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日本循环经济法规与实践图书
人气:22

日本循环经济法规与实践

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法》的制定为主要标志的循环经济建设。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与认识还有一定的偏差。循环经济的建设,是各级政府、所有企业、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经济法>其他法律法规  
  • 作者:[张婉茹],[王海澜],[姜毅然] 编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010069340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3
  • 印刷时间:2008-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法》的制定为主要标志的循环经济建设。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与认识还有一定的偏差。循环经济的建设,是各级政府、所有企业、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没有全国上下的一致努力是不能实现的。先行者日本构建循环经济的经验,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日本循环经济法规与实践》一书,是在日本实施循环经济的背景、法规、措施、成效、问题及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

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先在日本、德国、美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对它的了解是有局限性的。再者,我们在参考日文文献时也遇到一些新概念,的汉译比较困难。因此,书中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之处,给读者带来不便,在此首先表示歉意。

作者简介

张婉茹,1960年7月生,北京人。曾在日本留学获日本国文学硕士学位。现在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任教。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环境问题及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排放权交易。

目录

及时章 日本实施循环经济的历史轨迹与当代背景

及时节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及自然与社会的循环

第二节 日本建设循环经济的背景

第三节 日本环境问题案例——石棉灾害

第四节 日本环境问题案例——水俣病

第二章 日本循环经济法规

及时节 《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概要

第二节 《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概要

第三节 《废弃物处理法》概要

第四节 《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概要

第五节 《容器包装循环法》概要

第六节 《家电循环法》概要

第七节 《汽车循环法》概要

第八节 《建设循环法》概要

第九节 《食品循环法》概要

第十节 《绿色购物法》概要

第十一节《PcB特别处理法》概要

第十二节 《工业废弃物特别措施法》概要

第三章 日本实施循环经济的技术措施

及时节 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

第二节 粉煤灰的有效利用

第三节 有机废弃物的有效利用

第四章 市民参与环境计划制订的尝试

及时节 市民参与研究环境计划概况

第二节 市民参与的过程与保障

第三节 制订环境计划时形成统一意见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形成统一意见的会议实验方法

第五章 循环经济新构想——生物质与日本综合战略

及时节 生物质及生物质城构想

第二节 《生物质与日本综合战略》要点

第三节 日本的生物质资源

第四节 生物质利用技术

第六章 日本实施循环经济的成效及问题

及时节 日本的物质流通

第二节 废弃物处理成效

第三节 循环利用的现状

第四节 废弃物排放情况及处理措施的变化过程

第五节 废弃物相关信息

第七章 企业承担循环经济责任的文献——环境报告书

及时节 日本企业环境报告书

第二节 《松下集团环境数据手册》(2006年)概要

第三节 《新日本制铁环境·社会报告书》(2007年)概要

第四节 《王子制纸集团企业活动报告书》(2006年)概要

附录

一、日本废弃物与资源再利用立法及行政措施年表

二、日本环境技术对策15例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及时章 日本实施循环经济的历史轨迹与当代背景

人类社会的生存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逐步打破生态的平衡。人类的伟大在于,它自身能够反省对生态的破坏,不断寻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个过程是艰苦的、曲折的。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高阶段的产物。了解人类实施循环经济的宏观背景和日本实施循环经济的背景,对人类实施循环经济必然趋势会有比较的了解。

及时节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及自然-9社会的循环

一、人类破坏环境的历史

环境破坏指因自身产生的废弃物使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并危及自身生存基础的破坏行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最初文明发展缓慢,数万年前开始快速发展。在人类历史百万分之一左右的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多次经历了巨大环境破坏的变迁。日本学者渡边纪元、岸政美、水野忠彦对这一变迁进行了分析。本节是他们的主要观点。

1.农业革命(约12000年前)

起源于非洲的人类迁移到欧亚大陆,过着以大型食草哺乳动物为食物的捕猎生活,使很多动物物种遭遇了灭顶之灾,也导致了人类自身食物供给的不足。这是最初的环境破坏。大型食草动物的消失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促使人类定居下来。人们捕猎小型动物、捕食鱼类,享受森林的恩泽过着平稳的生活。不久,人们发明了农耕技术,开始了农业生产。在西亚,早在12000年前就开始栽培小麦和大麦等谷物。其后大约过了2000年,东南亚和中国长江周边地区也开始了水稻栽培。农业发展伴随着森林的采伐,森林面积逐渐减少。结果致使年降雨量较少、处于农业生产边缘条件的年降雨量500毫米以下的土地、西亚等地区,发生了地区性的气候变化,土地逐渐沙化,因此,导致了人类食物的缺乏。这是又一次环境破坏。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moyummb**的评论:

有借鉴意义

2011-11-30 15:45:0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