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好读书而求甚解图书
人气:28

好读书而求甚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所属分类:图书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学  
  • 作者:[叶圣陶]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3133005
  •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
  • 印刷时间:2017-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好读书而求甚解》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讲述如何阅读的作品,全名《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好读书而求甚解》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书中观点精妙独到,实用有效,是提升阅读技巧、改善低效阅读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编辑推荐

——无数人都在期盼的阅读指导书

——写作培训班专用教材,有效改善低效阅读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自媒体工作者、公众号运营、文案策划、教师、学生、家长、记者、编辑、文艺青年……都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开学季给孩子好的礼物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有“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著有《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等,与夏丏尊合著《七十二堂写作课》《文心》。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的态度 / 003

书 读书 / 005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009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 015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 018

略谈学习国文 / 031

文章例话》序 / 036

略谈学生读书 / 042

读书不是件容易的小事

要认真阅读 / 047

驱遣我们的想象 / 054

训练语感 / 061

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 067

揣摩 / 074

读书的方法

精读的指导/ 083

略读的指导/ 105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 131

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 / 147

中学国文学习法(节选) / 164

大学国文(现代之部)》序 / 174

大学国文(文言之部)》序 / 184

读书二首 / 200

读物的选择

关于读古文 / 205

读经与读外国语 / 208

读《教育杂志 读经问题专号》 / 212

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 215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 / 218

给少年儿童多介绍课外读物 / 235

给中学生介绍古书——读《经典常谈》 / 243

在线预览

阅读是写作的基

叶圣陶 著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重要, 我看更要着重训练。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譬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 不忘记,用得适当,就要训练。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现在语文教学虽说注意练习,其实练的不太多,这就影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老师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严格不是指老师整天逼着学生练这个练那个,使学生气都透不过来,而是说凡是要学生练习的,不要练过一下就算, 总要经常引导督促,直到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才罢手。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 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

阅读课要讲得透。叫讲得透,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诸如此类。有的老师热情有余,可是本钱不够,办法不多,对课文不能透彻理解,总希望求助于人,或是请一位高明的老师给讲讲,或是靠集体备课。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还在自己。只靠从别人那里拿来,自己不下功夫或者少下功夫,是不行的。譬如文与道的问题,人家说文与道该是统一的,你也相信文与道该是统一的,但是讲课文,该怎样讲才能体现文道统一,还得自辟蹊径。如果词句不甚了解,课文内容不大清楚,那就谈不到什么文和道了。原则可以共同研究商量,怎样适当地应用原则还是靠自己, 根本之点还是透彻理解课文。所以靠拿来不行,要自己下功夫钻研。

我去年到外地,曾经在一些学校听语文课。有些老师话说得很多,把四十五分钟独占了。其实许多话是大可不讲的。譬如课文涉及农村,就把课文放在一旁,大讲农村的优越性。这个办法比较容易,也见得热情, 但是不能说完成了语文课的任务。

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老师独占四十五分钟固然不适应这个要求,讲说和发问的时候启发性不多,也不容易使学生自觉地动脑筋。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起了主导作用。

听见有些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学生了不起,一部《创业史》两天就看完了,颇有点儿沾沾自喜。我想且慢鼓励,最要紧的是查一查读得怎么样,如果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 只知道故事的极简略的梗概,那不能不认为只是马马虎虎地读,马马虎虎地读是不值得鼓励的。一部《创业史》没读好,问题不算大,养成了马马虎虎的读书习惯,可要吃一辈子的亏。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作文出题是个问题。最近有一个学校拿来两篇作文让我看看,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写的,题目是《伟大鲁迅的革命精神》。两篇里病句很多,问我该怎样教学生避免这些病句。我看,病句这么多,毛病主要出在题目上。初中学生读了鲁迅的几篇文章,就要他们写鲁迅的革命精神。他们写不出什么却要勉强写,病句就不一而足了。

有些老师说《难忘的一件事》《我的母亲》之类的题目都出过了,要找几个新鲜题目,搜索枯肠,难乎其难。我想,现在老师都是和学生经常在一起的,对学生了解得多,出题目该不会很困难。

有些老师喜欢大家挂在口头的那些好听的话,学生作文写上那些话,就给圈上红圈。学生摸准老师喜欢这一套,就几次三番地来这一套,常常得五分。分数是多了,可是实际上写作能力并没提高多少。特别严重的是习惯于这一套,往深处想和写出自己真情实意的途径就给挡住了。

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要求本本精批细改,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与其事后辛劳,不如事前多作准备。平时不放松口头表达的训练,多注意指导阅读,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出了题目作一些必要的启发,诸如此类,都是事前准备。作了这些准备,改作文大概不会太费事了,而学生得到的实益可能多些。

1962 年1 月22 日作

刊4 月10 日《文汇报》

署名叶圣陶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a***6(**的评论:

叶老先生的书,值得一看

2017-11-11 20:19:18
来自j***g(**的评论:

很不错,正在看。有用

2017-11-22 08:36:13
来自boshi00**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7-11-22 18:49:05
来自孟danie**的评论:

大师的书籍,很好

2017-11-22 20:43:21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