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理解经济周期:西方理论和中国事实图书
人气:16

理解经济周期:西方理论和中国事实

本书首先对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包括方法论、思想史和*的理论进展等。然后,从描述性事实和特征事实两个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刻画和分析。经济学是西学。经济周期理论在西方已经...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国际经济  
  • 作者:[汤铎铎] 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6174203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
  • 印刷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包括方法论、思想史和的理论进展等。然后,从描述性事实和特征事实两个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刻画和分析。经济学是西学。经济周期理论在西方已经有数百年的发展史,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经验和智慧。如何从西方理论中汲取精华、获得灵感,从而更好地研究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事实,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编辑推荐

在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从产生至今至少已经有两百年历史,经历了三次重大范式转换。正如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滞胀成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一样,当下的所谓大衰退可能也为宏观经济学新范式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阶段性,造成无论从描述性事实还是特征事实的角度看,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都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都有其鲜明特征。

在经济周期理论和我国现实经济发展都出现重大转折的背景下,如何用兼顾内部一致和外部一致的理论来解释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是我们当前需要面对的迫切任务。

作者简介

汤铎铎,1977年生,宁夏固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和宏观金融方面的研究,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等杂志数十篇。相关成果曾获得2014年“孙冶方金融创新奖”和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奖成果奖”。

目录

及时章 导论 第二章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方法论 及时节 科学哲学理论简述 一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二 怀疑论、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 三 证伪主义和新异端 四 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 第二节 几个重要概念 一 事实 二 理论 三 事实和理论 四 解释 第三节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的三种事实 一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二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的三种事实 三 认识事实的角度 四 事实的客观性 五 描述性事实的重要性 第三章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及时节 理解经济周期的三个维度 一 经济周期事实 二 经济周期理论 三 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简史 一 19世纪的百年:历史性和因果性的说明 二 20世纪初叶:动态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 三 凯恩斯革命:两个Adelman的标准 四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复兴:RBE研究纲领 第三节 RBC理论的方法论评介. 一 RBC理论概述 二 理性主义的典范 三 “判决性实验” 四 建模策略 第四节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一 引言 二 理论框架 三 关注的问题 四 结论 第四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事实I:描述性事实 及时节 初始条件的形成(1949—1957年) 一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二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 小结 第二节 集中计划体制下的20年(1958—1978年) 一 “”:1958—1960年 二 国民经济调整:1961—1965年 三 “”:1966—1976年 四 拨乱反正和经济恢复:1977—1978年 五 小结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1979—1991年) 一 改革初期的通货膨胀和失业:1979—1983年 二 未能到位的紧缩:1984—1986年 三 挤兑、抢购风潮和保守思想回潮:1987—1991年 四 小结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 一 实现“软着陆”:1992—1996年 二 通货紧缩与扩大内需:1997—2002年 三 局部过热:2003—2006年 四 小结 第五节 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的新常态(2007—2014年)一 一 “内外叠加”的双重冲击:2007—2008年 二 强刺激下的快速复苏和经济政策正常化:2009—2010年 三 “下限,中击波”和“下限保卫战”:2011—2014年 四 小结 第六节 结论 第五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事实Ⅱ:特征事实 及时节 引言 第二节 滤波方法的评介和选择 一 HP滤波器 二 BK滤波器 三 CF滤波器 四 评介与选择 第三节 数据的获得和初步处理 第四节 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 一 支出法GDP 二 就业 三 价格和工资 四 财政收支 五 金融部门 六 国外部门 七 小结 第五节 两个经典宏观经济关系在中国的检验 一 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在中国的检验 二 通货膨胀一货币增长关系在中国的检验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媒体评论

经济周期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书从理论和事实两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作者对西方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长时段、多角度的梳理,尤其关注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理论界和决策层的反思,很有启发性。此次危机确实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作者还从两个层面——描述性事实和特征事实——探讨了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勾勒出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特点。全书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内容丰富、数据详实,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对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和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许多传统的结论和共识受到挑战,一些潜藏的理论矛盾和政策论争也再次浮出水面。同时,在此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在消化前期刺激政策的同时,增速换挡和结构转型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本书同时关注这两方面的问题,即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现实。全书兼顾理论和现实,既有精深的专业分析,也有平实的历史叙述,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专业研究者而言,都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晓晶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