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图书
人气:18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地宫,是皇陵的核心,是*神秘的地方;帝后妃的随葬珍宝历来备受世人瞩目;作者徐广源参加过乾隆裕陵地宫的清理;开启并清理过慈禧陵地宫、乾隆继后的地宫、香妃地宫;探查过诚嫔地宫、亲郡王的地宫;亲手整理过慈...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史学理论>历史研究  
  • 作者:[徐广源]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0463457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印刷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地宫,是皇陵的核心,是神秘的地方;帝后妃的随葬珍宝历来备受世人瞩目;作者徐广源参加过乾隆裕陵地宫的清理;开启并清理过慈禧陵地宫、乾隆继后的地宫、香妃地宫;探查过诚嫔地宫、亲郡王的地宫;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亲手找到了香妃的头颅骨……,他探过十九座皇陵地宫。作者以其非凡的奇特经历,向人娓娓讲述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内幕和神秘故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清朝陵园的专家徐广源的力作。由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岳南作序。全书分为十七章,作者以其非凡的亲身经历,翔实地讲述了有关清皇陵地宫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内幕和神秘故事。既是大众读物,又可以是专门研究清代皇族陵园文化的著作,具有可读性和出版价值,也是本书的卖点。

作者简介

徐广源,满族,1946年3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清朝清陵和清朝后妃的研究。曾任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多年。现为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先后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宫和纯惠皇贵妃地宫的清理工作;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探视过乾隆帝的诚嫔地宫、康熙帝皇七子淳度亲王允祐的地宫、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地宫等十几座地宫。出版专著有《清东陵史话》《清西陵史话》《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正说清朝十二帝陵》《清朝二十六后妃》《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清朝二十六后妃》《大清后妃私家相册》《大清皇陵探奇》《清宫佳丽三十人》《溯影追踪—皇陵旧照里的清史》等20余部,60余篇。

在线预览

及时章神秘光环下的皇陵地宫

神秘的皇陵地宫

在中国封建社会,陵寝是帝王坟墓的专有名词,其使用权一直被皇家所垄断。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与伦比的财富。他们深信自己死后可以成神,可以入地升天,可以转世投胎,可以对人世、对后代继续施展威力,因而他们在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寝营建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皇帝们为了在冥间生活得更为安全、舒适,他们实行厚葬,死后将生前敛聚的大量奇珍异宝随葬地宫。他们为了使这些随葬珍宝免遭盗失,不仅把陵墓修建得坚固异常,把地宫修建得相当隐蔽,而且采取了许多保密措施,并故意制造了许多神秘的舆论。因此,从陵寝诞生的那24小时起,皇陵及其地宫就被套上了神秘的光环,而且随着封建化的不断加深,这个光环越来越大,皇陵地宫也就变得越来越神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汉文帝刘恒生前就为自己营建了霸陵。24小时,他到陵园巡视,环顾四周山势,触景生情。他联想到过去多少皇(王)陵被盗,即使是英明一世、雄才大略的明主也难逃劫难,不由得感慨万千,回过头来对群臣说:“嗟乎!以北山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身旁的大臣张释之回奏道:“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憾焉?”文帝听后大为感悟。在厚葬成风的当时,他却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推行薄葬: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不起丘垄,陵制务从俭约,不以金银铜锡为饰,专以瓦器随葬。临终之时,他又留下遗诏,改革皇帝崩逝后天下臣民“重服久临”的旧制。

汉文帝的思想和做法,受到了后世的推崇和赞扬,曾经影响了一部分帝王。但总的来看,在封建社会,帝王及其后妃们实行厚葬始终占据着主流。也正因为如此,皇陵地宫中那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使得那些贪婪之徒垂涎三尺,昼夜谋算。他们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极,盗掘了一个又一个皇陵地宫,帝后尸骨狼藉,随葬珍宝被洗劫一空。

地宫又叫玄宫、元宫,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下殿堂,所以也称地下宫殿。出于保密的需要,关于皇陵地宫的结构、规制,史书上很少记载,往代档案又毁坏、遗失殆尽。所以,历朝的皇陵地宫一直神秘难测,迷雾重重。秦始皇陵地宫到底被盗与否,流传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至今依然扑朔迷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由于结构异常坚固,未遭盗掘,其地宫的真面目也就无从知晓。皇陵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古往今来,人们作出了种种的推断和猜测。

有人说,皇陵地宫是一眼巨大的井,井水深不可测,下通海眼,井内寒气逼人,阴森恐怖。帝后棺椁被几条巨大的铁链悬在水面之上,长期被阴凉奇寒的水气所吸,棺内尸体永不腐烂。

有人说,地宫内由高人设计安装了无数机关暗器,地下到处是翻板、陷坑、穿地锦,顶部设置了连弩、飞刀、毒箭,闯入者踏进地宫一步,将会立即被擒,或顷刻间变为肉酱。

有人说,地宫内充满了毒气,人若进入,立即中毒,气绝身亡,化为一摊脓血。

还有人说,为了不使地宫的秘密外传,陵寝建成后,将所有参与修建地宫的人秘密杀死……

1956年5月,由历史学家吴晗发起、总理批准的明定陵地宫发掘工程正式启动。1958年9月6日,新华社播发了这一发掘的重大消息,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明定陵地宫的发掘、整理、开放,及时次揭开了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它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世人:皇陵地宫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神秘。皇陵地宫不是一口井,帝、后棺椁是放置在石制的棺床上的。地宫内更没有什么机关暗器。

明定陵地宫中殿的三个白石宝座、青花大缸和

黄色琉璃五供及地面上铺的木板(岳南提供)

明定陵地宫后殿(张大宇摄)

明定陵地宫如此,明朝的其他帝陵地宫是否也是如此?明朝以前的历代陵寝地宫是否与之相似?明朝以后的清朝皇陵地宫又是什么样子?

这一连串的疑问,表明定陵地宫的发掘开放还没有揭开神秘的面纱,皇陵地宫仍然迷雾重重。

清皇陵地宫巡礼

清朝是中国一个封建王朝,如果从1616年(天命元年)清太祖弩尔哈齐称汗算起,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正式退位,总计二百九十六年。在这将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内,清朝共修建了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十座妃园寝以及大量的王爷、皇子、公主、大臣、官员等的园寝和坟墓。

清朝皇陵位置图

清朝皇陵大体上分布在三处,即今辽宁省的盛京三陵、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和河北省易县的清西陵。盛京三陵也称关外三陵、清初三陵。这三陵指的是辽宁省新宾县的永陵、沈阳市东郊

清永陵四碑亭

的福陵和沈阳市北郊的昭陵。永陵埋葬的肇、兴、景、显四祖生前都未当过皇帝,他们都是后来被追尊的。福陵内葬的是清太祖弩尔哈齐。他为统一满洲,建立大清基业,戎马倥傯,征战数十年。他生前虽未称帝,但已建立了后金政权,是清朝的奠基人。昭陵内葬的是清太宗皇太极。他在天聪十年(1636年)称帝,建立了清朝,是名副其实的清朝及时帝。

盛京三陵建于清初,规模较小,朴实俭约。因埋葬的都是骨灰,加之当时政权初建,国力薄弱,所以没有建规模庞大的地宫,地宫里也不会随葬大量的珍宝。

清东陵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以西,在清朝皇家陵园中是规模较大的一处。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筹建顺治帝的孝陵,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陵重修告竣,历时二百四十七年,共建有皇帝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

清东陵平面示意图

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皇后陵四座(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皇后的孝东陵、孝贞皇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孝钦皇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妃园寝五座(景陵皇贵妃园寝、景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这些陵寝内共埋葬了五位皇帝、十五位皇后、一百三十六位妃嫔、一位皇子,共计一百五十七人。在清朝,清东陵陵园总面积约达二千五百平方公里,分前圈和后龙两部分,陵寝建在前圈之内。清东陵这处风水宝地,是顺治帝生前亲自选定的。

清东陵全景

清西陵位于今河北省易县梁格庄以西,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到1914年崇陵完工,历时一百八十四年,建有皇帝陵四座(雍正帝的泰陵、嘉庆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光绪帝的崇陵)、皇后陵三座(孝圣皇后的泰东陵、孝和皇后的昌西陵、孝静皇后的慕东陵)、妃园寝三座(泰陵妃园寝、昌陵妃园寝、崇陵妃园寝),亲王园寝二座、阿哥园寝一座、公主园寝一座。共埋葬了四位皇帝、九位皇后、五十七位妃嫔、二位亲王、六位皇子皇孙、二位公主,共计八十人。

清西陵平面示意图

清西陵泰陵前区鸟瞰

从已经发掘开放的明定陵地宫来看,明陵地宫很深,在中轴线上有前、中、后三殿,中轴线左右还有配殿。虽然明朝的其他皇陵均未发掘,但定陵地宫基本上可以作为明陵地宫的代表。

清朝皇帝陵的地宫则距地面较浅。其中除道光帝的慕陵为四券二门外,裕陵、昌陵、定陵、惠陵、崇陵五座皇帝陵地宫均为九券四门(即由九道券和四道石门组成)。孝陵、景陵和泰陵地宫的规制尚不清楚。帝后棺椁安放在金券内。四道石门共有石门八扇,每个门扇上都雕刻一尊菩萨立像,总称“八大菩萨”。在清朝的皇帝陵中,目前仅知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嘉庆帝的昌陵地宫内有经文、佛像和各种佛教题材的雕刻图案。道光帝对自己的陵寝地宫作了重大改革,改为四券二门,只在四扇石门上雕刻四尊菩萨像;取消了经文、佛像、图案的雕刻;地宫顶部由琉璃瓦顶改为蓑衣顶;地宫下设龙须沟(地下排水沟)。慕陵地宫规制对后世清陵影响较大,其后营建的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光绪帝的崇陵,都取消了经文、佛像雕刻,采用了蓑衣顶,设置了龙须沟,唯独沿用了九券四门和雕刻八大菩萨的做法。

皇后陵地宫小于皇帝陵地宫,一般为五券四门或四券一门。地宫内无经文佛像雕刻,石门上也无菩萨像雕刻。只有一个特例,就是乾隆帝的生母孝圣皇后的泰东陵地宫有经文佛像雕刻,反映了乾隆朝的雄厚的国力和墓主人的宗教信仰。

皇后以下的妃嫔共分七个等级,即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些人入葬时一般都各自为券,每人一座地宫。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这些人的地宫又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其规制远逊于帝后陵的地宫。其中皇贵妃、贵妃、妃为一个等级,地宫为四券一门,即罩门券、门洞券、梓券、金券;嫔的地宫为砖券,无石门,券前只有挡券墙一道;贵人和常在、答应的地宫为一个类型,为砖池,也有称为天落池的,其实就是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池子,入葬时,棺椁从上而落,然后用条石封盖上池口,成砌月台,夯筑或砖砌宝顶。砖池是等级低的地宫。

清朝入关初期,崇尚俭朴,未成年的早殇皇子、皇女,只备小式朱棺,入葬后不封不树,地面上不留任何痕迹,也没有任何祭祀。迄今尚未发现这类早殇皇子、皇女有随葬珍宝的记载。从乾隆朝开始,才为早殇的皇子、皇女营建园寝,筑造地宫(顺治帝的荣亲王为特例),有了随葬品,后来自然也就难逃园寝被盗、毁棺抛尸的厄运。

清朝皇家陵寝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陵寝制度中一个辉煌时期的杰作。

清东陵的三次浩劫

清朝三大皇家陵园中规模较大的清东陵,于2000年11月30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东陵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从清王朝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三十八年间,内忧外患,兵匪滋孳,清东陵曾先后遭到三次大规模的盗劫,变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损失惨重。

及时次盗劫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挂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及时次东陵大盗案。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时任奉军二十八军某团团长的马福田是河北省遵化县人,早已对清东陵的地下葬宝垂涎三尺。当时他正好带兵驻扎在马兰峪,想与当地惯匪王绍义秘密勾结,伺机盗宝。没想到他们的企图被驻扎在马兰峪四十里之外的孙殿英部所侦知。其实孙殿英对东陵也早有觊觎之心。肥肉岂能落入他人之口?孙殿英立即命令手下师长谭温江率兵攻击马福田,两军在马兰峪展开了一场激战,马福田终因兵微将寡而狼狈逃走。于是,谭温江率“得胜之师”进驻马兰峪。他们以军事演习为名,实行戒严,封锁消息,断绝交通,在整整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盗掘了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将地上、地下珍宝掠夺一空。盗案发生四十天后,正在天津张园居住的清逊帝溥仪得知被盗信息后,很快派宗室遗臣匆匆赶到东陵,对被盗的陵寝进行了善后处理,将被抛出棺外的尸体尸骨重新予以殓葬。这次盗案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尽管溥仪强烈要求民国政府缉拿并严惩盗犯,但由于孙殿英重贿民国政府要员,此案不了了之。

孙殿英像

被盗后的慈禧陵方城地面

第二次盗劫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这一年的下半年,清东陵地区的民主革命政权尚未正式建立,政治上出现了临时真空,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便乘机制造了又一起震惊中外的东陵大盗案。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皇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陵寝被盗之多,损失之惨重,超过了及时次盗案。这次盗案发生前后,其他陵寝也相继被盗,陵园外围的大量陪葬墓无一幸免。

第三次盗劫东陵第二次盗案发生后,尽管我人民政府对盗陵犯进行了严厉镇压,但仍然有一些人贼心不死,欲壑难填。1949年,清东陵地区的某些不法村民又对那些被盗陵寝进行了一次“扫仓”。所谓“扫仓”,就是将已被盗过的地宫进行二次盗劫,不使珍宝遗漏。经过这次扫仓,那些被盗匪遗漏而幸存的文物,特别是地宫金井中的珍宝,全部被扫荡一空。

清东陵的三次被盗,是中国文明史上的浩劫,它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和精神遗恨。

第二章裕陵地宫开启始末◇

第二章裕陵地宫开启始末

裕陵外景

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

1978年4月30日,新华通讯社通过强大的电波播发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

新华社石家庄四月三十日电,我国又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地下宫殿——清朝修筑的裕陵地宫,最近正式开放,接待观众。

坐落在北京以东一百二十五公里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的裕陵,是清朝皇帝乾隆的陵墓,清东陵的一个组成部分。清东陵共有十五座陵墓,其中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的帝陵五座。由于乾隆是清朝统治时间很长的一个封建帝王,所以裕陵不仅规模大,建筑工艺水平也较高。这座陵墓从1743年(即乾隆八年)动工兴建,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建成。据文献记载,修建裕陵耗费的白银约一百八十万两。

裕陵虽然沿袭了明陵的建筑形式和手法,但又独具特点。由牌楼、朝房、配殿等组成的建筑群,被一条通往陵寝的十二米宽的砖石道连接起来,主次分明,颇具节奏感。八对石像生分别排列在砖石道两旁。明楼是全陵较高的建筑物,登高远望,陵寝全貌尽收眼底。明楼下面有一座方城,方城的正中部位是地宫的入口处。裕陵地宫进深五十四米,总面积三百二十七平方米。地宫由四道石门和三间堂室组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结构。八扇重约两吨的石门上,各雕刻着一个菩萨立像。八个菩萨浮雕,线条清晰,形态逼真,看来极为相似,细瞧又神态各异。地宫的尽头安放着乾隆的棺木。地宫的内壁和券顶上雕刻的各种佛像和图案,显示了匠师们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裕陵地宫在进行了整理和维修后,正式对观众开放。

这一消息被各新闻媒体纷纷转载,迅速在国内外传播开来。清裕陵地宫是我国继明定陵之后开放的第二座皇陵地宫,也是开放的及时座清朝皇陵地宫。上述报道之所以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力,有两点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地宫的主人是声名显赫、在中国皇帝中掌实权最长、寿命也最长的乾隆帝;二是这座地宫与明定陵相

乾隆皇帝朝服像

比,较大的特点是里面布满了各种佛教题材的石雕图案以及数以万计的藏、梵文字经咒。裕陵地宫是1978年1月29日正式向游人开放的,当时距春节只有九天。由于人们的相互传告,在春节期间就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旅游高潮。到了4月30日,新华社的消息播出后,四面八方的游人更是纷至沓来。这年的五一节,裕陵前宽敞的海墁广场上游人如潮,售票口的玻璃挤碎了,宫门口的检票员检不过票来,参观的人流竟一拥而进,值班的警察不得不鸣枪示警……地宫里的游人达到了饱和,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进不去。工作人员紧张地抱着棺床上的两个地宫文物展橱,寸步不敢离开……日落了,游人都走了,清东陵的值班工作人员个个喊哑了嗓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倒在床上便进入了梦乡。

裕陵地宫金券内的帝后棺椁

此后,连续几年的“五一”“十一”几乎都是如此。据统计,游人较高峰每天曾达到过一万八千多人。近两万的游人都集中在裕陵和慈禧陵,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裕陵地宫在开放之前,并未作过大量的宣传报道,也没有进行什么新闻炒作,更没有开过新闻会。当时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后更名为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只有二十多名职工,没有专职搞宣传的。没想到新华社的一条消息,竟引发了连续数年的旅游高潮。这件事不能不让人深思:现在有些文物单位,把旅游事业的发展寄托在新闻炒作上,经常忙于新闻会之类的事情,而不注重文物保护、内部管理和文物内涵的展现,致使很多游人高兴而来,败兴而归,很少再有回头客。“酒香不怕巷子深”,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好酒”。

停止发掘帝王陵

1956年对明定陵的发掘,实际上是为发掘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而先期进行的一次试点性发掘。但是,此事在当时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后,国内便兴起了一股挖掘帝王陵墓的浪潮。

毋庸讳言,明定陵的发掘及其数千件珍贵文物的出土,对于明代历史和中国陵寝制度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我们对文物的保护技术还没有达到先进的水平,特别是对出土的纸质、木质、丝织文物的保护更是缺乏相应的技术,致使这些珍贵文物或入手为泥,或见风成灰,或变形、变色、变质,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愧对祖宗和后世子孙。明定陵地宫中出土的文物,也存在这种情况。为此,在明定陵地宫发掘后不久,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二人当年均对发掘定陵持反对态度)的联合提议下,国务院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

明定陵地宫后殿刚打开时的原状(胡汉生提供)

可是,吴晗、郭沫若等文化名人对不能发掘明长陵,总是不太甘心。据岳南先生写的《风雪定陵》记载,1965年总理陪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参观明定陵时,吴晗也陪同参观。他曾借阿尤布汗赞美定陵地宫的机会,再一次当面请求批准发掘明长陵,但遭到了总理的拒绝。至此,发掘帝王陵墓的举动终于画上了句号。

既然国家已明文禁止发掘帝王陵墓,那么为什么十几年后又有开启清陵地宫之举呢?清朝皇帝陵有十二座之多,为什么单单选中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宫?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裕陵的兴建说起。

乾隆帝是否亲点陵穴

乾隆帝即位时二十五岁,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大清帝国在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精心治理下,国泰民安,国力强盛,为乾隆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在清朝诸帝中,多数皇帝在刚即位时所面临的形势都是十分严峻的,唯独乾隆帝例外,他的父、祖留给他的是一派辉煌。

即位不久的乾隆皇帝

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初二日,乾隆帝为其父雍正帝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其葬入了直隶易州的泰陵地宫。从此,在关内出现了东陵和西陵两大皇家陵园。

按照封建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要相度万年吉地,营建陵寝。乾隆三年(1738年),一些大臣向乾隆帝提出了相度万年吉地的奏请。是将自己的陵寝建在遵化昌瑞山下的孝陵、景陵附近,还是建在易县的泰陵旁边?当时乾隆帝还未拿定主意。几年后,为了平衡东陵、西陵的关系,他才于乾隆七年(1742年)正式将陵址选定在遵化孝陵以西的胜水峪。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十日丑时,陵寝正式破土兴工,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工告竣。整个工程历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山东读**的评论:

无非游记散文,毫无学术价值,考古报告更谈不上,后悔买了。

2017-10-26 23:26:01
来自山东读**的评论:

无非游记散文,毫无学术价值,考古报告更谈不上,后悔买了。

2017-10-26 23:26:37
来自深秋之**的评论:

力挺徐老师的书

2017-10-31 12:55:13
来自深秋之**的评论:

好 非常好

2017-10-31 17:25:02
来自深秋之**的评论: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2017-11-10 20:01:29
来自fdad**的评论: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7-11-10 22:03: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书店看到了,还是当当优惠

2017-11-16 19:49: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徐老师的作品,必须支持

2017-11-20 14:13: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不错的

2017-11-21 11:40:21
来自明宜正**的评论:

徐广源先生每一部著作都非常不错,这本书比以前的两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极力推荐

2017-10-31 19:04:45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