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沙龙的主题是“大气雾霾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和思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石广玉院士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教授担任领衔科学家。为气象、气候、环境、能源、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与会专家结合各自原创性研究结果,针对大气雾霾与能源结构,雾霾形成机制及其来源认识,雾霾污染控制对策,雾霾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交流互动,争辩质疑,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部分专家简介
安俊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过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形成与演化机理及其控制试验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亚对流层臭氧季节变化中人为源和生物源的贡献”“HONO来源对京津冀大气中O3和NOy影响”,国家“863”课题“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模拟与风险控制技术”等。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从事大气化学/大气环境研究。
陈建民、: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与重点项目、上海市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等20余项,在气溶胶化学、霾成因与雾化学、大气非均相反应等方面研究成果150余篇,SCI论文130余篇。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6项。
陈敏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50余篇,合作编写教材3部,获省级奖2项。
中国大气雾-霾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张小曳
燃煤使用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曲思建
机动车在我国大气雾- 霾研究中的作用及影响——王建昕
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大气的氧化性与二次颗粒物生成——陈忠明
沙尘气溶胶对细颗粒和臭氧的影响——丁爱军
表界面化学反应过程对粒子形成的影响——茂发
二次硫酸盐的生成过程研究及探讨——宋 宇
新粒子生成过程中颗粒物的吸湿性观测研究——吴志军
雾- 霾天气下气溶胶单颗粒特征——邵龙义
光学遥测技术在大气雾- 霾研究中的应用——谢品华
我国大气雾- 霾综合治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贺克斌
中国大气污染物的跨国境双向输送——林金泰
PM2.5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范中杰
专家简介
部分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聚焦雾霾
中国科协日前在北京举行了第九十四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本期沙龙的主题是“大气雾-霾研究中的科学问题与思考”,来自全国20多家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30余位专家结合各自原创性研究结果,针对大气雾霾与能源结构、雾霾形成机制及其来源认识、雾霾污染控制对策、雾霾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深入探讨。
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7日18版)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聚焦雾霾
近日,中国科协在京举行第94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主题为“大气雾-霾研究中的科学问题与思考”。来自全国20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围绕大气雾-霾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沙龙由中国气象学会承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协办。
专家们认为,燃煤是导致我国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机动车排放也对污染发生有重要贡献,部分地区生物质燃烧等也助推了处在高位的大气污染。控制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不断改善煤的清洁利用是两条控制我国煤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路径。在机动车污染控制方面,对工程、农用和不达标车辆污染排放的控制是更为重要的方面。会上还讨论了在重污染期间二次气溶胶形成的机制,包括大气氧化性、非均相化学反应、硫酸盐在传统形成机制外的新生成途径等。
我国近年来雾-霾频发与天气气候的变化也有明显联系。随着全球变暖,中纬度地区西风带风力、亚洲季风,以及直接与雾-霾有关的静稳天气条件均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加剧了我国华北区域雾-霾的形成,专家们建议继续深入认识天气气候要素与大气污染形成的相互作用问题。
科技日报》(2014年11月21日7版)
是正品,质量不错。
5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TT
???~
到的很快哦!
当前雾霾的科学问题
很棒哦,书很好呢
整体感觉不错
科学沙龙,看看这个国家最前沿的雾霾研究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