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图书
人气:22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本书所写,大都是野史所载——野史与正史重合的地方,当然也有。野史的好处,不用我说,大家都晓得。可以道听途说,可以揭隐发微,可以专事小节,可以不顾大义,可以情有所系,可以笔无藏锋。总之,正史家不大敢做...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逸闻野史  
  • 作者:[高芾]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0452539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12
  • 印刷时间:2005-12-01
  • 版次:1
  • 开本:--
  • 页数:252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所写,大都是野史所载——野史与正史重合的地方,当然也有。野史的好处,不用我说,大家都晓得。可以道听途说,可以揭隐发微,可以专事小节,可以不顾大义,可以情有所系,可以笔无藏锋。总之,正史家不大敢做的事,野史家全都敢干。

有许多章节,信笔写来,只敢说是"稗官之言",不敢妄称"盖棺之论",否则岂不要惹出若干笔墨官司?好在所写事端,均言出有据,即或是谣诼无稽,在下也不负造谣之责,只承传谣之讥。

至于说此书是"野"的《史记》,小子何乃太狂!《史记》不仅为正史之首,同样也是野史之源。后世的各类野史,也只不过是更"野"的《史记》。

更何况,"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传说或有真伪之别,反映出的言说者与受众的心态,却是一种异样的真实。读者诸君,不妨试观本书,再掩卷思之,哪些篇章,我写得高兴,你读得爽快?

编辑推荐

高芾的这些文字,在文体上称为随笔、笔记,亦或"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波澜不惊文字背后的"通透"和"意味"。它不是"流别之学"或"义理之辨",也不是抒情叙事的现代"文学"。它是观百年文化潮起潮落后的一家之言,他少年老成的青春从容,使他拥有了一种气象万千的风范。

——文学批评家 孟繁华

这本书的源头是高芾在《南方周末》上开的专栏,原本可读,如今集了书,便是壮观。高芾用说书的声口细碎地痛说——痛快地说——清末民初的野史,说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既煞有介事又确有其实。其中的角色,除了袁世凯几个粗鲁人,多是斯文人,包括做官的官人、报馆的报人、写作的文人,说的是他们的"古怪"事迹,让人看了一边笑一边叹:却原来有这许多蹊跷!尤其"报人世家"一章,对于非新闻人来说,却"旧"得煞是新鲜。

——《南方周末》夏辰

目录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

那个逃席的人

现代启示录

翁某今日洗脚

康祖诒中举

一个状元的诞生

事关科举

科举好处说不尽

我儿子比你强!

古人抄得我抄不得?

把江苏分成两个省

像鸿毛一样死

虚拟的墨西哥危机

你我约定

监狱里的故事

首都

岳麓山上土馒头

宠妓

吃鸡不买田

民国催债及时高手

中了传奇的毒

一桩婚姻的意外死亡

政治宝贝

谁动了那些宝贝?

因父之名

末代皇帝

改判

快感与忧患

报人世家

扬州闲话

教父梁发

胭脂扣

警察故事

救命钱

发配新疆的理由

年代的北京房地产

这一段,我们说方

偷新闻的人

一堂新闻营销课

何处是我笔友的家

黄远生上条陈

我的野蛮同行

结婚启事

对抗舆论

"必使政府听民意"

薛大可下跪

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

听花捧角儿

汽车的故事

张恨水进京

看看什么是黑幕

不喝啤酒的唐纳

史量才的度量

到底是中国人

大学列传

校长们

那一跪的风情

老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在"五四"

胡适:尴尬的发言者

狂人傅斯年

学生们

众声喧哗说"五四"

傅斯年:这不是他要的"五四"

罗家伦:一笔写出"五四"潮

段锡朋:"学生自治"的"段总理"

杨振声:文化观点看"五四"

匡互生:打进赵家楼的及时人

闻一多:终生维护五四传统

梁实秋:的局外人

王光祈:工读互助的梦想

大学三题

大学的自由

大学的作用

联大教授的生活

文坛行状

他们的李庄

若园巷,翠湖边

拿饭来换学问!

谁去妙峰山?

不要鸡心式

有多少人懂得苏白?

当代柳永

我为什么热爱鲁迅

他为什么跑警报

东安市场的一次车祸

故事里的事

冰心的一元钱

林语堂: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

革命时期的爱情

斯人也而有斯文

关于巴金的随想录

惊蛰时分梦犹存

关于本书,我交代……

在线预览

紫禁城里小吃摊

"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们的主顾是随侍的众多官吏,尤其是军机处的老爷们。皇上在圆明园待多久,可没准儿,军机处都得在西苑的临时值庐候着,拟旨,办公事。饭当然也管,可内务府偷懒,老闹得一班军机老爷半饥不饱,这就做成了海淀镇多少小买卖人的衣食啊。

据二秃子说,照顾生意的不全是满语称"达拉密"的军机章京,那些大学士、尚书、侍郎什么的,也常自己跑到园子外来买吃食。夏天热的时候,有的老爷连朝褂也没穿。有的等不及,还没进园子就开始啃白薯。"这算什么呀?"二秃子得意洋洋地睨着旁边守红果摊的六狗儿,"我表哥,小顺子,知道吗?在宫里当苏拉,那买卖才叫常川生意呢!"

小顺子住在西华门内,正职是照管宫里消防用的大水缸,副业是卖豆汁儿烧饼。每日天还没亮,他就在午门北边侍卫房外面摆开他的摊子。早朝规矩是五点钟。四点来钟,主顾们就陆续来了,值夜班退下来的侍卫、上早朝的王公大臣、军机处轮值的章京,都喜欢来这儿喝碗豆汁儿,嚼个烧饼。小顺子这生意就趁个早点,不比那些太监卖糕饼水果的,一直到下午都有买卖。

24小时,小顺子还没起床,听见外面有火枪声,然后是呵叱声、脚步声,火光映红了窗纸。小顺子吓得不敢起身。

天渐渐亮了。外面也没了声息。小顺子正想麻着胆子出门看看。突然,砰砰砰,门被拍得山响。战战兢兢开了门,一个侍卫满头大汗站在门外。

"有多少烧饼?全拿来!"存货只有二十多,都拿走了。还好,给钱,没拖没欠。紧接着又拍别的门,砰砰砰。一条巷子挨家挨户搜吃的。

怎么回事?谁都闹不明白。过了半天,隐隐约约听说,有反贼乘皇上不在京,闯进了宫内!那要咱们的吃食干吗?听说侍卫们守住西华门,没东西吃,庄亲王派护卫买咱们的烧饼充军粮呢!

那反贼要是给剿灭喽,咱也算有功?大概吧。

也算经历了一件大事。小顺子记在心里,等平了反贼,回海淀说给家里人听听,不把他们吓掉了魂!

时在嘉庆十八年闰八月,白莲教林清等人与宫内太监勾结,杀入宫内,事历五日五夜始平,史称"林清之变"。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y***u(**的评论:

好书,不错。值得买。

2017-02-14 10:42:59
来自听说未**的评论:

刚买回来时有点后悔,没有当时报纸的书评写得那么好。但看完后觉得也挺有趣

2007-07-24 19:12:04
来自地下党**的评论:

初在《南方周末》上看连载,这一次一下子看完,真过瘾!这种书,没事时随便翻起一篇,读来都兴趣盎然,这便是好书的标准之一!

2008-10-20 11:47:43
来自xulaoya**的评论:

这本书是我在校图书馆里看到的,觉得很多故事需要以后慢慢品,于是就在当当上购了一本。睡前读上一段,感觉好极了。

2008-09-08 09:24:42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