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助萨义德“理论旅行”的基本观点,完整而清晰地呈现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际遇,从被译介到解读和接纳,以及引发异见,直到后被应用。本书的研究表明,对于晚清中国来说,《人权宣言》不仅仅是一个“舶来品”,也不仅仅是一种“非我族类”,而是事实上已经逐步融入晚清中国的话语、思想文化和法政结构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其根本的含义,就是它的“入中国”以及“中国化”。
1、研究《人权宣言》与中国关系的本专著,填补此一领域空白
2、内含多幅珍贵图片,还原历史现场
程梦婧,法学博士。以人权研究为主要方向。曾攻读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荷兰人权研究所所在地)。现任教于重庆大学法学院。
序
导论
及时章 天人断裂:
人权宣言》来到晚清中国的场域
第二章 “人”的可能:
晚清中国对《人权宣言》的初识
第三章 在迎拒之间:
晚清中国对《人权宣言》的态度
第四章 他者的力量:
晚清中国对《人权宣言》的应用
结语
附录
今年正值《人权宣言》的个中文译本面世一百一十周年。本书的出版,是对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好纪念。阅读本书,将是读者经历的很有意义的思想、文化之旅。
——中国政法大学 王人博
本书分析晚清中国士人与《人权宣言》相识、相知、相惜的历史。作者用丰富扎实的史料、规范严谨的逻辑、惜墨如金的语言,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它是《人权宣言》与中国关系的本专著,也是中国人权理论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谢海定
本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让读者关注和思考《人权宣言》在中国的初次出场,以追寻一百多年中国人权思想文化史的一个标志性开端。
——重庆大学 程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