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张爱玲全集:重访边城图书
人气:24

张爱玲全集:重访边城

1961年秋,张爱玲先到台湾,再访香港。这段游记张爱玲于1963年写成英文本A Return To The Frontier,80年代又以中文重写出《重访边城》,是张爱玲生平描写台湾的文章。台湾和香港,在张爱玲眼中皆属悬在大陆边...

内容简介

1961年秋,张爱玲先到台湾,再访香港。这段游记张爱玲于1963年写成英文本A Return To The Frontier,80年代又以中文重写出《重访边城》,是张爱玲生平描写台湾的文章。台湾和香港,在张爱玲眼中皆属悬在大陆边上的"边城",而与中国大陆一水之隔的台湾又和同内地接壤的香港风格不同。透过她的犀利之笔,我们看到了现今台湾早已忘却的文化特质,以及旧时香港色香味俱全的市民生活。

编辑推荐

张爱玲遗稿《重访边城》首度发表,这是张爱玲生平描写台湾的散文。

读《小团圆》,不能不看张爱玲散文!

如果缺乏对张爱玲的生平与人际关系的深入了解,则很难读懂《小团圆》。而本书所收《对照记》是解读其中种种线索与人物的锁钥。

读《小团圆》,不能不看张爱玲散文

张爱玲遗稿《重访边城》首度发表

散佚作品《人间小札》《编辑之痒》《张看附记》首次收录

授权 华丽新版

推荐购买《红楼梦魇(张爱玲全集)》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

目录

亦报的好文章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

爱默森的生平和著作

梭罗的生平和著作

忆胡适之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张看自序

张看附记

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

人间小札

羊毛出在羊身上

关于笑声泪痕

惘然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回顾倾城之恋

关于小艾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画饼充饥

续集自序

"嗄?"?

草炉饼

对照记

编辑之痒

四十而不惑

忆西风

笑纹

重访边城

一九八八至——?

在线预览

道旁该都是些旧式小店,虽然我这次回来没来过。楼上不会不住人,怎么也没有半点灯光?也是我有点心慌意乱,只顾得脚下,以及背后与靠边的一面随时可能来的袭击,头上就不理会了,没去察看有没有楼窗漏出灯光,大概就有也稀少微弱,而且静悄悄的声息毫无。

要防街边更深的暗影中窜出人来,因此在街心只听见石板路的渐渐的脚步声。古老的街道没有骑楼,毕直,平均地往上斜,相当阔,但是在黑暗中可宽可窄,一个黑胡同。预期的一拳一脚,或是一撞,脑后一闷棍,都在蓄势跃跃欲试,似有若无,在黑暗中像风吹着柔软的汽球,时而贴上脸来,又偶一拂过头发,擦身而过,仅只前前后后虚晃一招。

这不是摆绸布摊的街吗?方向相同,斜度相同。如果是的,当然早已收了摊子,一点痕迹都不留。但是那样乡气的市集,现在的香港哪还会有?现在街上摆地摊的只有大陆带出来的字画,挂在墙上。事隔二十年,我又向来不认识路,忘了那条街是在娱乐戏院背后,与这条街平行。但是就在这疑似之间,已经往事如潮,四周成为喧闹的鬼市。摊子实在拥挤,都向上发展,小车柜上竖起高高的杆柱,挂满衣料,把沿街店面全都挡住了。

在人丛里挤着,目不暇给。但是我只看中了一种花布,有一种红封套的玫瑰红,鲜明得烈日一样使人一看就瞎了眼,上面有圆圆的单瓣浅粉色花朵,用较深的粉红密点代表阴影。花下两片并蒂的黄绿色小嫩叶子。同样花还有碧绿地子,同样的粉红花,黄绿叶子;深紫地子,粉红花,黄绿叶子。那种配色只有中国民间有。但是当然,非洲人穿的犷野原始图案的花布其实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纺织厂——不过是针对老非洲市场,投其所好。英国人仿制的康熙青花磁几可乱真。但是花洋布不会掉色。与我同去的一个同学用食指蘸了唾沫试过了。是土布。我母亲曾经喜欢一种印白竹叶的青布,用来做旗袍,但是那白竹叶上腻着还没掉光的石膏,藏青地子沾着点汗气就掉色,皮肤上一块乌青像伤痕。就我所知,一九三○年间就剩这一种印花土布了。香港这些土布打哪来的?如果只有广东有,想必总是广州或是附近城镇织造的。但是谁穿?香港山上砍柴的女人也跟一切广东妇女一样一身黑。中上等妇女穿唐装的,也是黑香云纱衫,或是用夏季洋服的浅色细碎小花布。校区与中环没有婴儿,所以一时想不到。买了三件同一个花样的——实在无法在那三个颜色里选择一种——此外也是在这摊子上,还买了个大红粉红二色方胜图案的白绒布,连我也看得出这是婴儿襁褓的料子。原来这些鲜艳的土布是专给乳婴做衣服的,稍大就穿童装了。

广州在清初"十三行"时代——十三个洋行限设在一个小岛上,只准许广州商人到岛上交易——是接近外国的都市,至今还有炸火腿三明治这一味粤菜为证。他们特有的这种土布,用密点绘花瓣上的阴影,是否受日本的影响?我只知道日本衣料设计惯用密圈,密点不确定。如果相同,也该是较早的时候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因为日本的传统棉布向来比较经洗,不落色,中国学了绘图的技巧,不会不学到较进步的染料。

看来这种花布还是南宋迁入广东的难民带来的,细水长流,不绝如缕,而且限给乳婴穿。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usagi77**的评论:

本以为会很大很厚的一个精装书籍,但是实际尺寸比一般书要小。这套书主要用来收藏,大略看了下纸张,还不错,没舍得拆开,外面是很素的包装,里面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是鲜丽的图案,还好,挺满意的,就是书好小,真心觉得买贵了。

2012-08-09 14:53:49
来自施文彬**的评论:

《重访边城》全文约15000字,分成两大部分,前半部描写台湾,后半部写香港在台湾部分,张爱玲先到台北,由名画家席德进带她走访台北的巷弄、庙宇,她在文章中写道:“有席德进带着走遍大街小巷,是难求的清福。他默无一语,简直就像你一个人逍遥自在地散步,不过免除迷路的恐慌。”之后,张爱玲又在作家王祯和的陪同下,坐长途公共汽车到花莲观光,遍览古屋、城隍庙,吃到酸甜多汁的柚子,甚至夜游妓女户。张爱玲对花莲美女的印象十分深刻,她说:“此地大概是美人多。一来早期移民本来是南国佳人,又有娶山地太太的高山族,至少是花莲的阿美族比著名出美人的峇里人还要…

2011-12-02 11:54: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包装很精美,内容正在浏览中,今后开始爱上张爱玲!

2016-03-31 23:43:25
来自东虫下**的评论:

此书是把对照记的内容塞进去,然后加了几篇,再换个封面做成的。这个宋淇很可恶,我觉得他把小团圆出版就是动机不纯,他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有一个目的:他要赚钱。然后又把张爱玲的书换封面再版剥削读者剩余价值,我觉得完全是违背张爱玲意愿。

2010-02-16 10:23:11
来自leening**的评论:

买来收藏,没想到当当还有得卖,很喜欢张爱玲的书

2016-04-22 04:31: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流言,张爱玲的散文集,很精彩,如此聪慧犀利的女人,冷眼看世界,很不错的大作,不输于小说。

2016-04-23 22:39:02
来自yubingh**的评论:

因为很喜欢张爱玲的文章,而且全集也买齐了,但是当翻开《重访边城》却感觉被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给涮啦一下,里面的内容大多和该出版社出版的《对照记》一样,本人认为这是对张爱玲的极大不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从未见过这样出全集的。

2009-06-21 18:47:53
来自屈轶**的评论:

如果缺乏对张爱玲的生平与人际关系的深入了解,则很难读懂《小团圆》。而本书所收《对照记》是解读其中种种线索与人物的锁钥。

2016-04-23 20:18: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就是为了看张爱玲几篇没发表过的《重访边城》之类的散文才买的。书里大部分和先前该出版社出版的《流言》和《对照记》里的文章重复,《对照记》甚至照片全照搬过来,感觉出版社就是为了几篇新文章才把以前的拿来充数卖钱。不过能看到张的新文章还是很开心。

2009-07-20 18:25:48
来自yhw_细**的评论:

最初喜欢张爱玲,是看过她的倾城之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流苏与范柳原发生在战乱中的爱情深深为人折服,后来相继读了她的其他作品,深深为她那不幸的遭遇而难过,今天能买到张爱玲女士首度发表的遗稿心里很是高兴,而且书的包装也很精美,是一本可以品味的好书!

2009-06-25 22:02: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读过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这重返边城是不是老沈当年待过的地方?

2016-04-01 12:33: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之前在图书大厦买过一套张爱玲的全集,但后来又出了《小团圆》,《重访边城》我以为是一本独立的书,买来之后才发现里面多数文章都和以前的重了,“重访边城”不过是一篇文章而已。就这本书来说不论从内容还是装帧上,都还是不错的。

2012-02-13 10:24:37
来自昀年**的评论:

从初三迷上爱玲。现在已高一。买这本书的时候没仔细看。收到的时候看到里面那么多的图片着实很是惊喜!一页一页的翻过去 也让读者更真实的了解爱玲。而且之前还以为是整本都是“重访边城”。后来发现 是散文集。很多未收录的文章。 喜欢~!

2011-04-03 12:52:25
来自另有所**的评论:

张爱玲自从离开中国大陆,就没有回来过。不过,她到过台湾,这个《重访边城》就是对那次旅游的回忆与记忆,是真实的旅游散文,然而不开心,因为途中她的美国丈夫生病,只得仓促回去,行程较短。台湾在她眼中,也不过是边城而已。

2012-01-19 17:47:36
来自绿儿413**的评论:

这个出版社先前是买了册《小团圆》,相对《小团圆》的横空出世惊煞旁人不同,这册书几乎是张爱玲的大陆版本的尾声。我记得小团圆的装帧是乡下喜事的团花图案,完全突兀出与书中的哀恸不对等的喜感。《重访边城》的装帧是朴素的蓝印花布。印象不如我收的简媜的一本盘口绿衣的封扉。读别人的书话最伤自尊的是没读过她说的书,也不知她所言的作家背景。我心里的张爱玲的最好处是对人与人之间的龌龊同时抱着同情和隔绝的姿势,有时温情有时凛冽,但都入骨,她的笔不是柳叶刀,嘶的一声一道长口子,她的笔是一把利锥,对准你柔软心脏来一下,迅即鲜血汩汩,有时几乎看不到…

2009-10-05 14:56:16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