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现场:换一个角度的叙述》将叙述外国记者的中国故事。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正是一次次爆炸性新闻的发表,这些外国记者不同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时钟的摇摆。他们走进了中国,他们的中国故事,也就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中国二十世纪历史舞台上,他们是不可缺少的角色。通过再现他们的足迹,再现他们眼中的中国风云,再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使那些早已逝去的历史事件、历史场面,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李辉是著名的现当代文学和文化史学者,他曾采访很多文化老人,发掘了大量珍贵史料。李辉将他与文化老人们的访谈称之为聊天,认为聊天是走近老人生活的方式,可以让历史细节渐渐丰富起来,更可以让思想不那么轻飘,不那么漫无边际而自以为是,这体现了他的采访风格,更体现了他的治学理念。《和老人聊天》是他20年来与文化老人们聊天的记录,包括了上世纪末最重要的一批文化老人,对话中充满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和历史兴味,引人深思。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正是一次次爆炸性新闻的发表,这些外国记者不同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时钟的摇摆。 他们走进了中国,他们的中国故事,也就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中国二十世纪历史舞台上,他们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历史现场》将叙述外国记者的中国故事。通过再现他们的足迹,再现他们眼里的中国风云,再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使那些早已逝去历史事件,历史场面,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李辉是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陆续采访了文坛许多德高望重的老人,并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有了许多闲聊的机会。在《和老人聊天》一书里,李辉将自己曾经与老人们接触的片段记叙下来,并重点整理了聊天的内容。该书的价值在于,这些老人都不是平凡之辈,书中曾与作者聊天的人物包括冰心、夏衍、沈从文、巴金、萧乾、卞之琳等18位文坛名宿,而每个老人的聊天内容中又会涉及到对其他名家事迹的叙述和议论。因此,阅读此书能够使读者以一种近距离的方式,切入大家们的生活,直接聆听到他们的精妙的思想,领略他们的文化品格和大家风范,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相关推荐:
民国前期总统制度研究(1912-1928)》
和老人聊天》
在历史现场:换一个角度叙述》
李辉,1956年生于湖北,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晚报》和《人民日报》任文艺记者和副刊编辑,从事人物传记和历史随笔写作。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沧桑看云》、《萧乾传》等。
在历史现场:换一个角度的叙述》目录:
引子
走进中国
1900年
紫禁城内外
1911-1919年
民国,风雨飘摇中
看莫里森档案
1925年
戴维斯走在南京路
1927年
上海这一夜
宴会在喧嚣中进行
潮起潮落
宋庆龄:永远的美丽
1930-1935年
在古城呐喊
伊罗生:在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之间
1936年
西安:石破天惊时
1937-1943年
雾重庆
细节在历史画面中跳跃
——佩克的中国故事
1943-1949年
延安的天空
跳舞风波
——史沫特莱与海伦·斯诺的延安故事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和老人聊天》目录:
冰心(1900-1999)
片断
巴金这个人
夏衍(1900-1995)
关于周扬的漫谈
沈从文(1902-1988)
一些串起来的碎片
巴金(1904-)
冬日阳光下的漫谈
萧乾(1910-1999)
纷繁往事
关于周扬
散文应单纯一些
卞之琳(1911-2001)
听"苦吟诗人"聊天
黄苗子(1913-)
从半步桥到秦城监狱的行程
梅志(1914-)
胡风与周扬
贾植芳(1915-)
复旦最初的闲谈
说说周扬和胡风
丁聪(1915-)
走在上海弄堂里
吴祖光(1917-2003)
我看周扬
王元化(1920-)
基督教家庭与清华学风
汪曾祺(1920-1997)
听沈从文上课
丁一岚(1921-1998)
周扬与邓拓
曾卓(1922-2002)
文人的自省
周扬的悲剧
路翎(1923-1994)
那些受难的日子
洼地上的"战役"》的道路
黄永玉(1923-)
记住凤凰的星星点点
杜高(1930-)
留在纸上的苍凉
关于杜品质案的对话
潮起潮落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及时次见到冯玉祥,是在1925年秋天。在莫斯科专门报道革命的这位美国女记者,乘坐火车穿越西伯利亚来到中国。这时,中国的革命正在南方走向高潮,孙中山倡导的三民i主义和国共合作,还没有因为他在1924年因病去世而中断。
斯特朗从东北到了北京,随即前往中国北部去采访冯玉祥。冯玉祥将军信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士们称他是"基督将军",他们赞赏他禁绝鸦片的法令和他的部队严整的军容风纪。斯特朗慕名而来。
斯特朗写道:在大雪纷飞的冬日,她乘坐一列没有暖气的火车,冻得要死地向西北走了两天,到了位于蒙古沙漠中的冯玉祥的军营。她见到了冯玉祥,一个表情冷漠、高大健壮的人,在斯特朗面前,冯玉祥无精打采但谦恭有礼地背诵他的纲领:"中国的及时需要是普及教育,直到每个人都能读书写字。其次的需要是修建公路和铁路。"
斯特朗还见到了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
斯特朗问冯玉祥他目前的力量能控制多少个省时,冯玉祥答道:"我缺乏经验,控制好一个省已经吃力。"这种谦逊,被斯特朗认为是冯玉祥为人的高妙之处。因为在她看来,当时北方的三大军阀、冯玉祥、吴佩孚中,冯玉祥是惟一一个对后来历史有影响的人物。
她说得不错。等斯特朗1927年4月在中国大革命的时刻再次来到中国时,冯玉祥果然成了武汉政府和南京政权竞相笼络的对象,一时间,军事实力雄厚的他,成了决定政治格局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
处在政治漩涡之中、直接感受中国大革命的还有美国记者瑞娜普若姆和她的丈夫威廉普若姆。
他们1926年来到北京后,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中负责外交和宣传的陈友仁,便选中了他们来负责主编一份英文宣传报纸《人民论坛》和主持一个新闻社。陈友仁一直受到的通缉,威廉和瑞娜夫妇正是陈友仁所需要的人选。他们是职业记者,同时,他们是西方人。他们可以不受中国法律限制而安全地活动。
共产党领导人也指导过他们的工作。
在得知被列入的黑名单后,一度躲进苏联大使馆避难。于是,瑞娜几乎每天到使馆去听取的指示。
24小时,正在北京的合众社记者迈尔斯沃恩,告诉瑞娜一个传言,正计划绑架她和威廉。就在他们见面的那天早上,沃恩亲眼目睹了一些中国犯人被绞死。沃恩向他们描述现场情形:这些人被迫跪在一根柱子前,双手被捆在后面,一个士兵用一根皮带捆住每个受刑者的喉咙,两头穿过柱子上的洞系在一个轮子上,这样做会使活结拉紧,"直到受刑者的眼睛凸出,脸色变紫。"
沃恩十分详细地描述了这一过程。他向普若姆夫妇说明"活结怎样松开,犯人又活过来",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受刑者同意签署一个声明。沃恩特别痛苦地描述受刑者如何在活结松动时喘不过气,拼命把空气吸进肺里。他告诉普若姆夫妇,曾有一位犯人签署了一份声明,但随后还是被绞死。
瑞娜和威廉最终决定离开北京,逃离恐怖的威胁。他们再也没有可能见到了。在他们离开北京后,1927年4月6日,的宪兵冲进了苏联大使馆,抓走了。28日把他送上了绞刑架。后来一位共产党员转述过对瑞娜的评价;"看看瑞娜做出的好榜样。看看她如何忠诚于我们的事业。她在危难时刻为我们工作,但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甚至在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也是如此。"
瑞娜和威廉先到广州,然后随北伐军进入武汉。瑞娜成了苏联顾问鲍罗廷最欣赏的助手,她继续主编《人民论坛》,同时她担任鲍罗廷的新闻宣传秘书,负责接待所有前来武汉采访大革命的外国记者,安排他们的采访,向他们提供新闻稿件。和她一起工作的,还有另外一位美国姑娘米丽。
大革命在武汉上演着的悲壮。
不错
蛮喜欢的 还有赠品 卖家人真不错
收到书的封面多处破损
非常好,对学习很有帮助!
活动价,4折买的,喜欢,
收到,感觉是旧书
李辉的作品不用说,有一本买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