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区域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发展战略》在总结国内外主要城市区域多中心战略实践的基础上,界定了多中心的概念和测度方法,探究了我国特大城市区域的多中心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重点从经济、交通、生态和住房等角度实证检验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绩效,为指导我国城市区域的未来空间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依据。新经济地理学强调集聚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集聚的空间结构重视不够;《中国城市区域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发展战略》的理论价值则在于得出了集聚空间结构同样是经济绩效决定因素这一结论,强调了地理尤其是第二性地理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孙斌栋,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逊克县。1993年、1996年相继获得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研究。1997~2005年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政策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2005年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目前担任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上海市人口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交通地理、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已出版专著4部,近百篇,主持科研课题30多项,3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奖励。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及时章绪论
及时节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多学科诠释
第二章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的国内外实践
及时节国外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实践
第二节国内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实践
第三节国内外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比较
第三章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测度、演化与影响因素
及时节多中心的定义及测度
第二节多中心演化特征——以上海为例
第三节多中心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以上海为例
第四章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
及时节相关研究和文献
第二节基本理论假设与基础模型设定
第三节市域尺度的经济绩效
第四节市区尺度的经济绩效
第五节都市区尺度的经济绩效
第五章多中心空间结构的交通绩效
及时节相关研究和文献
第二节对通勤时耗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
第三节对通勤时耗影响的实证检验——全国样本
第六章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与对地价的影响
及时节多中心的生态绩效
第二节多中心对地价的影响
第七章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建议与研究展望
及时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建议
第三节多中心空间战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