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图书
人气:48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本书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著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译出。全译本。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世界史>欧洲史  
  • 作者:[Steven] [Runciman]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807696834
  •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
  • 印刷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著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译出。全译本。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著作之一,累计重印达18次之多。

国内拜占庭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为本书指导,并推荐作序,在此深致感谢。

编辑推荐

接触朗西曼这本书后,发现它虽是一本正统的剑桥学术书,但文笔典雅雍容,可读性强,且立场公允,不带有强烈的作者在场感;

与我国宋明面对游牧民入侵亡国相比,拜占庭的覆灭更显得志气不挠,荡气回肠,拜占庭人受千年希腊罗马之风熏陶,大厦将倾之际,竟凸显出令人钦佩的公民意识和担当力;而奥斯曼人也展现出一支处于上升期的民族锐意进取的风范,与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的宽容。

其次深重译者,译者出于爱好,反复打磨译稿多年。作者懂晓语言多,资源来源小语种多,语言转化中变异多,译者尽力保持资料的可追索和性。

希望这本小书,能参与到读者的阅读生活中,能有一瞬间愉悦感受,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简介

作者:斯蒂文 朗西曼(Sir James Cochran Stevenson Runciman CH,1903-2000),英国著名拜占庭史、中世纪史专家。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精通多国语言(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格鲁吉亚语)。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周游列国,于多所大学任教,尤其在拜占庭历史及十字军史方面颇有造诣。1965年,《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迅速成为该领域经典之作,近半世纪以来,备受推崇,至2008年,原版已重印十八次。生动谨严,繁姿庄重,并存一书。

译者:马千,高校教师,出于个人喜好,费数年之力,对原书细致考证,对译稿精心打磨。倾注大量心血为本书加入译注,补录资料;保持语言自然生动以外,尽力还原了原书雅正庄重之风。

作者:斯蒂文 朗西曼(Sir James Cochran Stevenson Runciman CH,1903-2000),英国著名拜占庭史、中世纪史专家。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精通多国语言(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格鲁吉亚语)。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周游列国,于多所大学任教,尤其在拜占庭历史及十字军史方面颇有造诣。1965年,《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迅速成为该领域经典之作,近半世纪以来,备受推崇,至2008年,原版已重印十八次。生动谨严,繁姿庄重,并存一书。

译者:马千,高校教师,出于个人喜好,费数年之力,对原书细致考证,对译稿精心打磨。倾注大量心血为本书加入译注,补录资料;保持语言自然生动以外,尽力还原了原书雅正庄重之风。

目录

序言 译序 前言 及时章 帝国迟暮 第二章 奥斯曼崛起 第三章 皇帝与苏丹 第四章 西援之殇 第五章 准备围攻 第六章 围城开始 第七章 金角湾失守 第八章 褪色的希望 第九章 拜占庭的末日 第十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 第十一章 战败者的命运 第十二章 欧洲与征服者 第十三章 幸存者 附录一 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二 征服之后的君士坦丁堡教堂 译注 译者后记:论书中一处地名错误 参考文献 索引

在线预览

第四章西援之殇特拉布宗皇帝并非一个对穆拉德二世之死如释重负的人,西方各国普遍也流露出类似的乐观情绪。大使们根据来自苏丹宫廷的线报,对穆罕默德二世早年的失败大加渲染,以至于人们以为这位"无能"的新苏丹,不会成为西方基督教诸国的重大威胁。穆罕默德二世爽快地承认先皇与西方国家签署的条约,这更加深了人们的错觉。1451年夏末,当新苏丹即位的消息传至欧洲,前往阿德里安堡的欧洲使团络绎不绝。9月10日,苏丹款待了威尼斯代表团并续订了穆拉德五年前与之签署的和约。10天后,他又与匈牙利摄政匈雅提的代表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停战协定。拉古萨大使因为主动提出增加年贡至500金币,尤其获得了苏丹青睐。罗德岛骑士团以及莱斯博斯岛、希俄斯岛领主也纷纷派员满载礼物,前来朝贺,他们也都得到了善意的回馈。塞尔维亚君主不仅得到了自己的女儿,还被特许收回了若干斯特鲁马河流域的市镇。及时个抵达阿德里安堡的拜占庭使团原最为忧虑,不过他们也得到了苏丹的安抚并感到宽慰。苏丹不仅以古兰经起誓,务必会尊重拜占庭之领土完整,甚至还慷慨地许诺为流亡君士坦丁堡的奥尔汗王子支付一笔高达3000阿克切(Akce)的年金,经费来自原本属于奥尔汗位于斯特鲁马河谷的若干希腊市镇,以使后者维持体面的生活。甚至阿索斯山(MountAthos)修道团(自穆拉德二世后承认土耳其宗主权)也认为可与土耳其相安无事,共享太平。

新任苏丹看上去深受老臣哈里尔帕夏和平主义观念的影响。拜占庭外交官们小心地维护着与大维齐的友谊,并且收到了回报。但是,精明的观察家也意识到苏丹的温和姿态并非发自内心。他这么做的真实意图不过是为了在发起伟大战役时能够后方稳固。同时,大维齐哈里尔的影响力也远没有西方人想象的那样大。穆罕默德二世从未真正原谅哈里尔在1446年的所作所为。哈里尔的盟友伊萨克帕夏已经被调往安纳托利亚,而副首相扎加诺斯帕夏素来与哈里尔不睦,何况他还是宦官赛哈布的挚友,后者与新任苏丹私交甚笃,并支持苏丹的扩张政策。

然而土耳其宫廷的暗流涌动并不为西方国家所知晓,他们反而被威尼斯、布达佩斯传来消息所麻痹。经历了尼科波利斯与瓦尔纳的惨败,没有西方国家愿意再与土耳其兵戎相见。他们宁可相信战争是能够避免的,何况西方诸国受国内局势拖累,也缺乏出兵干预的准备。在中欧,哈布斯堡王朝的弗里德里希三世此刻忙于筹备即将在罗马举行的加冕礼(为了获得神圣罗马皇帝头衔,他甚至放弃了德国教会的特权),甚至觊觎着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王冠——这必然导致匈牙利摄政匈雅提的仇恨。法王查理七世则忙于重建百年战争后满目疮痍的国土,同时还要防备国内心怀叵测的诸侯——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后者的国土与财力都甚于他自己。菲利普倒是自忖具有十字军精神,然而当年父亲约翰在尼科波利斯战役中战败被俘,身陷囹圄,尚殷鉴不远,何况倘若他率部亲征,还要提防自己的公国被法王偷袭。英格兰同样受到百年战争的拖累,此时的国王虽然道德高尚,精神状况却不稳定,也就无心派出军队参与冒险。

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与苏格兰国王同样难以指望,而葡萄牙与卡斯蒂利亚王国正忙于对付境内的异教徒,也无暇他顾。表现出对东方事务兴趣的西方君主是阿拉贡的阿方索五世,他在1443年还继承了那不勒斯王位。此人的确醉心于发动对东方异教徒的远征,然而,他要求以获得拜占庭皇帝头衔作为酬劳,这一漫天要价的行为自然得不到拜占庭支持,于是西方的援助就更加渺茫了。

甚至教皇国也认为新苏丹不足为虑。而一些希腊难民团体开始四处游说,希望西方国家在穆罕默德二世成熟之前采取行动。其中最著名的说客为一意大利人托伦蒂诺的弗朗西斯科·菲莱福(FrancescoFilelfoofTolentino,为希腊学者约翰·克里索拉斯的女婿),他曾向法王查理递交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援信,力陈组织新一轮十字军的好处,并断言此时土耳其人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然而他的信件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1447年继位的教皇尼古拉斯五世是一名和平主义者,且心向学术,任内重大功绩之一便是创办了梵蒂冈图书馆。不过由于他深受流亡意大利的希腊学者贝萨里翁影响,对拜占庭心怀同情。然而即使教皇百般呼吁,也只是应者寥寥;何况拜占庭人对宗座并无好感,甚至连前任皇帝在大公会议签署的联合协议,都拒绝予以实施。

君士坦丁皇帝对他面临的困境了然于胸。1451年夏天,他派遣安德罗尼库斯·拜尼奥斯·莱昂塔里斯(AndronicusBryenniusLeontaris)前往威尼斯为帝国招募克里特弓箭手,随后安德罗尼库斯来到罗马代表皇帝向教皇传达亲善之意,同时还呈交了拜占庭感恩聚会团体(Synaxis)的一封信函。信中宣称上一届大公会议由于大牧首被蒙蔽,应该是无效的。他们呼吁在君士坦丁堡召开新一届大公会议,保障东正教主教列席,并缩减天主教会与会人数。很多"拒统派"知名人士在信件上署名,不过拜占庭神学家、哲学家乔治·斯库拉里斯·金纳迪乌斯(GennadiusScholarius,GeorgiosKourtesiosScholarios,GeorgeScholariusGennadius)是个例外,后者认定这番呼吁必然劳而无功——事情也果真如此。教皇既不准备推翻上届大公会议内容,也不准备谅解这些东正教异见者。尤其不幸的是,当拜占庭使者来到时,恰逢前牧首格里高利·玛玛斯辞职后驻留于罗马城内避难,他的添油加醋更坚定了教皇决不妥协的信念。尼古拉斯五世没有答复教士们的呼吁,在给拜占庭皇帝的回信中却要求后者利用,采取断然行动促成教会共融。教皇进一步指出,前任大牧首必须官复原职,拒不执行这项决定的希腊人应该送往罗马接受天主教的"再教育"。信中甚至有下列著名的句子:"如果君士坦丁堡的贵族与民众接受了联合的决议,您会发现整个罗马天主教会将倾力支持您与帝国;然而如果你和你的人民拒绝接受,我们将不得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拯救你们及我们的荣誉。"这样的通牒对皇帝而言于事无补,相反,它更坚定了金纳迪乌斯的反对。数月后,君士坦丁·普拉特里斯(ConstantinePlatris,绰号"英国人",大概由于他是一名英国罗拉德教派难民之子)作为布拉格胡斯教会(HussiteChurch)特使来到君士坦丁堡,并在狂热的人群中发表了一番关于信念的演讲。

当他回国时,拜占庭人交给他一封信件,信中严厉抨击了教皇的自负——此信得到了大量感恩聚会成员的支持,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金纳迪乌斯。然而,当苏丹懦弱无能的传言渐渐烟消云散时,拜占庭人的乐观情绪也随之消退,整个首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痛苦的氛围中,而此时东西方教会的关系不仅未见进展,反而有所倒退。

P56-59

……

媒体评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教授、《卫报》(The Guardian)、《历史》(History)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阅读过斯蒂文朗西曼的多本作品,其中包括这本书,作为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初学者,当时便深有感悟。

最深的感悟是作品具有的浪漫情调,远非学院派著作可比,不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显学养之厚重。他的作品在国际拜占庭学界浩繁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是独树一帜的话,那也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联想到这位睿智的作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拜占庭史专家)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历史叙事功底,这段精彩的传奇在他雍容高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历史》(History)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一位以其著作改变了我们对拜占庭、中世纪教会及十字军认知的历史学家。——《卫报》(The Guardian)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idiot查**的评论:

东西教会在城破前一日冰释前嫌的一幕最为动容。

2016-09-06 22:47:52
来自曹师爷**的评论:

我们也许不能够非常准确的去确认罗马到底是哪一天建成的,不像意大利的考古学家,我们在这里介绍过的《ROME:Day One》的作者Carandini所说的,罗马真的有一个很准确的建成日期,这个国家有很准确的成立的那一天。但是,我们很确定知道这个国家是什么时候灭亡的,那就是1453年的5月29号。 假如它真的是公元前750多年开始有了罗马这个政体,那么这个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就已经存在了2100多年了。

2016-04-22 22:44:23
来自小燕燕l**的评论:

好看,对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有兴趣可以看看。

2015-11-09 20:35:20
来自眉毛君**的评论:

很值的收藏的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不过还是得多看几次才好,这也是买书的好处。包装很好,封面看起来就超赞的,还是硬皮本,太喜欢了!

2015-12-04 10:19: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先是去书店猫了几页,当是书店的工作人员在旁边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把我看的这本书放到推荐的书架上。看了几页,真心学得不错,作者的写作水平咱无法评论,因为姐不懂语文,但是译者的中文功底实在让人佩服。但是建议那些对欧洲文化不了解的亲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再看这本书要不然看这本书会有点吃力。

2015-01-15 22:51:1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蛮震撼的,既有历史的严谨性又不缺钱文学性,好书。

2017-05-31 23:46:21
来自heauenb**的评论:

读这本书期待了很久,书的内容没让我失望,虽然这书郎西曼在1964年就写出来了,但国内才翻译进来,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没得到细致研究,实在可惜。众所周知,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中世纪结束的结束,但朗西曼认为,在此之前欧洲文艺复兴已经开始,而陷落后很长时间,北欧依然处在中世纪的思维里,当然,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写作方式也启发了我,尽管这场战争只有7个星期,但可以把这个历史关键点讲的很细致,再比如苏联史上的最后一天,二战最寒冷的一天,这种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很启发我,这是比万历十五年式的叙述还要精妙的路子。另外,作者郎西曼本人也是个贵…

2016-07-27 20:36:55
来自aldimeo**的评论: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包装很不错,昨天才下单,今天就送到,快递速度真快!

2014-12-29 14:28: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最近喜欢上这种很具体的战争史,还没有看,等看过了,再来评论。大家都说好,应该不错。

2017-08-23 09:37:18
来自长***恩**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本书,透过作者充满浪漫主义的文字更加充分的了解了这段历史

2017-07-13 09:53:19
来自邓***父**的评论:

国内少见的介绍君士坦丁堡历史的书籍。内容虽然是详实的历史知识,文笔却如同文学作品般流畅。

2017-09-26 08:44: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孩子要买的,很想了解那一段历史,书很不错,很全面,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历史书。

2017-09-28 17:42: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巨变。那一年究竟发生了设么。带着疑问,买了这本书。

2017-05-09 23:14: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仅仅是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更多的是极大的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2016-11-16 13:02:10
来自刚仔爱**的评论:

了解拜占庭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可缺少的精彩一笔!

2016-01-08 14:35: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包装很好,印刷很正,性价比很高,纸质号5星

2017-05-09 16:12: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让事情重新开始,对于一座叫君士坦丁堡的城市而言,这个节点发生在1453年!

2016-04-23 23:33: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评,详实地记载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的始末。

2016-04-04 19:02: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虽然15世纪的拜占庭早已没有了罗马的荣耀,但是依稀可以在君士坦丁堡发现罗马的踪影,直到1453君士坦丁堡的沦陷

2015-03-04 12:02: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接触朗西曼这本书后,发现它虽是一本正统的剑桥学术书,但文笔典雅雍容,可读性强,且立场公允,不带有强烈的作者在场感

2017-07-12 16:15:43
来自又一年**的评论:

短小精悍,译者较用心。据开卷八分钟介绍作者是个风趣的百科全书式贵族学神,作品也以小说的风格,将各种历史材料融会贯通,文笔流畅地写作了此书,本书有四分之一的部分叙述了君士坦丁堡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无论是威尼斯军队驰援不利的历史偶然,还是拜占庭本身羸弱的历史必然,总之这一战役值得历史去重视对待!

2016-10-26 13:44:42
来自jjs1983**的评论:

书很赞,系统的阐述了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前后各方原因以及战争过程,原以为作者会浓墨重彩的描述陷落之于西方的意义,但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却很精炼,想想也对,这种意义也许在西方是不言自明的吧.

2014-11-08 18:56: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印刷和装订绝对上乘。我是看过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君士坦丁堡陷落一章才对拜占庭历史产生兴趣才买此书的。想增加历史知识并打开写作的视野。书还没有看,但我相信这书买得不亏。

2015-05-01 20:35:55
来自秦又炎**的评论:

1453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战死沙场。千年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对应的电影是[征服:1453]

2017-05-28 22:37: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高8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8人唏嘘。——《历史》EK()  斯蒂文朗西曼D爵士,一位J以其权威著作改变了2我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打磨2译稿多年2。作6O者懂H晓语言多H8,8资源来源小2语种多,语言转化中变异多,译者尽力8保持资料的可追索和准确性。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情调8,远非学D院I派著作CS可比,不F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6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6显学养之厚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拜占庭史权威、南开大学历史T学院院长陈志强为本书指导,并推…

2015-11-30 23:40: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周读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再次证明了人类社会的两个正理:人类对于同派异见者的仇恨一定彻底的超越敌对分子;二是老大只有一个,且当你有权势的时候,否则,做任何事都是错的。

2017-08-25 22:16:03
来自kvein20**的评论:

罗马曾经是欧洲的骄傲,一个环地中海的帝国,横跨欧亚非大陆。后来分裂为东方的拜占庭罗马和西罗马。1453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攻陷,东罗马帝国陨落。朗西曼将这段传奇娓娓道来。

2016-07-26 20:39:55
来自思想上**的评论: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趁着活动4.9折购买的,性价比较高。了解一下中世纪的欧洲文明。

2017-05-30 17:32:49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