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李宗仁回忆录(精装·上下册)图书
人气:48

李宗仁回忆录(精装·上下册)

现代中国的传奇人物,民国政治的不二之作,当之无愧的口述史巨著

内容简介

李宗仁(1891—1969),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风云人物,曾为桂系军事首领,国民党中央领导阶层的重要成员。1948年4月任国民政府及时任副总统,1949年1月在下野后任代总统,同年12月赴美。1965年叶落归根,并于北京发表声明,决心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李宗仁一生戎马,历经护国、护法、北伐、蒋桂、抗日、国共内战等战争无数,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与历史的走势。读历史的人,纵使以成败论英雄,对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历史制造者,也不能等闲视之。

李宗仁寓居美国期间,应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在“东亚研究所 中国口述历史学部”襄赞下,于1958年开始亲自口述了他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及所参与的军国大事,由历史学者唐德刚整理撰写,遂成《李宗仁回忆录》。

本书也是唐德刚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深、费力大、遭遇困难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自动议磋商到付梓面世历时逾二十年。《李宗仁回忆录》是李宗仁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全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忠实的写照。它完整保存了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的真面目,并间接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政治内幕或军事秘闻。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具有至为重要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1.现代中国的传奇人物,民国政治的不二之作,当之无愧的口述史巨著——国民党旗帜下一位佼佼不群的领袖李宗仁,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完备记录,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忠实写照,60余幅历史图片再现戎马生涯。史家杨天石赞曰:“可以说,没有唐德刚,就没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史项目,也就没有《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等煌煌巨著。唐德刚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口述史开创者,是这一领域的大家、巨匠。”“开卷八分钟”梁文道推荐。

2. 唐德刚“民国通史计划”精装出版,几乎封尘的遗稿,畅销数十年的经典——从“晚清导论篇”开始,紧接着“北京政府篇”《袁氏当国》,晚年唐德刚潜心撰写“民国通史计划”,因病中断。幸有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整理遗稿、书信等资料,终使“民国史军阀篇”《段祺瑞政权》等劫后重生。今中文简体精装版“唐德刚作品集”,收入早期著作、晚期作品,囊括《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等经典史著,每册均以胡适手迹集字书名,以历史照片还原现场。

作者简介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唐德刚教授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能超越辛酸,在七十岁退休之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做一个倔强的单干户,单打独斗地写晚清、民国史,在八十岁中风生病之前,完成了《袁氏当国》、《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等著作。这些书出版后大受欢迎,居然还有盗版!唐教授当年辛辛苦苦搭了架子要建立的“第三势力”虽然未能拔地而起,无疾而终,但他所写的史书在普通读者“民国史阅读书单”上,却恐怕是排在“及时”。

历史学家必须公正,必须敢言,否则历史学家就不能得人敬重了。唐德刚教授是一位让人敬重的历史学家,即以公正和敢言见称。

目录

推荐《李宗仁回忆录》(李敖)

序言(唐德刚)

及时编] 少年时期

及时章 时代、故乡、家世

第二章 父母之教与童年生活

第二编] 陆军教育时期

第三章 陆军小学的教育

第四章 广西青年与辛亥革命

第五章 从陆军速成学堂到将校讲习

第三编] 初期军中生活

第六章 护国军中的青年军官

第七章 讨龙之役与初次负伤

第八章 护法战争

第九章 护法归来 推荐《李宗仁回忆录》(李敖)

序言(唐德刚)

及时编] 少年时期

及时章 时代、故乡、家世

第二章 父母之教与童年生活

第二编] 陆军教育时期

第三章 陆军小学的教育

第四章 广西青年与辛亥革命

第五章 从陆军速成学堂到将校讲习

第三编] 初期军中生活

第六章 护国军中的青年军官

第七章 讨龙之役与初次负伤

第八章 护法战争

第九章 护法归来

第十章 及时次粤桂战争

第十一章 中山援桂之战

第十二章 六万大山去来

第四编] 统一广西

第十三章 孙、陈失和与自治军成立的经过

第十四章 两广革命武力之初步合作

第十五章 定桂讨贼军之成立与陆荣廷政权之覆灭

第十六章 拒唐和讨沈

第十七章 讨唐两大战役——昆仑关和沙埔之战

第十八章 统一后之广西

第五编] 北伐回忆:从镇南关到山海关

第十九章 两广统一与湖南之内讧

第二十章 亲赴广州,促成北伐

第二十一章 北伐前夕的革命阵容

第二十二章 向长沙前进——北伐的序幕战

第二十三章 长沙会议

第二十四章 汨罗江、汀泗桥、贺胜桥的攻击战

第二十五章 武昌之围

第二十六章 进军江西

第二十七章 箬溪、德安、王家铺之血战

第二十八章 肃清江西

第二十九章 胜利声中的政治暗礁

第三十章 中央北迁问题与反蒋运动

第三十一章 顺流而下,底定东南

第三十二章 与宁汉分裂

第三十三章 两路北伐会师陇海路

第三十四章 徐州班师始末

第三十五章 总司令下野,宁汉息兵

第三十六章 龙潭之战

第三十七章 宁汉复合的困难与特委会的风波

第三十八章 唐生智、张发奎之异动

第三十九章 重建中枢,绥靖两湖

第四十章 完成北伐

第四十一章 善后会议与东北易帜

第四十二章 编遣会议的纠纷

第六编] 十年国难与内战

第四十三章 所谓“武汉事变”之因果

第四十四章 护党救国军之缘起

第四十五章 扩大会议与北上护党

第四十六章 苦撑桂局与西南开府

第四十七章 沈阳事变后广西之新面貌

第四十八章 福州人民政府与广州“六一运动”

第七编] 八年抗战

第四十九章 暴风雨的前夕

第五十章 “七七事变”与上海、南京保卫战

第五十一章 第五战区初期防御战

第五十二章 台儿庄之战

第五十三章 徐州会战

第五十四章 武汉保卫战

第五十五章 武汉弃守后之新形势与随枣会战

第五十六章 欧战爆发后之宜、枣及豫南、鄂北诸战役

第五十七章 珍珠港事变后之五战区

第五十八章 汉中行营期中对战后局势的预测

第五十九章 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

第八编] 从全盘胜利到彻底溃败

第六十章 胜利接收铸成大错

第六十一章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北平行辕

第六十二章 竞选副总统的动机与筹备经过

第六十三章 民主的高潮与逆流——当选副总统始末

第六十四章 急转直下的内战

第六十五章 从副总统到代总统

第六十六章 收拾不了的烂摊子

第六十七章 不堪回首的江南战役

第六十八章 江南“开门揖盗”,广州望梅止渴

第六十九章 自我毁灭的西南保卫战

第七十章 在粤之努力,对蒋之沉痛教训

第七十一章 国府播迁,大陆全部失守

第七十二章 纽约就医和华府做客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李宗仁声明

附录二 李宗仁先生答中外记者问

附录三 邵力子、章士钊1948年在香港致李宗仁的劝降书

附录四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唐德刚)

在线预览

唐德刚序言]

这本书是李宗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

这本书也是我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费力较大、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

李宗仁先生用了七十多年的岁月,始制造出本书中许多惊人的故事。我则用了将近六年的光阴——平生治学生产力最旺盛的六年光阴——才把它用中、英双语记录下来。

本书原只是一部中文“草稿”,借助翻译之用。按照李氏与原资助单位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订的合约和撰述计划,是在本书英文版发行之后,始能加以整理、润色,然后以中文版面世的。不意本书英文版尚有待杀青之时,李氏忽于1965年夏,秘密离美,以致本书中文版的整理工作,便无法着手——盖格于学术界的规律,李氏这位“口述者”一去,我这位“执笔者”,纵在词句上亦不应易其一字,所以本书只能以原“草稿”付梓了。“草稿”毕竟是“草稿”,其不完备之处,就毋待多赘了,只祈读者知而谅之。

这本书的作者,虽只限于李公和我二人,但它毕竟是一部长达五十万言的“巨著”。“口述者”和“执笔者”之外,其他有关各项杂务,牵涉的范围之大,实是一言难尽;正因其如此,则“执笔人”之协调多方,呕心沥血之情,也是说不尽的。其中一部分辛酸历程,我会另有文字记录,聊备鸿爪;至于撰写期间所遭遇的学术性的困难,我在本书英文版序言中,也略有交代。总之,本书自动议磋商到付梓发行历时逾二十年的一系列过程中,它嵌在我个人生命史上的痕迹,是苦是甜,也是终生不灭的。它今日之终能以现在形式出版,也可说是“执笔人”的一部“发愤之作”吧。

可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不管它曾给予我多少困扰,今日回思,我仍觉得我当年不顾一切,坚持把这份中文稿——这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学部所完成的一份汉、英双语稿——写下去、留下来的决定,是正确的;其正确性则反映在当代史籍上所发生的效果——它保存了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的真面目。

李宗仁先生毕竟是在中国历史上做过“一朝天子”的人物,他也是“近代中国”这座高楼大厦中的一根主要支柱。没有这根柱子,则今日这座大厦,可能又是另外一栋不同的建筑了。

李宗仁是怎样在“近代中国”发生其支柱作用的呢?我们试翻史册,就不难一目了然了。

中国之所以形成当今这个局面——不管是好是坏——国民党当年的“北伐”(1926—1928年),实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的根源,而北伐的基础则又建立在“两广统一”这个历史事实之上。但是撑起“两广统一”(1924—1925年)这半边天的,则是广西的统一(广西统一较广东为早)。

广西于1925年秋季统一之后,在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这三位青年将领的领导之下,竟一反当时各省割据自雄的时势,而投入蜗居广东的国民党之怀抱来“共同革命”。在那个个人行为足以影响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方向的时代,他们这三位青年将领——所谓“广西三杰”——的胸襟和气度,是十分不平凡的。他们这一决定,才能使“北伐”从构想成为事实。而在他们这三人之中,李宗仁实是决定性的人物。他们可以无“黄”,也可以无“白”,却不可无“李”。

广西的统一和两广的合作,实系于李宗仁的一念之间。李氏如一念及邪,则那个风雨飘摇的广东地方势力,所谓“大元帅府”,是经不起吴佩孚、唐继尧、陈炯明三面夹攻的。

再谈谈“北伐”的本身吧。

北伐中较大的暗潮是国共之争。共乎?国乎?汪乎?蒋乎?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李宗仁那支“第七军”,实是势足扭转乾坤的中间力量。他袒汪则无蒋;袒蒋则无汪。容共则共存;反共则共灭。

这支中间力量的如何使用,实凭其指挥者的个人意志之用藏取舍,而李宗仁所做的拥蒋的个人决定,也支配了当时中国历史所走的方向。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时代如日中天之时,实是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之日。不论治绩如何,维持东亚大陆之统一,毕竟是任何形式的中国中央政府推行各项设施的先决条件。

孰知舍此路而不由,国民党于1928年统一大陆之后,竟于同一幅“青天白日”旗帜之下,来个“同党操戈”,打了三整年前所未有的血腥内战,终于在东北边陲打出个“伪满洲国”;在长江沃壤的核心,打出个“苏维埃”政权。从此国民党的统一大业,便成为泡影,永不再来。

这桩历时三载(1929—1931年)的蒋、李、冯、阎“同党操戈”的孰是孰非,历史学家言人人殊。这个“言人人殊”的争辩,今后恐将延续一千年,而终无结论。

但是历史学家如姑置是非于不论,只谈事实,则这桩国民党党军自相砍杀的内战,实导源于1929年初之“武汉事变”。其后接踵而来的“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1930年),实是“武汉事变”所触发的连锁作用,而李宗仁正是这“事变”的两造之一——也可说他是始作俑者,甚至可说是罪魁祸首。1929年,如果没有这一役“讨桂”之战,则后半世纪的中国,该又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李宗仁个人的态度,对1933年的“闽变”、1934年的红军长征、1936年夏季的“六一事变”和是年冬的“双十二事变”,都有其决定性的影响。

其原因便是抗战前与南京中央抗衡的地方势力,如盘踞闽、粤的旧“四军”诸将领,以及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湖南的何键,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绥远的傅作义,西北的诸马,他们对南京的态度,多半是以广西的李、白马首是瞻的,而他们二人毕竟是这家挂着“青天白日”商标的老店中,最早、最有功勋、最有声望,也最有实力的股东。

桂系在当年的地方势力之中,是有其“带头作用”的。它与南京“中央”,不但渊源最深,它在地方建设上的成绩,也足为各省模范。李、白二人如拥护中央、服从政令,则举国大小诸侯,多会闻风景从。他二人如背叛中央、带头造反,则各地地方势力,也会作或明或暗的响应。“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李、白二人态度之审慎,不能说对张学良之“忏悔”,没有其一定的影响。

“抗战”开始之后,桂系之尽释前嫌,无条件地“共赴国难”,实是抗战初期举国军民较大的兴奋剂和定心丸。当时名学者傅斯年便曾说,广西的全省动员,该打“一百分”。老实说,没有这个一百分,则抗战开始之后,可能就难以为继。

但是我们亦不能否认,所谓“桂系”,在抗战后期与重庆中央貌合神离,在地方政权中,贪污腐化、拥兵自重,也是国民党政权军令、政令始终不能如臂使指、统一的较大障碍。相反,当时“桂系”与“中央”,如能精诚团结,整饬贪污,提高效能,则国民政府治下的一切内部问题——如政治经济的改革,半独立性的地方政治和军事体制(所谓“杂牌”问题)的整顿等,均可迎刃而解。

“”不是当时中国政治问题的核心;专政而无能才是政治问题的症结所在。左丘明记臧哀伯之言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左传 桓公二年》)国民党当年的问题,便是“官邪”的问题。“官邪”之所以不能解决,实是派系倾轧的结果。

国民党当年的“派系倾轧”,原不限于“桂系”与“中央”。“中央”系统之内的派系,亦倾轧无已时。是非虽不易谈,而事实则至明显。李宗仁所领导的这个“桂系”,实是当年国民党“派系斗争”中,仅次于“中央”的实力派。在整个国民党崩溃的体系之中,相与争权攘利、贪污腐化,结果覆巢之下,终无完卵,也是他罪有应得的。

国民党在抗战之后,把辛辛苦苦自倭寇手中夺回的大好河山,拱手让贤,乃派系自残之结果。

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反共抗俄”不成,本可(如马歇尔之建议)退保华北;华北不守,亦可割江而治。1949年以前,全国精华所在的“长江以南”,原无共军的一兵一卒,而当时对世界共产革命有“一言九鼎”之力的斯大林,亦尝有力阻中共渡江之令。据当年美军名将魏德迈之观察,国民党如尚余“一把扫帚”,便足以阻止中共打过长江,而况当时国民党尚有百万哀兵、艨艟巨舰、铁翼连云!有本钱若此,竟至天堑弃守,任共产党的军队席卷华南,如秋风之扫落叶,读史者今日回头,固知国民党当年之溃败,经济、军事皆非主因,症结所在,仍系于派系自残之间也。

李宗仁事后向笔者力辩,渠当年绝无“逼宫”之事。白崇禧斯时密劝黄埔将领促蒋公下野,亦可能出诸“善意”。无奈“中央”与“桂系”积隙已深,神离而貌亦不合。蒋氏引退,则李氏岂能无“彼可取而代也”之心。蒋公擅权谋,怀德报怨,自有其“宁赠朋友,不予家奴”之愤。由于他二人不顾大局的私斗,终使国民党在反共内战中,太阿倒持,蹈“南明”覆辙,几至使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国民党,全党为之殉葬。

读史者如暂时撇开历史制造者的事功不谈,而从其个人之品德出发,作诛心之论,则李宗仁亦颇有足述者。

司马光曰:“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

通鉴 周纪一》)

专就李宗仁个人治国用兵的能力来说,他应该说是位不世之“才”。他于青壮年时期,便能雄踞八桂,军而不阀。全省励精图治,举国有口皆碑。其才足以牧民,其德亦足以服众。所以他才能稳坐“桂系”及时把交椅数十年而不倾。还要做一任“假皇帝”始收场,凡此皆足以表示李氏有不羁之“才”,有可歌之“德”,他的成就,不是一位普通人可以幸致的。

李宗仁当然基本上是个军人。其将兵之才,自应超过他搞行政的本领。早在青年期中,他已是位披坚执锐的猛将。成熟之后,更是一位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主帅。论谋略,论险诈——走偏锋,则李不如白;然御百万之众、进退有度、师克在和、将士归心,则白不如李。

写历史的人,如把国民党政权中数十员翎顶辉煌的“上将”,以传统所谓“将才”标准来排排队,则桂系这两位首领,实应分居及时、二位。“小诸葛”白崇禧,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已数十年。不过纵是真诸葛当年亦不过是羽扇纶巾的戎幕之才。若论威镇三军之“主帅”的风范,则李宗仁还应居首位,非白参谋长所能企望也。

抑有进者。论将兵、将将,则李氏的本领亦非他的上级蒋中正所能及。蒋公熟读《孙子》,细玩《国策》。驭人每重权谋;将兵时轻喜怒。在疆场之上率数万之众,亲冒矢石,冲锋陷阵,于攻惠州、打棉湖等小战役中,亦不失为一员猛将;然统大军百十万,转战千里,进攻退守,如在棋局之上,则蒋氏便不逮李、白远矣。

但是,尽管李宗仁在军政两行,皆有其超人之处,可惜的是他生非其时。他如生于农业社会的传统帝王时代,则做主帅,做贤相,甚至做明君,他均可勉为其难。

不幸的是,他却生在这个传统东方社会逐渐向西式——着重“西式”二字——工商业社会发展的转移时代。东方的旧传统与“西式”的新社会是凿枘不投的。如何调和鼎鼐,兼取中西之长,使古老的中国文明和传统的政治、社会制度,通过此“二千年未有之变局”(梁启超语),逐渐走向“超西方”(Post-Western)的新时代和新文明,则李宗仁(亦如)在其泯然不自觉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熏染之中,他所受的有限的“现代知识”的训练,就不足以承担这项雷霆万钧的“天降大任”了。身“在其位”,而识见不能“谋其政”,那就注定李宗仁(乃至蒋氏)一生事业的悲剧收场了。

当然,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不论为善或作恶,都是不能和蒋氏并驾齐驱的。

李宗仁是赤足牧童出身,为人浑厚,有着中国传统农村中村夫老农淳朴的美德。为人处世,他不是个反反复复、纵横捭阖、见利忘义的党棍官僚或市侩小人。等到他时来运转、风云际会,享荣华、受富贵之时,得意而未忘形,当官而未流于无赖。遇僚属不易其宽厚平易之本色;主国政亦不忘相与为善之大体。以此与一般出将入相的官僚相比较,都是难能可贵的。诛心以论之,则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也该算个德胜于才的君子。

可是话说回头,吃他那行饭的人,是不能做太多的“正人君子”和“好好先生”的。他在“君子”和“好人”之外,也还有其“政客”的一面,否则他在国民党那种风云诡谲的政海之中,也早已灭顶了。

昔司马迁评与他同时的汉朝及时位“布衣宰相”公孙弘,说他“为人意忌,外宽内深”(《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公孙弘以“牧豕”之童出身,终至拜相封侯。一生经历除才遇双全之外,他那“外宽内深”的习性,也是他功成名就的主要条件之一。

民国初年,胡汉民随孙中山游武汉,见当时武汉的当权派首领黎元洪“浑浑而有机心”(见《胡汉民自传》)。黎元洪以一个小小的清军协统(旅长),为革命党人所挟持而赴义,不期年便备位“储贰”(饶汉祥语),未几竟两任民国“大总统”(1916—1917年,1922—1923年)。对他这项功业上的成就,他外表的“浑浑”和内蕴的“机心”,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笔者为李宗仁先生耗时六年,著书五十五万言,全篇立说主旨,一切均以李氏意志为依归,未掺杂我个人半句褒贬之辞。如果一位治史者,在推敲五十万言之后,必须对他笔下的英雄略申月旦之评的话,那我也可说:李德公于“名将”之外,也是一位容貌宽厚而心志精明的政坛高手。论人品,论事功,他和“外宽内深”的公孙弘,与“浑浑而有机心”的黎元洪,大致是同的历史人物吧。

国族不幸,于新旧交递时代,历史进化失调。一部中国近代史,直是一部民国“相斫书”。时贤中名将太多,名相太少。民国史上的英雄,因亦以相斫人为及时。德邻李宗仁先生当然是相斫英雄中之佼佼者。

笔者有幸,竟能参与执笔,钩沉探隐,略叙近百年来国人自我相斫与联合御寇之实情,合李公传记与自传于一书。本篇虽为民国信史中不可分割之一章,势必永传后世,然回顾我国近百年来,天灾人祸,更迭相寻,尸填沟壑、生民涂炭之惨痛历史,吾人著书海外,掷笔沉思,叹息流涕之外,他何足言?

但愿我华族自此以后,重睹太平盛世,国人不再以相斫为荣,则幸甚矣。

贤明读者,细阅我书,想或有同感焉。

是为序。

李敖推荐《李宗仁回忆录》]

李宗仁是现代中国的传奇人物,他生在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广西桂林人。他小时候在家乡半耕半读,后来进入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再入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从下级军官干起,从护国战争到护法战争,无役不与,骁勇善战。1923年加入国民党,统一广西后,参加北伐,任第七军军长,有大功于北伐。此后与分分合合,到抗战时,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一役,名扬中外。在他指挥下,中国抗战的能打肯打,给世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其中的牺牲精神,如张自忠死事之勇,尤属英烈千秋。但这些杂牌军的战绩,却因此更遭黄埔系之忌。抗战胜利后,李宗仁出任北平行辕主任,后来竞选副总统,打败支持的孙科,自此与的关系更为尖锐。1949年1月21日,

媒体评论

我本人痴生七十年,为中国革命运动重要的一员亦垂三十年。北伐之役,我们以数万之众,不旋踵便自镇南关打到山海关;抗日之役,我们以最落后的装备陷数百万现代化的日军于泥淖之中,终至其无条件投降。此非我辈革命党人生有三头六臂,只因革命浪潮为不可阻遏的历史力量而已。嗣后中共的席卷大陆,其趋势亦复如此。我本人亲历此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凡数十年,深知其势不可遏。任何反动力量,试撄其锋,必遭摧毁,深愿今后国家的秉政者能三复斯言。

——李宗仁

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英雄人物。……他在二十来岁初主“方面”之时,居然能摆脱旧军人的传统,跳出当时腐化的环境而以新姿态出现。这就是一件那时军人不容易做到的事。其后他加入国民党,厕身国民革命,论战功、论政略,他都是国民党旗帜下一位佼佼不群的领袖。在国民党执政时期诸多决定性的大事件之中——如“统一两广”、“北伐”、“”、“宁汉分裂”、“武汉事变”、“中原大战”、“国共及时次内战”(“五次围剿”与“反围剿”)、“闽变”、“六一事变”、“抗战”、“国共二次内战”、“行宪”、“蒋氏二次下野”、“国民党退守台湾”等——李宗仁都是关键性人物之一;少了他,历史可能就不一样了。……

这本书是李宗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

这本书也是我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费力、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

李宗仁先生用了七十多年的岁月,始制造出本书中许多惊人的故事。我则用了将近六年的光阴——平生治学生产力最旺盛的六年光阴——才把它用中英双语记录下来。

——唐德刚

李宗仁一生的特色,就是他以杂牌军的军头地位,与黄埔系一路分分合合二十多年,而始终没被“吃”掉。他与一路纠缠,但在翻云覆雨之中,始终未能斗垮他,他们在“国破山河在”时劳燕分飞。他在生命晚年,还以两件“武器”发挥了“恨别鸟惊心”的作用:一件是回归大陆,把他的“剩余价值”别有所赠;一件是藏诸名山,把他的《李宗仁回忆录》完成出版。这两件“武器”,是他一生好的收尾,真令人拍案叫绝。……

李宗仁回忆录》的得以完成,除

李宗仁本人外,有一位关键性人物,就是唐德刚先生。唐德刚先生是现代中国最活泼秀的历史学家,他说动李宗仁,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之请,开始口述回忆录。但是李宗仁记忆有限、见解未周,回忆的内容与结构,必有待于高明之士的指引与协助,才能问世;而高明之士,天生一位唐德刚先生正在身旁。就在这样的绝配下,由唐德刚先生撰写完成这一名著。

——李敖

如今这些著作在海峡两岸均已出版,且重印多次,在史学圈内和广大读者中产生极大反响,佳评如潮,被视为口述史学的典范。唐德刚因此得享“中国现代口述历史的开拓人”、“口述历史大师”的盛名。

——欧阳哲生

唐德刚做任何历史的时候,不管是做口述史,或者是在写其他的东西的时候,他都很放肆自己的文笔。他甚至要比他的老师巴赞更放肆,就是说不只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文笔特别好,那种文笔,是半白半文,然后有时候又夹杂一些俗话。那么他的性格又很诙谐,所以写出来就很好玩儿。常常看得让人觉得非常吸引,因此他才会有那么多的读者。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国民党的领袖,一个民族的领导,一个党派的领导,一个争议多的领导者。

2015-04-20 17:02: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小贵 最后一套就齐全了 唐德刚先生著作 值得收藏

2015-03-26 13:52: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发货快,快递师傅热情,有耐心。书籍包装精美,装订牢固,印刷质量很好,很满意。

2015-07-31 11:27: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唐教授写历史,读着不累,评价客观,风趣,如拉家常。可信度非常高。值得再三细读,慢慢回味。

2015-04-20 16:37: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今天刚到的书,书不错。就是我下订单时价格是94.8元,结果今天网上的价是76.8,直接降了18元。一天时间

2015-03-25 13:47:19
来自守正出**的评论:

我买新书对版次不注意,但对印次要求高,不是第一次印刷的不买。这套书第二版第一次印刷,是1印,值得收藏,慢慢细读。

2015-04-28 06:02: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别处看过片段,非常值得一读。刚收到书,包装、印刷均不错。按捺不住,期待一读为快。

2015-12-01 18:20:28
来自云墨苍**的评论:

还没有细看,不过作为桂系之首,他的人生会比小说精彩百倍。

2015-12-12 12:12: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一般,李宗仁自我飘扬录吧,至少上册前半部分是这样的

2015-08-18 11:30: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口述历史系列,广西师范大学为我们奉献历史精品,独树一帜,选题与编辑印刷非常好,很喜欢广西师大出版书籍。

2015-05-04 19:36: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唐德刚先生的代表作,口述史的代表作,是我们学习近代历史的必读书目

2015-06-21 10:54:21
来自duomifl**的评论:

还没读 看到那么多的好评再加上唐德刚的撰写加注释 想来一定大有收获

2016-04-22 15:13:03
来自冷***6(**的评论:

李宗仁回忆录(精装·上下册) 编织袋装的,硬皮封面破损了几处,书的内容倒不错。

2017-05-12 12:47: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印刷质量也很好。点赞!非常喜欢这本书,网上有电子书,但还是没有印刷的版本看起来更好。

2016-11-12 10:54:16
来自菲***生**的评论:

买到之后才感觉有点小贵,不过超值啊,很好的一本书

2017-07-16 17:41:5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物流太差!每次要我自己下楼拿,我今天没在,居然直接没送了!而且还显示已签收!

2017-05-31 21:26: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品相好,内容精彩,真实、客观介绍了李宗仁将军的一生。

2015-04-19 15:01:45
来自千浪**的评论:

我想,李宗仁从大陆离开去美国后,又不能去台湾,只能做孤独的寓公,那时,他是否后悔当初国共和谈时没有听从劝告与中共合作呢?

2015-04-21 21:32: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详实的反映了李宗仁老先生的奋斗的一生,堪为我们晚辈的楷模。

2015-05-04 09:24:4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李宗仁回忆录(精装·上下册) 以前一直是看的电子书,特别伤眼睛,还是看纸书好。这书质量很好,很喜欢书壳的设计,摸起来很舒服,而且比淘宝便宜,一看就知道是正版。

2017-05-25 12:35:40
来自zhuwei1**的评论:

把一位历史人物的人生比较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一读。

2017-08-29 19:49:37
来自simonma**的评论:

唐德刚先生的大作是不可错过的,用功深、费力大,让人对那段历史那些人物能有较详实的认识。

2016-11-01 09:38: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李宗仁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台儿庄一战,对中国的抗战影响重大。本书是他的回忆录,是好书。

2015-06-05 09:18: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买了《袁氏当国》,读完感觉不错,通俗易懂,道理深刻。喜欢唐德刚的风格,又买了这套。担心包装简单快递粗暴折损外观,好在虽然收货时箱子破损但这套书完好,希望当当改进包装,保护好书。

2015-11-05 11:52: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全书上下两册,装帧精致,文字考究,细细品读。关于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很好。清末、民国历史,李宗仁参与、见证不少,管中窥豹,为读者打开了一窗别样的窗户。书中引用不少俗语、谚语,启迪人生。行文典雅、流畅、干净,兼具古典汉语和现代汉语之美丽,是学习、理解和掌握汉语书面语言难得的教材。经典读物,点个赞!

2015-11-10 23:03:38
来自小佘探**的评论:

这套书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当年一版一印的时候就很想买回来,囊中羞涩而未成。这次花费巨款买了这套精装,是为了衬托那套我本不喜欢的唐德刚的《战争与爱情》——免得好像我真不会选书一样。

2016-04-23 17:35: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特别喜欢唐德刚的作品,尤其是巜李宗仁回忆录》堪称经典,超级棒

2017-02-20 19:26:06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