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二)图书
人气:18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二)

主编张金涛简介 张金涛,男,鹰潭市人,汉族,1964年9月11日生,系祖天师张道陵血胤后裔。1983年入道教正一派,师从何鼎焕道长。同年,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推荐入北京中国道教学院学习,2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编辑推荐

主编张金涛简介

张金涛,男,鹰潭市人,汉族,1964年9月11日生,系祖天师张道陵血胤后裔。1983年入道教正一派,师从何鼎焕道长。同年,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推荐入北京中国道教学院学习,2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1986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同年,当选为江西省政协委员。1987年起任嗣汉天师府主持,同年当选为鹰潭市政协常委,人大代表,江西省青联副主席,中华全国青联常委。1991年,被授"大法师"称号。1992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1994年,被推选为龙虎山道协会长。同年,被美国夏威夷中华文艺大学授予"道学硕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鹰潭市月湖区政协副主席。2005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2007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江西省道教协会会长。2013年再度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1986年主持嗣汉天师府工作以来,他率领全府道众坚持走爱国爱教道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多方筹集资金,重建了头门、二门、法箓局、玄坛殿,修复了万法宗坛,兴建了玉皇殿,敕书阁等天师府的主体建筑,使破旧的天师府焕然一新。同时,他先后多次率团出访了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等地弘道扬法不遗余力。并主编了《中国龙虎山天师道》、《道教文化管窥》、《嗣汉天师府志》等著作,积极参与编辑出版《龙虎山道教音乐谱集》、《天师道音乐磁带》及天师府风光VCD光盘,发表了道教学术论文十多篇。由于在抢救天师道文化、修缮、管理、社会慈善等方面贡献突出,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宗教为四化建设服务先进奖",1993年被中国道教协会授予"全国道教爱国爱教先进个人"等称号。

二十年来,他以惊人的毅力,发掘整理天师道文化,抢救天师道音乐、修复天师府宫观,多次率团出访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为弘扬中国的道教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已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

执行主编简介:

盖建民,男,1964年2月9日生。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宗教学研究》副主编,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人才。主要从事道教历史与文献、道教医学、道教科技研究,著有《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道教医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道教科学思想发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道教医学导论》(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1999)、《科学淘汰与科学汲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等个人专著;主编《道教科技研究丛书》,合作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宗教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合著《中国道教思想史》《道教医学精义》《道教文化新典》等多种;辑校有《白玉蟾文集新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白玉蟾诗集新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参编《三玄与丹道养生》、《金丹派南宗》(甲乙丙)、《方域道迹考原》等系列专集12部(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1999-2002年,副主编)。

专著《道教科学思想发凡》荣获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9年9月)暨福建省政府第七届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12月),专著《道教医学》荣获福建省政府第五届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10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教金丹派南宗研究》(2011年结项成果)、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科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教与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互动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张崇富,男,哲学博士,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骨干,《道教学译丛》编委,《道家研究前沿》(英文版)特邀编委,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会员。研究专长为中国宗教、比较宗教学研究。独著《上清派修道思想研究》、《济世度人—八仙传说及其启示》,合著《基督教民主主义与欧洲一体化》,并多篇。曾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曾获欧盟高教合作项目资助留学德国图宾根大学,此后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KeesvanKersbergen教授合作,于2008年出版英文专著一部。

目录

及时章 第十二代天师张恒评传

一、博通经史 分形化景

二、高宗召见 无为对答

三、自阙潜归 夜醉于瓮

第二章 第十三代天师张光评传

一、励志于道 石室修炼

二、辟谷飞行 相得益彰

三、下山嗣教 传经授策

第三章 第十四代天师张慈正评传

一、智慧明敏 赈济贫乏

二、追慕真仙 修道圣井

三、隐居深山 屡征不起

第四章 第十五代天师张高评传

一、道宇超旷 酒中真仙

二、鲸吸海吞 招弄诗

三、长安遗印 神迹惊人

第五章 第十六代天师张应韶评传

一、躬耕自娱 精修至道

二、铁笛裂空 声震老龙

三、金声玉振 驱邪荡秽

第六章 第十七代天师张颐评传

一、毅然出仕 贵溪一尉

二、至孝侍母 月不解带

三、弃官袭教 忠孝致仙

第七章 第十八代天师张士元评传

一、玄冠跨虎 瘠而多髯

二、三教合流 情钟象山

四、呼吸导引 开顷刻花

第八章 第十九代天师张修评传

一、为人质朴 木叶疗疾

二、道法高强 开坛授篆

三、自营坟郭 端坐而化

第九章 第二十代天师张谌评传

一、硕学通儒 善功草隶

二、武宗召见 赐额真仙

三、京师建醮 大醉而化

第十章 第二十一代天师张秉一评传

一、梦龟而诞 神异非凡

二、齐王蒙恩 赐田建宇

三、预知时至 地震果验

第十一章 第二十二代天师张善评传

一、幼不茹荤 渊默内修

二、洞天福地 禀气交感

三、遍访名山 卅年始还

第十二章 第二十三代天师张季文评传

一、精通易理 悉究元旨

二、五代战乱 悲悯生灵

三、符水治病 铁券解厄

第十三章 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评传

一、质直淳朴 不与俗交

二、真宗赐号 历朝承袭

三、跻世仁寿 益衍玄猷

第十四章 第二十五代天师张乾曜评传

一、端静寡言 笃志内修

二、仁宗召见 蠲除赋役

三、御赐澄素 典礼优异

第十五章 第二十六代天师张嗣宗评传

一、生有印文 神异具著

二、安福弘道 锒铛入狱

三、矢志抗争 终获承认

第十六章 第二十七代天师张象中评传

一、五月能言 七岁赐紫

二、征君圣井 隐修遗迹

三、裴仙相约 得道冲举

第十七章 第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评传

一、学识天成 早悟真诠

二、少习儒业 科场失意

三、及长嗣教 追赠葆光

第十八章 第二十九代天师张景端评传

一、不与物兢 笃志玄学

二、慷慨丈夫梅福是效

三、题诗赞唱 显露心迹

第十九章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评传

节宿植聪慧 诗吟灵鸡

第二节四次征召 盐池除妖

第三节丹道高妙 雷法祖师

第四节才艺超群 诗文俱妙

第五节名师高徒 法脉流长

第六节笔记小说 文艺演绎

第七节历代封号 后世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一、励志于道石室修炼 第十三代天师张光,字德昭,为第十二代天师张 恒的长子。张光生而颖悟,自幼慕道,在修道方面有 着极高的悟性,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道才。他还在幼 年时代就开始如饥似渴地接受天师世家系统的道法传 统和知识的训练,及至壮年,张光的道法已经十分高 妙,远近前来找他切磋的道人,以及慕名前来拜师学 道的人络绎不绝。真可谓树大招风,有不少人很享受 成名后的感觉。但是张光不是这样的人,地说, 他为这件事苦恼了一段时间。目前的这种状态跟他的 修道规划有很大出入,他自己深知,虽然自己学有小 成,但离真正的得道成真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就此 止步,自己二三十年来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也迫 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环境、修道等方方面面。

前不久,张光由于修道精进,感得仙人下降,授 予他蹁符、《龙蹻经》和玉帝印,这件事唯有他家人 知道,对外秘而不宣。也正是这部《龙蹻经》,张光 觉得是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候了。为了避免目前的种种 世俗的骚扰,他决定在深山之中寻得一方清静净之地 。张光决定带着他的二儿子张梧,隐居深山中石洞之 中,精修《龙蹻经》。

那么,《龙蹁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经,竟然 使得张光下这么大的决心去深山石洞之中隐居修道? 《龙蹻经》是一部教授驾驭飞云之道的极其古老的仙 经,唯有仙缘极深的人才能得到的,精习《龙蹻经》 的人,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超越时空的限制,能周流 天下,不拘山河;长时问习练《龙蹻经》,还能与道 合真,成为神仙。

据传,早在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听 说龙蹁真人宁封子能随烟火上下自由飞行,于是亲自 到青城山向宁封子请教"龙蹁飞行"之道。宁封子此 时已经得道成仙,见黄帝如此虔诚,能够屈尊求道, 于是向他传授了《龙蹻经》。黄帝得到《龙蹻经》后 ,不仅精习飞行之道,还能运用龙蹻之术行云降雨, 颇有效验。此后,一位姓周名义山,字季通的西汉道 士,听说住在蒙山的仙人栾先生精通《龙蹻经》,历 尽千辛万苦前往蒙山找栾先生,可惜偌大个蒙山,他 找来找去,连个栾先生的影儿都没见到。好在周义山 仙缘不浅,虽然他没有找到栾先生,却在蒙山遇到了 另一个叫衍门子的精通"龙蹁飞行"之道的仙人。就 在周义山绝望之际,仙人衍门子飘然而至,只见他手 持青毛之节,乘坐白鹿,身后跟着十多个打着羽盖的 侍从。衍门子见周义山学道的意志坚决,并且素有仙 缘,于是就向周义山传授了《龙蹁经》和《三皇内文 》。后来,周义山果然如仙人衍门子所预期的那样顺 利修道成仙,成为鼎鼎有名的"紫阳真人"。如今《 龙蹻经》又传到了张光的手上,对修道之人来说,简 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应该说,这是一个大大的吉兆 ,预示着龙虎山又将一位修道之人位列仙班。另一方 面,对张光本人而言,义带来莫大的压力,这意味着 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将无颜见江东父老。这 一切都促使张光痛下决心,出离尘俗,远离人群,潜 心修道。

另外一个让大家感到诧异的问题就是,在张光的 众多的孩子当中,张光为什么只带上二儿子张梧,而 不带别的孩子或者徒弟?原来,道教的隐居深山的修 行,并非是一件率意而为的事情,必须条件成熟,并 作精心的准备才能成行。众所周知,深山隐居修行必 须具备"法财侣地"样样具备,才能施行。所谓的" 法"是指得到高人传授的道法或者真经;所谓的"财 "是指修道备置的物质必须有一定的经济上的支持, 否则无法实施;所谓"侣"是指隐居修道时的同伴, 提供保护和生活上的各种支持。深山修炼,有决心不 够、有信心不够,有一腔热情仍然是远远不够的。野 外修炼,不仅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而且经常会有 毒蛇、毒虫、猛兽光顾,同时还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 的突发事件,如果应对不当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 必须具备极高的野外生存的能力。因而对"侣"选择 ,至为关键,如果选人不当,不仅不能成为修道的助 力,反而会成为拖累,将修道者卷入危险的境地,成 为修道的绊脚石。所谓"地"就是必须找到一个藏风 聚气,能遮风避雨的适合修道,同时又安全的风水宝 地。如今,"法"嘛,就是《龙蹁经》已经得到;" 财"嘛,也不缺乏;"地"嘛,风水宝地已经找到, 就是这个"侣",让张光认真思量了一番。他把他的 孩子们和诸位弟子挨个考量了一遍,有三个人进入了 他的视野,分别为大儿子张慈正、二儿子张梧和侄子 张惠感。这三个人在同辈人中都非常,大儿子张 慈正精通易理、心地善良;二儿子张梧禀赋极佳,一 学即会;侄子张惠感深契道要,志行精严。侄子张惠 感在崇元观修道,离龙虎山太远,一时半会儿赶不过 来,如果要他过来陪同,搞得动静太大,这个不妥; 大儿子张慈正身为长子,还要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 尤其是自己走了以后。张光在这三个人中比较来比较 去,终选定了二儿子张梧。要知道,张光的这个二 儿子张梧,字君明,自幼跟随张光修炼,在几位孩子 们中他继承了张光学道方面的天赋。除此之外,张梧 还异常刻苦,而且从小在大山里摸爬滚打,野外生存 能力极强,因此,让张梧一道去深山隐居无疑是正确 的选择。仙道的法脉还得后继有人,培养弘扬道法的 接班人,还得靠言传身教。于是,张光和二儿子张梧 就一道秘密准备隐居修道的各种物质和用具,同时张 光还必须向族人有个交代,给留在家里的妻子和孩子 有一个妥善的安排。

P9-P11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满意,非常好。

2016-04-15 19:04:07
来自一夜听**的评论:

这次的活动简直太给力了,物流超快,价格又超实惠,评论又给积分,怎一个“好”字得了!这套书又垂涎好久,不买怎么得了!

2016-04-23 18:57: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字体清晰,内容详实,值得品鉴!

2017-09-14 11:54:09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