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非暴力沟通亲子教育系列(共3册)图书
人气:27

非暴力沟通亲子教育系列(共3册)

内容包含:怎样说话不伤孩子、特别耐心特别爱、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愿听?如何使用双赢的办法来解决冲突?三本书让亲子沟通即刻产生效果:减少家庭冲突、不发脾气、不说谎话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亲子关系  
  • 作者:[静涛]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24034949
  •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
  • 印刷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通过列举家庭生活中亲子沟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阐明了父母的言语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书中用温馨暖人的亲切话语向天下父母们传递家教正能量,引导做父母的应当用积极的、正面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来终止亲子间的言语伤害,走出自己和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交流误区,从而促进亲子感情,拉近孩子与父母的心灵距离,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培养出期望中的孩子。

特别耐心特别爱》

少儿的情绪管理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个教养议题。本书作者以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从教育心理学博士的角度出发,为读者们讲了36堂儿童情绪教育课程,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淡定的态度陪伴孩子经历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营造正向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诚实面对、表达、抒发自己的情绪,学习与父母、他人及自己相处。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书中首先向父母们分析了孩子的哪些特性是先天注定的,哪些特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先天注定的特性,如男孩女孩的区别,好动与好静的区别,才艺方面的区别等等,我们尽量不去违背而是引导。对于后天可以培养的,我们又从父母、环境、心理、德商、情商、智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性格有特点有能力有智慧的好孩子。

编辑推荐

父母说话的力量

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失去信心,变得叛逆。父母的态度和语言就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好父母好方法

教育在学校,培养在家长!培养好孩子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父母要真正地了解并用适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沟通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非暴力沟通亲子教育系列提示父母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愿听?如何教孩子面对他们的问题并自己解决?如何使用双赢的办法来解决冲突?本系列书向父母展示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姑息的方法,用充满尊重的养育方式支持孩子们获得成长。

作者简介

李玉娥,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校区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来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1年撰写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在中国教育科研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教育系统教学成果全国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发表在《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上;2012年被评为县模范教师;2013年被评为县级教师,2007年、2013年获县级嘉奖。

许皓宜,著名咨询心理学博士、亲子教育专家,目前育有一双儿女,经常用心理学概念来理解这对子女,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

目录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第1章 做孩子的知音,用倾听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与孩子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

认真倾听,解开孩子的心结

关注孩子的心声,不要重才轻思想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子女做些沟通

父母应该真诚地向孩子敞开心扉

你应该是孩子最信赖的好朋友

善于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理解孩子的心

说出口的爱才能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

每天给孩子多一分关注

用沟通构筑和谐民主的家教环境

给孩子的内心灌输阳光正能量

第2章 一切从尊重开始,放下身架来沟通

用尊重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与孩子商量,尊重他的发言权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尊重孩子的隐私

尊重孩子的朋友

别用孩子的成绩长自己的脸

第3章 不打不骂,引导孩子自己改变坏习惯

贪玩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叛逆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懒惰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蛮横“小霸王”这样说最有效

不讲卫生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挑食偏食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迷恋电视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脾气暴躁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粗心马虎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上网成瘾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第4章 给孩子点个赞,爱孩子就夸夸他

每天夸孩子一句并不难

鼓励孩子多作自我肯定

对孩子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

赏识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让孩子体验爱的力量

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

表扬孩子要适可而止

对孩子的刻苦努力给予肯定

在众人面前多多赞扬孩子

第5章 永远不做让孩子厌烦的爱唠叨父母

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唠叨让人烦,易招致怒气

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给孩子一次发泄的机会

巧妙用暗示法引导不听话的孩子

怎样对孩子的过分要求说“不”

怎样开口跟孩子谈性

第6章 正能量管教和说服让孩子更听话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

解决同孩子的矛盾不妨“巧败”

批评孩子要“偷偷”地进行

以故事作比喻,让孩子领会言外之意

下达让孩子更易接受的指令

不要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别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

批评时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批评时要避免对孩子的语言伤害

营造一个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

使孩子愉快地度过节假日

第7章 冷静些,耐心些,没有愤怒就没有伤害

不要把过高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不用强硬的态度对待孩子

不用命令的口气压制孩子

不要揪着孩子的过失不放

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挑刺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不要忽视孩子的任性妄为

理智地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不要对孩子下否定的预

……

《特别耐心特别爱》

及时篇 认识孩子内在的原始风暴

我打你哟!——面对孩子总爱动手打人/ 3

不要!不要!不要!——面对孩子的及时个叛逆期/ 9

我不管,我要生气!——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情绪/ 16

起床也要因材施教——面对孩子的起床气/ 22

大灰狼会来吗?——面对孩子想象中的害怕/ 28

为什么玩具坏掉了?——面对孩子的失落/ 33

你们不可以笑!——面对孩子的敏感与爱面子/ 39

爱咬手指和抠指甲的孩子——面对孩子内在的焦虑感/ 44

为什么说再见,你不要我了吗?——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 50

后记/ 56

第二篇 教出情绪不暴走的孩子

我不要放手——协助孩子面对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能得到的现实/ 61

我要自己做——建立孩子可为与不可为的安全意识/ 67

我要穿这个——面对孩子的固执/ 73

我要你帮我做——面对孩子耍赖/ 77

不要啦!好啦!讨厌啦!——面对孩子缺乏礼貌/ 82

救命,我好痛——面对孩子的疼痛/ 87

我不要玩这个,我不喜欢吃这个——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92

我不会,这好难——面对孩子容易放弃/ 97

可是……可是……——面对孩子找借口/ 103

后记/ 108

第三篇 暴走爸妈放轻松

为什么你对他比较好?——面对手足竞争意识/ 113

我打人,但我不一定是错的——调解手足冲突/ 119

你们为什么对我那么凶?——协助孩子理解大人的情绪/ 124

你们有什么事吗?——协助孩子面对家庭冲突/ 130

为什么大人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自己/ 137

我好棒,你才会爱我吗?——面对孩子的弃养情结/ 144

爸爸妈妈,我不是故意学你的——面对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150

他们在做什么?——孩子好奇,父母难以启齿的话题/ 156

我要跟奶奶睡觉!——面对从隔代教养回到家庭的孩子/ 162

后记/ 168

第四篇 帮孩子心情稳定上学去

我不认识他,我不要打招呼——面对孩子的陌生人情结/ 173

我不想去上学——协助孩子融入群体/ 180

给我礼物!我才和你交朋友——面对孩子霸道的交友方式/ 186

我不想输——面对孩子的好胜心/ 192

他们为什么不跟我玩?——面对孩子的人际挫折/ 197

妈妈,他打我!——面对孩子被欺负/ 203

我们都不要理他——面对孩子排挤他人/ 209

我们来做这个好不好?——面对孩子的老大心态/ 215

为什么不是我?——协助孩子了解公平的意义/ 221

后记/ 227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

在线预览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与孩子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

雨琦是个出色的“小明星”,各方面都很,喜欢她的男同学经常送礼物给她。面对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女儿,妈妈坦然地教她自然地看待这样的事,同时教她怎样友善地拒绝男孩子们的礼物。女儿很顺利地处理好了这些事情,没有过早地陷入情感的波动中。美好的青春总伴随着几多烦恼,尤其是对女孩子,母亲的角色在沟通中更能够显示出优势。

当父母的给孩子的好礼物是什么?是沟通。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感叹:“孩子长大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其实,这主要是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所致。沟通,是指通过谈话或其他方式进行相互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沟通,需要相互间的了解和谅解,这样才能更融洽地生活。可以说,沟通是做父母的都应学会的一门艺术。

为什么相当多的中国家庭缺少沟通而不自觉呢?因为在我们的国度里,传统的不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影响太深了。不少家庭对孩子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处在不被尊重的地位,双方之间怎么可能产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呢?

许多家长自己就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长大的,没有意识到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亲子间沟通的重要性至少有三点。

(1)家长与孩子如果不能沟通,实际上会丧失教育权力,对于在校园暴力中受侮的学生自杀的事件,人们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些孩子受到欺负不敢向家长述说,非要选择自杀这条路呢?其实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亲子间平日缺少沟通,孩子误认为如果告诉家长,家长不会相信,自己反而会挨打。可见,亲子间如果不能有效沟通,孩子远离家长,实际上等于家长丧失了教育权力。

(2)如果家长与孩子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肯定会降低教育效果。现在不少家庭所谓的家庭教育也只是在表面进行。这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无的放矢,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了解,只是一厢情愿地向孩子唠叨;二是误解孩子,家长主观地判定孩子的问题,然后进行教育;三是空洞说教,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水平不了解,想用成人熟悉的“有分量”的概念去打动、启发孩子。

(3)沟通是减缓压力的良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孩子们一方面有着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又要承受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多来自学业。于是一些孩子开始厌学,一些孩子产生考试恐慌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还进一步地给孩子施压,效果往往并不好,而家长的理解和良好的沟通则能够大大缓解这种压力。郑州的一位同学在小学升初中模拟考试前夕非常紧张。妈妈就对他说,所谓考试就是考考试试,接着拿自己新近岗位竞聘的经历做例子,鼓励儿子只要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就行了。儿子一下子释然了。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慢慢学会了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战胜自我、迎接挑战。

亲子正面沟通秘

沟通是做父母的都应学会的一门艺术。

1.注意听孩子在说什么

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孩子先说一声,取得孩子谅解。

2.耐心听完孩子的话

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的看法。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

3.用尊重的语气发

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孩子会使孩子也尊重你,教训孩子常常带来他们的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5.可以试着让孩子“参政”

家里的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作出决定,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父母要平等对待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努力达到与孩子的相互理解,用经验和成熟的思考引导孩子,但不能一味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孩子。

……

《特别耐心特别爱》

我打你哟!——面对孩子总爱动手打人

佑佑和安安这对兄妹只差了大约一岁。

妈妈为了照顾他们俩,总是伤痕累累的!

怎么说呢?在安安满九个月的时候,总是时不时地,就突然张开才刚冒出几颗牙的嘴,往妈妈的肩膀上咬去。

“哎呀!安安,妈妈会痛耶!”妈妈已经很小心了,却还是常常被咬到。

那时还不到两岁的佑佑也好不到哪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别说了,拳打脚踢的,有次还踹到妈妈的眼睛;就连心情很好的时候,也会失控地狂打妈妈的头。

“佑佑,这样妈妈很痛!”

从开心玩闹、到失控被捶打,对佑佑和安安的失控行为,妈妈实在很无奈。

不知道各位家长们有没有被孩子“打到”鼻青脸肿的经历?可能是不小心被他们撞到、踢到、咬到,还有些时候可能是孩子没什么理由就动手乱打人。

这些举动不同于“发脾气”的行为,而是一种“本能”的攻击举动——孩子甚至需要从这种“奇怪的行为”中,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化功能。

孩子可能这样想

攻击是一种怕失去“好的事物”的本能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生来具有一些本能:求生存是一种,毁灭和攻击也是一种——而这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

孩子六个月大之前,都属于和妈妈“共生”的阶段。这时,他们会以为,只要移动眼睛找妈妈,妈妈就会出现,而自己的饥饿、需要、愿望,都会随着妈妈的出现被满足。很快,这种自以为是的全能感,就会随着成长过程逐渐幻灭——因为孩子事实上是没有能力控制母亲的。

心理学研究就发现,孩子求取生活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自己的想象中“毁坏”母亲,让自己不需要那么依赖她。所以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对于自己越喜欢的东西,总忍不住要咬一口(牙齿在心理学上的象征意义就是攻击)──这就是一种又爱,又怕自己不能控制,又怕失去的矛盾反应了。

攻击可以获得快乐和满足

另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从孩子学习咬嚼的口腔期阶段(0~1岁),到孩子训练排泄的肛门期阶段(1~3岁),通过咬嚼和排泄的刺激会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这个阶段,孩子在这些刺激上是需要获得满足的,但他们心里又感受到这种“吞、咬”的本能可能会为自己招来惩罚,这种“想满足自己快乐的感觉”就可能被压抑。倘若这种口腔与肛门期的冲动受到压抑而无从释放(例如:孩子在各种状况下都被禁止乱咬东西),孩子未来反而可能变得调皮、冲动、缺乏自制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带有攻击性的、失控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在透过这种刺激让自己获得满足的体现。只是在社会化教育还不完善的状况下,孩子们让自己快乐的方法可能影响或伤害到别人。

攻击,是孩子自我疗愈的方式

当然,也有些孩子的攻击举动已经超越了本能、超越了快乐的满足,而带着那种“搞不清楚自己和别人之间的界限在哪儿”的混淆——这可能出于对家庭里某些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学习。对于这种孩子来说,攻击、冲动、打人便成为了一种他们进行自我疗愈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的攻击行为,不只是和你玩闹而已,还带有很深的生气、愤怒或悲伤的情绪,就要特别关注这个孩子是否需要更多额外的帮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童年时期不能通过这些攻击的释放完成自我疗愈任务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比较大的可能出现真正的暴力行为。

家长可以这样做

在安全的状况下,尽量满足孩子口腔和肛门的需要接触过幼儿的人都会发现,孩子最早的时候是用嘴巴来探索这个世界——他们会把遇到的所有东西都拿起来啃一啃、舔一舔。而当孩子开始学小便时,他们甚至还都会要求看自己尿布上和马桶里的大便。

这些“异于成人”的习惯,很少会有成年人在及时时间马上接纳,而不露出奇怪甚至嫌弃的表情。很多成人觉得排泄物很脏,怕有病毒或细菌,但孩子的这些举动,其实就像我们用眼睛在看、用耳朵在聆听世界一样,年幼的孩子是用嘴巴在“品尝”这个世界,用“看自己的大便”来发现自己身上的新奇,大人怎么忍心剥夺呢?

所以,若发现孩子的攻击和冲动行为越来越强烈,不妨先思考:他们的口腔和肛门刺激满足了没有?家里的人是否有帮孩子满足他们的口腔和肛门的冲动呢?孩子的口腔需求是否常常被阻止(例如:大人不允许孩子乱舔东西,但这其实对孩子而言是必要的)?孩子对控制排泄的学习是否常常受到斥责(例如:尿床就被骂,但在排泄控制上孩子其实需要被包容,否则会感到很挫折)?

总而言之,舔东西、咬东西、尿床等等,在无伤大雅的范围内,就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吧!孩子三岁以后,这些行为往往就自行消失了。

学习在不干扰别人的状况下满足自己的需要

对于2~4岁的孩子来说,学习在“我想做这件事”和“我要服从大人说的话”之间找到一个判断的准则是重要的;当孩子真的不能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例如,这件事具有危险性),大人还得帮助他找到其他满足或安抚自己的方法。

在这过程中,严厉的惩罚对孩子是有杀伤力的。因为学龄前对孩子来说属于探索的阶段,严厉的惩罚(如:用力打孩子却没有和孩子说明原因,或者把孩子关在黑暗的地方让他感到恐惧)会抑制孩子的求知冲动(攻击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求知与探索)。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特别需要让他们知道“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能让你做这件事”,并协助他们把攻击冲动转化到安全的地方、找到替代方案。

例如:

把攻击冲动转化到安全处:可以打墙壁、打地板,但不能打人。

找到攻击的替代方案:打球、弹琴、画画或其他孩子有兴趣的活动,这是一种行为上的升华。

对孩子来说,这正是学习: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些不能说或做

严格惩罚孩子却不说明理由。(孩子会为自己本能的抒发遭受禁止而感到困惑)

乖乖地让孩子打,或只是闪避孩子的攻击。(孩子不会知道到这样的行为会干扰别人)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帮同事买的

2016-11-09 19:00: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2016-12-04 12:59: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2016-12-20 09:09: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内容超级差,第二天就退货,一周都没退了。以后买东西要小心

2017-01-16 07:53:0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当当东西还是这么好,一如既往的喜欢。价格实惠,质量又好。非常棒。

2017-02-12 14:47:28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