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乐黛云教授60年北大生涯的追忆,也可以看作关于自己与北大的自叙传。她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追忆了与自己生命相依的北大生活、读书、求学、治学、师友。作者从1948年进入北大生活开始写起,写了整整60年的北大记忆:有解放前老北大四院与沙滩的激情革命,有未名湖畔五六十年代改变命运的"斗争",有80年代从北大远游的求学与访问:哈佛、柏克利、意大利、突尼斯,作者的学术生命从这里开始,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到比较学的研究,从文化上的理论实践到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文化实践,我们看到一个富有学识、执情、创新精神和使命感的北大学者。
在这60年的风雨历程中,作者在北大(包括门头沟劳动基地、北大鲤鱼洲分校)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又回到学术岗位。除了劳动、读书、求学、苦难,作者还写了北大的一批人物:马寅初、季羡林、废名、王瑶、杨周翰、李赋宁等等,还有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北大人物:在特殊年代中非正常死亡的解放后北大及时位女研究生朱家玉、北大中文系书记程贤策……这些都是时刻萦绕于作者心间的美丽之魂!他们都是北大抚育出来的儿女,北大的精英!
1948-2008,60年北大生涯!生者和死者,光荣和卑劣,骄傲和耻辱,欢乐和喜,痛苦和泪,生命和血……60年一个生命的循环,和北大朝夕相处,亲历了北大的沧海桑田,对于那曾经塑造我、育我的成人,也塑造培育了千千万万北大儿女的"北大精神",那宽广的、自由的、生生不息的深层质素,我参透了吗?领悟了吗?我不敢肯定,我敢肯定的是在那生活转折的各个关头,纵然再活千遍万遍,我的选择还是只有一个——北大。
乐黛云,1931年生。自小在贵阳长大,1948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至今。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
我的选择 我的怀念(代序)
初进北大
四院生活
我在北大中文系——1948
快乐的沙滩
附录 不能忘怀的友情
阶级斗争及时课
历史的错位
空前绝后的草棚大学
从北大外出远游
世纪末访意大利
从"不可风"到"可见"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
我们的书斋
美丽的治贝子园
优伤的小径
献给自由的精魂
怀念马寅初校长
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
三真之境
永恒的真诚
一个冷隽的人 一个热忱的人
学贯中西的博雅名家
李赋宁先生与中国比较文学
心灵沟通的见证
透过历史的烟尘
"啊!延安……"
绝色霜枫
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从不伪饰,总想不益于人
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
初进北大
1948年,我在贵阳的许多朋友,抗战胜利后,都纷纷回到"下江"。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南京,有的在上海。高中三年级时,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群山封闭的高原之城。我一个人搭便车到重庆参加了高考。这是一辆运货的大卡车,我坐在许多大木箱之间颠簸,穿行在云雾和峭壁之间。久已闻名的什么七十拐、吊尸岩等名目吓得我一路心惊胆战!好学容易到了重庆沙坪坝原中央大学旧址,西南地区的考场就设在这里。大学生们早已放假回家。我们白天顶着三十九度的高温考试,晚上躺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喂早已饿扁了的臭虫。那时是各大学分别招生,我用了十天参加了三所大学的入学考试。
回贵阳后,得知的我中学已决定保送我免试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不久,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陆续寄到。我当然是欢天喜地,家里却掀起了一场风波!父亲坚决反对我北上,理由是北京眼看就要被共产党围城,兵荒马乱,一个17岁的女孩子出去乱闯,无异于跳进火坑!他坚持我必须吊在家,要上学就上家门口的贵州大学。经过多次争吵、恳求,直到以死相威胁,父亲终于同意我离开山城,但只能到南京去上中央大学。他认为共产党顶多能占领长江以北,中国的局面最多就是南北分治,在南京,离家近,可以召之即回。我的意愿却是立即奔赴北京,去革命!母亲支持了我,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她的倔强的个性使她愿意支持我出去独闯天下,另一方面,她也希望我能在北方找回她失踪多年的姐姐。我们对父亲只说是去南京,母亲却另给了我十个银元,默许我到武汉后改道北上。
……
我喜欢这学校,所以买了
这个商品不错~
阅读后很有感触
这套书早就该买,现在买大多是多印了.....遗憾!
可以
很好,性价比高。
好书。
汤家的大儿媳,很有才,书也写得不错
不错。
不错
不错,质量很好,包装也很好
书还是不错的,帮同事买的,很划算
ok
好
好书!
作为当当的忠实读者和客户,多年来,始终热爱当当,信赖当当。当当带给我发现好书的惊喜、购买好书的快乐、阅读好书的愉悦和收藏好书的满足。当当是爱书人的明灯、向导和天堂。感谢当当!为当当点赞!
乐黛云的散文集,很不错
似乎是小场景,却是社会的反映,人生的体味!
不错,现在社会进步了.言论自由了,想说的都可以说.也让我们对历史及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有了一个更客观的了解.
这本书先是在报纸(作家文摘)的连载上看到,看了几次,觉得不错.但实际上真的拿到了手,觉得也不过如此,尤其后面部分.首先没有同类型书读后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其次,所描写的事情不深刻,没有深入进去探究.60年的北大生涯,我相信依照作者所具有的高层次的思想水平、写作能力和观察事物的敏感度,经历过那么多的事和人,经历过那么激烈和残酷的运动,不应当写得如此平淡。
现在这个时代是否已经没有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那么读读这本书,体会那个年代,那一代人的单纯与平静
本书语言平实质朴, 但仍旧可以察觉作者天生的幽默和智慧。是一本好书, 但乐先生写的类似的书太少了, 建议多写几本!
汤先生比较有名。但是这本书有点杂了,内容一般,是学校结合系列人物推出的。
之前买了书香五院和红楼钟声燕园柳这次也把这本买来读一读
乐黛云先生的成长轨迹,慈祥的老太太,人家从小就是学霸。
一个有学识的热血青年,在“开国”前后就积极、无私的随同年长资深的共产党员们,参与共和国初创时期的各类艰苦的工作....但后来所发生的、众所周知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以及主人翁们的遭遇,读后简直就是欲哭无泪。
生者和死者,光荣和卑劣,骄傲和耻辱,欢乐和喜,痛苦和泪,生命和血……60年一个生命的循环,和北大朝夕相处,亲历了北大的沧海桑田,对于那曾经塑造我、育我的成人,也塑造培育了千千万万北大儿女的“北大精神”,那宽广的、自由的、生生不息的深层质素,我参透了吗?领悟了吗?我不敢肯定,我唯一敢肯定的是在那生活转折的各个关头,纵然再活千遍万遍,我的选择还是只有一个——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