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宋人轶事汇编》四十卷,南京大学周勋初先生主编,率葛渭君、周子来、王华宝、严杰等诸位学者积十余年之功编撰而成。本书堪称宋代人物轶事的翰海,是对宋代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好书。其姐妹篇《唐人轶事汇编》曾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学术价值受到普遍认可。此次编撰《宋人轶事汇编》,主编人员耗费更多心血,广搜资料,全书收录人物二千多人,上起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后者,下至入元而主要事迹在入元以前者。较近人丁传靖所编旧著,篇幅倍增,且网罗更为齐备。全书人物编排仿正史例,首列宋代诸帝及后妃、宗室、王子、公主,次列宋代各朝人物,大致以人物身份及其活动时代先后为序;末列不易确定具体时代者,则以所出资料之年代为序。全书以人为目,主要事迹依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则大体按类编排。对所收资料,一事而涉及数人者,悉列于主要人物名下,其它人物处则酌情以参见法提示。
本书内文印刷选用70克全木浆纸,厚薄适中而不透,纸色舒适悦目。布脊纸面精装,既美观大方,又坚固耐用。封面题签集苏轼字,贴合"宋代"主题;封面图案亦取自宋画。总而言之,这是一套从内容到形式均精心打造的经典之作,既可供学者研究,又饶有文化趣味,适宜读者品味赏读。
所谓"轶事",是指在"正史"以外,得之于当时亲自闻见和后世记载的材料与故事。这些轶事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言谈举止常有具体描述,比起正史来更生动活泼,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多方面的了解。因此,如能将正史上的记载,与民间的私人撰述参互考察,那么研究者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当会更,更具体。宋记的作者已经有将之视作纯粹史料之意识,一般只录亲自闻见之事,因此这些"轶事"显得平实可信;诗话也已成了衡文之作和记载故实的材料;其他宋代文献材料如"杂史"、"类书"等内容的著作,情况类同;加之宋代文献多有刻印甚佳的本子传世:这些都为重新编纂《宋人轶事汇编》提供了有益的条件。随着现代学术理念的变化,搜集材料方法的更新,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宋代文史研究的繁荣,等等,出版一本丰富详实的《宋人轶事汇编》已成为学术界一种迫切的要求。继《唐人轶事汇编》大受好评且为学界广泛使用之后,《宋人轶事汇编》的出版,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宋代文学、史学的研究作出巨大贡献。
民国丁传靖虽也曾编过《宋人轶事汇编》,但由于当时资料及研究方法等的局限,材料的丰富性和性都有不足。新编纂的《宋人轶事汇编》,在新的学术理念的指导和当代研究平台的支撑等有利条件之上,已从各个方面完成了对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的超越。在文献方面,丁书"约五百余种",本书所涉近千种,在其两倍以上,搜罗更加系统和广泛;在所收人物方面,丁书"六百余人",本书在2000人以上,为其4倍左右,反映宋代社会风貌更加和完整;在篇幅方面,丁书仅不到70万字,本书约223万字,在其3倍以上,提供的资料更加丰富和翔实。同时,本书在材料编排和处理等方面,更加谨慎而有序,体现出科学性;在研究方法上注意理论创新与文献考辨相结合,很好地运用比较法等,体现出学术性。加之本书前有二万字以上的学术性《前言》和谨严周详的《凡例》,后有详细的《引用书目》和方便的《人名索引》,真正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用价值相结合,客观评述与翔实考证相结合,为宋代文史研究提供全新的学术平台。
周勋初,男,1929年4月11日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有《高适年谱》、《韩非子札记》、《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唐语林校证》、《文史探微》、《唐人轶事汇编》(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册府元龟》校订本(主编)、《全唐五代诗》(及时主编)、《宋人轶事汇编》(主编)等数十种著作。
前言
凡例
卷
宋太祖
宋太宗三五
宋真宗四九
刘后六二
杨淑妃六五
李宸妃六五
卷二
宋仁宗六九
郭后九四
曹后九五
张贵妃一〇〇
宋英宗一〇二
高后一〇五
宋神宗一〇八
向后一一六
宋哲宗一一七
孟后一一九
刘后一二三
张夫人一二三
宋徽宗一二四
郑后一四〇
明达刘贵妃一四
明节刘贵妃一四
崔贵妃一四三
韦贤妃一四四
刘娘子一四七
宋钦宗一四七
朱后一五
王婉容一五
卷三
宋高宗一五三
吴后一七三
刘贵妃一七五
张贵妃一七六
刘夫人一七六
宋孝宗一七七
谢后一九四
宋光宗一九四
李后一九七
宋宁宗二〇〇
杨后二〇二
宋理宗二〇六
谢后二〇九
阎贵妃二一二
。。。。。
毕竟是宋人
日期:2014.11.22 作者:李欣 来源:文汇报
毕竟是宋人 ——读新编《宋人轶事汇编》有感
李欣
对宋人宋事一向大有兴趣,早先是倾慕,后来,又有所思。
宋人最卓绝的,是品位与识见。
中国传统审美,有一点特殊,绝异于西洋,也绝异于时见。诗文书画乃至琴艺,或言志,或求韵,旨趣都在知性层之上。相当于知性层的审美即是才华与技巧,贬抑才气、技巧,就成了传统老观念。因此,知性层,而不是感性层,是汉文明传统审美起平线,停滞于此,就判成低。至于感性层的声色媚好、绮语、激情,更无论了。宋人深得其中三昧,他们的判断是古典审美标准器。
米芾号称"米癫",其实艺术眼光敏锐,一点也不"癫"。他的《论书帖》,对张旭评价颇低:"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张旭实在没有真迹传世,倒是西安碑林《断千文》更近真些。看《断千文》拓本,章法、结字、线条节奏不断变幻,见得出才华见得到激情,却少了一点远韵。一阴一阳之谓道,才华激情与境界是艺术中的阴与阳,独阳不长,孤阴可也不生。刻意低调,追求境界,必以牺牲才华与感情为代价,如李叔同。相反,放纵才华与感情,也会损害韵味,如张旭。尤其激情一味,最是个迷惑人的。今人受西洋影响,溺于言情。其实,人在情中,心性为外物所转、为外境所移,物于物也,算不得理想状态。谭鑫培《桑园寄子》,一段二黄唱的本是思兄悲情,却处理得纹丝不动,不带半点哭腔,角儿与寻常艺人的差距就在这一点点。书法同理,米芾不是外行。他又批评过颜真卿与柳公权。颜柳楷书虽然赫赫有名,可是起笔、收笔处提按明显,装饰味儿浓,稍嫌雕琢,尤其是柳书,技术的痕迹无乃太过乎?米芾一语中的:"颜柳挑踢,为天下丑怪恶札之祖。"(《书史》)控制过分溢出的感情,控制技术,是传统老观念、好观念,"越名教而任自然"如米芾,也懂,在他,可谓难得。只能说是时代的力量,毕竟是宋人。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列过一份黑名单,上榜者有颜延之、鲍照、徐陵、庾信、李商隐、黄庭坚。榜单上没有李贺——虽说与李商隐诗风略近,或是觉他不够格?原来上黑名单,也须有些资本。张戒主"诗言志",对华藻、艳情、才华与技巧,统统斥之为"邪思"。尤其是后两者,不大瞧得上。特别拈出黄庭坚,让人对他的主张看得更清。他指斥黄诗"虽不多说妇人,然其韵度矜持,冶容太甚",那正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之术,思力安排旧典造就的慧光眩惑也。就美感的而言,张戒的观点似乎狭隘。就较高标准而言,自有道理。有一点需要指出,乍看,张戒的评判惊人,但同样的事物,仰视与俯视得出的结论不会相同。宋人眼界之高,从中可见一斑。
宋人品味琴艺,对炫技与煽情也很警觉。韩愈有一首《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据说欧阳修曾问苏轼,琴诗孰优,东坡答以韩诗,欧公冷冷说道:"此只是琵琶耳。"(《西清诗话》)醉翁之意岂在琵琶?在贬斥技巧与煽情罢了。琵琶是技巧性较强的乐器,"千日琵琶百日筝",说的是筝琶之别,也不妨看成琴琶之别。何况琴音古淡,不比琵琶感情跌宕。朱长文修《琴史》,独载欧阳修,无颖师,也无韩愈,孰是孰非,评判已在其中。
甚至,宋代皇室也能超脱于感官的愉悦,乃至知性的眩惑。《山谷题跋》里说,哲宗时,郭熙的画不被宝重,在宫中竟然充作了抹布,恐怕不是偶然。郭熙石皴作卷云,多圆无方,蟹爪树法,屈曲圆转。画面上曲线太多,失之纤巧,一定是这些媚惑感官的成分刺人眼目,才这般受冷落。更何况,郭氏笔下线条精致,不够松弛,不够质涩,更近于"画",而不是"写",技术的痕迹依然不轻,识者不会看不出。而徽宗,品位与乃兄神似。据说,他认为"定器有芒,不堪用"(叶寘《坦斋笔衡》),嫌定窑的瓷器色泽亮白,锋芒耀目,弃置不用。天家青睐的是汝瓷,有较为含蓄的天青色,或是更为沉着高贵的粉青。仅此一点,让迷恋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的清廷何以堪。
宋人的这些表达真好,毋需动用更多字、更多词,甚至毋需表达,已经懂得。懂得,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氤氲,就像鱼相忘于江湖。
宋人卓识不源于身份,源于文化。深厚的文化教养让他们意识到感官甚至知性的魅力与心灵中的超越倾向相冲突;而韵味、德行之所以总是让他们魂梦以之,因为后者所根柢的超越禀赋,是人性中较高贵的品性。宋人识见,与其说是一种禀好,毋宁说是一种尊严。
宋人如果活在当下,或许会孤独。活在典册之中则不然,德不孤,必有邻。周勋初先生主持、葛渭君先生等编纂的《宋人轶事汇编》,提供了这种可能:宋人之言、宋人之行济济一堂。全书收入两千两百余人,征引书目七百多种,编纂工作持续十五年,成书五巨册,篇幅远远超过近人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宋代,在文化识见上最中国,温宋代之故,或可知当下之新。
相当不错的图书。只是没有必要做成精装本。普装本的也太厚了。
非常好的一套书,如果不是促销,买这套书还是有点小贵。书是繁体竖排,一版一印1500册,当时入手时没货,恰好老家有货,托朋友收的快递。
很好很好,包装不错,运输也快,还有《唐人轶事汇编》想入手
采用的是上古经典装帧,纸面、布脊,字迹略淡,还可以接受,据说二印噶有所改进,不知是不是真的。
这本书是经典著作,不多说了。清风一枕,轶事半编,人间乐事。
很好的一套书,精装五册,活动期间购得,值得一读和收藏
很不错,送货也比较快,价格比较实惠,就是比较抢,虽然这套并不,买下来238供以后的小伙伴参考价位
为了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此一部书,我要慢慢读。
相当的好,排版非常好。值得拥有。特别是活动购买,值得。
《宋人轶事汇编(精装全五册)》,可惜不是一版一印的,遗憾!由于有点洁癖,必须另外买一套一版一印的才放心。
超棒的一套书!书脊是缎面,竖版繁体,各种宋人的小段子,可爱到不行
书很精美,大方而又美观。内容相当于一个个的人物传记被汇编在一起,可读性强,有别于正史,别有一番风味,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
宋人轶事汇编内容非常丰富,比中华书局出版的丁传靖本增加了许多内容,非常好。杂志之家的运送速度也快,就是包装忒简单,书角有折角。希望杂志之家今后多下些功夫。
很不错,值得一看!首先周勋初先生的前言写得很好,看人物轶事比看正史更有味,不会那么枯燥,要有趣的多。有宋一代的奇闻趣事,杂取百家,熔铸一炉,闲来翻阅,别开生面,茶余饭后,亦小事耳。卷首置周老先生洋洋洒洒一篇前言,可当学术论文看。该部书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品的书里面算是考究的,装帧和印刷都不错。该书相较丁传靖原书,人物和资料增加很多,征引材料更规范,两宋人文鼎盛,320年名人轶闻掌故荟萃一编,宋史学者爱好者之幸事!
买了《唐人轶事汇编》,一直期待这本“宋人”,无奈价格高还时常断货,正好赶上又有活动又有货,赶快入手,除了价格太高,其它的都还好,所以给个4星。
老师推荐的,值得一看,收藏价值也还可以!对宋代的一些边角可以了解得更清楚!
上古宋人轶事汇编印得很精美,只是还差唐人轶事汇编。
一次买了两套,一套自己看,一套准备送人。很不错的一套书,装帧精美,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资料详实。可读来消遣时间,可增长知识,可备查做学问。
宋人汇编,的这本书我早就很喜欢,他还有一些列的书,哈哈,编者,功力深厚,这次购入,也是缘分,读这本书非常开心,这次当当力度确实也很大,赞一个。期待以后读书节活动更好。
上古的这套《宋人轶事汇编》,我怀疑出厂的时候没有进行过检测。套装五册,有两册的书都存在问题,不是印刷出现空白,就是纸张破裂。苦了当当了!
唐人轶事汇编内容翔实,收罗齐备,但是和宋人轶事汇编一样,印刷的字体着墨太淡,太费目力,可能是为经济利益驱使,尽量惜墨吧,美中不足。
这套书非常精美,纸质光滑。选取大量书籍有关人物和事件分门别类。可见其用心。但我觉得印刷字体很细,看起来颜色较浅。总之,是一套精品书。
书的内容就不用说了,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市井细民,各种人的故事和段子,好看。书中无校记,无笺注,看着很清爽。塑封包装。这套书的书脊是布面的,不错,看着很精美。书的纸质很好。
所谓“轶事”,是指在“正史”以外,得之于当时亲自闻见和后世记载的材料与故事。这些轶事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言谈举止常有具体描述,比起正史来更生动活泼,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多方面的了解。因此,如能将正史上的记载,与民间的私人撰述参互考察,那么研究者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当会更全面,更具体。宋记的作者已经有将之视作纯粹史料之意识,一般只录亲自闻见之事,因此这些“轶事”显得平实可信;诗话也已成了衡文之作和记载故实的材料;其他宋代文献材料如“杂史”、“类书”等内容的著作,情况类同;加之宋代文献多有刻印甚佳的本子传世:这些都为重新编纂《宋人轶事…
这本宋人轶事汇编,和唐人轶事汇编一样,详细、有趣。
八卦故事 不多解释 很有意思的书 编者功德无量
周勋初先生主编的宋人轶事汇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精装繁体竖排,史料翔实,值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