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2图书
人气:21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2

这样教养,孩子比你想的更优 ——张炳惠 几个月前的一场演讲会上,我遇到了一位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非常忧心的妈妈。 这位为了孩子甚至不惜抛弃工作的母亲问我:"请问现在我应该要怎么做,才是真正为孩子好呢?"这...

内容简介

让孩子茁壮成长的力量=孩子应具备的9种基本能力+父母们的7种智慧+30个教养处方

身为前总理的女儿,她只身闯美,成为学贯东西的教育名家;身为母亲,她将3 个孩子先后送进哈佛、耶鲁;身为祖母,在她的辅助下,3 个孙子也考上耶鲁。

名校世家的荣耀背后,是世代传承的朴实教养智慧:

9 大基本能力决定孩子一生的竞争力。这样的孩子学业成绩没问题,人际关系没问题,情绪管理没问题……

7 种智慧成就淡定、从容、不摇摆的父母。这样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暂时落后知道如何泰然处之,面对家长们趋之若鹜的补习班也懂得如何明智抉择。

30 个处方解决最让妈妈困惑的棘手问题。专用书桌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规定的时间内与他一起欣赏固定的节目;带他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寻找"梦想"。

编辑推荐

出版近10年长销不衰,

仍被读者奉为家教必读书目之首

继3个子女哈佛、耶鲁毕业之后,3个孙子也都被耶鲁录取

四代人的成就

见证任何人都能复制的"好孩子"教养模式

老实说,我有时是个"狠心的妈妈",我会让孩子们踩着凳子站在比他们还高的洗碗槽边洗碗,写作业之前先整理房间……

不过,正是由于我做了"狠心的妈妈",我的孩子个个是受人尊重和值得信赖的人,而这一切,全来自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所培养的扎实的基本能力!(张炳惠)

学校教给孩子知识 妈妈更能教给他成功的方法

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庭开

将读书与他的兴趣结合起来

改变缺点,从他喜欢的事情做起

犯错误时提醒他,但别让他感到羞愧

看名次前,先问孩子有没有尽力

做完不喜欢的事后,让他知道有更棒的事情等着他

为孩子的英语学习做减法,以他喜欢的东西作为学习的教材

教育孩子不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 而是从妈妈的本性及直觉开始

作者简介

韩国及时妈妈 张炳惠

求 学 本是前总理千金,却放弃优渥的环境,踏上了美国求学之路,生活费全靠端盘子打工所得;

家 庭 与3个缺乏安全感、互不谦让、没有家庭观念的孩子渐渐凝聚成一个幸福家庭;

事 业 她全力以赴投入创建双语教育系统。至今,她编纂的教材仍被美国数万个韩国移民子女采用;

出 版 她把自己如何将3个继子女培养成才的故事写成《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系列,一出版就受到百万家长追捧,在韩国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狂潮,这些书也被当作各大父母学堂、家长学校的必读教材。

目录

第1 章 父母才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源泉

抓准关键期,输在起跑线上没关系

培养专注力从孩子喜欢的事做起

理性选择与放弃

抓住培养能力的好时机

为孩子立界限

别让"爱不足"成为放纵孩子的理由

该坚持的原则决不让步

考高分的孩子未必很优

是什么让孩子毕业就失业?

让孩子为自己的梦想"埋单"

考高分不是最重要的事

输得起的孩子才赢得了

成为CEO的常胜秘

拥有共存意识的孩子才能成为人气王

培养共存意识从共进晚餐开始

好父母才能教出好孩子

做孩子积极面对人生的镜子

为了孩子,选择有必要的牺牲

妈妈态度明确,孩子才会毫不含糊

关心自己的孩子,也要关心他身边的孩子

第2 章 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9种基本能力

接受失败的能力:能接受失败才能享受成功

问孩子有没有努力,别问孩子第几名

孩子失败的时机正是教他危机管理的契机

美国有个"失败博物馆"

哲学式的思考能力:会思考的孩子更幸福

会思考的孩子有想法

问题的答案并非都在教科书上

引导式对话促进孩子的思考力

诱导孩子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感知幸福的能力:幼时幸福,长大就会创造幸福

妈妈幸福,孩子才会幸福

幸福循环法则

梦想开启孩子的幸福感

与孩子一起寻找让他感到幸福的事

自我肯定的孩子好运就会常相伴

领导能力:为他人着想的孩子拥有更多拥护者

输得起的孩子更易与人相处

偶尔做个"狠心妈妈"

晚餐前请说"谢谢"

训练孩子以"我们"为中心思考问题

1%的分享与退让有可能获得的补偿

阅读能力:美国总统幼年都喜欢阅读

阅读是适应社会的一种练习

阅读后,写的动作比写的内容更重要

由《小红帽》引发的气候大调查

这样培养喜欢阅读的孩子

交流能力:将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

听式教育VS说式教育

对话式交流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提高交流能力的5个方法

英语能力:我陪孩子学英语

为英语学习做减法

英语是这样练成的

解决口语难题,从听力输入开始

反复练习完胜不断背诵

孩子最喜欢的东西,用英语教

经济能力:让孩子执掌自己的"经济命脉"

让孩子参与所有家庭开

说"不可以"前,先认同孩子的感受

让他做自己的"资产管理顾问"

拥有"小金库"的孩子更节省

自控能力:不强迫才能练就孩子的超强自控力

小孩子会懂什么?

用自己喜欢做的事来"撑5分钟"

做完这件事,会有更棒的事情等着他

在限定的时间内才能看电视

让孩子认识到他是很重要的人

第3 章 父母的7种智慧成就孩子的未来

设想孩子的10年后

从小训练他的基本能力,长大才能拥有挑战力

你可以写"今天不想写日记"

基础教育比超前教育更重要

把适合孩子的教育还给他

小彼得的处女作

喜欢的事情才能做得好

从孩子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

再喜欢的事情被强迫着做也会变得不喜欢

孩子有心动,他才能有行动

花钱买"苦"也值得

体验式教育:菠萝园打工、清晨送报纸

善用生活中的一切

超丰富生活才有超简单学习

真正的读书是最有趣的游戏

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

称赞是良药,考20分时仍有效

琐事越多,值得称赞的事情就越多

赞美具体的行为,而非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惩罚,孩子改正快

和孩子一起制定"惩罚原则表"

当孩子对惩罚的原则产生怀疑时

第4 章 妈妈最困惑的30个问题排行榜

这样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

注意力不集中:为孩子准备专用书桌

不会认字:通过图书调动孩子识字的兴趣

不爱读书:所有学习的基础都从阅读开始

缺乏数字概念:要想数学好,先要善阅读

沉迷网络:限制上网时间并了解上网目的

拥有好品格,才能拥有好人生

随心所欲:让孩子交些朋友受点挫

一错再错:恰当使用"爱的小手"

不好好吃饭:准时用餐,不吃就得饿肚子

迷恋电视:选择固定的节目与孩子一起观赏

说谎:随他的故事编造剧情,让他领悟错在哪儿

不爱整理:将整理东西变成有趣游戏

这样教出孩子的好人缘

孩子认生:为他制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他的东西不准碰:找出孩子自私行为背后的原因

爱打人:先平抚孩子的情绪,再处理不当行为

内向:以保护的方式安抚他

" 及时名强迫症":努力了就是自己永远的及时名

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好的教养

不听话:界限分明才能正确引导

只爱妈妈:为爸爸准备专属的位置

讨厌弟弟:关爱老大,同时让他参与照顾弟弟

偏爱:摆脱负罪感,承认有偏爱

弟弟更优异:两个孩子各有所长,不必比较

教出好孩子,未必要花很多钱 1

培养感性:带着孩子参加免费音乐会

请家教:一对一的教导未必效果好

上补习班:妈妈就是孩子好的学习伙伴

没钱去上补习班:父母未必能得100分

做孩子未来之路的引航人

早期留学:过早留学吃力不讨好

培养兴趣:带他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找梦想

未来发展:老师是与我们一起养育孩子的同伴

梦想虚无:与孩子一起为梦想加分

学校选择:英才学校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后 记 教育孩子永远不会"为时已晚"

在线预览

考高分的孩子未必很优

前些时候在一场以教育为主题的演讲会上,我和一位带着孩子来听演讲的妈妈聊天。

住在首尔江南的这位妈妈,受到周围早期教育热潮的影响,感到极度的不安与焦虑。她因此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应该也要让孩子马上再多学习些东西。

孩子目前才6 岁,但是他从3 岁开始就进了幼儿园小班,两年前开始,则在一所侧重美术教育的幼儿园就读。

当我问起这位母亲,这样的安排,孩子会不会感到吃力时,这位母亲很慎重地对我说:"老师,那是因为您对目前的情况不了解才会这么认为。现在的孩子上小学前完成韩文学习,是再基本不过的事了。家境比较好的妈妈们,甚至会把孩子送往国外去学习英语。"

那位母亲还说,自己也很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过想到韩国教育层面的现状,就无法让孩子松懈。

后来那位母亲深深叹了口气说:"在韩国为了让孩子好,妈妈们只好变成`坏妈妈`了。"

由于我的时间有限,无法和那位妈妈继续聊下去。若当时时间允许,我想我可能会问那位妈妈:"您认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是什么让孩子毕业就失业?

最近,年轻人的失业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就算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依然难找到心仪的工作。因此,毕业时便失业的年轻人正在逐渐增加。

媒体普遍认为,这是经济恶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并要求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现状。但我个人认为,若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首先应该检视一下培养这些年轻人的父母亲。

目前无法找到工作,成为无业游民的这些年轻人,绝大部分都是从小被逼迫读书的孩子,因此他们不具备进入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

就算这些孩子在读书阶段有什么其他想法,也会被父母训诫一番:"那种东西长大后都有机会接触,所以现在你只要努力读书就好了!"无论碰到任何困难,父母也都会以妨碍读书为由,主动出面替孩子解决。因此,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培养自我判断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怎么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呢?在遇到困难时,又如何有能力判断分析,并以合理的方式去解决呢?

当然,我不否认,也有部分的年轻人,为了开创未来,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受到挫折。另一方面,企业也难找到有能力的年轻人。

由于很多现实问题,公司都无法给员工提供教育训练,因此大部分的公司都希望聘请具有实际经验的年轻人。遗憾的是,时下的年轻人几乎都缺少相关的社会能力。因此很多公司认为,与其要投资短则数个月,长则超过一年的实务教育,还不如聘请有经验的人,这样反而更有效率。

也难怪国内某大企业的经营者会说"韩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企业所需要的简单劳动力,更不是学问渊博的学者"。

虽然情况如此,但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会检讨反省自己的能力与素养,甚至还会回避那些需要流汗的辛苦差事。就像在大学毕业之前,他们只会在父母的庇护下,茫然地等待转机。

情况到了如此境地,我们的父母们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良,并进入名牌学校。

持有这种观念的父母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会让孩子依照他们的指示,努力地背英文单词及数学公式。大学毕业后,他们也只会到处递交履历表,等待对方的响应而已。

虽然他们也会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哪个领域较有才华,要如何开辟自己的人生等,可惜都为时已晚。因为20 多年以来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怎么可能在一朝之间就得到解决?

让孩子为自己的梦想"埋单"

3 个孩子还小的时候,每次我带他们外出,都刻意到人流较多的地方和可以看到很多种工作的场合,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

我们一路会遇到警察、图书馆里的管理员、餐厅的店长、家电商场的维修人员、大型店铺的老板、博物馆里的研究员等,让他们接触不同领域的人,并从中体会感受。

我也会为他们解说这些人的工作,具体做什么事,及为了胜任那项工作,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工作上的难度是什么等。如果还有其他相关问题,我就建议他们亲自去请教相关人员。

开始时,孩子们对做这些事只是凭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开始结合自己的思考,从原本只是茫然地希望自己将来也会成为他们其中一员,到后来逐渐转变为思考自己是否能胜任那样的事,这项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想法渐渐变得成熟起来。

虽然当时对3 个孩子而言,要决定自己的将来为时过早,不过他们已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结果,有24小时,我听到彼得这样对我说:"妈妈,我喜欢研究机器或搞发明,长大以后想做这样的工作!"

我听到他这么说时,虽然内心感到很可笑,不过我还是很慎重地对他说:"妈妈很高兴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不过,没有努力是很难成为一个发明家的,所以你要考虑好怎样努力才可以实现目标!"

从此之后,彼得对家里所有的家电设备都产生了兴趣,并且对它们加以仔细观察。

不过,他毕竟是个小孩子,所谓的观察仅仅是出于好奇,所以他的兴趣经常是以"悲剧"收场。例如把收音机拆开,把水龙头弄坏,把煤气炉弄坏,导致要花很多的钱进行维修。

记得有24小时,我听到大女儿爱丽丝在浴室里大喊,我赶过去后看到,马桶的水一直往外流。

"肯定又是彼得弄的,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妈,拜托您教训他一顿吧!"我把彼得叫到面前,耐心地问他原因,他非常恐惧地回答:"因为我很好奇马桶是怎么把水吸走的,我在想是不是有个吸水器在里面,所以就动手……"

由于不久之前,彼得把冰箱弄坏,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我还是对彼得说:"因为你想了解其中的原因,所以我不会去追究。不过彼得,如果以后你想要拆家里的东西时,希望你可以跟妈妈一起做,好吗?"

之后彼得的"破坏物品"行动,依然持续进行,甚至到了连我先生都说"修理彼得所破坏的东西而花的钱,足以买一部轿车了"。

这种情况仍旧持续着。在彼得快要进高中那段时期,我们所居住的州要举办大规模的发明比赛。当彼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主动要求参加比赛。

其实,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接受任何人的协助,做出自己发明的东西,这对正在念书的彼得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我却对彼得提出了下列的要求:

"就算你要参加发明比赛,也不能享有特权。属于你的家务事,你依然要做。晚上还是要在9 点上床,按时完成作业。"

从此之后,彼得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

当时,我们家里的规定是:所有家务由家庭全体成员平均分担,作业自己完成,晚上9 点一定要就寝等。由于作业要独立完成,还要帮忙做家务,晚上又那么早就寝,因此3 个孩子的生活显得很忙碌。

因为协议是由家庭全体成员协商后作出的,所以除非是有事外出或是生病,否则没有"例外"。因此,对彼得而言,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还要搞发明创造,实属不易,我却依然坚持我的立场。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所以你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的彼得,从那个时候起,利用在学校休息的时间或午餐时间,把作业做好;回家之后,则利用晚餐前的自由时间(那个时间孩子们是在写作业或是阅读书籍)专注于搞发明。

他不但放弃了和同学一起玩耍的时间,就算家人之间在聊天时,他也是安静地在自己的房间干自己的事。

如此过了一个月,终于到了比赛那天。作为母亲,我内心充满了担忧,我担心孩子把平生及时次做的东西拿给他人看后,若是没有好的结果,我该如何安慰他那失望的心情?

不过,另一方面,我也有种想法,就算彼得没有获得任何成绩,相信彼得也可以拥有一次面对挫折并重新站起来的经历。

我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因为彼得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彼得终于亲身体验到经过努力之后获得的成果。愈是辛苦换来的果实,愈加甜美和珍贵。

当然,彼得现在并没有像小时候梦想的那样成为发明家。读大学的那段时期,彼得不断地寻求自己未来的道路,他选择当一个企业家。不过,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并为了实现它而克服一切困难的过程,给了彼得很好的经验,让他明白"如何开创自己的人生"。

人生不是靠他人施舍而成就的,而是要自己去开创,并且在开创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基本能力。

考高分不是最重要的事

我想对21 世纪的父母们说:"孩子的一生中,读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书读得好,进入好的大学,只不过是意味着孩子将面临更多的选择机会。

不过,所谓机会,如果不是自己希望得到的,或抓住机会后没有耐心及毅力去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时,就无法期待好的结果。

当拥有了机会,甚至制造出当初根本没有的机会时,为了成功,就该具备面对困难时不气馁,并耐心地坚持到一刻的基本能力。

而在提高学习成绩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具备基本能力的理由,也是在此。此外,在面对学习时,也是如此。很多妈妈经常诉苦,孩子坐在书桌前,总是做些别的事情,或是因为不想读书而找借口。尤其很多妈妈说,孩子并没有什么智力上的缺陷,但是她们就是无法了解为什么孩子会认为读书很困难。

可事实上,孩子读书,不是像妈妈所想的那样,只要坐在书桌前就会努力。在妈妈的眼里看起来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并且只要解答题目就可以完成的过程,其实是需要思考力、判断力、集中力与观察力等条件的结合。在认知、思考并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甚至还需要抱有怀疑和再次挑战的忍耐力。

换言之,所谓读书,需要的不单单只是学习能力,也是一种人性与情绪层面的综合能力。

不过,要获得这种能力,不是靠强迫要求或教导就能获得的,而是靠从小透过生活中的细节训练来获得的。

通过生活中的训练而拥有了基本能力的孩子们,就算一开始成绩有点差,但一两年之后,很快就能追上进度。

通过在生活中的训练所取得的基本能力,不仅仅有助于孩子的学业,而且会成为引导孩子走向未来成功之路的基础。

以这样的基本能力为基石,即使在人生的过程中遇到任何挫折,孩子们也会理智地对待问题,并判断自己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总之,孩子的基本能力并不单单适用于学习阶段,而且是孩子的一生中必备的武器。

不要只顾眼前的成绩,而是要培养好孩子的基本能力,原因也在于此。我们不能忘记,如果没有正视人生或克服困难的基本能力,那么孩子的其他能力也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好父母才能教出好孩子

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基本能力的小孩,父母应该先具备身为父母的基本能力。父母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随着当时的情况与孩子的气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也有共同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做孩子积极面对人生的镜子

父母不是单纯只供孩子吃住的人。对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人生的一面镜子,是他们的世界。

就如同俗话说"正经的父母会养育出正经的孩子"一般,如果父母的生活不是正面的时候,孩子的人生也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自父母那里所学习到的,就是如此。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沉迷在幻想世界里,并有自言自语的习惯。我甚至不知道我有这种习惯,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彼得养成一种经常看着窗外并自言自语的习惯。刚开始我还很纳闷他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当我发现他是在学我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

从这件事后,我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也会非常注意。因为我意识到,就算在我不注意的情况下,孩子们依然注意着我的一举一动。

为了孩子,选择有必要的牺牲

也许很多人会反问我,哪个父母没有为孩子做出牺牲呢?

不过,我最近经常会遇见一些年轻的妈妈,是抱着"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而我的人生也很重要"的想法。这句话并没有错,不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孩子,妈妈总是会面临要放弃某些自己钟爱的事情的抉择。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曾经有学校提出,以全勤为条件给予我更好的教授职位,我也有面临需要为学位专注学习的时候。此外,由于当初的想法是在美国拿到学位后,要回到韩国去,因此结束留学生活后,我有一段时间不断地与娘家的人联络,并处在彷徨的阶段。

不过,当我要在孩子和我的人生中作抉择时,我还是选择了孩子。当然,我不否认有一些遗憾与不舍,不过,如今我已过了70 岁,再回头看我的人生时,我非常确定,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初的选择让我拥有如此的孩子,每当我看着这些孩子,我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妈妈态度明确,孩子才会毫不含糊

在孩子们读小学的时候,我为了让他们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专门制订了几项生活中的原则。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就开始抗议说:"别人家都不会这样,为什么只有我们家要这样?"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怀疑是否别人家确实不是如此,而我比别人更加严格?就像孩子们和朋友们做比较一样,我同样也养成观察其他父母的习惯。不过,我所得到的结论是,每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相对地,我应该坚信自己所制订的原则,绝不可轻易动摇。

如果妈妈都会动摇,又怎能教导把妈妈认为是全世界最值得信赖的人的孩子呢?又如何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生活的基本能力呢?

因此,我每天晚上就寝之前,会回想这24小时,然后检视自己是否以我的原则对待孩子,是否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动摇的样子。

当然偶尔因为周围人的一句话,或孩子们哀怨的眼神,我的内心也产生过动摇。每当这个时候,我便告诉自己,只要有一次动摇,就再也无法收拾,所以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

试想,如果父母没有坚定的决心,又怎能培养出孩子的基本能力呢?

这种想法让我在孩子的面前可以成为一个不被动摇的妈妈。这与不同,因为妈妈的态度非常确定。因此孩子们不是被逼迫的,而是以信任为基础照着我的话去做的,而这一点也让我培养出了孩子的基本能力。

关心自己的孩子,也要关心他身边的孩子

您是否想要告诉我:养育自己的孩子就已经很辛苦了,哪有多余的时间关心别人的孩子!

其实不是如此,如果没有提供一个让所有孩子可以正面成长的社会条件,妈妈们再怎么努力,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变坏。

尽管我们不断地提醒孩子,要和朋友相亲相爱,要与他人友好相处,然而学校却只要求竞争,推崇得及时名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又怎么可能健康成长呢?

因此,我非常鼓励妈妈们多参与一些可以积极改变孩子成长的社会活动。如果你抱着"只有我一个人的努力,又不会改变什么"的想法,那么您就不是一位具有基本能力的父母。

在养育3 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拜访过学校无数次。不单是去拜见孩子们的老师,对学校方面的大小活动,我都给予极大的关心。

我的先生问我,自己的事情都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还有必要做那些吗?但是我认为,如果因为我这样做,可以影响我孩子的学校,让学校变得更好,那就是可以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快捷方式。因此,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去做。

如果有24小时孩子们说,学校某个孩子被同学集体排斥,这时,妈妈不该就这样听听而已,而是至少要拨通电话到学校了解一下状况。我非常鼓励妈妈们要积极参与具有共同目的的社会活动,哪怕这样做只是带来百分之一的变化。而这百分之一可能就是建立起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基础。

妈妈们不要忘记,如果每位妈妈都有着为全社会的孩子着想的心,孩子们才会茁壮成长。

哲学式的思考能力:会思考的孩子更幸福

"妈妈,上帝是什么?"

如果被孩子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如果问这个问题的,还是个没上小学的孩子,你又该如何回答呢?

对于平常根本没想过这方面问题的父母,现在应该会哑然。如果对孩子讲解各种宗教,他们会感到复杂而又深奥。如果按照孩子能理解的来解释,答案很可能不够明确。但是又不能回避问题,成为解答不了问题的父母。

南希进入小学之前,就向我问及以上这个问题,当时我没有马上回答她,但我向南希申请了一周的时间。我对她说:"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我会想一想这个问题。你也一起想想看,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再来讨论,好吗?"我也顺便把这个问题给了彼得与爱丽丝。

会思考的孩子有想法

我虽然安然度过了当时的危机,不过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我已经向南希提议一周后再讨论,我当然要寻求相关的答案。

我翻阅了宗教书籍和哲学书籍,然后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答案对孩子而言是好的。不过,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个疑问。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是正确的吗?如果以我的想法来回答,是否会抹杀掉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呢?

我想了一个星期之后所下的结论是,孩子们也需要哲学式的思考。我认为对于一个不容易有直接答案的问题,不应该只是轻易地提供答案。为了得到问题的结论,不断地思考并探讨的过程其实更加重要。而且,我们所面对的这类哲学式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当我想到这一点时,之前认为是很难给予解答的问题,如今反而成了让孩子们充分思考、不断探究的动力。原本属于需要以强迫的方式来教导的部分,变成是孩子们先行动起来,主动寻找答案了。

一个星期之后,我问了每个孩子的意见,而孩子们的答案与那些同龄孩子的答案没什么不同。

"上帝创造了世界,并支配这个世界。"

"上帝让人变得善良,因为他会给善良的人奖赏,给坏人惩罚。"对于孩子们的答案,我又这样问他们:"可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善良的人因为事故或病痛而死亡啊!既然他是创造世界、支配万物的全能上帝,为什么会让善良的人死去呢?"

孩子们无法马上回答我的问题,一个个沉浸在思考当中。然后,老二彼得对我这样说:"是不是上帝有时也会失误呢?因为上帝只有一个,但是世界上有太多人了,他怎么可能照顾到所有的人呢?"

"这么说来,上帝也不值得信赖了?因为他也和人一样,会失误啊!"当我说出这样的观点时,提供答案的彼得脸色变得非常严肃。

看着这样的彼得,大女儿爱丽丝接着回答:"是不是上帝在给我们警告呢?也就是说给那些自私的人传达警告信息。"

"那么我们假设在非洲原始丛林里,住着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上帝存在的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上帝为了警告世界上的人,结果让那个地方发生了大地震。如果那个小朋友不幸死掉,这难道就是神的安排?"

此时在旁一直安静聆听的南希,一副苦瓜脸,并且说:"妈妈,我很努力地想,也看了很多书,但就是找不到答案。现在我听到姐姐和哥哥的说法之后,就更不知道了。"

我对不断思考的孩子们这样说:"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不是光靠我们的想法,就能获得答案的事物。但是,不能因为找不到答案,所以就抛弃思考或想法。其实人类较大的特色,就是可以独立思考。如果不断地思考,就算找不到标准答案,但还是可以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了寻求答案,尽自己的所能努力思考过。"

以上帝为主题的对话,延续了好多天。虽然我们不停地讨论,但是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在那个过程中,孩子们对一个接一个的疑问,不断地烦恼,不断地思考,定下一个结论后,又会产生另外一个疑问,为了解开那个疑问又开始新的思考……

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寻求答案,而是孩子们对于上帝的存在与否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换言之,他们是以哲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此之后,我逐渐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无法马上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人死了之后会怎样呢""为什么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尽了一切努力却无法完成的呢""让人变幸福的是什么呢""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呢"等。

为了寻求此类问题的解答,孩子们学会对某件事或某个对象,把其原因与结果分开来思考的方法。换句话说,他们以现象发掘其原因,并在证明自己见解的过程中,培养了论述能力。

不过,他们知道自己所持的理论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尽管有时发现兄弟姐妹或我提出的意见不一样,但更正确时,也会积极认同。

如此认同与承认的过程,可以学习到不执著于某一个结论,认同多元化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具备开放性的思考方式。

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像这样的哲学式思考,不但可以增加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制定人生最需要的"确实的自我观"。

在制定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到自己本身的想法,明白自己向往的是什么,以及最想要的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并非都在教科书上

我相信正在阅读此书的妈妈们,有些会很不以为然地想:哲学能当饭吃吗?

我想,说这种话的人,通常在小的时候没有受到哲学式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认为哲学只能通过教科书才能学习到。

从小就没有培养哲学式的思考习惯,再加上所经历的是以考试为主的教育,当然会认为哲学是一种既困难又乏味,而且与日常生活毫无关联、一点帮助都没有的东西。但是,不接近哲学的人,在人生中碰到大小不一的各种困难时,大都目光短浅,无法正确地寻求人生意义。

为了不让孩子步父母的后尘,自小培养哲学式的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从小养成习惯的哲学式的思考力,将会成为孩子未来人生当中很重要的基石。

但这并不表示要强迫孩子阅读哲学书籍,如果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哲学是晦涩难懂的,是无法掌握的。哲学应该是在生活当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这一点很重要。因此,首先要改变的,是父母亲的想法。

说到哲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乏善可陈、深奥难懂,或是初中及高中时期所学到的肤浅知识?其实,阻挡在父母与子女间哲学式对话的最主要因素,是父母亲对于哲学既感到茫然又感到恐惧。对于父母而言,哲学是要死记硬背才能获得高分的一门学科,很让人头痛。

谈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部分,勉强还算好一点,不过当谈到形而上学、形而下学、本体论、辩证法等专业用语时,头就开始莫名地疼痛了。因此,当孩子们提到哲学方面或是超自然的问题时,做父母的当然会尽力去回避。

为了培养孩子们有哲学式的思考力,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摆脱对哲学的恐惧感。哲学并不是哲学家的专属物。例如,我们可以针对人生思考,解释人生时也不见得一定要引用著名哲学家的名言。你所想到的"人生"就是答案,而那就是哲学。

哲学并不只存在于教科书与专业书籍上,如果你至今还认为哲学不外乎就是马克思的唯物论、黑格尔的辩证法、笛卡儿的形而上学,以及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那么现在,你应该大胆地把那种想法去除。

哲学并不只是在哲学家们的主张或书中,其实哲学就在你日常的生活当中,在你的想法、孩子的想法、父母的想法、朋友的想法当中。

引导式对话促进孩子的思考力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每天都会到广场上去与年轻人对话。所谓的对话不是一般的家常闲谈,而是不断地由提问与回答来延伸。首先由苏格拉底先提问题,年轻人回答。对于年轻人的答案,苏格拉底再提出新的问题。

如此提问与答案不断地延伸,年轻人会领悟到自己仍在无知的状态,而那句著名的"知汝自己"(Know Myself)也是从此开始。

这个故事便是告诉我们在哲学里对话的重要性。对话是什么?就是聆听对方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断地重复,并引发另一种新的想法。

我们想象以某个主题与孩子对话,针对那个主题,父母有自己的想法,孩子则有孩子们的想法。但是大家把脑海中的想法通过对话,开始具体化。通过这一点,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不断地去认知事物,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话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培养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通常在对话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现象。人们在说话的过程中,大脑会整理自己的想法。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想法是一种尚未具体化的无形物。尚未整理过的想法,是透过称为"话语"的媒介物,表达成为所谓的意见。

换句话说,透过对话,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后,形成一个意见,再把别人不同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合而

媒体评论

谭旭东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2》是一本非常好的亲子教育书。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她用爱和智慧把儿女培养得非常成功。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理论和方法,还分享了她的教子经验,再加上作者的成长经历就充满智慧,富有启迪。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能做个好妈妈。

李忠辉 家庭教育专家、"父母学堂"创始人

教育孩子的过程,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孤独地成长,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作者从孩子成长需要的9种能力及父母需要的7种教育智慧着手,给了父母们一把开启智慧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