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室》一书是作者应《电影手册》杂志之邀写成的,在摄影评论界声誉卓著。巴尔特在书中选了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著名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在书中,巴尔特不讨论摄影师与照片之间的关系,而以观看照片的人与照片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的中心,构筑了自己关于摄影的理论框架。他把照片的意义分成两个部分: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前者是摄影师通过作品向观众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间;而后者则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动人的局部与细节,也即让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地方。
巴尔特对摄影的思考经历了从符号学结构主义到现象学的转变。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已经不局限于摄影这个讨论对象,而是突破到更大的文化领域,尤其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发人深省。同时,《明室》与其说是一篇讨论摄影的论文,不如说是巴尔特自己的情感大写意,在该书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明室》别具一格的地方。
上篇
1 摄影的特性
2 难以归类的摄影
3以感动为出发点
4 操作者、幽灵和观众
5 被拍照的人
6 观众:趣味参差不齐
7 摄影像意外
8 无拘无束的现象学
9 二元性
10 意趣和刺点
11 意趣
12 传递信息
13 绘画
14 出其不意
15 摄影的意义
16 令人向
17 一元的照片
18 意趣与刺点共存
19 刺点:局部特征
20 并非刻意为之的特征
21 顿悟
22 事后和宁静
23 "盲画面"
24 推翻前
下篇
25 24小时晚上
26 历史像分界线
27 辨认
28 温室庭园里的照片`
29 小女孩
30 阿莉阿德尼
31 家庭,母亲
32 "这个存在过"
33 曝光意念
34 光线,色彩
35 惊愕
36 证实
37 停滞
38 平静的死亡
39 时间有如刺点
40 私生活/公众生活
41 仔细观察
42 相像
43 家族
44 明室
45 神情
46 眼神
47 疯狂,怜悯
48 被驯化了的摄影
译后记
附论
7 摄影像意外
于是,我决定以某些照片对我产生的吸引力作为指南,来进行这项新的分析。因为,至少我对这种吸引力是确信不疑的。把这种吸引力叫做什么好呢?魅力?不行。某张我觉得有特色因而喜爱的照片,没有丝毫亮点,没有那类在眼前晃动、让人的脑袋跟着摇摆的亮点;它在我身上引起的东西和精神恍惚正好相反、倒更像内心的激荡,如节庆,也像工作,是想表达难以描述的事物时的那种焦虑。到底是什么呢?兴趣?兴趣这东西一瞬即逝;我无须厉数对一张照片感兴趣的种种理由,去自问何以兴奋。也许是想得到照片上那件东西,那片风景,邢个人;也许是爱或者曾经爱过照片使我们认出的那个人;也许是对看到的东西感到吃惊;也许是欣赏或议论摄影师的水平,等等,等等。但这样一些兴趣都没什么意思,也不是同质的。某张照片能满足其中的一种兴趣,但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如果另一张照片令我十分感兴趣,我就要搞清楚,这张照片里有什么东西突然引发了我的灵感。因此,为了说明(临时地)某些照片对我产生的吸引力是什么,我觉得最的字眼就是意外。有的照片让我觉得意外,有的照片不让我觉得意外。
意外这个要素使我得以为照片的存在留下一席之地。反过来说,没有意外,也就没有照片。我要引用萨特的一段话:"报纸上的照片可以让我觉得`毫无意义`,就是说,我看着那些照片,却视而不见。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了他们的照片的那些人,就都通过照片被我接触到了,但没有存在的地位。恰似`骑士`和`死神,通过丢勒的雕刻被我接触到了,但我并没拿他们当回事,没给他们地位。另外,还可能遇到这种情况:照片让我无动于衷到了这样的程度——我甚至连看都不看。照片被不明不白地搞成了物品,而照片上的人却分明地被搞成了人,而这仅仅因为他们和人类相像,并没有特别的意向性。照片上的人在表象、符号和影像的岸间漂浮,却永远也靠不了其中的任何一岸。"
……
此书作者性格视乎和常人不一样啊,呵呵,要求还挺高的,有感觉作者瞧不起很做人一样,不过,有些话写的很好,很有启发价值。
如果能够真正读懂书中内容,我敢说,即使自己拍不出摄影佳作,也能够知道如何欣赏大师的作品
对摄影有很不一样的看法 有非常大的帮助 更能让我们怎样去抉择与分辨
精辟的摄影理论论述,大师作品,后来之人仰望之
巴尔特 教给了我 什么是 摄影 ,原来摄影也是艺术
此书并不是教你怎么摄影,也算不上通俗易懂,没点耐心还真看不下,但有助于你以后的思考
书皱皱巴巴的,可惜不能上图片,好歹也是钻石极买家,就不能再用点心吗
没有高深的理论术语,作者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摄影带入了本体论的境界,值得安静去阅读。
很棒的一本书 . 很多人也推荐过 . 纸质也还不错 . 当当物流太棒啦 .
大师之作,相当棒的散文式的著作,通过摄影来讲述符号学,有很多启发的地方,推荐
看了一半了,确实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介绍摄影的文字
涉及到真正的摄影思想的探讨,角度独特,对摄影有很大的帮助
摄影顶级书籍!从技术上绝拖出来,提升思路和角度!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有区别的,毕竟解构主义是为了反对结构主义才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但本书中一直在说罗兰巴尔特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所以我有点迷惑了,对罗兰巴尔特的书看的很少,但符号学应该属于解构主义吧?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这算是巴尔特自己个性的展现。有很多表述还不是很懂,不知道是译者没译者没译通,还是本来就有点不易懂。倒是有很多观点很有意思,如果他老人家还在世,真想请教。
罗兰巴特,一直在收集他的书,希望快点出符号帝国。
没有塑料包装不知是原本就这样还是怎么,书有些小磕碰在接受范围内
巴尔特的书不论怎么样价钱都不会很低,不过也算是较为合理了,他的语句是很新颖的,即使对创作也是很有利的
经典的摄影书籍,丰富摄影思想。好的照片,来自于取景器后边的脑袋
会看照片才会拍照片。从罗兰·巴尔特看照片的嗜好里,发现自己该拍摄的角度。书不厚,写得简白好看。
朋友推荐的,能从作者的欣赏角度对摄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也是很好的,加油
虽然是平装书,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虽然有是摄影书籍,但更多的偏向为文集类,文章是重点,有别于其他摄影教程,更多的是感念上的东西,很有助于提升摄影感觉。
这本书是挺好的。罗兰·巴特的重要的与摄影有关的作品。摄影是巴特一生所爱。但是,翻译问题,是个大问题。其中一个关键词studium,译者翻译为“意趣”,个人认为,颇值得商榷。这样翻译,很容易误导。从前版的,保留不翻译,我觉得是明智的。或者赵毅衡的建议可能更好些:展面。不知读者以为何如。
书还不错,说实话非常适合装逼,核心思想看似挺简单的,但对从拍照到摄影的提升有帮助,大道至简嘛。不过作者真的很能写,不愧是摄影文学哲学都搞的人。文字上,理性的有点晦涩,要是能翻译的更通俗趣味估计效果更好,但是又会影响装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