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五百年来王阳明图书
人气:84

五百年来王阳明

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新作,阳明心学入门,就读这一本。
  • 所属分类:图书 >哲学/宗教>哲学>哲学与人生  
  • 作者:[郦波]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8146792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360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软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编辑推荐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五百年来无数风云人物为之痴迷。本书之所以称作阳明心学的入门佳作,是因为郦波教授通过王阳明苦难辉煌的一生,展现心学的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的精华——“心外无物”,成就事业,格局始于立志;“知行合一”,思想要转化为行动,实干兴邦;“致良知”,人生要有大境界。本书值得当代中国人用心阅读,以心学智慧告别心浮气躁,实现人生价值。当每个人都能奋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已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评说曾国藩家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系列。

目录

及时章 完人之问与心学之问

传奇开始的地方

完人之问

心学之问

第二章 父亲那座山

叛逆少年

习惯了杰出的父亲

碰撞和较量

第三章 理学那道坎

失踪的新郎

竹林中的感悟

另辟蹊径

第四章 宦官那个坑

初涉官场

刘瑾乱政

只身斗八虎

第五章 生死那道关

诏狱里的蜕变

千里逃亡

赴任龙场

第六章 龙场悟道

观悟生死

岩中花树公案

心外无物

第七章 心学的价值担当

心学不是禅悟之学

拿起而非放下

犀利而非圆融

第八章 伟大的知行合

席书拜师

徐爱的问题

知行如何合

第九章 事上练

工作即修行

洞悉全局的智慧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第十章 致良知

事上见良知

为政以开导人心为本

人人皆是圣人

第十一章 最爱是讲学

栽培灌溉之功

朱陆之辩

心学南迁

第十二章 心学也是心理学

临危受命

声威退敌

无间道

第十三章 破山中贼易

心学的精髓

文人治军的智慧

舍近求远见奇功

第十四章 破心中贼难

破贼与长治久安

政绩观

檄文胜情书

第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

分而治之

除恶务尽

百战自知非旧学

第十六章 三个“七零后”

两位才子的交集

宁王的野心

三人好做事

第十七章 两个余姚人

王阳明的周旋

孙燧的死磕

朱宸濠的疏忽

第十八章 心智的较量

心理战

赌徒与守财奴

鄱阳湖大捷

第十九章 艰难时世

命运与抉择

体制之贼

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十章 心学归于致良知

大礼议事件

此心安处是吾乡

意外的收获

第二十一章 天泉证道四句教

第三次悟道

四句彻上彻下语

光不止在烛上

第二十二章 战或不战屈人之兵

不战屈人兵

来之不易的和平

意外之战

第二十三章 此心光明

听从内心的声音

漫漫归途

历史的回响

在线预览

及时章 传奇开始的地方

一个并非十分聪明的人,只要他认定人生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反倒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容易摇摆,很少会受到致命的阻碍和诱惑。但是,一个太聪明的人,要走到圣人,走到完人那一步反倒无比艰难。

照破山河万朵

大约五百年前,地说,也就是公元1058年,在大明帝国偏远的贵州布政司,一个叫龙场驿的地方,也就是今天贵州省贵阳市的修文县龙场镇,有一座龙岗山。龙岗山也叫“栖霞山”,这座山的半山腰有一个天然石洞。今天我们把这座石洞叫“阳明洞”,又叫“阳明小洞天”。当然,这是后人给它起的,原来它根本没有名字。

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整个修文县、整个龙场驿非常荒凉。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里说:“此处万山丛棘中,只有蛇虺魍魉,蛊毒瘴疬。”当时根本没有人在乎这个石洞,也不会有人感兴趣给它取个名字。但这个石洞注定是一个不凡的石洞,因为这个石洞中将要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整个华夏文明史的进程。

贵阳的夏夜是多雨的。在一个仲夏的夜晚,乌云压城,浓云密布,云层中时而还有闪电隐现。眼看着一场大雷雨又要来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石洞中,有一具石棺,石棺里赫然躺着一位男子。要说这个人是死人吧?他眼皮底下的眼珠偶尔会滚动几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在做梦。要说他是个活人吧?哪有活人躺在石头棺材里头?

恰在此时,一道巨大的闪电划过天际,惊天动地的雷鸣声轰然响起,瓢泼大雨哗的一下就下起来了。电闪雷鸣撕破了静谧的长夜,就在这电闪雷鸣之中,躺在石棺里的男子突然大叫一声,醒了过来。只见他一身大汗淋漓,神情是大彻大悟,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彻悟之后的惊喜。在这种天地应和中,他忍不住纵声长啸。这声长啸照破万古长夜。长啸之后,这个男子自言自语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又说:“至此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从这一刻起,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多年来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心学正式诞生了。而在这万山丛棘中开创了心学智慧的大思想家,就是世所公认五百多年来的圣人——王阳明。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重新思考、重新面对、重新聚焦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是因为正是这样的王阳明,开启了我们今天仍然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两个终极问题。

一个叫做“完人之问”,即从每个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怎么超越自己的聪明,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真正具有人生价值的人。

另一个叫做“心学之问”,也就是从整个族群的角度上来看,为什么产生于中国的阳明心学能够被日本民族所吸收,从而成就了“明治维新”,却没有在它的诞生地产生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克罗奇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柯林伍德也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思想史。这样的表述指明了我们回顾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尤其是回顾本民族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今天在各种场合讲历史,并不是为了茶余饭后以作谈资,而是为我们如今的努力和明天的发展提供可兹参悟、有所裨益的思考和借鉴。

哲学上有三大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永远不会确定我们将往哪里去。而王阳明就是我们这个族群回顾“从哪里来”,眺望“要往哪里去”时绕不过的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式的人物。

说到王阳明,就要说到坊间流传的一句名言:五百年来两大完人;前有王阳明,后有曾国藩。当然,平心而论,从中国人推崇的完人的标准来看,曾国藩可能还是要稍逊于王阳明一点,所以坊间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儒家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就是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当然,不管是五百年来两大完人,还是儒家文化的两个半完人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都稳占一席。

可能会有人问,既然王阳明这么有名、这么重要,为什么从普通读者的层面上,感觉王阳明好像不是那么有名呢,甚至可能还不如樊梨花、薛仁贵有名?对于这个现象,我个人的看法是因为民间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戏曲、小说、评书等文学载体;而像王阳明这样的儒家圣人,基本上没有出现在戏曲文化里面。但是,这反过来也恰恰证明了,王阳明在庙堂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说明他是不容戏说的。

既然王阳明与曾国藩并称完人,甚至比曾国藩的完人意义还要典型,我们就有必要把这两个完人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这样更可以看出我们那个“完人之问”的意义来了。

两个梦

五百四十三年前,即公元1472年的农历九月三十日,一个岑姓的奶奶郑重地说了一句“我有一个梦”。她确实做到一个梦,梦到自己的儿媳郑氏在怀孕十四个月之后好不容易终于要生了,就在要生产之前,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在万众瞩目中身披紫霞圣衣,脚踏五彩祥云,云中仙乐齐鸣、祥瑞齐现。这位紫霞仙子自云端而下,把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送到了岑氏的怀中。岑氏很紧张啊,大为惊恐。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一阵婴儿响亮的啼声,将岑氏于梦中惊醒。隔壁屋中儿媳郑氏已经临盆,孩子终于生了下来。这个随着仙人送子之梦而出生的婴儿,就是后来大明王朝的一代传奇人物王阳明。

有关这个梦的情状,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里记载说,“祖母岑梦神人衣绯玉云中鼓吹,送儿授岑,岑警窹,已闻啼声。”年谱又说,“祖竹轩公异之,即以云名。乡人传其梦,指所生楼曰瑞云楼。”就是说王阳明生下来后,祖母岑氏立刻向家人宣布“我有一个梦”,这个是很重要的征兆。王阳明的祖父王伦,字天叙,号竹轩,大家称他为竹轩公。王伦听了岑氏的这个梦感到很惊奇,觉得这个孩子来历不凡。因为是仙人自云中托梦而生,于是为了纪念这个梦,就给这个孩子取名叫王云。这件云中送子的事,不光是王家觉得很神奇,在当地都传为美谈。在浙江余姚王阳明的老家,乡人也都认可这件事,并把王阳明出生的那座楼称做瑞云楼。

时间又过去三百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811年的农历十月十一日,一位姓曾的老爷子也表示说,“我有一个梦”。

这位名叫曾竟希的老爷子梦到他的孙媳妇就要生了,可是半天生不下来。当时这就有点难产了。难产之际,突然天空中风云变幻,一条龙自云中显现。云从龙,风从虎。但是这个龙盘旋而下的时候,自云端渐渐降下来。一降下来,曾老爷子定睛一看,根本不是龙,而是变成了一只大蟒蛇。大蟒蛇直落在曾家的屋脊之上,穿透屋脊,就盘旋到屋梁之上,然后自屋梁上突然一下子俯冲下来。曾竟希吓得啊呀一声大叫,刚叫出声,突然旁边婴儿一阵啼哭,隔壁屋子里头孙媳妇生了。曾老爷子惊魂甫定,告诉家人自己刚刚做了一个梦。因为还不知道这个梦是好还是坏,曾竟希就给这个新生下来的婴儿取了个乳名,叫宽一。这个名叫曾宽一的小朋友就是后来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我们看到王阳明和曾国藩出生的时候都伴着一种特殊的梦境出现。我估计许多要当爷爷、奶奶的朋友可能心里也犯嘀咕,是不是在自己儿媳妇、孙媳妇生育之前也做个梦啊?其实,这都是古人宿命论的俗套。一个人成名之后,一定要交代他的来历是如何不凡。不要说王阳明仙人送子,曾国藩蟒蛇转世,据说刘邦还是龙孕呢。

史书记载,刘邦出生前母亲曾到河边洗衣服,许久未归,父亲刘太公在家等急了,到河边去找。刘太公发现老婆在河边睡着了,身上还盘着一条龙。龙看到生人来,就盘旋而去,飞走了。随后,刘邦母亲就怀孕了,生下来的孩子就是刘邦。在古时,这类记载的目的就是为了交代这些不凡人物的特殊来历。

不过,就王阳明和曾国藩而言,我觉得岑氏和曾老爷子做的梦还是有可比性的,尤其是联系到两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一起比较,就更有意思了。关于王阳明的这个仙人送子的梦,全是祥瑞,都是好兆头。而曾国藩这个蟒蛇转世的梦里头,虽然一开始看上去云从龙、风从虎蛮好的,后来却变成一只大蟒蛇,冲着曾老爷子冲下来。曾老爷子不知道是好是坏,才起了个宽一的名字。也就是说,关于曾国藩的出生梦与王阳明的那个梦相比,还是有几分逊色的。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两个人的成长就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看重的辩证法思维。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王阳明带着祥瑞而生,乃至他出生的那个楼都被当地人称为瑞云楼,这是多好的事啊。可是生下来之后不久,王家人就傻眼了。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小孩六岁之前根本不会说话。

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记载王阳明生下来之后“五岁不言”。明代的其他史料,比如王阳明的好友湛若水后来为他写的墓志铭里也明确说,王阳明“六岁乃言”。而那个曾国藩小朋友,却是生下来后见风就长,五岁开蒙,六岁入塾,九岁能诗,十岁能文。

然而,王阳明五年不鸣,一鸣惊人。过了五岁,王阳明还不开口说话,家里人都很着急,甚至有人怀疑他会不会身体有疾。但王阳明的爷爷王天叙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这个孙子定非池中物,不是一般人。他对这个孩子很有信心,每日把他带在身边。他坚信有24小时,奇迹终会出现。我们真的不得不佩服王老爷子对孙子的巨大信心,有的孩子开口晚,但并不影响他们将来对人类文明所做出巨大的贡献。据可知的材料,有两个五岁之前都不会说话的孩子,长大后成为著名的人物。一个是王阳明,另一个是爱因斯坦。

将近六岁的时候,有24小时王阳明在门口玩儿,王天叙在屋里看书。一个僧人经过,远远看到王阳明,忽然走上前来摸住他的头,端详半天之后,感慨地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王天叙在屋里听了很惊异,等他想明白,走出来要问的时候,那个僧人已经飘然而去。王天叙仔细琢磨僧人的这句话,突然恍然大悟。为了纪念这个梦中仙人云中送子,所以自己特意给孩子起名叫王云。但是古汉语里,与祥雲的雲同音的“云”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说”的意思。所谓子曰诗云,所谓人云亦云。你怎么就把这个事儿给说破了呢?因为你把他说破了,所以这孩子就不说话了。这就是中国人生活的辩证法,所谓“过犹不及”。

王天叙一想明白这个道理,意识到这个问题,立刻下了个决定,不能再叫王云了,要给孙子改名字。改什么呢?老爷子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的典故,为孙子重新取名叫做王守仁。所以,王阳明其实名守仁,字伯安。后来因为他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阳明先生,所以后世普遍称他为王阳明。由此看来,中国人对名字是很重视的,因为一是因为古人比较迷信,二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汉字是人类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的的象形会意文字系统。它所携带的文化信息,从信息论的角度上来讲叫“元信息”,常有某种神奇之处。

改名之后,立竿见影。第二天,王家一家人和平常一样,一派和平气象,王天叙的儿子、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正在温习功课,准备科举考试。王华的媳妇,也就是王阳明的母亲在旁边纳鞋底,做针线活儿。王天叙铺开笔墨纸砚,准备练练字。王天叙随手而写,提笔就写了一个“大学之道”,写完在那儿沉吟半晌,念叨了半天“大学之道”,一直没有下文。旁边那个五年多来一句话都没说过的小朋友不干了,以为爷爷忘记了后面的句子,忽然朗声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家人都听傻了,这个孩子五年多不说话,一朝开口,不是叫父亲母亲,上来就是儒家经典《大学》。这还得了?这生来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而来啊!王天叙惊喜万分,再问他一些其他的经典名著,结果王阳明都是张口就来。问他怎么会背的?他说爷爷平常带他在身边,爷爷天天在那里诵读、背诵,他耳濡目染,早已默记在心。

这里,其实交代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真谛:及时,陪伴教育很重要。第二,上行下效,潜移默化才是教育的好方式。只有你喜欢读书,你的孩子才会喜欢。你都不喜欢读书,你凭什么要求他喜欢读书。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真谛。

王阳明五年不语,一语惊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此后读书不仅过目成诵,而且精力超人,涉猎甚广,甚至有点多动症倾向。对此,王天叙很以为然,但是王华很不以为然,甚至为此引发了不少家庭教育矛盾。这个我们在下面一节中会详细展开。

不管王阳明是不是有多动症倾向,但是他开口说话之后,立刻表现出他天才的一面倒是非常的。他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学什么会什么,干什么都入手很快。王阳明十一岁的时候,父亲王华高中状元,在北京当了翰林学士,希望把王阳明带到北京去求学。王天叙老爷子也希望孩子能到北京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打点行装,亲自把这个宝贝孙子从浙江送到了北京。

他们从浙江出发,沿大运河北上,路过镇江的时候,有一帮老朋友就在镇江金山寺的妙高台设宴,款待王天叙。老爷子很高兴,带着宝贝孙子去赴宴。大家好久没见,又是文人雅集,酒酣耳热之后便要联诗作句。大家都在那里闷头苦思,准备写出高妙之作。本来就是在妙高台上嘛,当然想要写出好的诗篇。

所有人都在打腹稿酝酿的时候,只见十一岁的王阳明突然走上去,拿起桌上的笔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唰唰唰地在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得太漂亮了: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众人一看,大吃一惊。这首诗不仅格律工稳,关键还是想象奇特。他是说自上往下看,江中的金山就像一只拳头打破了扬子江面。那个时候的金山还没有和陆地连成一片,所以这种描述可谓神来之笔。然后又说,醉倚妙高台上的明月。这是暗点,暗点什么?指妙高台之高啊,都可以倚到明月了。所谓高处不胜寒,但是高处也不胜潇洒!所以站在这绝胜高妙之处,吹一曲箫曲,可以让那神仙洞府中的真龙都陶醉无比。这种意态,何等高妙,何等潇洒。这种高妙潇洒的意态对于金山寺妙高台而言,大概古往今来也只有五百年前曾在此赋诗舞剑醉酒的一代天才苏东坡可与之相提并论了。

但问题是,作诗的只是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众人不禁交口称赞。

众人点赞之际,也有人不服气。其中有一位老爷子,向来跟王天叙不太对付,一看就怀疑了,这么好的诗怎么可能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写出来的?肯定是王天叙事先在家里写好,让这个孙子背下来,突然拿出来做秀给大家看。于是这个老爷子就问王阳明,说,这诗不是你写的吧?是你爷爷让你背下来的吧?你要真有这本事,我马上给你重新命个题。你看,这妙高台蔽月山房,就以此为题,你要能写一首,我就相信你。我亲自给你磨墨。结果王阳明说,不需磨墨,我要像曹子建那样七步成诗。王阳明小嘴一撇,张口就来: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首诗一出来,就更不得了了。为什么?王阳明这说的是什么?你说蔽月山房,抬头看山和月,为什么看山比较大,看月比较小呢?这是因为你的视角是自下而上的。如果换一个视角,如果有人眼大如天,自天空而下望之,所谓的高山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不对?而只有夜色下的千古明月才是真正的阔大的明月。

不得了啊,这可以说是古诗中最早的相对论,对不对?这里头蕴含的是一种杰出的思维方式。所以这首诗不是证明了王阳明的文采,而是证明了王阳明是一个思维上的天才。

说到这儿,我们又要说到曾国藩了,虽然有史料说曾国藩五岁开蒙,六岁入塾,九岁能诗,十岁能文,可问题是,你写的那个诗、那个文在哪儿呢?有没有流传的价值啊?有没有流传下来呢?有没有像王阳明这两首诗可以流芳千古呢?而曾国藩渐渐长成少年时,反而没有王阳明那么惊才绝艳。比如说湖南民间就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曾国藩小时候背书,有个贼趴在他们家房梁上听他背了一夜书,结果一夜之后贼都会背了,他还不会背。我也考证了一下,倒不是空穴来风。一些史料证明,他的老师、同学、友人以及粉丝,像特别崇拜他的国学大师梁启超都说过曾国藩的天资是比较愚钝的,曾国藩自己也承认过。

说到这儿我们发现,曾国藩现在又被王阳明反超过去了。人生的戏剧性由此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因梦而生,王阳明之梦的兆头好,可是生下来五岁不会说话;曾国藩的那个梦兆头好像不是特别好,但生下来顺顺。但是再发展下去,曾国藩的智商好像又没那么高。而王阳明生下来就让人很着急,但是突然间大家又发现,原来他是一个天才。

媒体评论

1. 用故事的方式分享心学智慧,涵养人的精神。用通俗的故事和晓畅的文字,在不大的篇幅内,快速了解王阳明,了解心学。

2. 王阳明是阳明心学的创立者,也是好的实践者。本书以王阳明苦难辉煌的一生,展现心学的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的精华,发人深省,可以指导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向善、向光明,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努力奋斗。

3. 书中随处可以见王阳明警句、郦波金句,阅读过程中,随处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哲思zs**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最近出了两本王阳明的好书,一本是郦波老师的,一本是徐梵澄的《陆王学述》

2017-08-16 08:58:44
来自marksma**的评论:

这是第二次买,送朋友。好书就是要跟朋友分享。阳明先生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心学大师的文章之道、交友之道、处事之道。

2017-08-29 21:01:01
来自娜娜小**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没抢先买,昨天下的单,今天就收到了,还是签名版呢,非常惊喜。用了优惠码,还包邮,不然我都不敢买这么贵的书。当然,追随先生,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的纸质书版,比百家音频视频版更加精细,内容丰富。不知第几次在当当买书了,这次的包装是最好的,难道包装升级啦?买书只在当当,希望当当作最好的当当,好好卖书!

2017-08-24 19:56:27
来自笑***子**的评论:

很好!快递小哥态度超棒!第一次配送没打通电话,很负责的没有随意放在值班室,而且联系到我后安排再次配送。书质量一如既往的好!还有先生的签名!辛苦先生了签了那么多

2017-09-01 11:37:52
来自深夜雨**的评论:

拿到先生的书了 有签名的 超开心~哈哈哈哈ヾ?≧?≦)o

2017-08-25 17:52: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是不错,遗憾的是这边在下雨,书的一角淋湿了

2017-08-23 16:19:15
来自y开到荼**的评论:

没想到收到的是签名版的书啊,不错不错,很惊喜。

2017-08-24 13:36:15
来自爱绿爱**的评论:

喜欢郦老师,喜欢郦老师讲的王阳明!超级喜欢啦!

2017-08-25 04:30: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以前有看过郦波老师的百家讲坛,该书最关键有老师的签名!

2017-08-25 20:56:44
来自s***i(**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今天晚上回家拿到新书很是开心!郦波老师的书必须连夜开读!

2017-08-25 21:51:15
来自涤梦沧**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很棒!受到先生的书真的是军训中最开心的一天了!感觉瞬间“我心光明”

2017-08-26 19:17:56
来自大斌同**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超级喜欢郦波老师,刚好有一本书可以了解王阳明,恰巧还是签名版的!那就愉快的买了^_^

2017-08-28 19:54: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收到了,还有郦波老师的签名!我还真有点小激动,因为特别喜欢郦波老师的点评。

2017-08-26 14:52:27
来自有了新**的评论:

书已收到,简直完美。又有郦波老师的签名,书籍内容通俗易懂,精彩至极!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阳明先生的处世哲理!

2017-08-25 19:52:16
来自m***l(**的评论:

阳明心学博大精深,但经作者讲解后,一点也不晦涩。郦波先生文笔流畅,一气呵成,虽然有些口语痕迹,但更给人亲切感,读这本书,就像跟作者对话,跟古人切磋。奇妙的阅读体验!

2017-08-24 20:04:4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作为郦波老师的忠实粉丝,一定会买的,我一定好好读。毕竟有老师的亲笔签名

2017-08-24 23:51: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当当好快啊,点赞,物流也特别有礼貌,打电话我没接到,还很细心的给我发了条短信,谢谢

2017-08-23 10:03:32
来自lzy扬扬**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等了半个月今天终于拿到了 开心的要飞起来了 弟弟要拿都不让他碰,怕给弄坏了,一定要好好拜读!

2017-08-24 20:24: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郦波先生文笔优美,语言幽默,阳明心学博大精深。

2017-08-17 13:02:20
来自天街小**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宝贝收到了,而且质量特别好。本来写的是31号才能到,没想到一个星期就到了。我下单晚了,但还是这么快。而且还是签名版的,谢谢店家。很喜欢王阳明,也很喜欢郦波,再次感谢。

2017-08-27 20:54:13
来自wx00e86**的评论:

王阳明先生的生平无疑是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是传记文学的很好素材。少年即立志做圣人,格竹子,遭受大挫折后龙场悟道,将儒学从格物致知推到明心见性的新高度,成就了儒学自朱熹以来的第二次革命。武功方面,他奇迹般的将势不可挡的宁王叛乱扼杀在萌芽状态,其见识和胆魄确实极为高明。能文能武,阳明先生终成一代圣贤。可以说,没有王阳明,就没有李贽,王船山和黄宗羲,没有晚明的思想解放运动。

2017-08-12 02:39:06
来自salne**的评论:

五百年来王阳明 书收到了,很喜欢。特别是有先生的亲笔签名耶,超开心!

2017-08-23 18:50:13
来自c***0(**的评论:

郦波是大学四年的专业课老师,很有个人魅力的一位教授。强烈推荐。

2017-08-25 11:00:29
来自涤梦沧**的评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书中不仅有历史,更有现实,阳明先生为人处世的智慧,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和践行,感谢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浊浊尘世,踽踽独行,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2017-08-13 15:25:58
来自wx00f63**的评论:

五百年心学宗师王阳明,经历九死一生。从被囚诏狱到被贬龙场,从南赣剿匪到平宁王之难,他的人生充满传奇。从“知行合一”’到“事上炼”到“致良知”,从“心即理”,“心外无物”,到“心学四句教法”他的心思不同寻常人,他的思想耀古今。跟随郦波老师,回到五百年前,回到那个传奇开始的地方。《五百年来王阳明》,值得期待……

2017-08-09 19:23:47
来自清华北**的评论: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通过诚意净心,事上练,提升心性,就能获得“动亦定,静亦定”的良知力量与智慧~《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老师全新力作,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一本好书~

2017-08-12 02:40:15
来自王知行**的评论: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典范,他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百死千难中积累人生的经验和智,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是不可多得的读物。

2017-09-08 23:27:28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