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图书
人气:25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

李开复、毕淑敏、柴静、何裕民、于莺感动推荐,凌志军抗癌九年康复之书! 写给癌症病人及其亲友。什么是我们走向康复、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内含十幅作者亲摄绝美插图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

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

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

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九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

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编辑推荐

一部助你摆脱恐惧和绝望、叩开康复之门的生病智慧书

著名作家凌志军癌症亲历记,讲述癌症患者如何走上重生之路

李开复、毕淑敏、柴静、何裕民、于莺 感动推荐

抗癌九年,什么是我们走向康复、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我们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

为什么我们对癌症的看法是错的?

怎样选择正确的治疗之路?

什么是导致治疗失败的思维模式?

作者简介

凌志军,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博学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商业图书”。

2007年罹患重病,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的书稿,于2012年出版,并获得各种出版奖项。

目录

修订本前

及时章 别让医生吓死你

在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所有恐惧中,没有什么比预知死期将至更加恐怖了。我可以选择去医院切开脑袋,也可以选择待在家里。这可真应了癌症患者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话: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死到临头的感觉

危险的陷阱

中国式的“专家门诊”

恐惧的由来

中外医生之对比

医生怎样对待不懂的东西

希望在我们自己手里

西医好还是中医好

开胃汤和牛筋汤

预知死期的一个好处

向读者告别

选择治疗方向比选择治疗方法更重要

第二章 癌症不是绝症

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自己应当做什么,那么至少应当确定自己不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意思,就是不要让自己做一些错误的事。这是因为,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不是你的疾病让你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是你在疾病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错误让你走向死亡。

好的灵丹妙药

倾听自己的身体

改变了对癌症的看法

水静心闲

路上的风景

最想做的10件事

医疗领地上的“割据”与“门户”

医生也会犯错误

用我们的脑子救命,而不是用我们的腰包救命

少犯错误的10条原则

前三个月里最容易犯的错误

我的生活回到正常轨道

第三章 做一个聪明的患者

“积极治疗”不等于“过度治疗”。对于我们这些癌症患者来说,仅仅凭借“坚强”是不够的。我们应当是一个坚强的患者,同时也应当是一个聪明的患者。在很多情况下,智慧比坚强更重要。

新的威胁悄然降临

感觉不到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

我们相信什么样的医生

“不要被那些表面的光环蒙蔽了”

走上手术台的前夜

假如这是我的“24小时”

癌症病房

家人和友人

我为什么不化疗

别让医生治死你

好的武器是自己的身体

第四章 康复九策

我看到一种新的可能性,所以决定把对“治疗”的理解前所未有地扩展开来,去尝试这种可能性。这些办法,不用你鞍马劳顿倾家荡产地求医问药,只需拥有足够的信念、理智、毅力和耐心,以及亲人和朋友的关爱。

非医学意义的治疗

三项基本原则

导致治疗失败的思维模式

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做好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每天步行五公里

日光浴

深呼吸

身心合

重返雪山

后记

爱的力量

读者评论及微博互动

在线预览

及时章别让医生吓死你

当医生宣布在我的颅脑、肺叶和肝脏上都发现恶性肿瘤的时候,我平生及时次感觉到与死亡如此接近!

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就像晴天霹雳,让我和家人措手不及。我对自己的身体一向自信。这不仅因为每年一次的体检指标都正常,还因为我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比如从不抽烟、酗酒。而且我还是个喜欢运动的人,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所以,当医生宣布在我的颅脑、肺叶和肝脏上都发现恶性肿瘤的时候,我平生及时次感觉到与死亡如此接近!

那24小时是2007年2月12日。当时我站在北京医院脑神经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里,看着我的颅脑和胸部胶片悬挂在一个巨大的灯箱上。荧光灯的光线从胶片背面透过来,苍白凄厉,有点刺眼。确切地说,胶片上还显示出腹部造影。

“这里有,这里有,啊——肝上也有。”医生一边在胶片上面指指点点,一边说,“已经不能手术了,只能全身化疗。”

“是吗?”我下意识地追问一句。

停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不说百分之百吧,也差不多了。”

他转过脸看我一眼,好像突然意识到什么:“啊!你还不知道啊?那……那……请你在外面等一会儿,我要和家属谈一谈。”

我走出房间,站在走廊上。四围的墙壁好像是刚刚粉刷过的,一片惨淡的光向我挤压过来。

马晓先在我身后跟着,寸步不离。因为职业的敏感,她显然已经明白了一切,所以特别紧张地看着我,嘴巴动一动,却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碰碰我的胳膊。这个60多岁、瘦小精干的女人,是这一代人中最富有人生经历的人之一。退休前她是北京医院的护士长,再早一些,是中南海高层领导人的贴身护士。她为人忠直,勤勉细腻,富有同情心。在刚刚过去的两天里,她一直陪着我,还与我的妻子赵晓东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寻找她认为最有经验的医生。

“他是什么意思?”我问,期待她给我一个更确切的解释,“情况不妙吧?”

“是不好。”她回答。显然是因为了解我的个性,她不打算对我隐瞒任何实情,所以直截了当地确认了这个坏消息,“他说……肝上也有。”

先是颅内,然后是左肺,现在又是肝……我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脑癌、肺癌,再加上肝癌。这不就是恶性肿瘤、全身转移吗!

“你进去吧。”我对马晓先说,“去看看晓东。”

我担心晓东会受不了,转过身,透过虚掩的门缝去搜索屋内的情形。

我可以看到晓东的背影。她坐在窗前,独自面对着那位医生。还有一群医生的目光在前后左右包围着她。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衬托着她僵直的身影,我极力想看到她的脸,可惜看不到。

我等在门外,过了几分钟,也许是十几分钟,终于看到医生做出结束谈话的表情,可晓东还是僵直地坐着,一动不动。我走进房间,站在晓东身后,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她站起来,犹豫了一下,然后像是鼓足了勇气,转过身来面对我。我看到了她的脸。

她的脸色大变,嘴角微微抖动,眼里一片哀伤。在和她共同生活的25年里,我从没见过她的脸色如此暗淡阴沉。她后来告诉我:“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的想法就是不能在他们面前哭出来。”

她把我扶到医院走廊的椅子上。两人并肩而坐,沉默,还是沉默。有很长时间,我们之间一句话也没有,全身心沉浸在绝望沉闷的空气中,彼此想要回味眼前的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可是没有办法把思想集中起来。

周围人来人往,行色匆匆。有一会儿,晓东似乎回到现实中来,蓦然抬起头来,把眼睛直对着我说:“如果是最坏的情况,你愿意知道吗?”

我俩早就有过一个约定:无论谁得了不治之症,都不该彼此隐瞒。现在,她既有此一问,一定是想起了这个约定。

“我已经知道了。”我对她说。

晓东被击垮了。她躲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哭泣。马晓先陪着她默默掉泪。我的眼睛无法睁开,但我能够感受到她正在用一种悲恸欲绝的眼光看着我。

那天回家的路上,车里气氛低沉。晓东紧紧拉着我的手,似乎担心我突然消失,却又一言不发。她本来是个喋喋不休的人,可现在,所有生机灵动的声音全都消失了,她整个人沉浸在巨大的惊骇中,剩下的只有沉默。

而我,及时次明白什么叫“绝望”。

我想让内心静下来,恢复思考的能力,却发现无法让自己集中精力,于是索性让思想信马由缰,或者什么也不想,只是细细体会身体内部那些被医生指证的岌岌可危的部位。头痛目眩,这一定是“脑瘤”的征兆了!可是肺癌呢?肝癌呢?我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啊?如果肝上长了那么大的一个异物——就像医生所说,那应该是能够感觉到的,比如说疼痛感甚至凸起来的硬块。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摸索,渐渐地,还真的在腹部感觉到一种异样。更地说,是健康人的“异样”。

我饿了,而且激起了一种旺盛的食欲。

于是我和晓东来到金丰华饭馆,拣了个靠窗的位置,相对而坐。晓东点了一份清蒸鲈鱼、一碟蚕豆和一样青菜。这些都是我们家饭桌上最常见的菜肴。我接着给自己要了一大盆疙瘩汤,这是我每次在这里吃饭时必有的节目。它总能勾起一些有趣的回忆:不是和朋友们滑雪归来开怀畅谈,就是二人相对而坐娓娓叙说。

正是午饭时间,周围食客渐多,人声鼎沸。讲究品位的人总喜欢说:“吃饭不是吃饭,是吃环境,吃心情。”刚刚经历过的打击让我们两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在这样一种心情中吃饭真是平生及时遭。

我很快回过神来,决心好好表现一下,于是开始向桌上的食物发起进攻。也许是为了安慰晓东,也许是为了鼓舞自己,也许是想要证明医生在危言耸听,其实我什么毛病也没有,我尽量让自己表现出如饥似渴和津津有味,同时也没有忘记从塞满食物的嘴里挤出一句话来:“肝癌?真是肝癌,我还能这么吃吗?”

媒体评论

推荐 @凌志军 的微博和新书,更推荐他勇敢冷静理智的人生观,克服了癌症病魔!

看完 @凌志军 的《重生手记》,深深觉得我多年彻底错了,中国社会的问题不是教育,而是医疗。强烈推荐癌症患者仔细阅读 @凌志军 的书,看看他如何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几位好医生,并治愈的自己的重病。

——李开复(创新工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凌志军先生的这本书,读来惊心动魄。他以自己死里逃生的人生劫难,为所有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生命体验。你不但能得到关于疾病与痛楚的翔实资料,更能够从苦海沧桑挣扎奋斗中,看到人的精神力量英勇不屈,看到危难中的清醒与智慧,看到骨肉情谊与赤诚爱情,是如何荟集起来共同创造了奇迹。

尤其建议医生们阅读此书,它将对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产生深刻影响,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之外更加尊祟每一个病人的生命之旅。

——著名作家、心理医生 毕淑敏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

如何理性对待、善用智慧合理防治癌症,凌志军先生做出了好榜样。他亲历的磨难、走出沼泽的坎坷及其中的沥血体验,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因此,本书开卷有益,且不可多得!

——著名肿瘤临床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何裕民

志军的康复,当然首先归功于医学的手段,但是我一直坚信,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力量,同样会让我们的生命出现奇迹。即使它无法起死回生,仍可以让我们超越肉体的痛苦,达到心灵的安宁。

生命的无常与突发灾难,会使每个人在任何阶段都可能遇到志军和我所遇到的困惑和考验。所以,这本书也是写给所有那些在遇到生命困境时,渴望对自己的命运有更多了解和把握的人们的。像志军一样,我也希望这本书能给读它的人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慰藉。

——凌志军妻子 赵晓东

凌志军先生作为媒体前辈,在写中国非虚构作品方面具有开山性质;而他的新作《重生手记》更是一部用生命与灵知写就的非虚构作品,文笔朴实生动,也以自媒体的方式亲历了晚期癌症患者的复活。他的这本书会挽救很多人。建议与于娟临终所写的《此生未完成》对比看,便能识透人生。

——赳赳(《新周刊》主笔)

终于,凌志军开了微博! 期盼着他分享他丰富的人生体会,尤其是他冷静地战胜癌症的经历。

——张宏江(金山软件CEO)

亲自见证了这几年 凌志军面对癌症和生死的睿智和从容,期待!

——张亚勤(微软全球博学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推荐凌志军的《重生手记》。 想当好记者的可以看看,中国好的记者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怎样用记者职业病式的客观、观察、判断救自己。

——徐晓(《人物》杂志记者)

凌老师,买了本您写的《重生手记》,每晚待孩子入睡后就开始捧读,还只看到一半,您的惨痛病史和曲折的求医经历,以及其中所反映的医患关系等,让人很揪心。希望您的书不只是能让病人和普通老百姓受益,还能让医生读了之后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李阳和1205(《健康报》编辑)

看完了@凌志军 的重生手记,的体会是他是用他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力实现的自我救赎,很多人在当时的情境下很难做出他那样的决定,很难敢于承受如此巨大的风险,这需要内心强大的力量和勇气,看淡生死的大气,极强的分析事物辨析是非做出抉择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内心力量在这个时候拯救了自己

——微博网友•整装重新出发

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我也是一个癌症患者的家属,求医的部分非常感同身受。希望对医疗制度有所触动!

里面透露的对待癌症的态度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不是癌不重要,因为它就在哪里,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它!任何事情都要走。

—— 读者•莲心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c***g(**的评论: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2017-10-08 23:25:58
来自z***q(**的评论: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供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2017-10-08 23:26:08
来自i***r(**的评论: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润活动。,读书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我们的心田种一株快乐的树!

2017-10-08 23:26:48
来自E***B(**的评论:

读书是一种驰骋,在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轮回中,读书人的思想与八百里秦川厚土与贯穿数千年的历险情节一起,驰骋与一片朔风疆场,找到了一具粗犷而强悍的生命原形,上面刻着”人生真谛“。

2017-10-08 23:26:54
来自n***v(**的评论:

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但是从不纠缠不休。

2017-10-08 23:27:14
来自y***d(**的评论:

读书的时候脑子要思考,要认真的思考,看不懂的地方要谦谦虚虚的问别人,把问到的知识记下来不断思考看看对不对再继续看书,这样看书你才会汲取书中的知识。

2017-10-08 23:27:3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买的书太多,错过了很多评论的机会,也错过了很多积分,表示深深的遗憾。其实,不写差评就是好评。内容喜欢,质量一流,明显正版,下次再来。哈哈!一本好书,全家喜欢。希望杂志之家多搞优惠活动,我们可以买更多想看的书给需要的家人。这套书真的很棒哦!孩子很喜欢

2017-10-08 23:27:4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刚收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先看了一遍,活动给力

2017-10-08 23:28: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 包装完好,有塑料封皮,不错,期待内容

2017-10-11 21:58:36
来自tzbrf82**的评论:

Satisfied

2017-11-01 07:48: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推荐,

2017-11-10 09:20:08
来自打假人**的评论:

给老妈看的,她说很好,实用。

2017-11-19 00:54:22
来自酥荼**的评论:

很好的书啊。

2017-11-19 08:55:1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买来送朋友的,希望给他带去信心和希望,但愿他重生

2017-08-26 18:21:36
来自宇宙秩**的评论:

看完了,真心很好,倾吐肺腑之言,文笔也很好,照片也很美!

2016-10-18 10:57:54
来自小***妈**的评论:

28.1买的,觉得价位合适,孩子的阅读课用到这本书,很励志

2017-02-10 20:13: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一本励志的书籍,处在失落和痛苦的人们都应该看看,妈妈喜欢,当当给力,太值了

2016-08-10 22:41:49
来自平***8(**的评论:

很好,学到很多,普通人看病会更难,喜欢作者的文字风格

2017-03-14 12:15:27
来自一***(**的评论:

电子版读过之后,感觉非常不错。买了两本送朋友了。

2017-06-09 15:58:01
来自一***(**的评论:

读过电子书以后,感觉非常不错。推荐给生病的朋友读。

2017-06-09 16:05: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的书籍,我已经向很多人推荐,这是我买的第4本。

2017-07-19 15:58: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口气读了一半,很喜欢作者平实的语言,真实的反映了病患的心理及中国求医之难

2017-05-26 10:20:34
来自greennp**的评论: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 听别人推荐的,看了几章,很值得一读,会继续看下去。

2017-10-01 20:41:0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希望能给有需求,有勇气战胜病魔的人以信心。家人永远是最大的支柱。

2017-07-23 13:19: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切身经历,眼界宽阔,关键时刻能独立思考,大但决定,把命运掌握手中,作为一名肿瘤患者我受益匪浅。

2017-10-22 14:46:00
来自然***6(**的评论:

这本书写的很不错作者很理性的分析了自己的康复之路

2017-01-19 17:04:59
来自choushu**的评论:

正在阅读的书籍,对于癌症患者家属而言,有实际帮助

2017-01-19 13:53:12
来自旷野繁**的评论:

看过电子书才买的,对医生和社会现状评价一针见血,给癌症患者家庭提了醒,要增强自己的知识后判断性地接受或研究病情和治疗方案,不能被癌症吓到被医院牵着鼻子走

2016-09-27 21:50:5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