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图书
人气:25

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

没有原来就那样的孩子,只有原来就那样的父母和原来就那样的教育方法。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可能性,所有的孩子都带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父母没有认识和发现这种可能性。虽然一直为成为好父母而竭...

内容简介

没有原来就那样的孩子,只有原来就那样的父母和原来就那样的教育方法。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可能性,所有的孩子都带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父母没有认识和发现这种可能性。虽然一直为成为好父母而竭尽所能,但是又收到了多少效果呢?

好好养育孩子吧!孩子的未来取决于父母教养的基因,只有努力成为孩子们最想要、最喜欢的父母,您的孩子才能成功。

编辑推荐

风靡韩国的教养说明书

通过对1000个韩国中、小学生和父母的调查分析,几乎囊括了所有教养问题

照着做,你就会成为孩子想要、喜欢的父母

作者简介

柳朗道

韩国The performance 咨询公司代表,20 年来一直研究怎样为个人及企业赢得成果和效率,是韩国最出色的成果经营咨询顾问。柳朗道善于唤起人们的使命感,并指导人们怎样通过这种使命感获得幸福。他每年进行250 次以上的演讲,为企业及个人提供经营咨询。柳朗道还兼任三宝产业、韩美国际经营顾问,水源畜牧协会社外理事。

柳朗道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和渊博的学术知识,他的指导方法被业界评为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效率和成果的最理想的指导方法。近年来,他开始研究父母怎样才能摒弃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寻找实现幸福人生的方法,并将成功的定义扩展到各种领域。本书就是这种扩展中的一项。他认为,就像企业引导成员获得成果一样,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也要

引导孩子寻找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

其主要著作有《家庭CEO》和家庭革新项目《超级家庭》、被誉为成果经营教科书的《效率高的员工》和《怎样获得效率》,以及写给成功领导者的管理指南《好好经营公司吧!》等。

目录

Chapter 1 迷失方向的孩子

做父母也需要战略

因为父母的欲望而身心俱疲的孩子

让孩子变强的3种方法

父母让孩子很受伤

没有梦想的孩子

父母剥夺孩子的梦想

Chapter2 怎样爱

普通父母vs品质父母

你有做父母的资格吗

我是什么类型的父母

父母自律性诊断

父母能力诊断

诊断结果

父母类型分类

父母类型特点

统治型父母

放置型父母

独裁型父母

指导型父母

改变的方法

管制型父母→指导型父母

放置型父母→指导型父母

独裁型父母→指导型父母

Chapter3 告别自己的私欲

独裁主义会毁掉孩子的自信

父母混淆威严和独裁主义

那些降低孩子自信的强势话语

父母的爱是孩子自信的基

独处能力是测量自信心的标准

自信带来成功

独处能力是测量自信心的标准

自信带来成功

爱面子会耗光孩子的耐性

出口成"脏"的孩子

比较会毁了孩子的耐性

有耐性的孩子更聪明

过度保护会降低孩子的意志力

过度满足剥夺孩子的挑战精神

专制会让孩子变得软弱

金钱至上玷污孩子的价值观

越来越偏狭的青少年职业喜好

对金钱的过欲是所有价值观的黑洞

一味追求及时,让孩子的品德有失偏颇

品德?那是什么东西?

先拿及时后谈品德

Chapter4 父母的职责发生改变

寻找父母新的职责

现在社会,父母的职责越来越艰巨

不要控制要尊重

孩子的4种类型

制定适宜的决定权标准

的父母更糟糕

父母要成为咨询顾问

我爸爸是终结者

成就"长不大"的终结者父母

父母要看到一片树林

父母要成为学习者

父母学,孩子也会跟着学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成就名人的母亲

父母是动机激发者

以未来为中心的框架和表扬的技术

向猛兽学习,给予孩子冷静的爱

诱惑的爱

允许情绪,限制行为

培养恢复能力

父母要成为营销员

把孩子当成顾客

孩子真正需要的

Chapter5 好好养育孩子吧

父母可以用的指导方法

支持孩子寻找目标

启发孩子认识人生价值

追求使命而不是成功

寻找让人激动的使命

规划生动的未来

强化孩子的使命感和未来规划

制定目标而不是空喊口号

从核心课题开始突破

利用具体数据

制作目标进程图

攻击生命点

提高能力而不是增加履历

将行为准则数值化

设定适宜的行为准则

进行每月、每周、每日的追踪管

从时光和时机的观点出发利用时

父母和孩子沟通不畅的原因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准则

|后记| 爱是可以给予的,

思想是无法给予的

|附录| 针对不同问题的指导方法

孩子深陷校园暴力、排挤、性骚扰

父母的失业、不和,家人突发疾病等家庭内部问题

孩子沉迷于网络、智能手机、玄幻小说

孩子成绩持续 下滑

在线预览

父母期望的成功,孩子向往的未来

"什么,你要成为小提琴工匠?"

当儿子用无比坚定的语气和我说他自己的梦想时,我惊讶得一直在反复问儿子这句话。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未来都曾有过设想。事实上,儿子很喜欢小提琴,初中的时候还报了一个课外班,而到了高中转学的时候竟然说要成为小提琴工匠。

"你可以成为韩国最的小提琴工匠吗?"

我问儿子的时候,他并没有马上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

"没有那种自信吗?老实说,小提琴可以作为兴趣,想拉多久就拉多久。现在我还是希望你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样安分地学习。"

我也像大多数父母那样希望孩子可以考上名校,毕业后可以选择像医生、律师这样比较稳定的职业。作为一个父亲,我无法摆脱那种世俗的欲望,希望他可以考上人人都羡慕的S K Y大学(分别指韩国三大名校,即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

但这只是父母的希望,孩子们其实也有自己向往的未来。回想起来,作为父母,我好像很少帮助孩子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从这时开始,我一直在和内心中那个叫作"期待"的情绪做斗争。我一直认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在面对自己儿子的梦想时,这种信念实现起来真的很有难度,因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子心切的父亲。

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父母来说,区分爱和贪念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又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我花费了很长时间领悟到了这一点。幸运的是,儿子理解了我这做父亲的心情,很快他又重新投入到了日常学习当中。但是,当我拿起儿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单时,我又不得不和儿子絮叨起来。

"我真的努力了,您没有要求我一定要考多少分。"

因为对儿子成绩的失望,我说了儿子两句,结果儿子竟然这样回答我。对于一直想竭尽所能做一个好父亲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把学习抛在一边,为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有深度的对话。对话的,儿子向我保障他会努力学习。儿子这种保障之后的及时次考试就考出这样的成绩,倍感失望的我大声呵斥了儿子。儿子委屈地说自己已经很努力,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妻子也出面证明这段时间儿子的确不像以前那样沉迷于网络游戏,并且常常挑灯熬夜苦读。妻子的辩护让我无法再继续批评儿子。

事实上,儿子说的也没有错,因为即使儿子竭尽全力,成绩也有可能没那么理想。关键在于我对儿子过高的期待和儿子的竭尽所能之间的差距。因为彼此意念的不同,对于"竭尽全力"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从此,我决定在和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提出具体的标准。于是,我开始和孩子进行"数字性"的谈话。我制作了一个"家庭能力评价表",用具体的数字代替过去那种"早点儿回家""好好听话"等这类比较抽象的表达方法,像公司一样采用简单的人事评价方式,在每个月中旬进行一次评价和谈话,每半年还会进行一次具体的反馈,并且和家人一起分享评价结果。家庭成员这一年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明确后,父母也不用过多地干涉孩子,孩子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会看父母的脸色,自主能力也渐渐提高。

很多个人和企业会向我咨询或者来听我的讲座。我常常会听到"怎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怎样才能让员工做出成绩"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成绩的秘诀并不是公司的培训、领导的命令,或者是某种运营系统,而是员工对自己所要完成目标的认知程度,以及完成这个目标的动机。关于这一点,我在每一次讲座上都会对公司的中层及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特别强调,因为怎样使员工分享成果、怎样给员工赋予动机,取决于这些管理人员怎样指导员工。

父母的作用也是如此。我想大多数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孩子成绩总是下降,怎样提高孩子的成绩?"等。父母的引导,决定孩子能否德智体发展。一个领导者应该让员工更好地工作,父母则需要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一名员工在一个公司里会随着业绩的增加而一步步升职,而一个孩子也会这样循序渐进地一步步长大。就像一个领导教导员工追寻工作的目标一样,父母如果也能教导孩子追寻人生的目标,那么孩子的自主成长绝非一件难事。

我不是一个教育专家或者心理学家,我只是一个思考型的企业运行咨询顾问;思考怎样才能培养企业和领导者所需的人才;怎样才能让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幸福愉快地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父母培养孩子,让孩子的人生充满梦想,这一原理和企业领导者让员工获得成就是一样的。什么是父母的成就?什么是父母想要实现的?那就是将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带着一种为人父母的使命感,引导、帮助孩子自己设计自己的未来,才能将孩子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

这就要改变父母原有的教育方法,光凭心态是无法更好地教育孩子的。现在,为了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也需要一个有针对性的教育战略。没有战略的父母只能徒劳或者只能导致孩子站在对立的一面。父母和孩子本应相亲相爱,现在却要以压迫和轻蔑来对待彼此,这都是因为没有战略。因此,父母保有制定了一套出色的战略,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用别人所制定的成功的定义来要求孩子,并将这种成功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树立一种意识,使他们认为只有成为大学教授、医生、法官、企业CEO等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这并不是培养孩子的梦想,而是制定孩子的梦想。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诗人奥斯卡 王尔德曾说过:"要成为你自己,别人的位置都已经坐满了。"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的人,关键是在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以此来成长为社会可用之材时,才能达到的。成功者的数量应和世界人口相等,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成功,而不仅限于那些所谓成功的只占人口1%的个别人,因为拥有自己所定义的幸福,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梦想就是成功。

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那些担心孩子未来的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在竞争中懂得体恤落后者的善良的人才,让孩子成为为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人才,让孩子成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才,让孩子成为出色的完成自己所制定的成功人生目标的人才。如果想更好地教育孩子,就必须摒弃过去错误的认识和方法。希望父母们可以正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培养自主开辟人生的社会栋梁而努力。

柳朗道

Chapter1 迷失方向的孩子

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崭新的存在、全世界70亿人口中的存在、今后也不可能再出现的珍贵的存在,这种存在是谁呢?这就是我们自己,这就是我们的孩子。父母一生都在为孩子奉献,但是不是说生下孩子后每个人都能成为尽职尽责的父母?有人说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诞生了。不过孩子经历无数次的跌倒和站立才能学会走路,而父母则会经历无数次的错误实践和尝试,才能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体会角色。不只有孩子需要成长,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所要履行的职责和方法也要提高。

做父母也需要战略

要想做好父母,尽好自己的责任,就要先系统地了解父母应尽的责任。很多父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拓展自己作为父母的能力,像电脑、外语、理财、美容、保健,等等,但是在真正需要学会承担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个领域却没能付出相同的努力。相对于考虑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父母们更热衷于自己的兴趣。

很多准父母或者孩子较小的父母比较关注怎样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怎样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等问题。最近商家也针对父母这种"要给孩子好"的心理推出琳琅满目的商品。那种昂贵的进口婴儿车,已经火到有钱都难以买到的程度。现在的育儿用品好像越贵销量越好,所以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这些品质的物质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感到悲观或者深陷愧疚。我不是不能理解想为孩子提供好的心理,但是让我感到遗憾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正逐渐演变成一种炫耀和炫富的消费意识。

这种父母确实有问题,但是那些对父母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没有任何认识就成为父母的人有更大的问题。这些父母还没有学会怎样让孩子自立自主,没有认识到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要知道,我们无法一辈子都陪着孩子,无论你能否接受,总有24小时我们都需要面对和孩子的分离。但是当我们面临离别的时候,孩子和父母是否已经足够成熟,成熟到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呢?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当有24小时父母无法再照顾他的时候,他真的能够出色地过完自己的余生吗?

我们在《动物世界》中,经常看到雌鸟会从雏鸟出生的那一刻开始训练它独自生存的能力。人类也一样,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真正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不依靠父母而成为社会的一个个体,并且能克服环境的变化而独立生活的方法。一直以来,我们只是凭借不成熟的经验将父母的职责和义务用在了孩子身上,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成为培养孩子身心都能健康成长的父母,我们要循序渐进地了解正确的父母的职责,并一步一步实现它。

那些成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父母,会教导孩子学会制定人生目标与完成这个目标的方法。成功的父母和失败的父母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些教会孩子独立思考、自主生活的父母清楚地认识到,父母并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的垫背,而是帮助孩子独立思考、行动、做决定的助力者。

因为父母的欲望而身心俱疲的孩子

无限竞争——大部分的父母都能深切体会到,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要通过激烈的竞争让自己变得更强。父母会将这种心理投射到孩子身上,竭尽全力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更强大的人。

"我的孩子怎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呢?"

父母为了解决这样的苦恼,在孩子身上投入高昂的投资,报课外班、教孩子们护身术、为学校提供赞助,还会帮助孩子搞定社会服务加分,更有甚者还会帮孩子交朋友。父母的这种良苦用心其实包含着对自己的一种补偿心理,因为不想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在成长过程中留下遗憾,而极力想培养孩子成为的强者,减少孩子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与父母的这种努力相反,现在的孩子看上去比过去更脆弱。和父母的期望不同,现在的孩子比父母那个年代的孩子更软弱。身高、体重、胸围等体格方面虽然比过去有所增加,但是内力却严重不足。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现在的孩子在精神方面显得特别脆弱。韩国统计厅公布的"各年龄段自杀率报告"显示:2009年韩国10岁以上青少年自杀率和1998年相比增长了27%;10~20岁青少年死亡原因中占及时位的就是自杀。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问题不仅限于自杀,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在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怎样解决。孩子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怎样去战胜这种困难,而是怎样去回避。这是因为,大多数时候,父母等不及孩子自行解决这种困难,就出面为孩子解决。父母以为这会让孩子变得更强,但实际上却让孩子变得更软弱。

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这是在动摇孩子的自信;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占主导权,这压得孩子喘不过气;父母只在意别人的眼光,而无法读懂孩子的心思,这让孩子备感失望。父母满足于为孩子提供好的选择,但是却偷走了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继承了父母对金钱的欲望和对权利的信仰,久而久之就会将那些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抛在脑后。在父母呐喊着"一定要争及时""一定要赢过别人"的时候,孩子却只能躲在角落里呻吟。

父母想将孩子培养得更强大的欲望让孩子身心俱疲,同样也给父母自己带来了伤害。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孩子培养成能独立自主地在社会上生存的人呢?

让孩子变强的3种方法

培养孩子变强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首先要做的是改变父母的认识、职责以及方法。

及时,要正确认识孩子的现状。治病最关键的是诊断。真正为孩子考虑的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认真地观察孩子的现状。通过细微的观察和关注,正确认识孩子身上的问题,并从中深刻意认识到孩子的问题不是源于孩子自己,而是源于父母的贪念。

第二,要正确认识父母的任务和职责。想正确履行如此艰巨的任务,就要先正确认识父母应该为孩子做什么,就如同如果想在社会工作中取得成就,最重要的就是正确认识职责一样。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怎样防守,就无法取得比赛的胜利。同样,父母也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让自己重新找回正确的方向,回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三,改变开发孩子梦想和潜力的方法。改变了过去俗套的认识,改变了任务和职责,就更应该改变实践的方法。如果曾经教孩子选择更宽更近的道路,那么现在就要改变方式,引导孩子寻找虽复杂却更容易成功的道路,不要妄想用以前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发生改变。

对问题的正确认识、父母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实践这些的方法,这三个方面都发生改变时,父母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取得成功。要认识到孩子的问题是出自父母,而要想消除出自父母的这些不良因素,就要重新寻找父母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要用和以往不同的方式开发、引导孩子。

父母让孩子很受伤

在老一辈的眼里,现在的孩子身上净是"毛病"。听说在古罗马城市庞贝发现了类似"现在的孩子真没礼貌"这样的涂鸦,可以看出无论空间和时间怎样变化,在老一辈的眼中孩子们身上总是有很多不足。无论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还是试图用自己的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反正只要父母从孩子身上发现了一点儿不足就试图改变它。

"没有礼貌""没有热情""不懂得省钱""就知道玩游戏""不知道孝敬父母""爆粗口""没有自信"等,如果真的让父母指出现在的孩子身上的缺点,不少父母恐怕能挥毫泼墨,写出一两张纸。

无论这只是一直存在于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还是存在于现在孩子身上的特性,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身上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到的就是正确而细致地观察这些问题。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已经是覆水难收了;又有父母会在暗自庆幸,认为"我家孩子还不至于如此"。但是想要解决问题,认清现实是最重要的。要想正确认清现实,就要厘清这些复杂问题之间存在的根本原因,再对这个原因进行分析。

身体出现问题时,医生会对所有的症状进行观察,再寻找这些症状的共同原因,然后从根本治疗疾病。相同原理,我们也要先了解孩子身上发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比对所有问题一一进行解决更有效,因为这是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的好方法。

没有梦想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身上出现问题,大部分是因为没有梦想。孩子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也少有孩子会想今后过怎样的人生。说得再严重一些,现在的孩子没有梦想,而且越是优等生越不会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方向。即使有梦想的孩子,梦想听起来也是过于现实,或者过于朴素。我甚至听到过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说他的梦想是接管自己爷爷的企业。当然我并不是认为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只是觉得孩子应该怀揣远大理想,不应在放眼未来的年纪用过于现实的梦想扼杀了自己将来成功的种种可能性。

父母应该努力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梦想。威廉 达蒙教授30年来一直在致力研究人类发育问题。他认为,"区分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是生活有没有梦想和目标",换句话说,对于孩子,梦想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父母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了孩子,而很多孩子又错误地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梦想。"有些父母连梦想都想替孩子决定",像赵璧教授所说的,事实上很多孩子错误地认为父母强加的梦想就是自己的梦想,或者认为按照父母的指示做就是正确的。我偶尔也会见到有自己梦想的孩子,他们看似对理想和目的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仅此而已,很少能看见有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深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现在的孩子身上产生的问题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压根没有梦想,或者只是借用他人的梦想,又或者只是虚无缥缈地拥有梦想。

没有梦想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还有什么比没有任何希望更让人感觉似掉入谷底呢?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们已经

失去了梦想,他们心中的梦想已经消失了,即使怀揣梦想的孩子,归根结底也只是父母和老师的梦想。偶尔也会看到怀揣梦想的青少年,但这些梦想也比较世俗而不怎么新鲜。

属于自己的梦想,惊天动地的巨大梦想,不能和任何东西交换的让人振奋的梦想,失去这种梦想的孩子充斥着学校、图书馆以及辅导班。很多孩子将失去梦想的失落隐藏在内心深处,只是埋头于各种试题和参考书,连思考自己未来的时间都没有,甚至会因为不明原因的失落感和无法宣泄的不满而误入歧途。

事实上孩子们的梦想被剥夺并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将孩子们的梦想连根拔起、造成孩子身上诸多问题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别人,而是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复杂的社会环境、无法担负责任的学校、只把学生看作是赚钱机器的各种补习班、只想用一个保守的方法控制孩子的父母,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责任。

但是还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改正那些无法控制的或者很难控制的因素固然重要,而竭尽所能地改善那些可以自行解决或者改正的部分更重要。所有问题要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来解决。当然社会文化和教育机制这一外部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且父母在这种环境下能为孩子作的努力是有限的,但是就像农夫不会因为天气原因而放弃思考怎样种好农田一样,父母也不能因为环境而放弃克服困难的努力,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为我们展现更美好的未来。

父母剥夺孩子的梦想

旧约》中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以色列领导人摩西的。摩西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了新的土地。摩西出生那年,埃及法老下令,所有出生的以色列男孩都要被杀死。危难时刻,摩西的母亲约基别想尽各种办法隐藏这个孩子。但是几个月后,她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隐藏了。于是她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把孩子藏在箱子里,放在了尼罗河中。为了孩子的将来,她选择了和孩子分别。在没有任何办法的一瞬间,她选择了可以救孩子的方法。而这个孩子正好被在河边洗澡的法老的女儿发现,她将摩西当成自己的儿子来抚养,摩西长大后成了这个民族的领导者。

危险激烈的环境肯定会成为我们养育孩子的障碍。在我们周围也有虎视眈眈想要剥夺孩子梦想的危险存在,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而一味地怨天尤人。我们应该要求修正那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也要为改正这些而竭尽所能,但是最迫切的还是保护孩子。

不能一味地怨社会、怨学校、怨教师、怨别人,而放任子女深处于危险之中。孩子们不停地成长,而外部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拯救我们的孩子,父母应该找出一个的可行方案,然后去实现它,并承认作为父母,自己没能充分尽到职责这样一个过失。

孩子身上的问题绝大部分来自父母,因为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教育专家指出问题青少年背后总会有问题父母,所以无论孩子身上的问题是大是小,相当一部分原因都是出自父母。剥夺孩子的梦想、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其实就是父母。

父母正在用5种方法剥夺孩子的梦想:

父母强求孩子的梦想。父母用自己的梦想代替孩子的梦想,继而剥夺了孩子的梦想。那些将父母的梦想刻在内心深处的孩子,其实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父母觉得自己做到了和孩子平起平坐,但是孩子却无法和父母平起平坐。想通过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最终会让孩子的梦想变得虚无缥缈。

第二,父母让孩子的梦想变得单调。有些父母会用现实的尺度随意衡量孩子的梦想:向那些梦想成为歌手的孩子描述成功的概率有多么小,强求孩子放弃梦想;向梦想成为诗人的孩子说不切实际,劝说孩子选择其他梦想。不现实的梦想当然是有问题的,但现实并不能成为评价梦想的标准。孩子相比于大人当然会有些不切实际,但强迫孩子面对现实,就等于限制孩子做梦的权利。很多父母将现实作为一种不得不遵守的标准,从而限制孩子的梦想,父母的这种态度同样是在剥夺孩子的梦想。

第三,用钱来衡量梦想。还有一些父母会用金钱的尺度来衡量孩子纯真的梦想,如用能否赚钱来评价;让梦想成为幼儿园老师的孩子选择更能赚钱的大学教授作为梦想;对想要做扶贫帮困工作的孩子说生活富有之后再去做也不迟。金钱当然也是职业选择众多标准中的一项,不过父母不能过早地将自己所认识的金钱观灌输给孩子。

第四,希望孩子的梦想失败。有些父母不是为孩子建立梦想,而是扼杀了孩子的梦想。没能成功剥夺孩子梦想的父母,会对孩子追梦的失误和挫折幸灾乐祸。可即使是不被父母认可的梦想,对孩子来说也是极其珍贵的。孩子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父母当然可以对此表示不满,但是没有竭尽所能为孩子树立新的梦想,只是希望孩子的梦想尽早破灭,以此让孩子尽早认清事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父母应该像使庄稼丰收的农夫一样,帮助孩子使梦想开花结果。出自真心地帮助、鼓励孩子实现梦想,才是父母应担负的职责。

第五,父母自己没有梦想。父母没有自己的梦想导致了孩子的梦想被剥夺,造成了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一味地教育孩子盼望更好的人生、更好的工作,但是父母自己却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通往幸福;父母没有任何梦想和希望,但是却要求孩子怀揣伟大的梦想。

问问自己,作为父母,我有什么样的梦想呢?这个梦想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呢?这样的价值和意义是仅限于我和我的家人,还是可以延伸到社会范围内呢?没有梦想的父母无法为孩子树立梦想,只有虚幻梦想的父母无法教育孩子拥有一个明确的梦想。因此,篡夺孩子美好梦想的正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而将孩子们怀揣的梦想变得模糊不清、让孩子们心灵受到伤害的也是我们这些父母。

想一想怀上及时个孩子的时候,父母都会因小生命的出现而感到惊奇,都因感恩而激动不已。他们会去找育儿专家,看育儿书籍,尽量想、尽量看那些美好的事物。预产期临近,他们就会又期待、又紧张,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要做一个好父母。很多人在成为父母之前会倾注所有,但是成为父母之后的努力却略显不足。和绞尽脑汁想着怎样做好胎教不同,孩子出生后应该怎样更好地教育,有些父母就显得不太关心了。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

媒体评论

在孩子面前没有一个父母是的 ,但是我们偶尔想假装成为一个好父母,我们偶尔羞于展现我们的不。我们还未成熟就成为了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成为父母的过程,也是趋于成熟的过程 。

——韩国BIR 出版社主编 洪文姬(英译)倾心推荐

听一听育有三个孩子的精神分析学家所讲述的特殊育儿方法,杜绝一味追赶潮流的育儿方法!杜绝令人疲惫的育儿方法 !

——韩国书城 首页评价

养育孩子就像植物移盆一样,铲得够深才不会伤到树根。父母要把心放得更深, 只要足够深,就无所不能触及。虽然养育孩子的过程曲折不断,但是只要深入触及就不会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作者 朴炅淳教授 赠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t***l(**的评论:

还没看,翻了一下目录觉得很好呢

2017-02-16 10:16:25
来自n***o(**的评论:

真的不错哦。。。

2017-06-21 22:22: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

2017-07-07 20:05: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质量很不错的书 值得购买

2017-09-13 13:02: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图书质量很好 值得购买

2017-09-14 13:09: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买太多太多了!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拆看的。为了得积分写此“评论”!但几乎所有胶装书的通病都是绝大部分胶装不到位。此书胶装还行,若想知其内容如何的,此评可以忽略掉了!待日后详看了再来追评吧!

2017-10-11 11:41: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是正版,很实用

2017-11-09 21:46:06
来自陌萌**的评论:

好好养育孩子吧!孩子的未来取决于父母教养的原因,只有努力成为孩子们最想要,最喜欢的父母,您的孩子才能成功。

2014-03-20 10:44: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没有原来就那样的孩子,只有原来就那样的父母和原来就那样的教育方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所有的孩子都带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父母没有认识和发现这种可能性。

2014-03-20 10:41:27
来自盐水片**的评论:

说到价值观,我就想到人生的信条,但是卡尔罗杰斯关于价值观的理论,大大丰富了价值观的内容,就人格教育来说,这是重大的突破。 今天我们面临的价值观危机不是源于我们丧失了价值观,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与人生经验的矛盾和分离,事实就是事实,没有对错,我们的价值观与事实不符,不符合社会现实,不符合自己的经验,一定是我们的价值观错了,我们的价值观错了,社会的价值观就错了,我们是社会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直接产生影响的部分

2014-03-21 10:36:24
来自jack042**的评论:

《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是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国的柳朗道,韩国著名的成果咨询顾问,柳朗道有着丰富的业界成就和很高的学术是水平,因此可以看出这本书的水平自然也应该是很不错的。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社会国内电视剧市场上韩风劲吹,也有其道理在里面。尤其是最近的韩国人气影视明星的频频造访中国,也印证了韩国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一点真的值得我们中国来学习,韩国人务实、谦虚的性格在其影视中一览无余。对于孩子的培养,国人更多的是溺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似乎都顺理成章,从幼儿园开始就不停地择校,只找最…

2014-03-28 16:01:00
来自曼言蔓**的评论:

时间管理对孩子实行行为准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014-03-21 10:05:58
来自歌利思**的评论:

看到书,真的希望父母们可以正确的扮演自己的角色,旅行租户的责任,为培养自主开辟人生的社会栋梁而努力。

2014-03-24 11:34:54
来自不能重**的评论:

中国的教育模式出现了诸多诟病后,异域的育儿经渐渐收到热捧,比如这本来自韩国的《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一书就是这样的典范之作。 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我记得看过这样的论调,和此书的观点不谋而合。 卡尔-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核心,是要做真实的自我,我认为这就是儒家的诚,儒家的诚,不是坚定不移的善良,不是服务的热忱和意愿,而是与智慧一体的,这种智慧,能够回到生命体验的实质,能够呈现中庸之道之后的事实。这种忠于内心情感原则,就是诚。儒家讲“诚则明也,明则诚也”,诚就是事实,明就是智慧,既然是事实,就不会有欺骗,既然是智慧,就不会受人愚…

2014-03-01 12:30:00
来自孤云一**的评论:

现今的中国流行着一股韩风。从韩语、韩服、韩饰、韩剧、韩式发型等等这些无韩不入的字眼里,你感受到了韩风了吗?是的。我们都感受到了,而且韩式思想正无声无息的侵蚀着我们中国国民的大脑。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韩国的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盲目的跟从也会让我们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在追随韩风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理智的大脑。 一向比较喜欢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在韩风的吹拂下,信手拈来一两本有关韩国教育的书籍。通看完之后,总体的感觉确实不如韩国的整容让人叹服!孩子除了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也受国民文化的影响,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而韩国更甚。他们对孩…

2014-05-18 18:35:23
来自维多理**的评论: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更加的努力地去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2014-03-24 11:29:05
来自风中飞**的评论:

很喜欢诗人纪伯伦的《先知》,喜欢他充满睿智的语言以及传达出来人生的大智慧。引用一下: 你可以把你的爱给他, 但你不能把你的思想给他, 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让他住在房子里, 但不能把他的灵魂关在房子里, 因为他的灵魂居住在明天的房子里, 那是一个你做梦也去不了的地方。 父母真正应该做的是引导和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自主判断和选择。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帮助孩子发现梦想、追寻梦想,主导自己的生活,那这个世界将是何等的美妙?不过,这个想法实在太乌托邦,说得直白点,太幼稚了,呵呵! 前西南航空公司CEO赫伯凯勒认为…

2014-04-03 16:30:30
来自只手之**的评论:

可能就像一个人吃多了花里胡哨的东西反而更想念米粥咸菜一样——家庭教育书籍读多了就会感觉没有更新鲜的东西,反而不如重读那几本经典。 读了这么多的教育书籍却越来越发现这一本本其实不过是在经典中摘取几条观点然后无限放大,每一本或许是摘取的观点有别,或者干脆就是换汤不换药,值得阅读并真正有用的其实就是剔除那些作者的碎语之后的片语。所以我越来越觉得,教育书籍,反复去看如《爱弥儿》的经典比跟风买更多更新的教育书籍来的有益。 《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和其他风行一时的教育书籍一样,或许在一段时间内真的成为“风靡韩国的第一教养说明书”,但很快就会…

2014-04-17 14:05:00
来自延翌**的评论:

儒家讲“诚则明也,明则诚也”,诚就是事实,明就是智慧,既然是事实,就不会有欺骗,既然是智慧,就不会受人愚弄。但是,要做真实的自己,要体现自己的真性情,不是那么容易的,做真实的自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终极的目标。

2014-03-21 10:34:48
来自杏榕**的评论:

父母真正要做的是 ,是让孩子学会不依赖父母而成为社会的一个个体,并且能克服环境而独立地生活方法,

2014-03-20 10:51: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让孩子变强的是三种方法,1,要正确的认识孩子的现状。2要正确认识父母的任务和职责。3改变开发孩子梦想和潜力的方法。

2014-03-20 10:54:32
来自amada_y**的评论:

前不久,好友传给我一个很好笑的帖子,内容是这样的:“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天,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都考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她的学习。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还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见到电脑就反感。他是队员、团员、党员、公务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也是双眼皮的。这种生物每天只花十块钱就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别人家孩子。”…

2014-04-05 21:35:00
来自错灯影**的评论:

  在《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一书中,我似乎看到了一种作者柳朗道没有言明,却一直在传达的理念:优质的父母不是强制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通过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孩子原就只是一张洁白单纯的画纸,父母在画纸上的挥毫添色决定了孩子成为何种色彩的人。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懒散的父母教不出勤奋的孩子,吝啬的父母也没有慷慨的孩子。      一直坚信,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的深远,所以我对作者的理念非常赞同。见过身边不少严格要求自家孩子,却宽和对待自己的人,把自己…

2014-03-28 10:22:59
来自林日新**的评论:

一本助你作成功父母的家教宝典 ——读《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 家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困扰着所有父母的大问题。笔者当了二十多年的父亲:儿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因为笔者的以身作责,潜移默化的教育,儿子的学业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考试一直是直升,而且他研究生毕业后,当年又考上万人竞岗的公务员职位。儿子一路顺风的升学和就业,羡煞了乡亲们和同事们。由是,笔者曾骄傲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父亲。然而,今天看了《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后,才知自己家教之法比书中的科学方法比起来则要简单…

2014-05-20 18:13:55
来自碧玉水**的评论:

文、张卫荣 世界上最不容人怀疑得是,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会对孩子的教养做出各种努力,甚至有很多的父母牺牲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陪伴孩子。结果有一些孩子在磕磕磕碰碰中成功了,可是,有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极不融洽,还谈何成功,双方都感到委曲,以至于把本来很愉快的亲子关系弄得一团遭。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养,但重要的是,做为父母,不仅仅把视线紧紧跟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脚步,还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韩国作家柳朗道的《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这本书,就是…

2014-03-29 21:50:40
来自薛俊美**的评论:

父母这个称呼,承载了太多的责任,也涵盖了太多的定义,是伴随着孩子的出生而诞生的。所有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做孩子父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还有孩子的教育、发展以及未来等等很多很多的方面,需要父母付出,需要父母教养和塑造。可是,请问你有做父母的资格吗? 《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一书,是风靡韩国的第一教养说明书,精炼出所有的教养问题。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升级做了父母,这份职业是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永无止息,并且也不会有哪个机关说考父母资格证书的。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在漫长的岁月中做孩子的父母,但仅仅是父母而…

2014-04-02 20:46:00
来自1234杨**的评论:

是孩子在养育父母 “是孩子在养育父母”,写下这个题目,并不是我的首创,还是在大学校园里,一位教授这样公开讲过。当时认为,这一观点很是惊世骇俗。那时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啊。后来,慢慢思考了这一观点,尤其是做了父亲之后。现在,又看到了《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这本书,尤其是看到韩国BIR出版社主编洪文姬(英译)的推荐语:“在孩子面前没有一个父母是完美的 ,但是我们偶尔想假装成为一个好父母,我们偶尔羞于展现我们的不完美。我们还未完全成熟就成为了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成为父母的过程,也是趋于成熟的过程。”,让我又一次想起了这一论点。 其实,我…

2014-03-31 20:45:00
来自小燕归**的评论:

你可以把你的爱给他, 但你不能把你的思想给他, 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思想。 …… 读着这样的文字思考着,我是什么样的父母类型?统治型?放任型?独裁型?指导型?反思着,又痛苦着……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略内向的儿子已经上初中了,仍旧一脸的天真,幼稚。回忆着他成长的点点滴滴,自己在当下教育的错位中,没有很好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不统一也导致了更多的问题。自己首当其冲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做孩子最想要的父母》帮助我们测试分析自己的类型,提供了学习改变的方法,从家庭、社会层面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职责,最后还附录了 “针对不同…

2014-03-30 12:31:0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