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 》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窗边的小豆豆》不仅带给世界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原型)》
本书讲述了许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觉自发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详尽的心理分析和论证,清晰地阐明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即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窗边的小豆豆 》
窗边的小豆豆》:美国、中国、日本、英国等40国中小学生与教师"喜欢图书"!要了解孩子,每一位父亲、母亲必须熟读!要懂得孩子,每一位老师、校长必须熟读!要珍惜自己,每一个孩子必须熟读!
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James P.Grant
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热情推荐。
日、美、英等国中小学生与教师推荐阅读书。
为了孩子.你一定要读的一本书,每一位家长和老师!
连续8年位居全国畅销书排行榜,20世纪有影响的作品之一33种文字全球发行,日本有史以来图书销量排行名,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深度报道。
中华读书报》、新浪网、《新京报》、亚马逊网年度有价值图书。
她写了日本有史以来销量大的一本书,33种文字全球发行,拥有读者数千万;
她是亚洲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足迹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她还是世界上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拥有观众数十亿;
她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赞誉为日本伟大的女性。
她就是小豆豆,黑柳彻子,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
这本书记录了她来到新学校后的一段真实时光,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窗边的小豆豆 》
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目前销量大的一本书。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再无第二人。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目前位亲善大使。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中文简体版《窗边的小豆豆》出版至今,雄踞畅销书排行榜长达8年之久,被广大媒体和读者评为"世纪有价值图书"。
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原型)》
A.S.尼尔(A.S.Neill ,1883-1973),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目前著名的学校,被誉为"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因材施教的典范", 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尼尔认为,学校的宗旨是可以让孩子实现自由发展。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
窗边的小豆豆 》
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原型)》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窗边的小豆豆 》
"先是,上课的时候,她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我对她说'没有事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书桌开开关关的'。于是,您家的小姑娘就把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等等一样一样地全部放到书桌里面,然后又把它们一样一样地拿出来。比如说,听写的时候吧,她先打开书桌的盖子,取出笔记本,然后立刻 '啪嗒'一声关上盖子。接着,马上又打开盖子,把头钻到里面,从文具盒里取出铅笔来写'a'字,匆匆关上盖子,写了一个'a'字。但是,可能写得不好,或者写错了吧,只见她又打开书桌的盖子,再次把头钻到里面,找出橡皮来,关上盖子,飞快地擦起来。然后,又匆匆地打开盖子,把橡皮放进去,再把盖子关上。接着,她又把盖子打开,原来她只写了一个'a'字,就把文具一样样全部放回书桌里面。先放回铅笔,关上盖子,再放回笔记本,再关上盖子……就这样。然后,接下来写'i'字的时候,她又如法炮制,取出笔记本、铅笔、橡皮……每写一个字,桌子盖都在我的眼前开开关关,看得我眼花缭乱。我的头都晕了!可是,她每一次开关,都是有事要干,我也不能说'不许那样'……"
想到当时的情形,老师的睫毛飞快地眨动着。
听到这里,妈妈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小豆豆要那样把学校的书桌盖子开开关关。她想起来,小豆豆天放学回来后,兴奋地向妈妈报告:
"哎,学校就是了不起!家里桌子的抽屉,是这个样子往外拉。可是学校的桌子,却是把盖子往上提。就像垃圾箱的盖子那样,不过要光滑得多。桌子里装得下好多东西,棒极了!"
妈妈眼前好像出现了小豆豆的样子: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桌子,觉得特别有趣,就不停地开开关关。这样的话……(并不是做了什么坏事,而且,更重要的是,等她对桌子渐渐地习惯了,就不会再那样不停地开来关去了。)妈妈这样想着,对老师说:
"我一定让她好好注意这一点。"
可是,老师略微提高了一下声音说: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还没什么。"
妈妈的身体向后缩了一下。老师把身体稍微向前探了探,说:
"好不容易等她不再把桌子弄出声音来,这一次,她在上课的时候,却站在那里。就一直这样站着!"
妈妈又吃了一惊,问道:
"您说站着,是站在哪里呢?"
老师有些生气地说:
"站在教室的窗子旁边!"
妈妈还是弄不明白,接着问道:
"站在窗子旁边,她在干什么呢?"
老师的声音像是喊出来的:
"她是为了和宣传艺人打招呼!"
把老师的话概括一下,大致是这么回事。
个小时里,小豆豆不停地把桌子弄得啪嗒啪嗒响。这之后,她就离开桌子,站到窗边往外看。老师想:能够不出声音,已经很好了,愿意站在那里,就站着吧。哪知道小豆豆突然朝外面大声叫道:"宣传艺人!"原来,这间教室的窗子,对小豆豆来说幸运,而对老师来说却很不幸。窗子在一楼,而且正对着大路,和大路的分界只是一排矮矮的绿色灌木篱笆,所以小豆豆可以轻而易举地和路上的行人说话。就这样,过路的宣传艺人们听到招呼,就来到了教室跟前。小豆豆高兴地对教室里的学生们叫道:"他们来啦!"正在上课的小学生们呼啦一声全部向窗子拥去,嘴里都大叫着:"宣传艺人!"接着,小豆豆对艺人们恳求道:
"哎,给我们表演一个吧。"
艺人们经过学校的时候,本来是把乐器声都停下来了,可是难得小学生们这么恳求,他们就又开始了盛大的演出。顿时,单簧管呀钲呀鼓呀,还有三弦什么的一齐响了起来。这时候,老师怎么办呢?除了一个人站在讲台上,等着演奏告一段落之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老师只能安慰自己:"忍耐一下吧,只要等一支曲子演奏完就好了。"
总算一曲终了,艺人们走远了,小学生们纷纷回到座位上。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小豆豆仍然站在窗边不动。老师问:"为什么还在那里呢?"小豆豆认真地回答:
"要是再有别的宣传艺人过来,不跟他们打招呼可不行啊。而且,刚才的艺人们又回来的话,我不在怎么行呢?"
"这下子,您知道她为什么没法上课了吧?"
说着说着,老师有点儿激动起来。妈妈也觉得"的确,这样的话,很让老师为难"。这时候,老师又把声音提高了一点儿,说:
"还有……"
妈妈不禁又惊讶又羞愧,向老师问道:
"还有别的?"
老师立刻接着说:
"如果说'还有'这样的事能够数得过来,也就不必请您让她换一所学校了!"
老师让自己平静一下,看着妈妈,说道:
"就是昨天的事,她还像原来那样,站在窗子旁边。我以为她还在等宣传艺人,就照常开始上课。突然,她大声叫道:'你在做什么?'好像是在向谁询问什么。从我站的地方看不到她说话的对象,我正想着'会是谁呢',这时候,她又大声问:'哎,你在做什么呢?'这一次,她不是对着大路,而是朝着上面说话。我不觉留意起来,想:'能不能听到对方的回答呢?'一边仔细地听,但是对方没有回答。即便如此,您家的小姑娘还是一个劲儿地问:'哎,你在做什么?'这样实在没法上课。我走到窗前,想看看她在跟谁说话。我从窗口探出头向上一看,原来是燕子!燕子正在教室的屋檐下面做窝呢,她是在和燕子说话!我也不是不懂孩子们的心思,我并不觉得和燕子说话有什么可笑。可是,我觉得上课的时候,还是不要那么大声地问燕子'你在做什么'为好。"
……
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原型)》
不自由的孩子 受到严格制约、刻板训练和压抑的孩子,是不自由的孩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他就住在街对面;小时候整天坐在死气沉沉的学校里那张冰冷的课桌前,后来又坐在一个更乏味的办公桌前或者工厂冷冰冰的板凳上;他很驯良,听从命令,怕受批评,同时极想做一个正常和守规矩的人;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一切教给他的东西,然后又把他的心结、恐惧和失意再传递给他的子女。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损伤是在生命的前五年造成的,但说前五个月也许更接近真相。也许前五个星期,甚至前五分钟的伤害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不自由从出生就开始了,不,从出生前就开始了,如果一个备受压抑的女人怀孕了,谁知道她的不自由会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如果说在我们这种文明社会里,所有孩子都生活在一种反生命的气氛中,这话并不夸张。主张定时喂奶根本上是反对乐趣。之所以有这种主张,是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小孩想吃就吃会对乳房产生太多的乐趣。像对身体发育有益等其他理由都是借口,他们压根就是想把孩子训练成一种视责任重于乐趣的动物。
让我们看看一个普通文法学校的学生—男孩约翰所过的生活。他的父母不常去教堂,却坚持让约翰每周日上主日学校。他的父母是因为性彼此吸引而结婚。他们一定得结婚,因为在他们的社会里除了结婚以外,就不能因性而结合,但两人的关系不能光靠性的吸引力来维持,各人脾气不同会使家庭气氛不和谐,偶尔父母会有大声争吵。当然家里也有很多温暖亲切的时光,但约翰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父母之间的大声争吵会吓坏他,使他害怕地哭起来,然后就因为"无缘无故"地哭泣而被打屁股。
他一生下来就受到管制。定时喂奶给他带来莫大的挫折。当他饿了的时候,时钟却说还要再等一小时才能吃。他浑身上下都被裹了起来,而且裹得又厚又紧,动都动不了。喂奶的挫折使他吸吮大拇指,但家庭医生说不能养成这种坏习惯,吩咐妈妈把他的手绑起来,或者在手指上涂点气味难闻的东西。他在包尿片时可以随意大小便,但是当他可以爬了而在地板上大小便时,大人们会用"脏死了"、"不乖"等字眼责备他,使他尝到了"要清洁"的严厉的课。
在这以前,他的手每次碰到生殖器官时就会被大人拿开,很快,他便把这种"不准碰生殖器官"的禁令和"大便令人作呕"联系在一起。多年以后,当他变成一个推销员时,便爱谈色情和厕所笑话。
他的许多训练都由亲戚和邻居来完成。父母想让他做得对、做得恰当,以便亲戚和邻居来访时,他们可以夸耀家庭教育多么好、孩子训练得多么乖。当阿姨给他一块巧力时,他一定得说:"谢谢您。"他吃饭时一定得守规矩,重要的是,大人讲话时,他不能插嘴。
他那讨厌的新衣服是穿给邻居看的。父母想被人尊敬,因此便有一套虚伪的做法—这一套小约翰通常不知道。在他的生命中,很早就会听到谎话,父母会对他说,上帝不喜欢那些说粗话的孩子,或者如果他在列车车厢里乱跑,列车员会打他的屁股。
对于他所有关于生命来源的问题,父母都用愚蠢的谎话作答,这些谎话是那么有效,他对生命和出生的好奇消失了。当他五岁时和四岁的妹妹或隔壁小女孩玩弄生殖器官时,他会为此挨打,生命的谎言便加上了恐惧,使他觉得性一定是肮脏和罪恶的,而且连想都不能想。于是可怜的约翰要把他对性的兴趣封存起来,一直到发育期,在看到电影里的女人说她已怀孕三个月时,才可以放声大笑。
在智能方面,约翰发展得很正常。他学得很快,因此可以逃过平庸而愚蠢的老师可能会给他的嘲笑和处罚。他离开学校时,学了一大堆没什么用的知识和一些文化,这文化的内容只是低级的画报、陈腐的电影和廉价的侦探小说而已。
对小约翰来说,Milton这个名字,只与牙膏有关。贝多芬和巴赫,只不过是你想听猫王或披头士时碍事的家伙而已。
约翰有钱的表弟进的是私立学校,但是他的发展基本上和穷约翰一样,同样被迫接受生命中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同样受到维持现状的束缚,同样否定爱和快乐。
我尚未提及他们人性中温暖的那一面,他们和家人大体上来说是善良和气的公民,他们有稚气的信仰和无邪的忠诚。他们建立法律,实行人道,是社会的砥柱,也是主张动物必须被仁慈地宰掉或者小动物应该受到爱护的人。但是在对待"人"的人道方面。就差劲了。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残忍的、非基督精神的法律,同时也认为战争中无情的杀戮理所当然。
他们同意现在的婚姻法没有道理、不仁慈而且可憎。谈到爱,他们主张男女的标准不一样。两人都要求娶的妻子是处女,但被问及他们自己是不是处男时,就会皱着眉头说:"男人不同。"
也许他们不知道男权社会到底是什么,但他们俩都是它的热心拥护者,他们是男权社会的产物。他们的情绪也多是随大流,而不是注重自己内心的体验。
在离开当时憎恨的学校很久以后,两个人都会说:"我在学校受过体罚,得到过很多好处。"然后他们又把子女送到同样的或相似的学校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毫不反抗地接受了父亲的,所以这种会一代代地传下去。
要把约翰的故事描写完整的话,我还必须提一下他的妹妹玛丽。我不用多写,因为大体说来,她受压抑的环境和哥哥大同小异。但是,她还有特殊的困难。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她必然会吃亏,她从小就被训练去了解这点,在哥哥读书或游戏时,她做杂务;如果她找到一份工作,很快就会发现薪水比男孩少得多。
玛丽对她在男权社会里的低下地位并不反抗。男人会给她一些补偿,虽然微不足道。她会得到礼貌的对待和小心的照料,如果她不坐下,男人也陪她站着;男人问她可不可以"下嫁"他,于是,玛丽有效知道了她的主要工作是"看起来越漂亮越好",结果她每年把好几百万都花在衣服和化妆品上,而不用在书本和教育上。
在性方面,玛丽与她哥哥一样无知和受压抑。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人要求他们的女人纯洁、忠贞。如果玛丽衷心相信女孩比男孩纯洁,这并不是她的错。像神话一样,男人使她认识和感觉到:她生命中的工作就是生儿育女,而性的享受是专属于男人的。
玛丽的祖母,也许包括她的妈妈,在等到合适的男人把她们这些"睡美人"弄醒以前,是不可以有性行为的。玛丽或许已经摆脱这种束缚,但她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自由。她的爱情生活受着怀孕的威胁,因为她知道,有个私生子会毁灭嫁人的所有机会。
今后人类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探究性压抑和人类疾病的关联。约翰也许会因肾病而死,玛丽也许会死于癌症,但他们都不会去想,他们贫乏而又饱受压抑的情感生活与他们的疾病有什么关系。总有24小时,人类会把他们所有的痛苦、仇恨和疾病的根源,追溯到违反生命的文化现象上。如果严格的训练会造成麻木不仁的人—使他们被摧残、压迫,以及毫无活力的话,那么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假设这种麻木会造成人体各种器官的病态。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不自由教育之下的人不能痛快地生活,那种教育忽略了生命中的情感部分。因为这些情感是动态的,如果只发展头脑而压制情感,生命便会失去活力,变得丑恶和毫无价值。但如果情感可以自由发展,头脑也自然会得到发展。
人的个性可以像狗的性格一样被塑造,这是人类的悲剧。你不能塑造猫的性格,因为猫比狗更加自信,你可以使狗感到不安,猫却不行。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狗,因为狗的顺从和谄媚的摇尾,会让主人感到自己的优越和价值。
养小孩和养小狗很相似,被鞭打的小孩和被鞭打的小狗一样,会长成一个顺从而自卑的成人。训练孩子就像训练狗一样,是用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在人类的狗窝—育婴室内,小"犬"必须保持清洁,不能吠得太多,他们一定要服从命令,而且要在我们觉得方便的时候吃奶。
一九三五年,"伟大的养狗师"希特勒吹响命令的口哨时,我看见千万只顺从的、懦弱的"狗"在柏林广场上向他摇尾巴。
容我在此记录几句数年前宾州一所女子大学医学院出版的《待产母亲手册》的话:
"可以这样防止养成吮指头的习惯:将婴儿的手臂放在硬纸筒中,使手臂不便弯曲。"
"小儿生殖器官要优势地位保持清洁,以避免感觉不适、感染疾病和养成坏习惯。"
我觉得医生要对不良的育婴方法负责任。医生通常没有受过育婴训练,但许多妇女觉得他们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如果医生说小孩手淫一定要打屁股,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对性有罪恶感,而不是因为他对儿童天性有什么科学的了解,但可怜的妈妈哪里分辨得了。我谴责那些规定喂奶时间、开药方以防止吮指头、禁止玩弄生殖器和不让小孩自由的医生。
问题儿童是那些被迫保持清洁和压抑性兴趣的儿童。因为成人觉得又有小孩被训练得安安静静,自己的日子才会好过一点,这才使得顺从、礼貌和驯良变得那么重要。
有24小时,我看见一位妈妈把她三岁的小男孩带到院子里,他的衣服一尘不染。过一会儿他开始玩起泥巴,把衣服弄脏了一点。妈妈跑出来打了他两下,然后把他带回屋里。不久他又被打扮得干干净净地哭着回到院子。不到十分钟,衣服又弄脏了,妈妈再如法炮制。我真想告诉那个女人,她的儿子将来一辈子都要恨她,更糟的是,他会憎恨生命。但是我知道,她不会接受我的话。
差不多每次进城或上街时,我都会看见三岁孩子因走不稳而摔跤,而妈妈会因孩子摔跤而打他,这总是让我不寒而栗。
我每次坐火车也常常会听见妈妈说:"小莉莉,如果你再跑来跑去的话,列车长就会把你关起来。"许多孩子都是在谎言和愚蠢的禁令下长大的。
很多妈妈虽然在家里待孩子很好,但一到公共场所就横加打骂,因为她怕邻居说闲话。孩子们一生下来就被迫适应这个不正常的社会。
有一次,我在英格兰一个靠海的小镇上演讲,我说:"你们这些做妈妈的知道吗?每一次你打孩子都表示你恨他。"那些妈妈的反应激烈,她们愤怒地冲我喊叫。到晚上,我又发表我对"怎样改良家庭道德和宗教气氛"的意见,听众拼命嘘我,着实使我吃了一惊。我一直都在向一些相信我的理论的人演说,现在面对这些中下层阶级的听众,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儿童心理学,这使我恍然大悟:绝大多数人是多么不了解儿童的自由啊!
我们的文明是不正常和不快乐的。我认为它的病根出在家庭的不自由。孩子被所有的顽固思想和仇恨力量窒息了。他们从摇篮时期就被窒息,被训练得对生命说"不",因为他们年幼的生命里充斥着一长串的"不":不许吵闹、不许手淫、不许说谎、不许偷东西,等等。
他们也被训练得对一切生命发展的负面力量说"是":尊敬长者、尊敬宗教、尊敬师长、尊敬长辈定下的规矩。不要发问,只许服从。
尊敬不值得尊敬的人是不道德的。已经没有爱情的男女在一起生活是不道德的。爱一个你所惧怕的神也是不道德的。
男人的悲剧在于,因为他束缚着他的家庭,因此自己也成了奴隶—因为牢里的看守也是受限制的。人的枷锁是恨的枷锁,他压制他的家庭,因此也压制了自己的生命。
被奴役的女人必须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去打男人所谓的自卫战争、爱国战争、保卫民主的战争、结束战争的战争。
天下没有问题儿童,只有问题家长,说得更恰当一点,只有问题人类。这就是原子弹如此可怕的原因,因为它是控制在许多反对生命的人手里的。哪一个在摇篮里手被捆起来的人,是不反生命的呢?
当然,人类也有很多的爱和善良。在新一代未长成之前,如果今天那些充满仇恨的人还没把这个世界毁灭的话,我坚决相信:如果人类在婴儿期不受压抑,将来长大之后会彼此和平相处。
斗争的双方力量悬殊,因为仇恨自由生命听人士控制着教育、宗教、法律、军队以及恶劣的监狱,只有少数教育家致力于允许儿童自由发展。大多数的儿童受到反生命者的惩罚和仇恨制度的塑造。修道院的女孩子在沐浴时仍不许看自己的身体;父母和教师仍告诉孩子手淫是道德上的罪过,会使他疯狂。近我看见一个妈妈打她十个月大的婴儿,只因他口渴啼哭。
这是死亡信仰者与生命信仰者之间的斗争。没有人能维持中立,因为那也将意味着死亡。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死亡的一方,给我们问题的儿童;生命的一方,则给我们健康的儿童。
窗边的小豆豆 》
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原型)》
我读过《夏山学校》,我羡慕夏山学校,我相信再差的学生进了夏山学校都会变好,因为夏山学校给孩子几乎是无限的自由。而正是这些自由,唤醒了孩子美好向上的心灵。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
今天,在市面上畅销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夏山学校》等书,描写的都是20世纪前半叶一些教育先驱所做的尝试,令人安慰的是这些尝试已经在今天,在全球二分之一的国家里成为现实。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
凡是读了《夏山学校》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孩子只要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可以在两年之内学完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全部课程而考上大学,这是为什么?……在这种"不强迫孩子学习"的学校里,为什么考上大学的比率要比其他学校高出70%以上?
——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
我们做父母的,要想孩子将来幸福,应该努力支持孩子"自我"的成长和完善,而不是简单地设定一个"框框",要求孩子达到父母预想的样子。《夏山学校》里尼尔提到,他不赞成很多家长要求孩子从小遵从严格的道德、礼节,也许那些家长的行为就是在设定这样的"框框"。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
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位教育家可以和A.S.尼尔比肩,《夏山学校》无疑让我们在黑暗的路途上看到了一丝微光。
——美国著名作家亨利 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