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本书的编就是这样的:
大约1998年,钱理群先生找我写一本胡适画册的书,那时我还在做记者,忙碌之余草草完稿,不久就在山东画报出版社面世了。这为我后来写作《鲁迅与胡适》,做了一点准备,内心还是很感谢那一次的尝试。今年初,我在人民大学开设了胡适研究的选修课,随时写下了一些授课心得。计有十余篇,也是支离破碎的短文。这才发现,过去的胆子太大,一些准备是仓促的。但一面也觉出,现在资料虽多,可激情却大不如先前了。张洪、董喃希望能把所有的关于胡适的文字结集出版,我犹豫了一下,终于答应了。但体例却不太和谐,四不像。本书增加了授课提纲,仿佛搭配不当的穿着,就这样又一次匆匆亮相了。
胡适是我们这个国度的异端,但却是微笑的异端。在焦虑的年月,他还能保持一种平静的美,以大爱的心照着惨淡的夜,不惜四处碰壁,依然笑对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我写他的时候,觉得是在照镜子,自己的残缺和荒谬也在这个影像中,他的存在照出了行路者的难堪。有时不妨说,与这样的人物对视时,不能不说我们的一些精神退化了。胡适的许多话,还没有过时。
时光流逝得真快,可我自己的话题一点也没有随着它的流动而流动,好像还在老路上。历史一旦驶过,就不会再浮现。这样的劳作,也不过聊以自慰罢了。有时也想,其实我自己离这样的存在也十分遥远了,文字里未尝没有误读和错觉,真正了解胡适,还是要读他的著述。那些流着热气的文字,比起读解者的文本要真而深。源和流是不一样的。
仅以此书,献给胡适的在天之灵。
不管是哲学,还是思想,他都没有独立的体系,而且好像也从来没有想创立什么独立的体系。严格地讲,他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家。我给他杜撰了一个名词:行动思想家,或思想行动家。他毕生都在行动,是有思想基础的行动。大名垂宇宙的,在中国学术史上,中国文学史上,甚至中国政治史上,是空前的,而执大旗做领袖的人物,不能不说是胡适,这是他在既定的思想基础上行动的结果。一个纯粹的思想家是难以做到的。
——季羡林
胡适和五四时代的许多先觉分子与领袖分子一样,痛感欲感兴民族,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解放人的个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精神。陈独秀说:"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隶自处之义务。"他呼唤人们"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由自主之人格"。胡适说:"个人主义的真义在于,提倡人人要做成一个自立的人,要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堂堂的一个人,有该尽的义务,有可做的事业。"他坚定地认为,自由平等的国家决不是一群奴才能够建设起来的。因此,在他看来,要争国家民族的自由,就要先争得个人的自由;争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国家民族的自由。
——耿云志
一、点染的人生
胡适先生
朦胧的父爱
慈母恩师
命定的婚姻
母与子
另类的自传
胡适之"述学"
怀疑精神的两种
考证"红楼"
理智的白话文
生命的书写
现代东方人的自由之路
钟情思想
价值重估
吾师杜成
自省
历史癖
四十岁的自传
过河卒子
师之道
学院派
字如其人
现代孔夫子
书痴
为学术而学术
政治抱负
儿子的批判
"欢迎围剿"
"叛祖卖国"的声讨
器量与胸襟
局外人
新路
政治·学术
从农学转移到文史哲
乌托邦的梦想
演讲到一刻
日本印象
美国梦
单纯信仰的徐志摩
文人不相轻
自由主义文人不自由
胡适与陈寅恪
"教我如何不想他"
亦师亦友傅斯年
知其所长,晓之以短的唐德刚
忘年友李敖
实证之外
白头偕老
只要精神长存
寄寓在民族历史中的生命
二、大师札记
耳旁风
非儒
胡适笔下的丁文江
关于自传
中行先生眼中的胡适
胡适的文风
胡适的文学观
活的水
考据里的诗情
"科学理念"的误区
历史的态度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神与科学
演变的路
一忆
三、讲坛前
胡适研究》授课提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