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出版社30年才出齐的目前世界上性、篇幅、资料最全的世界技术与社会发展通史之中文版,涵盖自远古至20世纪中叶人类技术的历程。全书800余万字,拥有3000余幅皆为珍贵的照片和专门绘制的插图。全书各章均由相关领域的20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撰写,内容翔实,材料丰富,观点新颖,富有思想性。本书具有收藏价值。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技术史》,是全球200名技术家从1954年到1984年30年磨一剑撰著成功的。4年前,技术史》中文版作为重点项目列入我国"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独家引进版权。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今年3月3日如愿获得了这套中文版7卷本《技术史》。有专家说,这是一部技术与文明的百科全书,是他们学习和启发兴趣的不尽的源……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技术史》,被英美媒体冠以""、"宏伟"、""、"专业"、"超群"这样的字眼,应该说非常中肯,决不是溢美之词。中文版的《技术史,做得非常认真,当然也无愧于这样的评价。我读《技术史》,更感兴趣的是它在"技术"、"专业"以外所下的功夫。因为它是"史",是"技术`史`。"史"是要让人"知兴替"的。阅读《技术史》第六、第七卷以后,颇有些兴奋。
技术史》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跳出了就技术论技术的框框。为此,主编特雷弗·I·威廉斯采取了两大措施。及时,是注重技术与经济、社会、政治的相互作用。威廉斯说:"我一直认为有必要强调经济、社会、治诸因素。我要求所有的撰稿人都记住这一点。"威廉斯指出,前5卷主要是告诉读者,什么东西被制造了,以及是何制造的。但是今天,由于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对于技术发展显而易见的影响,使得人们对这些方面的兴趣日益增长,一点不容忽视。
可以说,在主编的主持下,《技术史》的定位非常明确,它向上游与科学衔接,向下游与社会关联。这里举一个例子。在第五十八章《技术与生活质量》,作者写道:"食品预制在很大程度上从家庭或当地面包房转移到了工厂,这种工供应范围很大——有时供应到世界各地。食品加工技术不仅是保鲜问题,还包括维护公众健康的一系列重要准则。""食物的安全性、质量的性、实用加工的方便性都很重要。"作者在30年前说的这些话,对我今天的食品工业的生产和管理都有指导意义。作者还指出,"食品搀假是极其有害的——通常是愚昧无知的结果,也于肆无忌惮的贪婪。""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这些深刻的判断,就如同在评论2004年我国的劣质奶粉事件、2005年的"苏丹红1号"事件。食物的安全性、质量的性日益引起公众与管理者的重视,从《技术史》里人们能够得到多启发。
第二,是重视"事件的意义"。威廉斯认为,技术史影响着世界上的许多事件,同时又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事件的意义,即引起这些事件的原因及其结果,难道不是与这些事件一样重要、一样引起人们的关注吗?"为了突出"事件的意义",在第六、第七两卷的开始,安排了简要的历史述评。
在第六卷,及时章到第七章都是主编所说的"述评",包括世界历史背景,创新的源,技术发展的源泉,技术发展的经济学,管理、工会、政府的作用,工业化社会的教育。在《政府在技术发展中的职能》这一节,作者讨论了政府对技术体系发生作用的一些方面——信息、教育与培训、基础研究、政府控制的研究、工业研究。作者指出:"一个国家真正的长期的技术(因也是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政府与工业之间的共生关系,政府要将工业现状和长远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并加以分析。""如果政府要对国家有关技术开发的形式有充分的认识,并将这些情况向工业方面介绍,那就必须拥有品质的统服务,例如人力资源、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状况、科学与技术的成就及其收益、各部门的生产业绩、专利的销售、技术支付平衡等方面的信息。"这些述评内容广泛而丰富,提供了许多国际经验与理性思考,对相关的读者很有阅读价值。
写科技史读科技史,离不开事件;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事件的意义。意义使事件不再孤立,意义把事件连成一体。意义使《技术史》更具基础性、整合性,因此更具哲学性。事件的意义,提升了我们阅读的意。
本书特色:
·语言简练平实,术语使用适度,充分注重可读性。
·以图佐文,全书拥有300余幅珍贵照片和专门绘制的插图。
·尽可能用图版、地图、图表、表格作形象化的说明。
这七卷著作构成了座学识纪念碑。
——《自然》(Nature)
关于技术史的明晰的、的资料来源。
——《学史》(Medical History)
对技术家、历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而言,这是他们学习和激发兴趣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对类文化之技术方面的完整认识,本书是宏伟的、卓然超群的。
——《物理学与技术》(Physics and Technology)
这整部著作……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对这一主题的的处理,对任何学术图书馆或共图书馆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著作。
——《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这部宏伟的著作,将是每一所文献图书馆的必备书;同时对个人来说,拥有该书也是一件幸运快乐之事。
——《卫报》(Guardian)
在回顾近代技术发展的著作中,至今没有哪一部能像这部著作那样、样具有高水准的专业能力、那样均衡。
——《英国书讯》(British Book News)
查尔斯·约瑟夫·辛格(1876-1960),的科学史、技术史和经济史学家。1920-1934年任伦敦大学医学史讲师,后任教授,在该领域著述甚丰。1946-1948年任英国科学史学会主席。1947-1950年任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长。
第Ⅰ卷(远古至古代帝国衰落)
第Ⅰ卷前
第Ⅰ卷撰稿人
第Ⅰ卷期刊名称缩写
年表
第1编 基本社会因素
第2编 食物采集阶段
第3编 驯化活动
第4编 特化中的产业
第5编 金属的利用
第6编 交通
第7编 为科学作准备
第Ⅰ卷人名索引
第Ⅰ卷译后记
第Ⅰ卷图版
第Ⅱ卷(地中海文明与中世纪)
第Ⅱ卷前
第Ⅱ卷撰稿人
第Ⅱ卷期刊名称缩写
历史注释
第1编 基本生产
第2编 制造业
第3编 物质文明
第4编 运输
第5编 实用技术和应用化学
第Ⅱ卷人名索引
第Ⅱ卷译后记
第Ⅱ卷图版
第Ⅲ(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
第Ⅲ卷前
第Ⅲ卷撰稿人
第Ⅲ卷期刊名称缩写
第1编 基本生产
第2编 制造业
第3编 物质文明
第4编 交通
第5编 通向科学的途径
第Ⅲ卷人名索引
第Ⅲ卷译后记
第Ⅲ卷图版
第Ⅳ卷(工业革命)
第Ⅳ卷前
第Ⅳ卷撰稿人
第Ⅳ卷期刊名称缩写
第1编 基本生产
第2编 能的形式
第3编 制造业
第4编 静力工程
第5编 交通
第6编 技术的科学基
第Ⅳ卷人名索引
第Ⅳ卷译后记
第Ⅳ卷图版
第Ⅴ卷(19世纪下半叶)
第Ⅴ卷前
第Ⅴ卷撰稿人
第Ⅴ卷期刊名称缩写
第1编 基本生产
第2编 原动机
第3编 电力工业的兴起
第4编 化学工业
第5编 交通
第6编 土木工程
第7编 制造业
第8编 20世纪的门槛
第Ⅴ卷人名索引
第Ⅴ卷译后记
第Ⅴ卷图版
第Ⅵ卷(20世纪上部)
第Ⅵ、第Ⅶ卷前
第Ⅵ卷撰稿人
第1章 世界历史背景
第2章 创新的源泉
第3章 技术发展的经济学
第4章 管理
第5章 工会
第6章 政府的作用
第7章 工业化社会的教育
第8章 矿物燃料
第9章 自然动力资源
第10章 原子能
第11章 核武器的发展
第12章 电
第13章 农业
第14章 捕鱼和捕鲸
第15章 采煤
第16章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
第17章 金属的开采
第18章 金属的利用
第19章 钢和铁
第20章 化学工业:概况
第21章 化学工业
第22章 玻璃制造业
第23章 油漆
第24章 造纸
第25章 陶瓷
第26章 纺织工业:概况
第27章 纺织业
第28章 服装业
第Ⅵ卷人名索引
第Ⅵ卷译后记
第Ⅶ卷(20世纪下部)
第Ⅵ、第Ⅶ卷前
第Ⅶ卷撰稿人
第29章 世界运输市场的发展
第30章 道路车辆
第31章 船舶和船舶制造
第32章 铁路
第33章 飞机和飞行
第34章 导航设备
第35章 航天技术
第36章 土木工程
第37章 房屋和建筑学
第38章 城镇规划
第39章 工程的科学基
第40章 内燃机
第41章 汽轮机
第42章 机床
第43章 生产工程
第44章 流体动力
第45章 电力的生产、分配和利用
第46章 电子工程
第47章 家庭用具
第48章 计算机
第49章 仪器
第50章 电信
第51章 印刷
第52章 摄影术
第53章 电影摄影术
第54章 医学技术
第55章 供水与污水处理
第56章 食品工艺
第57章 深海技术
第58章 技术与生活质量
第Ⅶ卷人名索引
第Ⅶ卷译后记
经典
经典都不便宜
送货很及时
喜欢
这个商品不错~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物有所值,就是中国的技术发展史基本没有提及,还要我们的学者多多努力!
尽管只看了一部分,但是我认为非常适合保存,能大大开阔人的知识面
权威著作,历史的丰碑。可惜的是该书有部分成于五十年前,到今天有些观点己开始陈旧了。
我的购买心得是:先收藏,然后看评论,搞活动或特价时再入手。这套书我购买时639元
这个书不错,内容一流,只是缺了中国技术史介绍
《技术史》这套书较为详尽的反应了技术是如何不断演化的!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只有西方世界的介绍,没有中国的介绍!希望中国的学者不要鼠目寸光,为了我们的后代:请你们留下一两部传世经典的学术巨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