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图书
人气:28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引入关联数据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元数据与本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语义化标注,并开展了非物质...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翟姗姗]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030454799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
  • 印刷时间:2015-1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引入关联数据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元数据与本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语义化标注,并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数据构建与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服务平台,同时选取具有地方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进行实证研究。由此证明引入关联数据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规范化描述、语义化揭示、多维度关联的有效途径,对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保护、优化知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推荐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内容丰富,应用性强,可供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及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

1.2.1 关联数据研究现状4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现状7

1.2.3 研究述评13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4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17

1.5 组织结构18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20

2.1 语义网及语义标注相关理论20

2.1.1 语义网的发展20

2.1.2 语义标注概述21

2.1.3 语义网环境下元数据、本体及语义标注间的关系23

2.2 关联数据有关理论24

2.2.1 概念解析25

2.2.2 类型划分26

2.2.3 支撑技术26

2.2.4 关键实现技术30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概述37

2.3.1 有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7

2.3.2 相关理论38

2.3.3 维度分析40

2.3.4 聚合方式的演进41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描述及其语义标注43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43

3.1.1 分类现状44

3.1.2 现有分类方法的局限46

3.1.3 分类体系的构建47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元数据标准规范53

3.2.1 常用元数据标准53

3.2.2 二维元数据框架构建54

3.2.3 元数据结构的实现57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体构建73

3.3.1 本体构建原则73

3.3.2 本体构建方法与流程74

3.3.3 本体构建的工具75

3.3.4 本体构建的实现―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例76

3.4 基于本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义标注模型83

3.4.1 语义描述的层次83

3.4.2 语义描述模板84

3.4.3 语义标注模型的构建85

第4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数据的创建与88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数据创建与的基本原则88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数据创建与的流程89

4.3 基于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模型构建92

4.3.1 核心资源及其属性93

4.3.2 项目类及其核心属性98

4.3.3 机构类及其核心属性99

4.3.4 相关人员类及其核心属性101

4.3.5 数据库集类及其核心属性102

4.3.6 相关事件类及其核心属性106

4.4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数据创建与平台的设计109

4.4.1 DHC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数据创建与中的应用109

4.4.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数据创建与架构112

4.4.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数据创建与平台的设计与实现114

第5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方案设计126

5.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的原则126

5.2 关联数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中的应用优势分析129

5.3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框架131

5.3.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宏观模式131

5.3.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微观模式140

5.3.3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语义聚合框架构建142

5.4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145

5.4.1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服务平台设计目标145

5.4.2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服务平台整体设计思路147

5.4.3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服务平台关键功能实现149

第6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实证研究―以楚剧为例161

6.1 楚剧资源聚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61

6.2 楚剧资源采集及语义描述163

6.2.1 楚剧资源收集及元数据标准建立164

6.2.2 楚剧领域本体开发167

6.2.3 楚剧资源语义标注172

6.3 基于楚剧资源的关联数据创建与177

6.4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服务平台应用实例―楚剧资源展示183

6.5 与传统信息系统的对比分析196

第7章 总结与展望198

参考文献202

彩图

在线预览

第1章绪论

本章在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方法,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以及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后介绍了本书的组织结构。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本书的选题系"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H83F00)、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知识聚合与应用研究"(2015XT007)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用户兴趣挖掘的电子政务门户知识整合研究"(BYJC870029)研究成果之一。

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依托于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由国家牵头、地方参与,对地方志、特色文献、民风民俗等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作为一类特殊的馆藏资源,对其进行聚合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对其进行有效的资源聚合和合理保护是当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研究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两者作为现存的文化记忆,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性,决定了其在保护和传承上的优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和活态性,使其所包含的文化记忆更容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忽略和遗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关乎某项具体文化领域的生存问题,更是对人类精神文明内涵与意义的深刻理解。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消亡现象严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较大、文化生态空间的异化等,在这种情况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有效聚合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保护有了新的方法途径――数字化遗产保护技术。

我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已经初见成效,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概括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涉及数字化建模、遥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破碎文化修复及复原模拟技术、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等,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与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然而,我们并不满足其数字化的保护和保存,更要通过新的方法与手段对其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并对其资源进行合理组织与整合,更加有效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知识传承与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异构性、多源性使其在聚合时存在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资源描述语义程度低、集成度不高、关联深度与广度不够、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等。一方面,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机构往往采用不同的硬件平台、数据库和数据描述标准,且对内部资源实行独立管理,因而造成了大量的分布式异构资源的存在。传统的资源组织与整合方式只能解决这些资源在物理及逻辑结构上的异构,而对资源间的语义异构现象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另一方面,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也就是资源聚合的对象往往是数字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其他资源却没有囊括其中,如某一领域的知识资源、非遗数据库资源、人员/机构数据等,更无法实现这些资源与开放环境下的网络资源间的关联。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的目的就是保护与传承,并限度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使用户在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汲取资源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及民族文化精髓,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效果及其服务水平很难满足用户对知识获取的迫切需求,人们虽处于信息海洋中,却经常面临信息匮乏、知识匮乏的困境[1]。所以,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所能实现的聚合广度、深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元数据、本体及领域相关主题词表等知识组织工具,面向网络资源开展了有效的组织和利用工作,开启了资源聚合的新篇章,而语义网的发展及关联数据的提出,更是极大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开展,目的就是实现资源的语义描述、关联、聚合和利用,采用URI和RDF格式、链接各类数据。随着关联数据逐渐成为语义网的研究热点,也鉴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技术特点,使其能够被应用于资源聚合中。目前关联数据用于资源融合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融合、金融数据融合、图书馆信息融合等,而通过关联数据组织、聚合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研究还很少见。因此,有必要引入关联数据的理念,应用关联数据相关技术方法,加强网络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组织、聚合和有效利用,提高其知识服务能力,并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面向用户的服务功能,缩小与其他应用领域的差距。同时,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的知识内容和文化精髓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承和延续。

2.研究意义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资源分布式异构现象,通过现有的资源聚合方式不能解决其语义聚合的难题,且针对资源描述语义化程度低下、聚合程度不高、关联深度与广度不够、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等实际情况,本书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语义聚合方法,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1)理论研究意义:①本书系统深入的探索了语义网环境下,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相关理论,其研究成果对于建立和完善网络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然要求;②本书深入分析了元数据技术、本体技术及关联数据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揭示与描述、知识关联与、知识聚合与集成、知识可视化展示与语义检索等方面的应用,对建立和完善网络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的方法体系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③本书采用了语义网、语义标注、关联数据、资源聚合、知识服务等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语义聚合框架,对促进语义网、关联数据、资源聚合、知识服务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实际应用意义:①本书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资源聚合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元数据、本体及关联数据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该方法可以较为充分的发挥人、资源聚合技术及语义网技术在知识标注、组织、管理和服务上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描述化(基于元数据与本体的语义标注)、深度结构化(明确知识对象、属性及其关系)和语义关联化(多维度揭示资源间的语义关联关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组织向知识组织的转变;②本书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类型及其特征,提出以关联数据的形式对其进行、集成与服务,这对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效率,改进知识服务模式和质量,拉近与网络用户之间的距离,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来说,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更加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③深度聚合与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索面向用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服务与语义检索,以楚剧为应用示范,将该领域内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丰富的语义关联关系,并基于关联数据实现楚剧资源的应用与服务,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领域资源聚合积累了宝贵经验。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阐述主要从关联数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关联数据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其次从数字化技术、理论、方法、应用四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聚焦于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本书所研究的科学问题。

1.2.1关联数据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关联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术会议、项目研究、语义关联模型、技术工具、实际应用方面,国内则更加关注理论层面的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2006年万维网创始人Tim在《关联数据笔记》中次提出了关联数据的概念,即将以前没有进行关联的数据链接起来,并构建一个能够被机器所理解的富含语义关系的数据网络(webofdata),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加智能的应用[2]。同时,Tim又提出了关联数据的四个基本原则,得到了学术界和各应用领域的广泛认同,并针对关联数据创建、及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学术会议方面。截至2014年9月已经召开了七届LDOW(LinkedDataontheWeb)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关联数据创建与、关联关系自动构建、关联数据应用、关联数据融合等方面展开[3]。此外,2010年召开的DC元数据年会[4]、2011年的语义网技术大会、DC与元数据应用研讨会等都涉及关联数据研究的多个领域。

项目研究方面。Dbpedia项目从Wikipedia词条里提取出结构化数据,可以将其他数据集与Wikipedia在数据节点上相链接,开发多种创新应用[5];OREChem项目[6]将现有化学类数据源到LOD云中,应用于化学领域的知识本体构建;Linkingopendrugdata项目[7]将不同数据源的医药数据进行关联,并提供相关的医药服务;在农业领域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AGROVOC叙词表为关联数据,并建立了多个词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此作为农业领域关联数据创建与的依据[8];2010年欧盟又启动了LOD2项目,其目标是研究面向企业级的关联数据创建、、浏览工具[9]。

语义关联模型方面。目前已经有一些较为成熟和通用的本体模型(领域本体、规范的词汇集词表等)可以复用,如LOD社区的LOD数据云中,收录了多种知名数据集,诸如DBpedia、FOAF、GeoNames、MusicBrainz等,这些数据集涉及地理、医学、媒体、社会网络等众多领域。相关领域本体或者通用词表在构建关联数据语义模型、语义聚合和互操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工具方面。关联数据已经逐渐从理论走向应用,也已经出现了大量关联数据创建与的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关系型数据库RDF转化工具。有代表性的是D2R,其作用是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转化为虚拟RDF数据,由于这一关联数据创建与工具较容易更新,且数据空间复杂度较低,所以成为一种使用率极高的关联数据创建与工具。此类型的关联数据工具还有Triplify,其作用是将关系型数据库为真实的RDF数据[10]。②直接生成RDF数据的关联数据工具。Virtuosouniversalserver是一种商业级关联数据工具,可以通过一个SPARQL端点将数据转化为RDF数据[11];SparqPlug则是从HTTP文本中直接抽取关联数据并以RDF格式序列化输出[12]。③其他RDF数据的工具。这类工具应用较多的是Pubby和Talisplatform。Pubby能将URI请求转化为潜在RDF数据查询语言SPARQ[13],Talis则是一个能够提供RDF或关联数据存储的软件服务平台[14]。

应用研究方面。关联数据自2006年产生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组织与个人加强了对关联数据的应用研究,涉及大众传媒、商业企业、政府部门、图书馆等众多领域。Michael将关联数据的应用分成内容再利用、语义标签、综合提问应答系统以及事件数据管理系统四个方面[15]。在图书馆领域,作为信息收集、组织与服务的专门性机构,图书馆的书目数据、主题标目等都可以为关联数据供用户使用。2010年W3C成立了图书馆关联数据孵化小组,其职责就是为了帮助图书馆创建和关联数据,增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互操作。美国国会图书馆则是通过SKOS将传统的主题标目转化成Web可以理解、处理和使用的形式[16]。20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