贝尔电话公司 (1877年美国) 曼彻斯特联合足球俱乐部 (1878年英国) 柯达公司 (1881年美国) 可口可乐 (1885年美国) 强生公司 (1887年美国)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1889年美国) 福特汽车公司 (1903年美国) 胡佛公司 (1908年美国) 英国石油公司 (1909年英国) 波音公司 (1916年美国) 迪斯尼公司 (1923年美国) 谢南多亚公司(高盛集团) (1929年美国) 联合利华公司 (1930年英国、荷兰) 金库伦公司 (1930年美国) 百代唱片公司 (1931年英国) 艾伦莱恩/企鹅公司 (1935年英国) 丰田公司 (1937年日本) 大众汽车公司 (1938年德国) 神奇胸罩/加拿大丽人公司 (1939年加拿大) 宜家 (1943年瑞典) 索尼公司 (1946年日本) 沙美石油/泛阿拉伯石油管道 (1948年美国、沙特阿拉伯) 比克/伯罗公司 (1950年法国、阿根廷) 塞尔公司 (1961年美国) 伊夫圣罗兰公司 (1962年法国) 诺基亚公司 (1967年芬兰) 耐克公司 (1968年美国) 英特尔公司 (1968年美国) 维珍集团 (1969年英国) 微软公司 (1975年美国) 苹果公司 (1976年美国) 美体小铺公司 (1976年英国) 有线电视新闻网 (1980年美国) 斯沃琪公司 (1983年瑞士) 欧洲隧道集团 (1987年法国、英国) ENDEMOL (1994年荷兰) eBay (1995年美国) 半岛电视台 (1996年卡塔尔) 谷歌公司 (1998年美国
在这样一个由穆斯林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国度,英国人一开始只不过是葡萄牙人、荷兰人、瑞典人、丹麦人与法国人的竞争对手。随着莫卧儿帝国政权内部腐败的日益加剧,莫卧儿皇帝只能推行更开放的贸易优惠政策,在早有叛意的本地印度教统治者的帮助下,东印度公司充分利用了印度国内的权力真空。1639年,东印度公司获得了马德拉斯(钦奈)东海岸的控制权,1669年控制了孟买,在葡英联姻时这个城市曾被布拉干扎王室作为凯瑟琳女王的嫁妆赠与英王查尔斯二世。国王将这块领土让渡给东印度公司,每年收取10英镑的费用。1690年,东印度公司还控制了孟加拉境内的加尔各答,这里后来发展成为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中心。
来自东方的财富 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舰队、行政管理、征税官与司法权,甚至开始独立发行货币。莫卧儿皇帝成为傀儡,东印度公司对当地执政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与此同时逐渐排挤葡萄牙、荷兰、法国、瑞典、丹麦势力,甚至包括与东印度公司有竞争关系的英国公司。最初位于伦敦市内其貌不扬的公司办事处很快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莱蒙与乐敦豪大街上的宏伟的总部大厦,其中包括一座古朴的图书馆与一些珍宝,例如 "提普虎"——一座印度老虎吃食英国人的模型(后来被转移到位于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并且屋顶设有巨大的大不列颠雕塑。在泰晤士河沿岸附近不断涌现的东印度公司码头上,有大量进口的棉布、香料、靛青染料、茶、珠宝、象牙、蚕丝与硝石。富有的商人在伦敦兴建了华丽的镇屋,拓展了许多新的业务,同时在议会有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总之,庞大的资本累积有力地催生了工业革命。
在"约翰公司"(东印度公司的别称)供职10年后,回到伦敦,就可以拥有一所乡村大宅,里面摆放着充满东方风情的小纪念品——一些房产,例如莫卧儿帝国的地方长官查尔斯·科克雷尔爵士的私宅以及格洛斯特郡的红堡都是按照印度风格来设计的。孟加拉驻军总司令兼总督罗伯特·克莱夫,同时也是最富有的莫卧儿帝国地方长官,向世人展示了个人和东印度公司以及大不列颠帝国所拥有的财富归属界限是多么的模糊。克莱夫所积攒的巨大财富甚至盖过了他辉煌的军事成就——终结法国在印度的影响力。1774年,这位英格兰历史上最富有同时也备受诋毁的人物自决身亡。他的继任者沃伦·黑斯廷斯是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和统治者。他同样被指控贪污腐败,然而1795年议会在结束了对他旷日持久的审判后宣布他无罪。
本土化 东印度公司职员大都和印度本地女子有恋情,因为很少有英国女性会冒着被疾患感染以及不利气候的风险前往印度。1801年,有着"莫卧儿白人" 之称的詹姆斯·阿喀琉斯·柯克帕特里克与莫卧儿王朝公主凯尔妮萨(Khair- un-Nissa) 相恋,归化伊斯兰教,并成为双重间谍,为公主的父亲窃取东印度公司情报。
虽然19世纪后半叶,东印度公司认为需要向在道德、文化和智力上落后的 "土著"居民灌输英国基督教文明,然而其使命从来都不会让人感觉这是 "帝国"的霸权。许多早期的公司职员都是印度文化的狂热崇拜者,部分职员甚至成为研究印度文化的学者与收藏家。不过公司的业务并没有受到过多冲击。公司的目标是每年给股东们提供10%的股息红利。到1801年,公司销售额攀升至 7602041英镑——即便按照今天的计算方法这也是令人咋舌的一个数字,要知道在距此8年前公司销售额仅4988300英镑。
19世纪,东印度公司的管理者宣布公司的目标是将一个繁荣强盛的、高效率的印度移交给印度人民。公司指示司法人员在处理本地法律事务时要参照 "平衡或良心";公司保障不干预本地民俗与宗教活动。
与英国政府的关系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说,东印度公司都没有与英国政府的利益脱钩,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773年,孟加拉发生,再加上欧洲经济衰退,公司董事们向英国议会请求经济援助。议会随即通过了《茶叶法案》,允许公司向美洲市场倾销茶叶—— 引起当地殖民者的怨恨,并催生了"波士顿茶叶事件"——一伙市民登上运茶叶的船只并将货物倾倒海中。有一种可能是这些人是走私者雇用的暴徒,因东印度公司廉价茶叶的倾销导致这些走私者的业务量锐减,但是"官方"的说法是这一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1773年,资金短缺的东印度公司开始控制孟加拉的鸦片贸易,并通过在加尔各答销售鸦片实质上出口中国的形式来绕过中国对鸦片进口的管制。东印度公司在广东(广州)工厂的盈利表明鸦片贸易的利润足以支付大多数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与丝绸的费用。在及时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再度查禁鸦片导致英国政府在1840年强行侵占了香港。香港最初的"大班"怡和洋行的创始人威廉· 查顿和詹姆斯·麦特森就是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他们从加尔各答搬迁到中国南方以拓展鸦片贸易。
P5-7
精美印刷,书香万里,想起在美的日子。
书受益良多!但送货慢……
很清晰的让读者了解大企业的不易
书就那样吧
还行吧!
科学天下新视界系列书相当好,纸质印刷内容都非常满意,就是价格贵一点。
在当当购物体验一直不错,物美价廉。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对我来说很新颖,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公司史。
本书是一部通俗地介绍对世界有深远影响力的公司的简史,对各种类型的公司在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开发新产品运用独特的营销手段方面有简要有趣的描述,同时又能了解杰出企业家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