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居里实验室取来放射化学之火,
他在科学的田野上滋兰树蕙,
他为祖国打造核盾牌,
他为中国的教育开拓新路。
他轻轻地走了,
正如他轻轻地来,
名、利、权、位,
都是他不屑一瞥的云彩。
杨承宗先生不但是我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是新中国核燃料化学的奠基人。1947年,他进入了著名的法国居里实验室,师从约里奥–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之女)。1951年学成后放弃优厚待遇归国,参与原子弹核燃料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核燃料化学的创立、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本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记录了杨承宗先生探索未知、治学育人、矢志报国的曲折历程,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感人情节;通过对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的记录,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放射化学及核燃料化学技术在艰苦条件下的发展历程,具有史料价值;同时,也折射出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
杨承宗(1911—2011),江苏吴江人。放射化学家、教育家。1932年毕业于大同大学。1951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二机部铀矿选冶研究所副所长,成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系主任。197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80年创办合肥联合大学。2001年获何梁何利奖。
边东子(1947—),浙江诸暨人。自由撰稿人。著有《风干的记忆——中关村特楼内的故事》、《北京饭店传奇》、《国宝同仁堂——同仁堂340年记》,广播剧《世纪之声》,长篇小说《神厨传奇》等。
王方定序
引
第1章 我的青少年时代
"老子才是生来就革命的"
求学上海
第2章 不平静的北平
郑大章先生
初涉放射化学
第3章 上海租界中的镭学研究
在上海重起炉灶
发现射线的散射现象
拒绝与汉奸合作
光复与出国
第4章 走进居里实验室
海上见闻
……
第5章 五十年代
第6章 在二机部五所的日子
第7章 做了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第8章 创办合肥联合大学
第9章 晚年杂记
附录
后记
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很重要,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可塑性强。如果不教育年轻人正确处理国家、人民和个人的关系,他就会学不好的东西。因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从小要把品行修好,学会尊重别人,把家庭搞和谐,把社会关系理顺了,再去考虑治理天下。这就是我的感受。
那时候中国人对放射化学很不了解,还真闹过笑话,"Radio"不就是"无线电"吗?因此有人就望文生义,把"放射化学"硬译成了"无线电化学"。因为我很喜欢无线电,这也增加了我的好奇和兴趣。所以就抱着对"Radio Chemistry"的向往,去学习放射化学了。那时候我根本不会想到以后会搞原子能、原子弹。
我打定主意,不能与汉奸合作,也不愿意与他们接触。这与郑先生的言传身教有关系。前面说了,在北京的时候,郑先生的舅舅王揖唐是华北伪政权中的大官,他要郑先生做教育部部长,可是郑先生拒绝和汉奸合作,冒着危险,和夫人一起来到上海。他就是我的榜样。在我的心里,做人要有人格,不与汉奸为伍是很自然的事。
那时候有个说法,当然是开玩笑的,叫做"万般皆下品,唯有原子高"。但它确实反映了那个时候,全国上上下下都是重视原子能的。因此我们研究所的工作,院里抓得特别紧。1954年初,我们所一部分从东皇城根旧址搬到中关村,当时是一片农田。我们在中关村新建的大楼是中关村及时座科研大楼。因为样子是方方正正的,北大的几个先生就笑我们的楼是"火柴盒子"。
科大刚刚下迁合肥时,本地人并不大欢迎我们,一是认为科大人花钱太冲,抬高了物价,给当地增加了负担。二是认为省、市领导对科大总是另眼相看,给科大照顾太多,尤其买任何东西都需要凭票、凭证供应的物品短缺年代,上边给科大的任何优惠都会在老百姓中迅速传开,称我们为"科老大",说是"`科老大`惹不起"。为此,我们也用自己的知识尽力,做一些稳定人心的工作。
书籍印刷得很清晰!物流好。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
打折买的,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