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紫砂(典藏版·上下)图书
人气:20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紫砂(典藏版·上下)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累计销量10万套,国内知名紫砂研究专家宋伯胤撰稿,全彩高清珍品实物图片展示,紫砂收藏爱好者的必备读物,紫砂收藏鉴赏的超值工具书。
  • 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收藏/鉴赏>紫砂壶  
  • 作者:《[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编委会 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
  • 国际刊号:9787807207634
  •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3
  • 印刷时间:2008-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铜版纸
  • 包装:盒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紫砂》一书是由南京博物院已故瓷器专家宋伯胤先生携吴光荣、黄健亮二先生编撰,本书通过对紫砂器物的历史、工艺、制作流程、装饰手法、名家名作和鉴赏收藏要点等内容的讲述,让广大紫砂收藏爱好者在紫砂收藏的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关于紫砂的知识,并且对紫砂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本书图文并茂,图片精美,所有的典型器物都来自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等,有些作品是首次面世,同时针对相关图片还有详细的图片说明,以便让读者对紫砂珍品有直观感受。可以说《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紫砂》一书是一部集实用性、艺术性、工具性于一体的紫砂收藏高端图书。

编辑推荐

引领紫砂收藏的时代潮流

紫砂作为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热门藏品,本书从从历史、工艺、鉴别和市场行情等角度进行讲述,为收藏爱好者提供手的紫砂收藏工具书。

著名紫砂专家集多年研究经验鼎力打造

已故著名紫砂专家、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宋伯胤先生,总结几十年研究和鉴赏经验,以严谨的专业的态度,精心撰述,为紫砂收藏爱好者提供的收藏高端著作。

20余家海内外知名博物馆的尖端藏品提供标准依据

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东京国立美术馆等20余年世界大型博物馆珍藏的中国紫砂,首次收录,作为标准器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展示。

1000余幅高清艺术品图片展现中国艺术品的艺术魅力

来自大型博物馆和藏家手中的精美紫砂图片,从细节到整体,为紫砂收藏爱好者提供的艺术参考价值,详尽的图片说明为收藏爱好者解读紫砂的价值核心之所在。

90余万字的文字内容科学系统地阐述紫砂收藏鉴赏的研究成果

严谨的体例,凝练的文字,详尽细致的语言描述,90余万字的文字内容,带领广大收藏爱好者感悟文玩紫砂的艺术魅力、文化魅力和经济价值,为广大紫砂收藏爱好者提供的收藏教科书。

目录

开宗明义:从收藏鉴赏看紫砂)

紫砂陶与紫陶

的区别

18·紫砂陶

19·紫陶

19 云南建水紫陶

20 广西钦州泥兴陶

21 重庆荣昌陶器

22·潮州朱泥壶

紫砂茗壶造型

与装饰

26·紫砂茗壶造型

27 圆器

38 方器

50 自然形器—竹节壶

56 筋纹器

64 新形器

67·紫砂茗壶装饰

68 雕塑

70 印花/贴花

71 镂雕

72 浮雕

73 剔红

74 包漆描金

75 陶刻

76 绞胎

77 泥绘/珐琅彩

78 粉彩

79 炉钧釉

80 包锡/贴花纸

81 镶铜锡

82 镶嵌及复合材料/胎中加砂

83 磨光

紫砂茗壶泥料与成型方法

86·紫砂泥料种类

87·紫砂壶制作常用工具

90·茗壶造型与制作方法

91 圆器的制作过程

99 方器的制作过程

107 筋纹器的制作过程

117 紫砂壶别称

118 紫砂茗壶款识

120·款识种类

121·落款的位置

122·早期的紫砂壶款

123·真款假壶的几种现象

124·假壶假款的几种现象

125·历代款识

125 时大彬壶款与赝品

126 "康熙御制"壶款

127 "陈鸣远"款/"荆溪华凤翔"款

128 惠孟臣壶款及仿款

130 "大清乾隆年制"款/乾隆朝壶款

132 "曼生铭"、"彭年"、"阿曼陀室"款

133 ARY.DE.MILDE奔马款/符生邓奎监造款

134 浙宁玉成窑造款/威海卫同庆顺造款

135 "己酉南洋劝业会纪念品"、"光裕"款

136 清末外销壶款

137 "陈鼎和陶器厂"款

138 "金鼎商标"、"陶"、"桂林"款

139 "铁画轩制"款

140 程寿珍壶款

141 民国壶款

14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壶款

143 谈款识

紫砂茗壶收藏与辨伪

146·明清紫砂壶艺

148 羊角山古窑出土紫砂残器辨识

150 考古发掘出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辨识

157 紫砂壶残器辨识

164·近代紫砂壶艺

172·现当代紫砂壶艺

182·紫砂壶艺辨伪

182 紫砂制品精粗有别

185 熟谙标准器

190 鉴赏辨伪要则

204 紫砂杂项鉴赏

历代紫砂名家作品鉴赏

210·明代紫砂名家壶艺

210 金沙寺僧

211 供春/赵梁/袁锡

212 李养心/董翰/时朋

213 时大彬

214 徐士衡

215 李仲芳/陈信卿/陈仲美

216 蒋时英

217 邵文金/邵文银/沈君用

218 沈子澈

219 陈用卿

220 徐次京/陈子畦/陈和之

221 惠孟臣

222 许龙文

223·清代紫砂名家壶艺

223 王友兰

224 华凤翔

225 陈鸣远

226 陈汉文

227 杨季初/惠逸公

228 陈文伯/邵德馨/陈觐侯

229 陈荫千/陈殷尚

230 邵旭茂/邵元祥

231 杨友兰/邵基祖/邵玉亭/王南林

232 圣思

233 范章恩/潘虔荣

234 杨履乾

235 陈曼生

236 朱坚

237 杨彭年/杨凤年

238 邵二泉/邵大亨

239 邵友兰

240 蒋德林

241 何心舟/邵景南/冯彩霞

242 潘志茂/吴月亭

243 瞿子冶

244 邓奎/申锡

245 邵权衡

246 邵友廷/邵云甫/王东石

247 黄玉麟

248 赵松亭

249 金士恒/壶痴

250·近代紫砂名家壶艺

250 程寿珍

252 李宝珍/汪宝根

253 陈光明

254 俞国良/范大生

255 江祖臣/储铭/陈少亭

256 范庄农家/范静安

257 胡耀庭

258 戴国宝/吴汉文

259 冯桂林

260 蒋彦亭/邵全章/范锦甫

261·现当代紫砂名家壶艺

261 吴云根

262 裴石民

263 任淦庭

264 王寅春

265 朱可心

266 顾景舟

267 蒋蓉

268 王石耕

269 徐汉棠

270 徐秀棠

271 李昌鸿

272 谭泉海

273 高海庚

274 沈蘧华

275 许成权/潘春芳

276 李碧芳/葛明仙

277 高丽君/王小龙

278 曹婉芬

279 束凤英

280 咸仲英

281 何挺初

282 范洪泉

283 吴震/谢曼伦

284 吕尧臣

285 储立之

286 汪寅仙

287 何道洪

288 周桂珍

289 范永良

290 鲍仲梅

291 程辉

292 张红华

293 顾绍培

294 潘持平

295 毛国强

296 周尊严

297 鲍志强

298 沈汉生

299 夏俊伟

300 杨勤芳

301 徐达明

302 施小马

303 储集泉

304 陈国良

305 吴群祥

306 周定华

307 吴培林

308 恽益萍

309 曹亚麟

310 蒋彦

311 高建芳

312 葛陶中

313 李慧芳

314 吴鸣

315 刘建平

316 江建祥

317 徐维明

318 胡永成

319 高湘君

320 卢剑星

321 张庆臣

322 鲍利安

323 季益顺

324 吴光荣

326 尹祥明

327 高振宇

328 周定芳

329 葛军

330 许艳春

331 陆文霞

332 吕俊杰

333 宜兴陶艺大师名录

334·各时期紫砂名家与文人的交

336 时大彬

338 陈鸣远

340 陈曼生

342 顾景舟

344 朱泥工夫茶壶鉴赏

354 输日宜兴壶鉴赏

364·历代紫砂作品欣赏

364 紫砂提梁大壶

365 柿蒂纹紫砂莲子壶

366 紫砂茶叶罐

368 甲辰大彬款高灯壶

369 邵亨裕款紫砂壶

370 用卿款紫砂大壶

372 邵元祥款紫砂壶

373 邵正来款紫砂壶

374 乾隆年制款紫砂描金方壶

375 御制款泥绘椭圆瓜式壶

376 蟹纽紫砂扁壶/潘志龙款笠帽壶

377 陈仲美款紫砂异兽尊

378 松竹梅纹紫砂多穆壶

380 祥狮双龙紫砂提梁壶

381 堆雕菊花纹紫砂提梁壶

382 四君子贴花高灯壶

383 杨履乾款笔筒

384 王南林款绿釉紫砂古莲子壶

385 王南林款茶叶罐/馥远亭款朱泥大壶

386 圣和款朱泥古莲子大壶

387 天香阁铺砂汉方壶

388 陈荫千款竹节提梁壶

389 清德堂款紫砂壶

390 炉钧釉紫砂圆壶

391 潘忻宝款紫砂壶/陈鸣远款朱泥壶

392 陈鸣远款紫砂壶

393 朱泥菱瓣壶

394 朱泥文旦壶/大彬款龙蛋朱泥壶

395 银台醉客朱泥壶/无款点彩大壶

396 恒茂款四方鼓腹朱泥壶/陆思亭款朱泥壶

397 茂通款白泥水仙菱花壶

398 泰兴号朱泥壶

399 万泉款竹节壶

400 段泥潘壶

401 飞鸿延年壶

402 杨彭年款紫砂胎锡壶

404 杨彭年制仿古井栏壶

405 大亨款八卦束竹壶

406 国瑞款觚棱小壶/东石款扇形挂瓶

407 鼎珍款三足朱泥小壶

408 芷亭款釉把紫砂圆瓜壶

409 迪沙如号紫砂壶

410 何心舟黄泥花盆

411 东石款瓢瓜壶

412 寿珍款仿古壶

413 燕廷款东坡玩砚壶

414 松亭款掇球壶

415 案卿款供春树瘿茶具

416 耀庭款方壶八卦连温炉

417 桂林款合桃壶

418 段泥狮球壶

419 兽耳千筒瓶

420 任庭牛盖洋桶大壶

421 云根款鱼化龙壶

422 王寅春款梅花周盘茶具

423 裴石民款海棠壶

424 顾景舟款夙慧壶

426 朱可心款梅报春壶/卷翁款梅桩小壶

427 蒋蓉荷花茶具

428·(明清紫砂"知史")

在线预览

各时期紫砂名家与文人的交

宜兴紫砂陶器在数百年的流转、使用过程中,从煮水到煮茶,再随着茶饮方法的改变,由大壶到小壶,逐步演变成今日的艺术形式。紫砂壶不仅在生活上扮演实用器物的角色,而且在艺术欣赏的角度亦有其可观之处。这个由日用陶器变为实用和陈设相结合的工艺品的演变,除了得天独厚的紫砂泥与历代制陶艺人的贡献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代文人的参与,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事实上,北宋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便已逐渐南移,特别是明朝开始,江南一带工商业逐步发展,形成长江中下游特别繁荣富庶的现象。随着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江南一带也成了人文荟萃之地,宜兴地处江南中心,南北运河交通发达,临近明代文化重镇苏州、扬州、杭州,文人雅士吟诗作画、品茗赏壶蔚然成风,亦是促进紫砂壶艺发展的因素。加上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茗壶图录》的作者奥兰田对其所藏紫砂壶的评价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允为代表。

文人参与紫砂陶有各种形式,如以壶养性、托壶言志、以壶传艺等。他们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砂壶形制的变化和装饰,紫砂陶不上釉而朴拙自然的特色,让文人能以坯当纸,成为寄情之物,"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或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李景康《阳羡砂壶图考序》语)。据指出,仅明清两代直接、间接参与活动的文人便不下90人,其中包含了官员、文学家、书画家和收藏鉴赏家,如董其昌、陈继儒、项元汴、汪文柏、唐寅、文震亨、陈煌图、释如曜、陈鸿寿、郑板桥、瞿子冶、朱坚、邓奎、许次纾、陆希声、端方、吴大、张之洞、吴昌硕、任伯年等。总之,文人的韵格及对器物的鉴赏自不同凡俗,因此由文人著书立传,不但使后人研究紫砂有了依据,也加深了紫砂陶的文化深度,确立了紫砂陶在中国艺术之林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时大彬

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澹闲洁,韵高致静。"

饮茶发展到明代早已成为文人阶层里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如明人闵汶水在会客饮茶峙,总是要将宾客单独"引至一室",室内"明窗净几,荆溪(即宜兴)壶,成化磁瓯十余种,皆精绝"。明中期以后,尽管朝政黑暗腐败,但是江南都市仍是市况繁荣,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十分的发达,造就了一些中国工艺史上较高创作技法的工艺精品。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品评和提倡,无疑使紫砂陶人的智慧和灵感得到充分发挥。时大彬是晚明最负盛名的紫砂巨匠,他与文人的交往甚为频繁,被誉为"千载一时"、"明代良陶让一时"。《阳羡茗壶系》载时大彬:"或陶土,或杂硇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由此可知,时大彬原先只是一位工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擅长制作供春式的大壶,但他游历娄东(今江苏太仓、浙江一带),与王世贞、陈继儒等人结识后,受到文人试茶品茶知识的启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改制"小壶",将茶壶的容量缩小,以便适应文人阶层追求淡雅、超俗的审美风尚与饮茶需要。例如明末张谦德(1577~1643)《茶经》认为:"茶性狭,壶过大则香不聚。"冯可宾《茶笺》亦云:"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文人这样对小壶的崇尚,使得小壶很快地风靡起来而成为茶器主流,迎合了饮茶与文人雅士的需要和嗜好。

在文人心中,时大彬已不是一般工匠,检视文献中,当时文人雅士对时大彬等宜兴名家的记述和评价不少。如张大复心目中,时大彬壶是"名窑宝刀"、"知其必传",又云"赵凡夫倩人制壶,式类时彬辄毁之,或云求胜彬壶,非也,时彬壶不可胜";许次纡《茶疏》:"往时龚春(即供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陈贞慧《秋园杂佩》:"时壶名甚远,即遐陬绝域犹知之。"王士桢《池北偶谈》:"宜兴茶壶则时大彬;浮梁流霞盏则昊十九,皆知名海内。"可见时大彬地位之高。加上大彬对制壶的态度严谨,"不俱因瑕就瑜"(周容,《宜兴瓷壶记》)、"雅自矜重,遇有不惬间者碎之"(李斗,《扬州画舫录》),所以形成物稀为贵,"宫中艳说大彬壶",无怪谢肇的《五杂俎》曰:"宜兴时大彬所制瓦罐,一时传尚,价遂踵贵,吾亦不知其解也。"冯念祖在《无锡买宜兴茶壶二首》诗中写道:"敢云一器小,利用仰前贤。陶正由三古,茶经第二泉。故听鱼眼沸,移就竹炉边。妙制思良手,官哥应并传。"能将紫砂壶艺擢升到与"官哥"并传,时大彬的贡献居功厥伟。

在考古或传世所见大彬壶上,亦可看到时大彬与文人的关系,《阳羡茗壶系》:"初倩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但后来大彬勤练书法,"后竟运刀成字,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帖间"(意谓书法有王羲之风格)。宋伯胤先生尤其推许大彬在器身的署款"义举",因为"明清两代器物底部圈足内,几乎全成为官家专用的地盘,寻常百姓是不许容身的。"大彬此举"不只是争来制作人应有的权利,而且大开风气之先。从此,丁蜀紫砂工艺沿袭应用,至今不衰。因此我说,中国陶瓷器上私人名款之学,当以时大彬为先河。"

陈鸣远

陈鸣远,本名远,号鹤峰、石霞山人,亦号壶隐,是大彬之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紫砂一代大师。

陈鸣远塑镂兼长,技艺精湛,善制新样,工制壶、杯、瓶、盒,无所不巧。作品为文人学士、名公巨卿竞相觅取,名孚中外,在民间便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内竞求鸣远碟"之说,名人题咏极多。陈鸣远与文人的渊源于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家溯》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常至海盐馆张氏之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而与杨中允晚研交尤厚。"这段记载虽不长,却足可描绘出陈鸣远与文人往还的脉络:

张氏,即张柯昆仲。其昆仲甚多,有张柯,字晋樵,一字东谷;有张宗松,字青在,又字蠖庐,号楚良者,凡图书鼎彝之属,鉴别最精;有张载华,号葭士,又号佩兼、芷斋者;有张咏川,号宗者;有张江亭,字培元(一作源)者;有张舫者;有称小白亭者。延鸣远者未知谁属,一并记之,以待考。涉园,为张氏望族之别业,在浙西海盐县城南三里之乌衣故址,亭池林木之胜,甲于东南。据刘汝醴、吴山《宜兴紫砂文化史》考证:涉园为顺治乙未(1655)进士张帷赤所建。以时代考之,延鸣远者,当以帷赤、告父子为近。涉园相传数代:张帷赤─告─芳湄─宗松─宗……,自芳湄以下,去鸣远稍远,固勿论矣。

汪文柏,字季清,号柯庭,一作柯亭,安徽休宁人,汪森(晋贤)弟,移居浙江桐乡。康熙间官兵马司指挥,学问渊博,不亚两兄,海内名流,皆相结纳。别筑"古香楼"收藏法书名画,暇则焚香啜茗,摩挲茗壶不厌。富收藏,精鉴赏,嗜茗饮,好壶艺。《阳羡名陶录》载有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诗:"陈生一出发巧思,远与二子(指时大彬、徐友泉)相争雄。……赠我双卮颇殊状,宛似红梅岭头放。平生嗜酒兼好奇,以此饮之神益王。……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清代张燕昌《阳羡陶说》:"往梧桐乡汪次迁(安)。曾赠余陈鸣远所制研屏一,高六寸弱,阔四寸一分强,一面临米元章垂虹亭诗,一面柯庭双钩兰。……柯庭名文柏,次迁之曾大父。鸣远曾主其家。"

曹廉让,号廉斋。浙江海宁人。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上锓庾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陈鸣远天鸡紫砂酒壶"。

马氏,为马思赞,字寒中,号斋,又号南楼,又字仲安,一号渔村,清海宁人。家有道古楼红药山房,藏书多宋元精椠及金石秘玩绢素真迹,充韧其中。思赞嗜茗饮,好壶艺,曾以方氏核桃墨,与友人易时少山(大彬)壶。尝赋诗曰:"汉武袖中核,去今三千年;其半为酒池,半化为墨船。……赠我良友生,如与我周旋。岂敢计施报,报亦非戋戋;譬彼十五城,难亦赵璧然。有明时山人,搦砂成方圆;彼视祖李辈,意欲相后先。……"

杨忠讷(1649~1719),字木,号晚研。浙江海宁人。康熙辛未三十年(1691)进士。罢官后筑"拙宜园",与许汝霖、查慎行、陈勋等唱酬吟咏。工书法,摹晋唐,纵横中具有法度,尤善草书。著有《丛桂集》。尝延请陈鸣远至海宁制壶,并代署款识。海盐樊桐山房旧藏陈鸣远制砂壶一具,上题"丁卯上元为木先生制",书法似晚研,殆太史为之捉刀。钤有"壶隐"(鸣远号)印。《阳羡砂壶图考》:"鸣远曾客中允(忠讷)家,为制陶器最多。"

这些文人多有庋藏文物的雅好,所以陈鸣远在这些文人学士宅中,自然饱览了古代陶、瓷、青铜、玉器等藏品,深受熏陶,加上与文人相互间鉴赏力的交流,自然促使他的作品别出一格,独具特色,不仅开创了以像生为主题的紫砂新风,也启迪了后来者对紫砂艺术殿堂的探索。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图片精美,印刷清晰。值得拥有。

2016-11-04 17:25: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送给长辈的礼物,质量很好,长辈很喜欢!

2016-11-22 23:15:49
来自谈***9(**的评论:

非常精美,包装运输很细致!

2017-02-05 01:38:06
来自***(匿**的评论: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紫砂(典藏版·上下) 正版就是不一样!看起来特别舒服,对于初学者很有用!

2017-03-29 11:07:14
来自龙***网**的评论:

不错的一本书

2017-04-02 18:19:1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物流超快,货品也挺好

2017-04-13 09:36:16
来自w***g(**的评论:

印刷一般般

2017-04-24 10:27:20
来自h***g(**的评论:

不错,纸张很好

2017-04-25 15:57: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品质好,不错

2017-05-18 10:50:25
来自m***7(**的评论:

活动买的划算

2017-05-21 16:52:5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评,帮别人买的,没有见到书。

2017-07-19 00:11: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宝贝已收到了。物流也很快。好以后还会再来买的。

2017-08-23 13:01: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二次买,好评。

2017-09-26 22:33:04
来自answer1**的评论:

非常精致的一套书,很值得收藏。

2017-10-11 16:49: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里边全是彩页,介绍了我们中国的紫砂壶,及其作者,可看度不是很高

2012-02-27 14:53:47
来自建阳当**的评论:

这个价,值得吧!印刷不错,纸张质量也好,色彩基本真实.

2012-11-26 15:35:04
来自烦恼树**的评论:

本书共分上下两卷,适合初级者阅读,书中大量紫砂壶图片。美中不足:理论知识介绍不系统、不详细。

2012-05-05 20:57: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买得很满意,详细的说明配着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这价格,也更加超值。送给老公的礼物,相信他一定非常喜欢。

2012-02-16 17:09: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虽然还没拆开看,但是包装都是新的,好!值得慢慢看

2013-01-07 10:21:34
来自my32412**的评论:

是一套好书,对于紫砂壶的认识有全面独到的解析

2012-02-19 11:40: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很精美,一个大盒子里装了两本书,质量也还不错。主要讲的是紫砂壶的欣赏,对于鉴赏讲的不多,尤其泥料部分非常少,其他也就还好~

2012-03-02 22:04:41
来自嘵楽**的评论:

很大的一本书,第一次这么舍本买这么贵的书。很多图,还没看完,值得多参考

2012-10-30 00:17:14
来自g***8(**的评论: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紫砂(典藏版·上下) 以前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个版本是吉林出的,差点,主要是印刷偏色,另外一本变两本没必要。

2017-03-22 12:40: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图片都是出自名家精品,印刷精美,质量很好,值得收藏

2012-02-24 15:45:52
来自xiayang**的评论:

古瓷的精纹美饰,清釉脆响.收藏艺术品,代表着一种生活追求,一种艺术崇敬与一种传承历史与文明的高尚品质,它鲜活雅悦,历久弥香。

2012-05-23 00:17: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专业性高、学习性强。图片色彩还原好,印刷精美,内容丰富,是从业者、初学者极好的一本紫砂参考书籍。

2012-03-29 16:59: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工具书,值得收藏!物流也很给力,上午下单,晚上就收到了!

2015-12-11 13:39:21
来自洪大老**的评论:

引人入胜,详尽介绍了紫砂茶壶的沿革,是一部非常好的工具书

2013-10-23 12:56:33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