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龄(建筑院士访谈录)图书
人气:28

郑时龄(建筑院士访谈录)

建筑院士访谈录)》基于对于郑时龄院士深度采访的影像资料整理而成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建筑设计师  
  • 作者: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112168729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7
  • 印刷时间:--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176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著的《郑时详细地讲述了他从孩提时期的求学经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地学习和工作的历程,更为重点的是到成为院士之后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学术思想以及作品展示,对于建筑和规划从业人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龄(建筑院士访谈录)》基于对于郑时龄院士深度采访的影像资料整理而成,

作者简介

郑时龄,1941年11月生,广东惠阳人,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1993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中法工程与管理学院院长。还担任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院士。

在线预览

纵览人生

采访者:首先请简要地谈谈您的人生经历。

郑时龄: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各种经历,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历史,都充满了意义。但是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可能复制别人的经历,相同的就是我们都有过学校生活,都曾经遇见过指导我们、帮助并关怀我们的老师和友人。今天回忆起来,我仍然认为,中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渴求知识的阶段,接受新事物的阶段,对于性格和个人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生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

小学阶段我在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就读,小学生活如今已经淡忘了。只记得那时的教导主任很凶,对学生很严厉,每天早上站在操场中间看着学生进校,我们都设法绕开这条路,不敢从他面前走过。还记得学校有一幢3层楼房,那时的感觉已经很是高大。

1953年我考入复兴中学。在复兴中学给我大的感受是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得到激励,每一位老师都是自己那个领域的专家,让我们充分领受科学和知识的力量。直到今天,很多老师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刚发生在昨天。那时候,我们要上语文、历史、政治、地理、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英文、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所有各门课程,但是同学们都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那时候,正流传一句口号:"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的文艺复兴学者培根说的,当时苏联一份普及科学技术的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也翻译成中文出版,成为我们学生接触科学技术的启蒙读物。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也在我们班上读过一个学期。据同学回忆,当时同学之间打打闹闹是家常便饭,还有人打过这位未来的重要人物的脑袋取闹呢。我所在的班级是一班,是全年级六个班中年龄相对小的一班,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所以许多同学的数学学得特别好。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全班49位同学有10位同学考取了数学系,其中三位考入复旦大学的数学系。

初中的时候,复兴中学还有劳动实践课,记得我们的教室就在靠近校门口的一排矮平房里,今天已经翻建成新的教学楼。这排教室曾经改成实习工场,我们还在实习工场的车床上车过螺丝帽。那时候有一位教地理的老师还把家里的一辆旧汽车送给学校,增加大家对工业品的感性认识。在学校前操场的东侧还有一个小花园和暖房,我们在课间休息时还可以在花园和操场上玩,篮球有时候会飞过围墙抛到四川路上。沿学校西面围墙旁边是一排平房,我们的船模兴趣小组就设在里面。1958年我们还曾经在学校的后操场上炼过钢。

我们当时接受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理想教育,也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发展的人。看的书都是《保卫延安》、《铁道游击队》、《真正的人》、《普通一兵》、《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这一类小说,还有就是俄罗斯文学,例如契诃夫、果戈理、托尔斯泰、普希金、屠格涅夫的作品。再就是许多描写探险家的书,例如南森、阿蒙森等。对西方文学的了解也就是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耶历险记》、儒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一类。我真正接触西方文学是到读大学的时候,当时同济大学的文学类图书是开架的,学生可以在书库浏览。这些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可能对于今天的青年学生来说,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我还是认为青年人应当富于理想,充满乐观精神地对待我们面前的挑战,学习书中的很好人物。这种精神使我们这一代人愿意接受挑战,高高兴兴地面对各种困难,对于自己从事的事业总是十分执着,十分投入,不悲观,不怨天尤人,不气馁,不放弃。

我们很庆幸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遇到了许多好老师,班主任胡冠琼老师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子女来培养和教育,一十分敬业。直至今天,同学们仍然与胡老师保持着联系,2012年还聚在一起庆祝她的95岁寿辰。中学时代的教育似乎没有多少空话,也不提什么素质教育,却是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这种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时的老师们信奉这样的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老师言传身教,在各方面都首先是学生的楷模。许多老师是他们各自领域的专家,都出版了著作。我们那时的功课可能没有今天的学生这么重,我们会有时间参加兴趣小组,参加社会工作。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学习,我们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使我们终身受用。中学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读书的哲理。

P11-15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更多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