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认为狙击手就是潜伏在暗处的射手,他们从一段相当远的距离外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决对手。不过,这种描述过于片面。特种作战狙击手是一群拥有多重技能的战士,他们有着不扣动扳机也能扭转战局的能力。狙击手们在反恐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自己赢得了海军十字勋章(Navy Cross)和无数的荣誉。战场上,这些较有经验的战士们通常是拥有多年实战经历的反恐奇兵。他们以小团队跨越国界作战,或者打扮成当地人的模样实施高危险车辆侦察,在条件苛刻的环境下执行作战任务。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美国特种部队的狙击手们以战场为熔炉,以血肉为祭品,将自己淬炼成寒芒毕露的神兵利器,在美国与其敌对势力的斗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是斗争成败的关键。
正如前任海豹突击队狙击手教官艾瑞克•戴维斯说的那样,“美国特种部队培养出的狙击手较为,也较懂技术” 。子弹从枪膛被射出后,击中目标的时间可能只需瞬时。然而在射击前,狙击手要计算的是当前环境中的距离、重力、海拔、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科里奥利效应和马格努斯效应对一颗子弹的速度和方向的影响。
更何况,现在,对于海豹突击队、三角洲部队、游骑兵这些美国特种兵精英们来说,一名的狙击手,早已不能用枪法神准来涵盖了,他首先应该是一位精准作战和精密侦查的大师。因为现代美国狙击手经常会收到不可能的任务。也许是小团队跨越国界作战,或者打扮成当地人的模样实施高危险车辆侦察,在条件苛刻的环境下执行作战任务;也许是直接执行突击部队任务,面对面的与恐怖分子进行巷战。
国际形势的复杂和分裂的加剧,使得现代美国狙击手们大大超过了他们的前辈,成为了狙击手这一行当里当之无愧的者。
克里斯•马丁(Chris Martin),记者,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报道赛车运动。他曾经撰写过特种作战部队报告,并著有电子书《默默影响世界:三角州特种部队的秘密历史》(Shaping the World From the Shadows: The (Open) Secret History of Delta Force)、《后9•11时代》(Post-9/11)和《海神之矛:海豹突击六队的秘密历史》(Beyond Neptune Spear: The (Open) Secret History of SEAL Team Six)。
前言 及时章 新一代战力倍增器 第二章 奠定基础 第三章 真相 第四章 第75游骑兵团第3营 第五章 三重威胁 第六章 得州佬 第七章 领袖 第八章 创造传奇 第九章 产业革命 第十章 应得的惩罚 第十一章 子弹不说谎 第十二章 死神 第十三章 冠军 第十四章 部落 第十五章 开始的结局 更新 致谢
及时章
-新一代战力倍增器-
在离索马里海岸约300英里的海面上,深夜时分,一切都是黑色的,甚至连包围海盗小船的那些笨重的浮体结构,在暗夜里也显不出其轮廓——至少不足以看出那些影子正越来越大。
剩下的那三个海盗已被说服,相信对他们最有利的做法,就是接受带领舰队的美军“班布奇”号驱逐舰的牵引。
这三个胆大妄为的年轻人现在已筋疲力尽,疲惫不堪,越来越烦躁。就在几天前,他们干了一件近两百年来没人干过的事——成功劫持了一艘美国货船。
这次劫持并没有确切的计划。此刻他们正挤在一个外形难看的救生艇上,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占据的优势是手中的人质——“马士基 阿拉巴马”号货轮的船长理查德 菲利普斯。就在不久前,菲利普斯还在负责管理这艘货轮,如今被他们登船劫持了。
但结果证明,这个筹码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他们原先的预期,乃至让美国海军的海上力量如乌云压顶,该海上力量不仅仅包括庞大的海军驱逐舰、护卫舰、航母以及这些舰船渡运的飞机。
海盗们并不知道,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DEVGRU)的一支先遣队已到达现场,在“班布奇”号上各就各位。突击队员从肯尼亚曼达湾的作战基地出发,经过短途飞行后投入这场行动。随后不久,更多的军事力量从美国本土搭乘C-17运输机空降到亚丁湾这片鲨鱼出没的海域,加入他们的行列。
此前救生艇上原有四个海盗对船长的生命构成威胁,但其中一个名叫阿卜杜勒 瓦尔 穆斯的海盗,因为受伤绝望投降,自愿把自己交到海豹突击队手中。
尽管狭小拥挤,这个上下浮动的橙色救生艇已成为许多戏剧的背景。菲利普斯曾一度试图跳水逃跑,但又被捞出水面,强拽回救生艇。
麻烦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劫持菲利普斯的海盗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他们有时用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朝美军舰艇射击,有时用卫星电话联系自己潜在的后援力量——这个临时拼凑而成的索马里海盗舰队包括五艘劫持过来的船只,船上还有人质。
近乎滑稽的是,在全世界都为这部不断升级的大戏入迷时,海盗偶尔还为国际媒体提供实时更新的信息。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谈判在希望与无果中轮回,洛克希德P-3“猎户星座”巡逻机和波音扫描鹰ISR(智能识别、监测和侦察)飞行器在上空盘旋,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的突击队员正在美国海军“拳师”号两栖攻击舰上待命,随时出击。
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的狙击手——神秘的黑队队员,在“班布奇”号后甲板的扇形射击阵位上的轮换已持续数日。
虽说水上作业是海军海豹突击队的历史名片,海上人质救援是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存在的理由,但实际上,截止到2009年4月12日,这些海豹突击队员花了近十年时间在阿富汗的崎岖山区扫除恐怖分子的网络系统。甚至连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最博学的人员,在海拔一万英尺高度的地区作业,也远比在海上作业熟悉。他们特别严苛的任务要求,使他们必须准备好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执行使命。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越有可能降临到他们身上。
前来营救这个美国人质的海豹突击队员来自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四个突击分队之一的红色中队。该中队曾在这个地区流过血。1993年,海豹突击队的四个狙击手参与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哥特蛇行动——即通常所称的“黑鹰坠落”事件,曾遭遇相当大的麻烦,并获得银星奖章。
红色中队自身也在“9 11”袭击后牺牲了一个队员。在蟒蛇行动中,海军下士尼尔 罗伯茨独自一人在阿富汗的塔库贾峰孤军奋战直至牺牲。
此后十多年,红队进行复仇,其复仇数字引人注目,效率无可辩驳。
现在海豹队员们重回海上作业,准备为敌人巨大的伤亡数字再添三个名额。行政当局已授权他们:经美国总统批准,他们一旦判断船长的生命面临严重的危险,就有必要立即介入。
在海盗的眼里,这个夜晚漆黑一片,但狙击手通过高级夜视仪能清晰地看到高精度SR-25狙击步枪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越过“班布奇”号,在不断闪现的目标面部来回跳跃。
随后,一支AK自动步枪抵住了菲利普斯的后背。救生艇舱里狂躁的身影晃来晃去,使得有几分之一秒的瞬间,那三人的头部目标同时暴露。
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的狙击手们——统称为黑队——向指挥官保障,能在某个距离内百分之百命中目标头部。狙击手定期测试的实际结果表明他们能兑现这个保障。现在海盗被锁定的位置,还不到那个神奇距离的十分之一,说这是“瓮中捉鳖”,最为贴切不过。
“咔嗒”,三支装有消声器的半自动Mk 11 Mod 0狙击步枪同时射出一颗7.62mm子弹,听上去近乎只有一声轻微的声响。在此距离下,子弹沿着激光标明的路径精准飞行,每秒2300英尺的初始速度几乎没有丝毫放缓,近乎在瞬间命中目标。
几乎同时,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的两名狙击手迅速通过拖缆滑降到救生艇上,营救菲利普斯。
一个复杂棘手的局面以惊人的简捷、近乎优雅的方式得以解决。
三颗子弹等于三个海盗的死亡。三颗子弹也意味着全球关注中的一个美国生命的获救。
这次戏剧性的营救,让世界少有地瞥见了美国特种部队狙击手在全球反恐战争中获得的强大战斗力。
但这些神和与其类似的人执行过的很多行动,还有一大批是全世界未曾看到过的。他们的工作大部分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被那些特殊的访问代码和分级机制所掩盖。
黑队的一个前狙击手说过:“尽管那件事让人印象深刻,但我能向你保障,对于处理那件事的人来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习惯于比那晚更困难的环境,我知道那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虽然对普通人而言,那样的场景和射击似乎很难,但对这些小伙子来说,只是某个夜晚的常规工作而已。”
这三个死掉的海盗,正是成千——如果不是上万的话——由美国现代特种作战狙击手酌情决定予以消灭的对象之一。
理查德 菲利普斯正是此类行动的获救者之一。此类行动营救了为数众多的人,不管是直接营救,还是广泛意义上的间接营救。
根据最为宽泛的定义,可以说,自有人类开始,狙击手就存在了。近期的考古发现表明,近280,000年前,原始人类就开始投掷长矛。估计随后不久,勇于进取的史前人类就设计出了更直一些、能飞得更一些的投掷武器。再后来,弓箭手开始从几百码之外射击目标,主宰战场达数百年之久。
狙击手这个词给敌人带来的恐惧,似乎可追溯至史前时代,即使在现代意义上也是如此。远至美国独立战争,在每一场重要冲突中,狙击手都起到了使战斗力倍增的作用。他们确切的角色,连同战术和构成,随时间而改变,并根据具体的环境及交火情形采取相匹配的技术。
不过,即便是著名的营救菲利普船长的行动——当时获得数百万人的关注,被拍成引起轰动的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提名,再加上后来海军海豹突击队员的明星地位——狙击手在大众脑中的普遍印象也已是根深蒂固。
“狙击手”这个词让人想起沉默的猎人穿过丛林悄悄追踪猎物的场景:他全神贯注,不屈不挠,从容不迫,动作周密。其代表人物就是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军士卡罗斯 海斯卡克。
海斯卡克在越南战争中所立下的功勋,不仅使他几乎成了神话传说中的传奇人物,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狙击手”这个词的内涵。其影响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受其影响的既包括直到今天还追随他足迹的后辈狙击手,也包括指挥他们的部队领导层。
卡罗斯 海斯卡克由其祖母抚养成人,但从很多方面来说,他是在阿肯色州丛林里长大的。在那里他拓展了自己对野外生活天生的感知力和天然的亲和力。
他还证明了自己是个天才的神。海斯卡克在当狙击手之前,实际上是个很有竞争力的射手。1965年,他作为一名年轻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获得著名的“温布尔登杯”射击大赛的冠军。这直接导致他不久后进入狙击手这个行业,进而给这个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他在“温布尔登杯”射击大赛上的成功,使得爱德华 詹姆士 兰德上尉征召他当狙击手。兰德当时正在为越战中的海军陆战队快速建立一支高级狙击手队伍而征召人员。
即便在海军特战队第1师兰德的“谋杀组织”里,海斯卡克也被证明是出类拔萃、技术娴熟的狙击手。他不仅是天才的狙击手,而且他的精神特质使其成为遵守狙击手纪律的典范,只是这种纪律或许被很多人认为相当讨厌。
越战中,海斯卡克利用出色的技巧和聪慧的大脑,在55号山地的雨林里神出鬼没。他射杀的目标,经过确认的高达93名——但大家普遍认为这还不到真实数字的三分之一。
似乎每次狙击,都有一个相关的故事。他每次执行为期数天的狙击任务,身边常常只有观测手在侧,但在他身上,汇聚了价值一个师的战争故事。
传说,他曾自愿参与一个“自杀性任务”,但在此前对任务细节并不知晓。接到命令,他匍匐爬进射击位置。他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爬过1英里的地域,长达四天,才对那个北越将军扣下扳机。周围就是敌人的巡逻队,离敌军营地核心仅有700码,他悄悄地潜伏在树丛里。在等待目标出现时,他差点被一支北越队伍踩到身上,幸亏他身穿的吉利服有树木植被的伪装,才没被发现。
海斯卡克直接一枪命中那个北越将军的心脏。这一枪好像捅到蚂蚁窝,敌人蜂拥而出,疯狂地到处乱窜,寻找肇事者,他则依然采取匍匐爬行的方式谨慎撤退。
海斯卡克名列狙击手排行榜三十多年,可谓是上榜时间最久的人。大家认为,他使用勃朗宁50口径重机枪,加装自己改制的瞄准镜座,可以隔着2500码的距离对目标一枪毙命,显示了他非凡的射击才能和精准度。
数次狙击之旅,使海斯卡克在交战双方眼中都成了传奇人物。因为他的丛林帽上总是夹着一根白羽毛,对他闻风丧胆的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白羽毛”,由此可见敌人对他的看重。
海斯卡克的赫赫大名,使得敌方派出几十个狙击手到这一地带,务必要击毙这个“戴白羽毛的”,其中就包括那个代号“眼镜蛇”的狙击手,这是个相当厉害的对手。在猎手和猎物的角色不断转换的过程中,这两个狙击手在寻找机会对决,对决注定是一个回合定胜负。海斯卡克瞅见对手的瞄准镜反射出来的闪光,他抢在对手开枪之前对着闪光就是一枪,结果这一枪穿透了对手的瞄准镜,让对手直接爆头。
卡罗斯 海斯卡克之所以成为狙击手的典范,是因为他拥有天赋的才能。他辨别风向的能力“酷毙了”,具有不可思议的精准度。他也拥有罕见的专注力:必要时会专心致志,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似乎不仅枪和子弹与他心意相通,周边环境也是如此。
他还拥有罕见的人格魅力,乃至后来逐渐形成了对他的个人崇拜。白羽毛成了无数书本的主题,激励人们创作无数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在狙击手团体中他至今依然近乎是宗教领袖般的存在。
“我想,许多狙击手都是读着关于他的故事长大的,我也是其中之一。”杰克 墨菲说。他后来也成为一名狙击手,在第75游骑兵团和陆军特种部队第5大队服役。
“我是十几岁时读的——当时觉得酷毙啦。他行动时身边只有一个伙伴——有时甚至是单独行动,我喜欢这个主意。他们是真正的精锐力量。他们一直在侵扰敌人、狙杀敌人。有一次卡罗斯 海斯卡克和他的观测手仅仅两人就在象谷牵制住了敌人的一支队伍大约六天之久,并且不断呼叫炮兵打击。这故事让我边读边想,真他妈的酷毙啦。”
越战后,海斯卡克充分利用了公众对他的关注度,还有他娴熟的技术和经年累积的经验。
“从历史角度看,如果你把狙击技术当作谍报技术,就会发现,对它的关注和人员训练会在战时兴起,就像在二战中那样,战后就衰落了。”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狙击手课程负责人布兰登 韦伯解释道,“可越战来了,我们一下子又得让它复兴起来。仅仅是在越战后,对狙击手的培训计划才没有停顿。”
海斯卡克积极行动,确保以他为榜样,培养后辈狙击手。他在背后推动特种部队设立狙击手长效编制,而不是等需要时才设立。他利用自身的知识和影响力,为开发弗吉尼亚州匡提克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基础课程不遗余力。
几十年来,狙击手基础课程一直使海军陆战队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导地位。该课程被认为是狙击手课程的“黄金标准”,是全世界狙击手主导课程遵循的样板。
海斯卡克的个人成就及其身后留下的遗产使他成了一个象征。他于1999年辞世,但他在狙击手团体中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
虽说海斯卡克及其同辈至今仍是那些努力向上的狙击手学习的榜样,他所塑造的职业形象也仍然无处不在,但经过不断演变,如今已出现新一代特战狙击手,他们风格多样,具有杀伤力。
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猎手,出现在各种界限模糊的战争中。新一代狙击手依旧保持神的优势,拥有远距离命中目标的能力,但高端科技使这一能力得以倍增。对于当今的狙击手精英而言,让他们如虎添翼的,不仅包括步枪,还包括大量集成天线和卫星平台。高度专业化的特种作战培训、对弹道学的精通、全天候监测、近距离空中支援,还有数十位各领域专家的远程协助,这些综合实力的运用,让“9 11”事件后美国特战狙击手在对手眼中简直成了技术加强版的战神。
无论战斗大小,这些狙击手都会扭转战局,其途径,或是越过山谷远程狙击,或是隔着房屋射击,或者干脆就不用开枪。
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技巧和技术在基层执行对外政策。是那些穿迷彩服的人在暗中微妙地影响并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他们对现实世界产生的影响大于那些政客。
他们都是精准作战和精密侦察的大师。他们肩负着不可能的任务,穿越国界,深入敌后,执行命令,然后撤离消失。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指挥过特种部队执行现场任务的将军,他们都会给狙击手以极高的赞誉——狙击手机制最为有效。”前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狙击手克莱克 索耶说:“这种能力极为宝贵,极为有效,对于任何特战任务,他们都承担数种功能,而且首当其冲。他们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同时他们形成了多种类型。其中一些特战狙击手明显出自海斯卡克系列,纯粹以海斯卡克为模式为当今世界再造出来。另一些则与之大相径庭,在其身上几乎找不到与传统狙击手相似之处。
利用多种技术组合,将特种行动向前推进到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狙击手抒写的这个新传奇一如既往,如史诗般宏大壮丽。
第二章
-奠定基础-
尽管美国特种部队在全球反恐战争中表现高调,影响重大,且做了不少改变,但其在越战中给大众留下的印象,几乎与狙击队员一样难以磨灭。
绑着头巾、挎着子弹带的绿色贝雷帽队员和海军海豹突击队员深入敌后,在丛林里悄无声息地潜行,这仍是大众对他们的普遍想象。不过如今这想象又增添了新的内容——蒙面的特战队员携带昆虫全景夜视镜(夜视仪)和加装消音器的武器在深夜的城市据点来回走动。
现代意义上的恐怖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的兴起,迫使美国重新思考其特种部队模式。实际上,虽说用“迫使”这个词或许有点过了,但它提供了一个契机,最终让不屈不挠的特种部队军官查理 贝克卫斯打破了既有模式。尽管面对重重障碍,他终获成功,为美国提供了训练极为精良的专业化反恐队伍,来与恐怖主义这个新威胁作斗争。
贝克卫斯作为交换军官,曾在极富传奇色彩的英国特种空勤团(SAS)工作过。通过仿效英国特种空勤团,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第1特种战斗群D特遣分队——三角洲特种部队(CAG)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建立。
三角洲特种部队很快就面对火的考验,试图去营救被困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美国大使馆内的50名美国人质。
这类反恐组织不幸要面对这样的现实:鉴于他们奉命执行的任务,或具政治敏感性,或是当务之急,或者老实说,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使得他们成功时总是不能为人所知,而一旦失败,则如同发生国家灾难那般,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三角洲部队也不幸面对这样的现实,鹰爪行动就是典型例证。这个鲁莽的营救计划在构建时过于野心勃勃,结果造成了全球性的尴尬。当时已经决定放弃行动,但就在试图撤离伊朗时,一架美国海军RH-53D直升机与空军EC-130运输机相撞,使得这场行动成了悲剧。
这次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声誉,也玷污了三角洲部队的形象,尽管其队员是受害者,且对此无能为力,但还是导致它开始广为人知。
后来为美国联邦调查局组建人质救援队(HRT)的丹尼 库尔森曾认为,将鹰爪行动的失败归咎于三角洲部队,就好比球队大巴在去参赛的路上出事故,却将超级杯的丢失归咎于一个四分卫那样荒谬。
但无论如何,事态的发展也导致巨大的政治后果,使得领导人在选择部队精英来执行跨越传统军事和执法活动界限的任务时变得小心翼翼。
这次灾难还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它的特种部队指挥结构,在鹰爪行动之后就设立了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JSOC),来协调那些国家层面需要先考虑的任务。这一决定在今后几十年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它还提供了另一个契机,这一次是另一个积极进取的越战军官,名叫理查德 马辛克,他组建了海军版的三角洲特种部队。
其他部队将三角洲部队简称为“那个单位”,对其既敬畏又怀疑。该单位个体成员的技能无可否认,他们的实用枪法和严格训练独步天下,而且在组织上,他们通晓科技,具有远见卓识。
然而,也有人认为,三角洲部队孤立保守,神神秘秘,傲慢自大。
只是,如果三角洲部队被认为是特立独行的牛仔,那么马辛克组建的新单位简直就是一伙海盗。
马辛克组建这个组织并将其命名为海豹六队时,就避开了传统观念。他想打破框框,并不在乎其是否合法。他要求海豹队员忠于他,并致力于实现所需的结果,为此触犯规则也在所不惜。
这种针对灰色地带的务实策略,要求队员接到命令后,就立即在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开展行动,并且要求行动独立果断,具有隐秘性。在一些人看来,这样不经授权就擅自行动,很难自圆其说。
尽管马辛克对每一个遭到质疑的程序、活动和团队建设(如夜间饮酒规则)几乎都能辩解,但在其他人眼里,这个单位已经失控。
马辛克巧妙发挥自己的巨大魅力,加强由他征募而来的海豹队员对他的忠诚度,与此同时,他裁撤掉那些不按他的计划行事的军官,让他们走人(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官威廉 麦克雷文就是一例)。他想以暴制暴,这种主张固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海豹六队的种种技能还是首屈一指的。
海豹六队最早脱胎于海豹突击队中从事拦截/反恐任务的海豹机动六队(MOB-6),不过,它也仿效英国模式,在单位编制上与三角洲部队非常相似。它不是以排为编制,而是中队,中队下面是分队,分队下面是小组。
这个编制里包含了强大的专业狙击能力。这种能力是三角洲部队和海豹六队执行定点清除(DA)、人质营救(HR)、特种侦察(SR)这类任务所必备的,而成立这两个军事单位就是为了他们能出色地完成这类任务。
狙击手和特种作战部队原先在很大程度上是分开的,是两个并列的美军战斗力倍增系统,而不是单一复合资产。
“你知道‘那个单位’为啥那么吗?”一个近期刚退役的狙击手用明显夸张的语气问道,“这是因为过去30年来队员之间的薪火相传永不间断,具有持续性。队员们通过接触并汲取每一次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创佳绩。”
这种持续性的历史可追溯到拉利 弗里德曼那里。弗里德曼是三角洲部队的狙击手队伍中最早的也是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在众人之中,弗里德曼的性格既活泼又独特。他虽然身高只有5.8英尺,但他的体格给人印象深刻(据说他维持这个强健体格的动机不仅出于工作需要,也是出于自恋),他对自己的绰号“超级犹太人”很骄傲。
虽说弗里德曼定制的帽子上挥舞的希伯来字母“S”只是为了炫耀,但他的专注力和枪法的确无与伦比,被同行视为“超人”。
作为获得过勋章的特种部队老兵,弗里德曼显示出对其手下的狙击手的强烈呵护,并努力将自身知识传授给他们——正如他们接下来会传给后辈狙击手那样,辈辈薪火相传。
这个“超级犹太人”故意测试个性和场合的界限,以找到其容忍度,结果,据说被贝克卫斯“解职”了六次,不过每次解职后他又回来,继续为这支反恐部队锻造新队员。
严格说来,弗里德曼于1982年离开了三角洲部队,但他担任特种作战目标拦截课程(SOTIC)负责人,继续为“那个单位”培养有潜力的狙击手,因为SOTIC是狙击手基础训练课程,三角洲部队的相关人员都要来此接受培训。后来,他再次回归,作为三角洲部队教官更直接地为“那个单位”服务,直至20世纪90年代早期。
在他50多岁时,这个绑着白发马尾辫的“超级犹太人”,看起来像是骑着“哈雷 戴维森”摩托车的大爷,而不像一个不安分的积极主动的突击队员,但事实上,他既是前者,也是后者。尽管他对中央情报局的不信任根深蒂固,并表现在他与对方多次打交道上,但作为三角洲队员,他还是签约加入中央情报局(CIA)特别活动部,担任准军事官员。
在中央情报局任上,他虽然涉足的领域显著扩大,但还是坚持培养下一辈特种部队狙击手。
1990年夏,就在及时次伊拉克战争前夕,一组分别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国防情报局(DIA)和国家安全局(NSA)的六名情报人员正密切关注军队调动。由于没料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速度过快,结果在靠近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时发现自己已陷入了包围圈。
鉴于无路可逃,他们决定秘密前往巴格达,希望能找到逃离敌人心脏的途径。
在美国向英国、法国、俄罗斯求助均遭到拒绝后,波兰情报部门出于想胜过西方新盟友的愿望,出手营救。结果“西蒙风”行动——可以说是波兰版的《逃离德黑兰》——得以成功实施,这几名美国情报人员被秘密带离,重获自由。
在这次行动成功后,美方为表示感激,着手帮助波兰组建特种部队,即波兰机动反应作战部队(GROM)。
拉贝尔是一个在波兰机动反应作战部队服役13年的老兵,最
本书精彩呈现了当今的军事狙击手在训练和作战中面临的挑战。
——《纽约每日新闻》
本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外界得以一窥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狙击手的广阔世界及其成就……是必读之书。
——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狙击手教官艾瑞克?戴维斯
关于狙击手,一般认为他们是藏匿在隐蔽场所远距离狙杀目标的致命战士,本书则跨越了这种观念,展现了他们作为经验丰富、常受嘉奖的战斗指挥员执行高风险任务的风采。
——《匹兹堡先驱评论报》
本书是对美国军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秘密军事力量的有趣观察。
——《锡达拉皮兹宪报》
当当买书好多年了,这次真的不太满意。
discovery调性的纪实书。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非常非常好!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非常非常好!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非常非常好!
孩子喜欢军事书籍
这本书对911以后美国狙击手的变迁做出了详实的梳理,并具体写了当代狙击手是如何养成的,我很喜欢,涨姿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