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莫纪宏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论述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意义及关联。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障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是我党执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依法行政是法对行政的有效支配。必须彻底解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规避法律监控的不良现象,增加法律对行政的监控力度。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前
及时章 中国主流宪法观念的变迁
一、制宪与宪法观念的形成
二、现行宪法实施与宪法观念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体系
第二章 宪法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延承
一、宪法基础理论的构建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宪法基础理论
三、宪法基础理论新发展
第三章 依法治国与宪法学理论建构
一、宪法学的方法论更新
二、宪法理论体系的重构
三、宪法监督理论的重大发展
四、宪法学新领域的拓展
第四章 宪法权利保障理论发展述评
一、宪法权利理论发展脉络
二、宪法权利产论的基本构成
三、宪法权利理论回顾与展望
第五章 依宪治国的制度实践
一、中国法治的时代课题
二、中国宪法实施的特殊性
三、宪法作为政治与法律现象
四、中国宪法实施的政治保障
五、中国宪法实施的法律保障
六、政治保障与法律保障的互动
第六章 依宪立法:通过立法实施宪法
一、宪法是立法的根本依据
二、中国的立法体制:延承与现状
三、"根据宪法"的两种立法类型
四、通过立法具体化宪法的组织规范
五、通过立法保障基本权利
六、完善党领导立法的工作机制
七、立法应妥善处理党规和国法的关系
八、依据宪法规范立法协商程序
九、小结
第七章 依宪行政:行政主导的宪法实施
一、中国行政机关的特殊地位
二、通过行政立法具体化宪法
三、行政机关直接依据宪法行政
四、行政机关的合宪性控制
五、小结
第八章 司法过程中的宪法实施
一、中国司法机关的宪法地位
二、司法中心的宪法实施理论源流及其争议
三、司法实施宪法的主要途径
四、小结
第九章 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困境与出路
一、本土化困境
二、实践导向的制度瓶颈
三、历史价值取向的抉择
四、小结
第十章 宪法监督的制度沿革
一、制宪者的设计理念
二、制度发展的曲折历程
三、制度运作的现状
四、小结
第十一章 宪法监督的功能定位
一、宪法监督的历史课题
二、宪法监督的权利保障功能
三、宪法监督的法制统合功能
四、宪法监督的司法功能与立法功能
五、小结
第十二章 备案审查作为法制统合机制
一、备案审查的启动机制
二、备案审查的回馈与反应机制
三、法律规范的分类处理机制
四、备案审查制度的功能定位
五、小结
第十三章 开启宪法监督的另一思路
一、宪法监督的多重功能
二、宪法判断作为正当化机制
三、通过合宪判断的正当化
四、违宪判断与正当化
五、小结
参考文献
依宪治国:理念、制度与实践》:
三、宪法基础理论新发展
(一)宪法学对什么是"宪法"的追问
宪法学以宪法为研究对象,似乎应当对什么是宪法有不证自明的解答。其实不然,认识并确定什么是宪法,是宪法学自我观照的前置性课题,是建构宪法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元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什么是宪法的追问,在动荡不已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几经得到前后颠覆的现实解答。直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始之后,有关什么是宪法的问题,才得到了逐渐深入并且得到普遍认同的理论解说和实践肯定。
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就已经为宪法是什么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宪法者何物也?立万世不易之宪典,而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为国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无论出何令,更何法,百变而不许离其宗者也。"此外,他还对宪法与民权关系指出:"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这一对宪法的基本论断,成为后来宪法学的通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宪法学说更多的是从"阶级意志"的角度来界定宪法概念,过于强调宪法的阶级属性而漠视其社会属性。改革开放以后,机械单一的"阶级分析方法"逐渐淡出宪法学研究领域,这种变化体现在学者对于宪法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回答。
在早期的宪法学研究中,"宪法"词义的探源是宪法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有的学者从英文、日文、中文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宪法"的由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宪法"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传人日本后,经由明治维新加入了从西方传来的新的内涵和外延,在清末维新思潮中又传人中国,从而完成了从"典章制度"到国家根本大法的转变。但迄今为止,对"宪法"一词何时进入中国,何人及时次使用,何种中文文献及时次使用了"宪法"一词,仍然没有形成定论。
至于对宪法内涵的界定,中国宪法学界的理解则始终不一致。受到苏联宪法理论的影响,我国早期的宪法学说对于宪法概念和本质的看法,仍局限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如我国著名宪法学家王叔文教授指出,当我们论及宪法的概念时,我们还必须联系宪法的本质进行考察。因为从哲学上讲,概念需要反映事物本质的、主要的、决定性的联系和特性。因此,我们在理解宪法概念的时候,除了必须认识它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外,还必须认识它的本质特征,即它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反映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以阶级分析方法为根本方法的宪法学,强调宪法在内容上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认为"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诸如此类的认识还有:"宪法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和利益,确认、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