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不为人类而生,也不会为了人类而改变。
人类要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图发展,就要凭着自身的能力去努力拼搏。
生于贫寒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始终如一的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工作上是这样,兴趣和爱好上也是一样。
当生活渐于稳定,年纪渐长之际,该如何处理工作、家庭、兴趣之间的关系呢?《山就在那儿:逐梦中环到珠峰》是香港亨达集团副总经理,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监事,也是香港金融圈中及时个成功登顶珠峰的人——罗启义,从儿时的登山梦想到成功攀登世界之巅的心路历程,中间透过近三十年的股海沉浮风云变幻,近千座高山的攀登经历,更穿插着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各种画面,为读者展示出了作者多面充实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山就在那儿:逐梦中环到珠峰》内容有:兴趣爱好与工作家庭是否能够同时兼顾,作者在时间上是怎样协调安排的?年逾五十的作者,如何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年轻心态?股海无情,怎样才能在股市淘金而尽量避免失败?登山兴起,是选择一马当先直接攻顶还是统筹规划团队合作?挑战完世界之巅之后,该怎么制定下一个目标呢?
自序
前
CHAPTER ONE 寻梦
从心出发,有助事业
为事业暂时放下兴趣
从登山悟出投资之道
打好经济基础 重拾儿童梦想
克服心魔 勇于求变
CHAPTER TWO 磨练
股海无情、高山多变
不可轻视的"最容易"
失败皆因自大
过度自负 登山及投资大忌
总结教训再出发
评估风险保胜算
CHAPTER THREE 准备
客观分析、知己知彼
坚持梦想 感染同事
积累经验 严选装备
微细环节 决定生死
收错信息 一败涂地
CHAPTER FOUR 适应
顶峰在前、欲速不达
严守登封五部曲
进藏函疑云 出师险夭折
大本营的人生百态
先整固 再冲刺
保持耐性 自有斩获
CHAPTER FIVE 攻顶
量力而为、存亡分界
保密会议 低调出发
出发 争分夺秒
突击营地 养精蓄锐
摸黑抢攻 冰封眼镜
向导失散 孤注一掷
第二台阶 闻名不如见面
人梯英雄 为友舍命
跨过山友的尸体前进
重要关头 需学会放弃
向导追到吐
登顶 狼狈多余兴奋
CHAPTER SIX 下山
之所行之、见好就收
上山容易 下山难
一览众山小
雪地伸出剪刀脚
一赏珠峰堵车的滋味
疑幻似真白蒙天
举步维艰 平地摔倒
成功的呐喊
荣耀背后的牺牲
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
后记
回归平淡
金融市场是什么
金钱杀戮游戏
保密会议低调出发由于在海拔8300米往后攻顶的路段较为陡峭,很多地方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特别在攀上位于海拔8600米第二台阶的梯子时,每年都会发生人群拥挤"塞车"的事情。因前边的登山者可能走得较慢,后边的都给堵住了,导致登顶时间延误,曾经有登山者被阻达两小时之久,因氧气不足而伤亡,因此攻顶的时候,人愈少愈有利和安全。
我立即钻回自己的帐篷,把明天的行装先放好在一旁,再把几包脱水粮、备用的羽绒衣、手套、太阳镜及风镜等放进背包,要用上的其实大都随身佩带,如暖水瓶都是挂在背包的肩带上,能量嗜喱及太阳油等都会放在衣袋方便拿取。行进中如非必要,都不会打开背包,因打开背包就必须先停下来,放下背包也要找个平坦地方,一不小心可能连背包也丢掉,既浪费时间,又有风险。因为是攻顶的缘故,这次也会带上几枝用来拍照留念的旗子,包括香港的特区旗、公司的、金银业贸易场的、登山队的和香港国际创价学会的50周年纪念旗子,由于预计山顶必然大风,我提前在每枝旗的两旁贴上一根细铁丝,在拍照时就不用担心旗子会给风吹成一团。
为了掩人耳目,出发前我们还邀请了瑞士队的领队共进午餐,并强调我们饭后会进行高山适应性训练,会背上背包往一号营地走,不是攻顶,我们会待其他各队出发攻顶后才启程。当天一起吃午餐的还有国内富豪黄怒波,他当然也会与我们一起出发,午餐也是在我们平常那约30平方米的活动帐内进行。当天的菜色虽然不是很丰富,也可算是较合胃口了,有菜有肉,还有茄汁意大利粉,总较常吃的肥腻回锅肉好多了。然而午饭后的13:00时整,我们全队就正式踏上了攻顶之路。
各队员状态非常好,从前进营地算起,只花四个多小时,我们就到达了海拔7028米的一号营地(北坳营地),较前两趟快了逾两小时。北坳是从西藏北坡登珠峰顶的必经之路,顶部海拔7028米,在其下边的冰坡逾500米高、平均坡度逾50度,个别地段甚至垂直,像一座高耸的城墙,屹立在珠穆朗玛峰的腰部,也被称为珠峰的"大门"。通往北坳的险陡冰坡,其实由亿万年来的冰雪堆积而成,因此潜伏着冰崩和雪崩的威胁,也是珠峰中最危险的冰崩和雪崩地区。我每次走过的时候,都特别提高警惕,不敢松懈,怕那些冰柱受不住阳光的照射,因底部溶化而掉了下来。
每次在它们的底部经过时,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万一它真的倒下,我要往哪躲避。说实在的,在这冰坡上走的每一步,都让我气喘如牛,感觉就像背着一个几十公斤的人,爬上长长的陡坡,一不留神,还会踏前一步却滑后两步来。
在之前的高山适应性训练中,我们已来过北坳两次,及时次只逗留了半小时,便回到前进营地去了,第二次再来时,我们先把一些攻顶用的物资如连体羽绒服、高地营用的睡袋等,都先背到这里收藏,这样可减少再来时所带的物资。领队为了让我们登顶更顺利,建议我们多添一瓶氧气,特别是我们几个较年长的。在晚上睡觉时,我们可以吸氧,因而会休息得更好,有利于持续几天的攻顶行动。起初我们都不愿意,因一瓶氧气要多花5000元人民币,而且在训练时没用氧气也能按时登到海拔7500米,并且能够在同日返回海拔6400米,按理大可不用氧气也能应付攀上海拔7790米的路程,但在领队向我们权衡利害后,我们还是依他的建议办事。
那晚到达营地后,可能是走得较快的缘故,我钻进帐篷内不久,就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明显地我需要补充更多氧气以恢复体力。向导看到我的情况,就建议我开始用微量的氧气。其后我就慢慢感觉精神起来,也有胃口吃晚餐,晚上睡觉时,虽然难免半睡半醒,但醒来后,已感觉恢复体力了。
翌日早上10时整,我们准时向二号营地出发。由于领队让我们用上辅助氧气,尽管只是低流量,但走起来已觉较轻松。训练时花上五小时的路程,这趟只消三小时,我们便到达海拔7500米的大风口,沿途还有空停下来拍照,也较上一回足足走快了两个小时,明显地身体已适应高原活动和氧气的帮助。
大风口真是名副其实,那里刮起的大风,劲度就像香港刮八号风球一样,加上气温在摄氏零下20度以下,感觉就像置身于暴风雪中。那大风估计是由西面吹来,由于大风口这个坳口的高度,较东边周边的山峰高,珠峰的主山体及西南山脊较高,阻挡了一些风势的流向,东边却全无阻挡,空气就在这东边缺口涌出,形成"狭管效应",加强了风速,低温加上高风速,很易冻伤登山者。中国登山队在20世纪70年代一次攀登中,闯过大风口的一个突击组,就有二三十人同时被冻伤。我认识的一名山友,在2010年登珠峰时,在通过大风口的短短十多、二十分钟期间,因为头套没有盖好,右边脸颊被冷风吹得几乎冻伤,直接影响了他在攻顶时的表现,只爬到8800米,领队便认为以他当时体力,将不能按时登顶。
他被逼下山,真可谓功亏一篑。
我们沿着山脊前行,要站稳脚可谓不容易,我们必须把上升器牢牢扣着向导预先铺设好的路绳,每往前走一步,就把上升器往上推一下,凭着这根路绳,我们不致在风雪中迷路,更确保我们不会滑坠,因雪面是光滑的,滑坠者会越滚越快直至撞上阻碍物或掉至冰缝,甚至跌至雪坡底才会停止,不少登山者就是因此而身亡。由于这里风势太大,吹得凛凛冽冽,令天气越发酷寒,特别是手指往往会冻僵,幸好我早已把特厚的保暖手套,用绳子和橡皮圈系在前臂上,这样穿戴较容易,要用时马上套上保暖,需要操作器材时,也不会因脱下而被大风吹走。
登卓奥友时,我就见过有山友因拍照而脱下保暖手套,但很不幸手套被大风吹走了,结果他的两个指头被冻伤,需要切掉,再把脚趾移植替代。莫小看登山过程中出现的小错误,山不会对你有任何姑息和怜悯,实时会对你作出惩罚。
走过了大风口,路已由原来的大雪坡变成更陡的岩石坡,大雪坡可让你按自己的体力和步伐,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但大的岩石坡就费劲了,我们吃力地跨过一堆又一堆的大石头,有时更要手足并用才能跨上去,虽然有氧气辅助,然而每走一步都难免气喘吁吁,甚至喘上几口气才能接着走。抬头一望,二号营地就在上方,但咫尺天涯,其问大风雪依然不停,短短的一段路,令我苦不堪言。
刚抵达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我们卸下装备,就立即钻进营里休息,还好支持队伍早已为我们盖好了帐篷。向导为我们烧水,我们吃掉为这趟登山特备的脱水粮。因曾经参加国内的登山队,知道他们攻顶时一般只能提供蛋糕、饼干或馒头之类的食物充饥,这趟我们特别自备了十多包脱水粮。这些脱水粮是美国制造的,有吞拿鱼饭或酸甜牛肉意大利粉等味道。食品厂把材料烹煮好后,会进行脱水处理再包装,故此每包的重量都很轻。用餐前只要放入适量的热开水再封好,焗上约十分钟就可食用,味道竟和原来的差不多。不过价钱并不便宜,一人分量约一碗饭,便需约60元,但带来的方便和享受,在此时此地实在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虽然帐篷给大风吹得啪啪作响,令人难以入睡,但比起寒冷刺骨的营外,暖烘烘的帐篷恍若天堂。迷迷糊糊地,我也不知有没有睡着,一转眼已经天亮。其实在整个登山旅程期间,每晚我都睡得不好,但说来奇怪,一觉醒来我从不觉疲劳。
P1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