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3版/中职护理/配增值)图书
人气:28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3版/中职护理/配增值)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供护理助产专业用)(第3版)》的知识点涉及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基础医学学科。通过学习常见病原...

内容简介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供护理助产专业用)(第3版)》的知识点涉及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基础医学学科。通过学习常见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免疫性,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特异性防治原则,使学生熟悉岗位工作中常见的病原生物种类、传播途径、致病因素和特异性防治原则,树立无菌观念,强化消毒灭菌意识。通过免疫基本知识学习,了解现代免疫的概念及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熟悉正常及异常免疫应答的概念、一般规律、应答产物及其与抗原性异物相互作用的特点,并熟悉免疫学防治原则及实际应用。

目录

章 绪论

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病原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三、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第二章细菌概述

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二、细菌的结构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细茵的代谢产物

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三节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细菌的分布

二、消毒与灭菌

三、医院感染

第四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一、细茵的致病因素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章免疫学基

节抗原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四、佐剂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

一、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第三节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三、免疫分子

第四节免疫应答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与基本过程

二、体液免疫

三、细胞免疫

四、免疫耐受

五、免疫调节

第五节抗感染免疫

一、固有免疫

二、适应性免疫

第四章临床免疫

节超敏反应

一、l型超敏反应

二、Ⅱ型超敏反应

三、Ⅲ型超敏反应

四、Ⅳ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免疫学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

二、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第三节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预防

二、免疫治疗

第五章常见病原菌

节化脓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二、链球菌属

三、其他常见化脓性球菌

第二节肠道杆菌

一、埃希菌属

二、沙门菌属

三、志贺菌属

四、变形杆菌属

第三节弧菌属

一、霍乱弧菌

二、副溶血性弧菌

第四节厌氧性细菌

一、破伤风梭菌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三、肉毒梭菌

四、无芽胞厌氧菌

第五节分枝杆菌属

一、结核分枝杆菌属

二、麻风分枝杆菌属

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

第六章病毒概述

节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三、病毒的增殖

四、病毒的干扰现象

五、病毒的抵抗力与变异性

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与类型

二、病毒的致病性

三、抗病毒免疫

第三节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

二、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七章常见病毒

节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麻疹病毒

三、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

四、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肠道病毒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二、其他肠道病毒

第三节肝炎病毒

一、甲型肝炎病毒

二、乙型肝炎病毒

三、其他肝炎病毒

第四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五节其他病毒

一、狂犬病病毒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三、其他虫媒病毒

四、疱疹病毒

五、出血热病毒

六、轮状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

节支原体

第二节衣原体

第三节立克次体

第四节螺旋体

一、钩端螺旋体

二、梅毒螺旋体

第五节放线菌

第六节真菌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标本采集与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九章人体寄生虫概述

节寄生现象与生活史

一、寄生现象

二、生活史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三、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章常见人体寄生虫

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五、防治原则

第二节钩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五、防治原则

第三节蠕形住肠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五、防治原则

第四节华支睾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五、防治原则

第五节卫氏并殖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五、防治原则

第六节日本裂体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五、防治原则

第七节链状带绦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四、标本采集与检查

五、防治原则

第八节疟原虫

一、形态

……

实验指导

教学大纲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三)细菌的侵入门户

病原菌除具有一定的毒力和足够数量外,还需经过适当的门户侵入机体才能引起疾病。不同细菌侵入机体的门户不同,一般一种致病菌只有一种侵入门户,如破伤风梭菌及其芽胞,必须侵入缺氧的深部创口才能致病,而志贺菌则需经口侵入肠道才能引起痢疾。有些病原菌可有多种侵入门户,如结核分枝杆菌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等多个侵入门户引起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感染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感染。

(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1.感染的来源感染按其来源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种。

(1)外源性感染:指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外源性感染主要有患者、带菌者、患病或带菌动物等。

(2)内源性感染:指来源于病人自身的感染。引起该类病原菌多为体内正常菌群中的条件致病菌。

2.传播方式根据病原菌侵人门户的不同,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1)呼吸道感染:如肺结核、白喉、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由病人或带菌者通过咳嗽、喷嚏、大声说话等,将含有病原菌的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散布到空气中,被易感者吸人而感染。

(2)消化道感染:如伤寒、痢疾、霍乱等消化道传染病,大多是因为摄人被病人或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水等而感染。

(3)皮肤黏膜创伤感染:引起皮肤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可经皮肤黏膜的破损处侵入机体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等引起的感染。

(4)接触感染:如淋病、梅毒、布鲁菌病等可通过人与人或人与带菌动物的密切接触而引起感染。

(5)节肢动物媒介感染:有些传染病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如鼠蚤叮人吸血可传播鼠疫。

(三)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取决于机体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两者力量对比,感染可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三种类型。

1.隐性感染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强、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时,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能抵御同种细菌的再次感染。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

2016-08-26 12:17:31
来自jcgcf02**的评论:

??лл

2016-09-08 23:11: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1

2016-11-29 00:33:5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满意,很喜欢

2017-02-16 15:55:00
来自椰***0(**的评论:

书收到了,包装的还可以。

2017-09-18 12:53:28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