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图书
人气:71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事死如生,解读中国古代陵寝的源起与变迁;超越疑古,揭示传统礼治世界的权力与秩序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史学理论>历史研究  
  • 作者:[杨宽]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杨宽著作集
  • 国际刊号:9787208137585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
  • 印刷时间:2016-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是杨宽先生探讨古代陵寝制度史的成果汇编,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了春秋战国之际陵墓的起源情况以及战国中期以后至唐宋明清陵寝制度的变迁;中编是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专题的探讨;下编“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则着重介绍了秦始皇陵园和秦汉陵墓的布局结构,是结合实地考察而得到的成果。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君王实行“事死如事生”的礼制,陵寝布局和规格与礼制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分析“陵”、“寝”、“庙”三者的关系,以及墓葬、陵园、石刻建筑的构造,展示了两千年来陵寝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对时代划分与特点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其中很多见解都是发前人所未发。本书先有日文版,由西岛定生监译(尾形勇、太田有子译)的《中国皇帝陵寝的起源和变迁》(学生社,1982年),后来由著者增订出版中文版《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这是新中国学者部以未刊稿的形式在日本公开发表的学术专著,被认为是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创举。

杨宽先生经典著作相关推荐链接:

1.《中国上古史导论》

2.《古史新探》

3.《古史探微》

4.《西周史》

5.《战国史》

6.《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7.《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作者简介

杨宽(1914-2005),原上海市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60年转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70年始专任复旦大学教授。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国历代尺度考》、《西周史》、《古史新探》、《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等。

目录

上编 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1

日文译本序1

一 前言5

二 陵墓的起源(春秋、战国之际)5

1殷周时期的墓葬6

2坟丘墓的出现7

3坟丘墓的普及8

4坟丘墓普及的原因10

5墓的名称的变化12

6“陵”出现的原因14

三 陵寝制度的创始时期(从战国中期到西汉)15

1庙、朝、寝、宫15

2宗庙的“寝”16

3陵与庙、寝的结合17

4陵与庙、寝结合的原因21

5寝的所在地点23

6寝的机能24

7陵寝制度和礼制25

8秦的陵寝制度25

9中山王墓与陵寝制度27

10秦始皇帝陵和寝30

11墓侧的“寝”的起源32

12宗庙制度和陵寝制度34

13陵寝制度和墓祭35

14“寝”的设备36

四 陵寝制度的确立时期(东汉)36

1上陵之礼和陵寝制度37

2明帝的上陵之礼38

3“上墓”的礼俗39

4推行“上陵之礼”的历史背景39

5宗庙制度的改革40

6陵寝规模的扩大41

五 陵寝制度的衰退时期(魏晋南北朝)42

1曹魏时期43

2晋代陵墓的构造43

3南北朝时代的陵墓44

4北魏的陵墓45

5永固陵的构造47

6北魏陵寝制度的特色48

六 陵寝制度扩张和改革时期(唐宋和明清)50

1唐代的陵寝制度52

2昭陵的构造52

3唐代陵园的发展55

4北宋的陵寝制度55

5北宋的“上宫”60

6北宋的“下宫”63

7南宋的陵园构造65

8明清陵园的特色66

七 历代陵寝制度和身份等级制70

1汉代坟墓的高低问题70

2坟丘的形制和等级72

3唐代陵墓的各种形制73

4唐代坟丘的高低问题75

八 代表等级地位的墓前神道两旁的石刻群76

1霍去病墓前石刻77

2东汉时期的状况77

3东汉石刻的特色78

4南北朝的石刻83

5唐代皇帝陵前的石刻群85

6石刻群和身份等级制(唐与宋)86

7明代以后的石刻群89

九 结语91

日文译本后记91

中编 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95

一 前言95

二 再论古代墓地上建“寝”的制度96

三 再论先秦墓上建筑100

四 “古不墓祭”问题的讨论102

五 周武王“上祭于毕”是否墓祭的问题106

六 殷墟王陵东区排葬坑的祭祀对象问题109

七 墓祭的起源和祭坛的设置112

八 上冢的礼俗和上陵之礼116

九 西汉中期以后坟墓前的祠堂建筑120

十 东汉墓前石祠及“寝”的建筑123

十一 先秦、秦汉之际陵寝布局的变化130

十二 汉代祠堂前的阙的建筑133

十三 汉代阙前的罘罳建筑138

十四 墓前神道上华表(石柱)的起源和演变142

十五 东汉和南朝墓前的石神兽148

十六 墓碑的起源及其发展152

十七 再论封建时代坟墓的等级制155

十八 陵区的形成及其发展159

十九 唐宋以后陵园建筑的演变163

二十 西夏陵园的布局166

下编 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169

一 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169

(一) 先秦墓上建筑不可能用于祭祀170

(二) 先秦墓上建筑当即“陵寝”的“寝”173

二 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探讨182

(一) 秦始皇陵园是在战国君王陵寝制度的基础上创设的182

(二) 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特点及其由来186

(三) 秦始皇陵园布局对西汉陵园的影响192

三 秦汉陵墓考察195

(一) 秦始皇陵园的布局196

(二) 西汉诸帝陵园的布局200

(三) 东汉诸陵的位置和象庄的石象207

四 先秦墓上建筑问题的再探讨209

(一) 殷墟“排葬坑”是否用于“墓祭”问题210

(二) 墓上建筑的用途问题212

(三) 对三点评论的答复215

附表一 西汉帝陵后陵规模表218

附表二 东汉陵寝规模表233

附表三 南朝陵墓现存石刻表236

附表四 唐代陵寝规模表239

附表五 唐陵原有石刻和现存石刻表242

附表六 唐昭陵已定位的陪葬墓和现存碑刻表245

附表七 北宋陵寝规模表251

附表八 宋陵石刻存毁状况表254

在线预览

《杨宽著作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4坟丘墓普及的原因

坟丘式墓葬为什么中原地区在春秋战国之际逐渐增多,到战国时代普遍推广呢?看来和当时社会变革密切有关。主要由于下列四个原因:

及时,由于贵族的没落,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兴起。原来贵族实行宗族的集体墓葬制,既有按贵族的等级和宗法关系 安葬的“公墓”(《周礼 春官 冢人》),又有“国人”集体安葬的“邦墓”(《周 礼 春官 墓大夫》)。不论“公墓”或“邦墓”,每个人的安葬都必须按礼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着一定的规格 和位置。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发生变革,社会组织发生变化,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原来贵族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开 始兴起。在同一墓葬区里,就出现贫富悬殊、身份高低不同的交错排列情况。同时由于经济上、政治上交往加强,东西南北流动的人增多,每个宗族或家族的墓葬就 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出现分散各处的现象。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有些人就像孔子所说的,为了便于识别起见,墓葬就采用各种不同的坟丘形式。

第二,随着贵族组织的解体,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的出现,家族私有财产的继承制逐渐代替宗族共有财产的继承制,人们的家族观念加强,因而重视已故家长的丧葬之礼,重视对祖先坟墓的建筑。《荀子,礼论篇》之所以特别重视丧葬之礼,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荀子认为“礼”就是讲究养生和送死的道理的,他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丧葬之礼是讲究送死的,他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像)其生 以送其死也。”就是说要像侍奉活人一样去送死人的丧葬。因此他进一步认为,能做好这点,就是“礼义之法式也”;如果与此相反,“厚其生而薄其死”,“是奸 人之道而倍(背)叛之心也”,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对于亲长的叛逆行为。基于这样的理论,荀子不仅主张讲究棺椁和随葬品的制作,也还主张重视墓圹(墓穴)和 坟丘的建筑。荀子说:“故圹垄,其貌象(像)室屋也。”就是说,建筑墓圹和坟丘必须像替活人建造住的房屋一样讲究。荀子这种主张,代表了战国时代统治者的 看法,因而建筑高大的坟墓就成为一时的风尚。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陈墨168**的评论:

杨宽的书,没说的,见一套买一套!尤其这个版本,超喜欢!

2017-09-23 17:19: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

2017-10-08 22:25:44
来自手空路**的评论:

太太太好了,书竟然是全新的,老板人好好啊,发货特别特别迅速,而且人很逗。国庆节也发货,谢过

2017-10-09 12:13: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2017-10-11 14:50:53
来自clarayi**的评论:

有见地,好好学习

2017-10-12 14:43: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杨宽先生大作,必须一读

2017-10-14 16:40: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考据非常详实,需要慢慢读

2017-10-15 11:14:38
来自苏西蒙**的评论:

杨宽教授的著作,值得慢慢啃!

2017-10-20 12:22: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杨宽先生大作,部部都是精品!遗憾的是本书简体排版,如果像裘锡圭先生的文集那样繁体横排就好了!

2017-10-24 12:14:55
来自初***(**的评论:

这一系列的书都很好,史料很多

2017-10-29 22:46:03
来自天学真**的评论:

杨宽的大作,很好的著作~

2017-10-31 21:58:15
来自紫轩依**的评论:

西周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奠基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受到历代的推崇,直至今日。对于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是有志于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所当知晓的。由于西周时期存世文献不多,且大多经过后世的编选和修订,因此对西周历史的研究是比较困难的,综合性的研究也不是很多。杨宽先生的《西周史》记述了西周时期二百八十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对西周历史最全面的研究,也是20世纪这一领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许多研究思路、方法、结论,到今天仍具有不可磨灭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西周以礼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详细梳理,…

2017-11-01 18:48:39
来自第七个**的评论: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2017-11-02 11:06: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杨宽先生的力作,值得推荐。活动时买的。

2017-11-02 14:36: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推荐给有兴趣的读者。

2017-11-07 21:14: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棒的书。

2017-11-11 16:13: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历代君王实行“事死如事生”的礼制,陵寝布局和规格与礼制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分析“陵”、“寝”、“庙”三者的关系,以及墓葬、陵园、石刻建筑的构造,展示了两千年来陵寝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对时代划分与特点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其中很多见解都是发前人所未发。本书先有日文版,由西岛定生监译(尾形勇、太田有子译)的《中国皇帝陵寝的起源和变迁》(学生社,1982年),后来由著者增订出版中文版《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这是新中国学者*部以未刊稿的形式在日本公开发表的学术专著,被认为是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创举。

2017-11-12 10:35: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之作,值得阅读收藏

2017-11-20 22:40:25
来自刘柳良**的评论: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7-11-21 20:42:35
来自d***y(**的评论:

由于贵族的没落,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兴起。原来贵族实行宗族的集体墓葬制,既有按贵族的等级和宗法关系 安葬的“公墓”(《周礼·春官·冢人》),又有“国人”集体安葬的“邦墓”(《周 礼·春官·墓大夫》)。不论“公墓”或“邦墓”,每个人的安葬都必须按礼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着一定的规格 和位置。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发生变革,社会组织发生变化,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原来贵族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开 始兴起。在同一墓葬区里,就出现贫富悬殊、身份高低不同的交错排列情况。同时由于经济上…

2017-09-14 18:25:29
来自毋忘莒**的评论:

在当当买书有十年了,一直没失望过,j四五千应该是有了

2017-09-23 10:27: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杨宽的书差不多要买齐了,当初怎么不去考历史系呢

2017-11-19 20:46:31
来自我想起**的评论:

复旦大学老教授的几本连著,都代表了老先生的学术功底,值得参看。

2017-10-22 17:21: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杨宽先生是早一辈研究古史的代表人物,其西周战国历史研究是经典

2017-06-20 09:35:45
来自罗马狄**的评论: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本来想买古代都城的,没货,推荐上有这本就买了,还未拜读

2017-11-18 22:59: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完了,對於認識中國古代陵寢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好書,如果早點看到這書,之前跑田野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相見恨晚

2016-11-17 14:12: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事死如生,解读中国古代陵寝的源起与变迁;超越疑古,揭示传统礼治世界的权力与秩序

2017-11-18 15:35:5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书,是了解古代陵寝,掌握古代礼制的一本好书!

2017-06-07 12:34:48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