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图书
人气:56

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

(《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鼎力推荐)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财政税收  
  • 作者:[加布里埃尔·祖克曼]([Gabriel] [Zucman])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7555198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
  • 印刷时间:2016-10-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金融全球化增加了富人们避税的可能性。财政公平的基本原则和国家金融的良性运作被一小部分不法地区所破坏,他们侵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瑞士、开曼群岛、卢森堡……这些意味深长的名字掩盖着一个可怕的事实:一小群超级富豪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避税。

借助于新的研究方法,作者评估了这一现象的规模:这些避税天堂控制了5.8万亿欧元,相当于家庭金融资产的8%。 偷税漏税的秘密轨迹及时次得到如此清晰的揭示,经济调查涵盖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数据和全世界各个国家。然而本书并未停留于揭露事实。作者提出了一个实用而合理的反对金融不透明的行动方案,一个具体而又详细的计划去向那些蒸发的财富征税:实施商业制裁,建立别的金融地籍名簿,对资产设置总税收。

避税天堂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民主制度的公敌,国家之间的联合将使避税的天堂处于失败的境地。

作者简介

作者 加布里埃尔 祖克曼(Gabriel Zucma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加州伯克利大学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研究全球财富分配问题。2013年获得巴黎经济学院博士学位,指导教授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 皮凯蒂。

译者 杜蘅,199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法语系,1995年获得法国鲁昂大学对外法语硕士学位。1999—2002年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任教,现在某外企从事采购和翻译工作。曾翻译过童话《洞里洞外的小老鼠(二)》、莫里亚克的散文等。

目录

引论 行动起来抵制避税天堂1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5

避税天堂的代价10

金融的象征权力13

及时章 一个世纪以来的离岸金融17

一个避税天堂的诞生20

证券之谜25

瑞士金融大爆炸27

对伯尔尼的首次威胁32

瑞士作为金融中心的黄金时代35

新兴避税天堂的伪竞争39

魔鬼三角:维珍群岛—瑞士—卢森堡41

瑞士地位:1.8万亿欧元45

第二章 国家缺失的财富51

家庭金融资产的8%54

卢森堡深渊58

7.5万亿还是21万亿61

一个保守的估算63

全球税收损失高达1300亿欧元67

法国的具体情况73

国债和隐匿财产之间的关系76

第三章 前车之鉴81

自动征询信息的诞生84

“申请型”信息征询的假面闹剧88

从卡于扎克事件中汲取的教训91

对海外纳税法案的期待94

储蓄指令引起的轩然大波98

第四章 怎么办?新办法107

金融惩治贸易惩治109

合理而现实的惩治114

关税提案117

关于卢森堡的情况124

卢森堡:进还是出?129

世界金融账户名簿131

资产税139

跨国企业的避税技巧143

21世纪的企业税147

结论151

在线预览

及时章 一个世纪以来的离岸金融

到底什么是避税天堂?糊里糊涂地诅咒它(不起作用),不如让我们来拨开总是围绕在它四周的层层迷雾。没有什么办法比深入了解一下它们当中的佼佼者——瑞士——的历史更好了,因为这能使我们事半功倍。

瑞士联邦是全球最古老的理财圣地,迄今为止仍是全世界较大的避税天堂,从这儿我们可以揭秘隐匿财富的种种伎俩,它们从日内瓦播撒到了全世界。有史以来,银行家们化解抵制银行保密制度风潮的机巧就层出不穷。最重要的是,瑞士是所有避税天堂中可供分析数据最充分的一个。依靠这些非比寻常的信息资源,本章揭示了从20世纪初到今天隐藏在瑞士银行里的总资产在全球演进的过程。

一个避税天堂的诞生

瑞士成为金融中心的传奇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正值及时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欧洲各国开始对高额财富征收重税。欧洲各大家族在整个19世纪依靠几乎为零的缴税,累积了大量财富。在一战前夕的法国,100法郎的红利征税后仍然值96法郎。到了1920年,世道变了。政府保障支付大量抚恤金给阵亡军人,还要支付养老金给退伍军人,公债飙升。1920年所得税较高税率上升到50%,1924年高达72%。避税产业呼之欲出。得益于两种有利趋势,避税天堂在日内瓦、苏黎世和巴塞尔应运而生。

瑞士并非从零开始。早在一战前夜,它发达的信用社网络就已构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金融产业。各银行在20世纪初已联合而成为卡特尔集团(瑞士银行业协会诞生于1912年)。它们联手让瑞士联邦政府支付相对较高的利息,从而使这个产业变得有利可图。1907年以来瑞士国民银行始终是它们的保护伞,能够在危机时施以援手,以保障整个体系的稳定。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瑞士一直享有长期中立国的待遇,这保障了它在一战中毫发无损,也逃过了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

资产形态的改变也促使避税产业兴起。19世纪中叶以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动产即有价证券。1920年富裕阶层的财产主要由金融证券构成,包括股票、大型公立机构或大型私企发行的债券等。这些证券的纸张外形如同大额钞票。同钞票一样,绝大多数证券都是无记名有价证券,属于“持有者所有”,任何拥有它们的人就是合法的财产所有人。因此也就毫无必要记录在所有权名簿上。与钞票不同的是,这些股票和债券可能数额庞大,如今甚至可以高达几百万欧元。换句话说,匿名持有巨额财富成为可能。

如果把这些证券藏在自家的羊毛袜套里,很可能要冒被盗的风险,于是证券持有者们开始寻找一个稳妥的地方来安置这些财产。从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的银行投其所好开始了一项新的业务:理财。基本的服务项目就是银行提供一个可供储户安全地存放股票和债券的保险箱。银行代为收取红利和利息。起初这项服务只针对富裕阶层,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小资产者”也可获得此项服务。在这个市场上就有瑞士银行。但是,关键之处在于,瑞士银行还提供一项额外的服务:帮助避税。由于瑞士银行和外国之间几乎没有信息交流,储户们把资产托付给这些银行,就无需申报他们所取得的红利和利息,且没有任何被检举的风险。

给守法公民讲一个偷税的故事

在大半个20世纪,人们可以轻易地携带巨额财富穿越边境,只要带着“持有者所有”的无记名证券旅行就行了。如今这样做却行不通了,因为这些证券都被非物质化了:它们只以电子形式存在。隐藏这些钱财有两大手段:一是带着整箱的钞票出行,这样做有风险。第二种方法就是电子转账,这也是更常用的方法。

举一个虚拟的例子吧。莫里斯先生,巴黎莫里斯&西公司的董事长,一家拥有800名员工的企业的股权所有者。为了寄1000万欧元到瑞士,莫里斯先生分三步走:他首先创立一家虚假的公司,假设该公司位于在这方面管控极少的美国特拉华州。然后他以这家公司的名义在日内瓦开一个账户,这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办妥。接着莫里斯&西公司向这家特拉华州的公司购买虚拟服务(如咨询等),为了支付款项而向其在瑞士的账户汇款。汇款表面上看是合法的,也不太可能被银行内部的反洗钱机构查到,因为每天都有企业向瑞士和各大离岸金融中心进行成千上百万次的汇款,无法实时监控谁合法(比如汇给真正的出口商的款项)谁不合法(比如逃税)。

这样莫里斯先生获得了双倍的收益。通过购买虚拟的咨询服务,他降低了莫里斯&西公司可征税的盈利部分,从而降低了他本应在法国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当这笔钱在瑞士到账之后又被用于国际市场的投资,由此带来的收入,因为有银行保密制度,法国税务机关毫不知情。这样莫里斯先生只要不在税单上申报他所获得的红利和利息,就轻而易举地降低了自己所应上缴的所得税。

如果莫里斯先生想使用他的隐匿账户上的这笔钱——这钱已经生出了钱,原来的1000万欧元变成了1500万欧元——,他有两种选择。他可以通过一张信用卡取出小额的钱,但是要拿回大笔的资金就要动些脑子了。最常用的伎俩被称为“隆巴多信贷”。莫里斯先生通过这家瑞士银行在法国的分行借一笔贷款,以日内瓦的资产作为抵押,钱仍然存在瑞士用于股票和债券的投资,同时也可以在法国消费,比如用来购买蔚蓝海岸的一座别墅或购置一幅名画。

总结报表:税务机构损失了700万欧元,而莫里斯先生静悄悄地收回了1500万欧元。

证券之谜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瑞士银行持有的资产总数一直是世界上保守得好的机密之一。银行没有任何义务公开它所管理的资产总数,银行家们对档案资料守口如瓶。实际上,储户托付的证券永远也不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往昔和如今皆是如此,原因很简单:这些证券不属于银行所有。“表外”这个词语自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增添了一层邪恶的含义:主要是指把美国的抵押贷款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拿出来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大家似乎忘记了较大的“表外”业务——最古老也是如今最重要的一项业务——简单得如同儿戏:那就是为别人保管属于他们的金融证券。

如今我们总算弄清楚了整个20世纪瑞士所持有的资产总数,这主要仰仗20世纪90年代后期所进行的两项重要的国际行动:瑞士银行总算揭开了它的面纱。及时项是由美国前美联储主席保罗 沃尔克主持的一场识别纳粹受害者及其继承人账户的行动。跨国审计公司的数百名专家花费3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在二战中进行理财服务的254家瑞士银行的档案,发掘了大量从未公诸于众的数据,尤其是每家银行在1945年时所管理的资产总数。第二项行动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瑞士在二战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历史学家让弗朗索瓦 贝尔吉(JeanFranois Bergier)主持的这项活动也在广泛地查阅详实资料后得出了整个20世纪瑞士七大机构所托管的证券资产总数,这七大机构经过并购后成了如今的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银行。

这两项行动取得的数据也有其局限性。在他们所查阅的档案中,有一部分被摧毁了,另外一部分无法查阅。然而沃尔克、贝尔吉和他们的团队收集的信息仍然是当今研究离岸金融史的及时手资料。尤其有关“托管”资产这部分的数据非常重要,虽然银行没有对外公布这些数据,但是内部对理财业务有着详细的账目,地记录了它们所托管的证券资产总数、股票的市值和债券的票面价值。

尽管如此,由于国民资产总数据的缺乏,这些数据从未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的总资产和总收入挂钩。本书较大的贡献就在于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其结论令人称道,因为这让我们重新思考瑞士作为避税天堂诞生的种种神话。

媒体评论

祖克曼关于避税天堂的著作是该领域首部严肃的经济学研究著作。他对避税天堂所持有的全球家庭财产份额的估算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同。更重要的是,本书首次可信地预测了能敦促避税天堂放弃促成其繁荣的金融不透明政策的经济制裁方式。结论是强有力的。

———托马斯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作者

谁动了国家的奶酪》使祖克曼成为今年的皮凯蒂。去年皮凯蒂关于社会财富不均的大作引发了一场论战……

———《布隆伯格商业周刊》

读起来如同《21世纪资本论》缺少的章节。

———《国家》杂志

一本具有争议性的新书……比皮凯蒂更进一步,他促使所有对社会财富不均、全球公正和未来民主感兴趣的人们读这本书。

———《金融时报》

这是关于该话题最、分析最透彻的书籍之一。

———《世界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瓶一乔**的评论:

还可以吧 没什么大问题

2016-11-03 22:41: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什么时候当当可以把书包的严实一点呢,回来一箱书八成都有磨损

2016-11-10 00:34: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

2016-12-02 08:55:5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多了解一些,没什么不好

2017-02-08 15:21: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好意思,确认晚了。纸尿裤买给朋友的孩子的,查不到物流信息,刚联系朋友才确认已收货,所以未能及时确认,抱歉。好评

2017-02-14 22:39:3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很好。

2017-03-16 02:29:31
来自***(匿**的评论:

当当东西还是这么好,一如既往的喜欢。价格实惠,质量又好。非常棒。

2017-04-12 20:20: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书!非常喜欢!

2017-04-30 14:08:00
来自1***评(**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与介绍一致。

2017-06-01 11:17:14
来自q***1(**的评论:

文化传承功能,书籍使得古人的智慧结晶能保存下来并传给我们

2017-06-21 14:08:4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还可以,内容一般般

2017-07-06 09:10:42
来自宸寸储**的评论:

不错,很好看,内容丰富,字数不够

2017-08-25 02:02: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内容翔实,新颖,缜密,对当代国际金融和税务有精准的分析和把控,且语言通俗易懂,关心贫富不均的人们和关心公债问题的人们一定要读,因为作者的分析结果建立在可靠数据之上,其结论是惊人的

2016-10-27 19:24:49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