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介绍了耳穴疗法的基本知识(耳穴的定位、功能和主治),常用操作方法(针刺、艾灸、贴压、温熨、按摩、刺血等),选穴原则和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爱好者、家庭自疗者、按摩师、针灸临床医师等。
前
及时章总论
及时节耳穴疗法发展简史/2
第二节耳郭表面的解剖名称/3
一?耳郭正面解剖名称/3
三?耳根/5
二?耳郭背面解剖名称/5
第三节耳穴的分布/6
一?耳穴的分布规律/6
三?耳穴的名称?定位与主治/9
二?耳部的分区/6
第四节耳穴疗法的治病机制/21
一?中医学基础/21
二?全息生物学基础/22
第五节耳穴的诊断作用/23
一?视诊法/23
二?按压法/24
第二章耳穴疗法的操作
及时节耳穴刺法/32
一?耳穴毫针法/32
三?耳穴梅花针法/33
二?耳穴电针法/33
四?耳穴埋针法/34
第二节灸耳法/35
一?常用的灸耳法/35
二?注意事项/36
第三节耳贴法/36
一?药籽贴耳法/36
三?耳穴贴药丸法/38
二?耳穴贴磁法/38
第四节耳穴放血法/39
一?操作方法/39
二?注意事项/39
第五节耳穴综合疗法/40
一?器械及药品准备/40
二?操作方法/40
第六节耳穴按摩法/41
一?保健按摩/41
三?注意事项/45
二?治疗按摩/44
第七节熨耳法/45
一?常用中药方剂?功用和主治/45
二?操作方法/46
第八节吹耳法/47
一?操作方法/47
二?注意事项/47
第九节耳穴激光照射法/47
一?操作方法/47
二?注意事项/48
第三章耳穴选穴处方原则
一?按相应部位取穴/52
四?根据临床经验取穴/54
二?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取穴/52
五?按穴位功能取穴/54
三?依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53
第四章常见病治疗
及时节内科/58
感冒/58
支气管炎/59
支气管哮喘/60
心律失常/62
高血压病/63
低血压/64
冠心病/66
高脂血症/68
自发性多汗症/69
呃逆/70
神经性呕吐/71
慢性胃炎/72
胃下垂/74
反流性食管炎/75
消化性溃疡/76
胆囊炎/78
肥胖性脂肪肝/79
酒精性肝病/80
病毒性肝炎/82
急性胃肠炎/83
慢性泄泻/84
习惯性便秘/86
急性细菌性痢疾/87
慢性胰腺炎/88
头痛/89
三叉神经痛/91
面瘫/93
面肌痉挛/94
肋间神经痛/96
神经衰弱/97
原发性睡眠增多症/98
梅尼埃病/100
癔症/101
癫痫/103
阿尔茨海默病/104
脊髓空洞症/105
假性球麻痹/107
不安腿综合征/108
红斑性肢痛症/1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12
糖尿病/114
单纯性肥胖/115
尿路感染/116
尿潴留/118
压力性尿失禁/119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20
类风湿性关节炎/121
风湿性关节炎/123
贫血/124
第二节妇科疾病/125
月经不调/125
闭经/127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28
原发性痛经/130
慢性盆腔炎/131
卵巢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133
子宫脱垂/134
不孕症/135
引产/137
产后腹痛/137
产后乳汁不足/139
高泌乳素血症/140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142
急性乳腺炎/143
乳腺增生症/145
第三节男科/146
阳痿/146
遗精/148
早泄/150
精液不液化症/151
少精子症/153
性欲减退/154
性欲亢进/156
阴茎异常勃起/158
性感觉障碍/159
逆行射精/160
不射精症/162
阳缩/163
急?慢性前列腺炎/164
前列腺增生症/166
急性睾丸炎?附睾炎/167
第四节儿科/169
小儿呕吐/169
小儿消化不良/170
小儿营养不良/171
小儿厌食/172
小儿腹泻/173
佝偻病/174
急惊风/176
急性流行性腮腺炎/177
小儿夜啼/178
小儿生长痛/179
小儿脑性瘫痪/180
小儿麻痹后遗症/181
小儿遗尿/183
小儿多动症/184
第五节骨科疾病/185
落枕/185
颈椎病/187
肩周炎/188
肱骨外上踝炎/189
急性腰扭伤/191
慢性腰痛/192
腰椎间盘突出症/193
退行性脊柱炎/194
强直性脊柱炎/196
臀上神经痛/197
梨状肌综合征/198
膝骨关节炎/200
踝关节扭伤/200
第六节外科/20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1
手术后腹胀/202
手术后切口痛/204
泌尿系结石/205
肾下垂/206
阑尾炎/208
直肠脱垂/209
痔疮/211
第七节皮肤科/212
荨麻疹/212
湿疹/214
带状疱疹/215
神经性皮炎/217
皮肤瘙痒症/219
白癜风/220
黄褐斑/221
雀斑/222
痤疮/224
斑秃/225
眼袋/226
第八节五官科疾病/227
睑腺炎/227
急性结膜炎/228
近视/229
远视/231
溢泪症/232
视神经萎缩/233
青光眼/234
老年性白内障/236
电光性眼炎/237
鼻炎/238
鼻出血/239
酒渣鼻/241
耳鸣/242
中耳炎/243
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和单纯性喉炎/245
牙痛/246
口腔溃疡/247
颞下颌关节紊乱
综合征/248
第九节其他病症/250
慢性疲劳综合征/250
竞技综合征/251
晕动病/253
戒断综合征/254
空调综合征/256
延缓衰老/257
参考文献/259
及时章
耳穴疗法
总 论
及时节 耳穴疗法发展简史
耳穴疗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在耳郭穴位上应用针刺、艾灸、压籽、点刺放血、温熨、按摩或其他物理方法,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该疗法以其适应症广泛、简便易行、疗效肯定、微创甚至无创的治疗特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在已经成为医疗、保健常用的疗法之一。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针灸学文献,两者记载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互联系的"耳脉",是对耳部循行经脉的最早认识。
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不仅指出了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而且载录了应用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枢·口问》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主耳……在窍为耳。"
灵枢·五邪》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其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灵枢·厥病》言:"耳聋无闻,取耳中。"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言:"尸厥之病,以管吹其左耳中极三度,复吹右耳三度,活",是耳穴吹气法治疗尸厥(休克)的较早记载。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指出了耳中穴的位置和主治病证。
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络于耳。"指出脏腑、经脉均和耳有密切的联系。
到了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了吹耳法,即"救自缢法,更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此法好";"蓖麻子、大枣肉、人乳和作枣核大,棉裹塞耳",以治全身气血衰弱,耳聋、耳鸣。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载:"艾灸耳尖穴治疗眼生翳膜。"
清代外治医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载:"衄血……延胡塞耳,左衄塞右,右衄塞左,活血利气";"凡耳病用塞法、滴法,不如涂耳外。"即出现了以药塞耳、涂耳的方法。张振鋆在其著作《厘正按摩要术》中将耳背划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以应五脏,并绘制了耳背图,对耳与脏腑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民国时期,江浙一带有一位76岁的金姓老中医,他擅长用耳针治病,被群众尊誉为"金耳朵"医生。浙江省嘉兴市和温州市区广泛流传的"移星法",就是用灯芯草蘸菜油,灸灼耳尖穴治疗"眼上起星"和腮腺炎(痄腮)。再如以针刺耳治疗斑疹,烧酒滴耳治疗牙痛,针刺耳垂治疗红眼病,提拉耳垂治疗头痛,掐耳垂治疗小儿惊风等。
1956年9月,马声远等在《中级医刊》上发表了《发掘新针灸穴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初步报告》一文;1958年12月,叶肖麟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摘译、介绍了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P.Nogier)的"耳针治疗点图"及其提出耳郭穴位排列形如"胚胎倒影"的观点,记录了40余个穴位,在我国中医界引起了高度关注。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撰的《针灸学》涉及154个耳穴。1992年10月16日经国家技术监督局(现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GB/T13734—1992)。2008年,又了新的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GB/T13734—2008),对1992年的标准进行了修订。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把耳针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以往简单的"耳针疗法"、"耳压疗法"逐步发展为"耳针学"这样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第二节 耳郭表面的解剖名称
一、 耳郭正面解剖名称
1. 耳轮部
耳轮:耳郭最外缘的卷曲部分。
耳轮脚:耳轮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
耳轮脚棘:耳轮脚和耳轮之间的软骨隆起。
耳轮脚切迹:耳轮脚棘前方的凹陷处。
耳轮结节:耳轮后上方稍突起的膨大部分。
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轮垂切迹:耳轮和耳垂后缘之间的凹陷处。
耳轮前沟:耳轮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2. 对耳轮部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对耳轮体:耳部边缘内侧与耳轮相对平行的隆起处。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3. 耳舟部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4. 三角窝部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陷处。
5. 耳甲部
耳甲: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由耳甲艇和耳甲腔两部分组成。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腔部分。
6. 耳屏部
耳屏:耳郭前方呈瓣状的隆起部分,亦名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角之间的凹陷处。
上屏尖:耳屏游离缘上隆起部。
下屏尖:耳屏游离缘下隆起部。
耳屏前沟:耳屏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7. 对耳屏部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处。
对屏尖:对耳屏游离缘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8. 外耳门
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9. 耳垂部
耳垂:耳郭最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耳垂前沟: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二、 耳郭背面解剖名称
耳轮背面:耳轮的外侧面,因耳轮向前卷曲,故此面多向前方。
耳轮尾背面:耳轮尾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垂背面:耳垂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舟隆起: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三角窝隆起三角窝在耳背呈现的隆起,即耳背上部。
耳甲艇隆起:耳甲艇在耳背呈现的隆起,即耳背中部。
耳甲腔隆起:耳甲腔在耳背呈现的隆起,即耳背下部。
对耳轮上脚沟:对耳轮上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轮下脚沟: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轮沟:对耳轮体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耳轮脚沟: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屏沟:对耳轮沟下端与屏尖切迹窝上方之间的凹沟。
珠形隆起:耳轮上脚沟与耳轮下脚沟之间的小隆起。
三、 耳..根
上耳根:耳郭背面根部与头皮移行处的最上部。
下耳根:耳郭背面根部与头皮移行处的最下部。
第三节 耳 穴 的 分 布
一、 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它在耳前外侧面的排列形如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胚胎,其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在对耳屏与耳垂,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耳穴在对耳轮,与下肢和臀相应的耳穴在对耳轮上、下脚,与盆腔相应的耳穴在三角窝,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在耳轮脚周围,与腹腔相应的耳穴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耳穴在耳甲腔,与鼻咽部相应的耳穴在耳屏,与内分泌相应的耳穴在屏间切迹。
二、 耳.部.的.分.区
为了方便取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介绍耳穴,按耳的解剖结构将每个部位分为若干个区。
(一) 耳轮分区
将耳轮分为12区。耳轮脚为耳轮1区。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耳轮分为三等份,自下而上依次为耳轮2区、3区、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为耳轮5区;对耳轮上脚前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耳尖到耳轮结节上缘为耳轮7区;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耳轮8区。耳轮结节下缘至轮垂切迹之间的耳轮分为四等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耳轮9区、10区、11区和12区。
(二) 耳舟分区
将耳舟分为六等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耳舟1区、2区、3区、4区、5区、6区。
(三) 对耳轮分区
将对耳轮分为13区。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三等份,下1/3为对耳轮5区,中1/3为对耳轮4区;再将上1/3分为上、下二等份,下1/2为对耳轮3区;再将上1/2分为前后二等份,后1/2为对耳轮2区,前1/2为对耳轮1区。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三等份,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对耳轮7区。
挺好,从内容到装订都挺好。
帮同事买的,说挺好的,我是不懂这个
很好。头天晚上订货,第二天就收到了。
书不错。需要细细的读。
非常好
质量嗷嗷的好
要是能配一张大点的耳穴图就好了
很好很棒
好书!
不错,希望能有所收获。
好,好,好,绝对的正版书,非常棒的书,超级实用,内容详实,在当当购物就是舒心,放心,物品一流,派送及时,快递小哥服务好,送货快。 查看评论
正版,好?
好书,值得研究学习!
自己研究者玩的,还不错
书看着还不错,如果图是彩色的就更好了
当当自营的,靠谱
比较满意吧
书很满意,装帧典雅、大方,包装精美,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正版,印刷业很清晰,内容更不用说。是一本性价比很高的书。
很好,不好意思买的书多了,评价的时候疏漏了,非常好的书。
后悔买的太晚,应该早点给孩子看这套书。有营养的。
心地感谢你,让我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宝贝,太感谢了!
书很好!!
都挺好的,满意,是正品!
很好非常棒
趁活动囤了不少书,暂时没看。
没事就拿来看看,感觉穴位图一般,没有真人穴位图,找不准呀
不错,应为有杨老师参编的,我偶然看到萌生购买的欲望,买了以后发现和杨老师人一样经典!我喜欢!值得一读!
耳穴位置标注的不是很清楚。对初学者来说讲的还是不够细致。有些还不明白。穴位 的功能介绍不多。治疗的方子不少,有的找不准确。知识性了解吧。指望直接治病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