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1图书
人气:18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1

妈妈决定孩子教育的成败 张 健 劳动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专家 北京长松咨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读完这个标题,也许你会说,"怎么可能?一个孩子的成败,父母都有责任,为什么作者独独认为妈妈就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内容简介

一个家庭,能有一个孩子上哈佛,已经极为难得。而她的3个孩子,分别被哈佛、耶鲁录取。

大女儿爱丽丝,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小女儿南希,作为同届年龄最小的考生考入耶鲁大学攻读法律。性格内向、反应慢半拍的儿子彼得,先后在耶鲁与哈佛大学求学。

是什么样的教养术, 能让入读哈佛、耶鲁成为他们家的传统?

这辉煌纪录的背后,是一位母亲多年的教养智慧及坚持。

在书中,张炳惠博士描述出与3个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强调与其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将时间花在研究理论上,不如仔细留意孩子的行动,观察孩子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特长是什么,有什么不足……然后,通过这些观察,总结出自己的教育框架,确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编辑推荐

亚洲热销的

教养圣经

韩国票选

年度好书

不要依赖补习班,只有妈妈才了解自己的孩子,好妈妈一定胜过重点学校。

张炳惠博士相信爱情:

她出生韩国三大家族之一,嫁给了3个孩子的父亲。

张炳惠坚信母爱的伟大:

她决定不再生育,用全部的爱去教育3个继子女。

张炳惠家庭事业双丰收:

她培养出3位哈佛与耶鲁毕业生,把自己也培养成了美、日、韩教育名家。

经美国、日本、韩国三国验证 任何妈妈都能复制的教子经验

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不是来自于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妈妈本身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

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丈夫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把厨房作为第二教育课堂

鼓励孩子外出打工、独立探索、自己思考

不要忽略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

孩子的成功是1%的天性,加上妈妈99%的教育

如果我取得了成功,那是因为我有一位天使般的母亲。

——美国第16任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

作者简介

韩国及时妈妈 张炳惠

虽然张炳惠是韩国前总理张泽相的第三个女儿,但留学美国时的学费、生活费全部来自于奖学金和她端盘子、当保姆所得。

1958年,张炳惠获得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64年,获得乔治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她则在夏威夷大学教授历史。

1986年至1993年,她在日本开办了吸收美式授课方法的日本国际教育开发协会。此外,她长期关注在美国的韩国移民状况,并且以在美国的韩国青少年移民为对象,创建了双语教育系统。

张炳惠在亚洲双语课程发展中心,以英语和韩语编纂完成了一套教学用书,并在全美范围内完成了测试。现在,美国数万个韩国移民子女都在使用这套教材。

目录

前 言 孩子的成功靠父母

第1章 好父母教出好子女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有选择性地采纳家教理论

从生活中发掘孩子的优点

教育孩子的方法来自父母本身

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不要强迫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父母当作镜子

父母要先成为孩子的榜样

妈妈较大的幸福是孩子能快乐成长

好妈妈应该工作与家庭两头燃烧

孩子的感恩,是妈妈收获的无法替代的幸福

回归基础素质教育

美国的开放式教育和你想的不一样

基础不扎实,何谈创新力

为孩子开垦出一片可以施展才华的土地

不设限,孩子比你想的更优

抹杀个性的教育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千万不要让孩子染上"病"

鼓励孩子独立探索,自己思考

第2 章 给孩子独立空间

幸福的家是五星级宾馆

教育孩子千万不能脱离家庭

"钥匙儿童一代"没有归属感

父母不能沦为孩子口中 "给钱的人"

寓教育于生活,比填鸭要好一万倍

超市也能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

厨房小天地,知识大讲堂

每个孩子都是 "潜力股"

只有鼓励,才能让孩子摆脱"失败综合征"

从中下等到A+的转变

不要把孩子当作"展示品"

父母的梦想不应该转移到孩子身上

做"真实的自己"比做"妈妈的乖宝贝"更重要

妈妈,我的特长并不在特长班

付出与回报并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他就能创造奇迹

别让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代替现实生活

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埋怨丈夫

不能让孩子们看到父母争吵

不要干涉丈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塑造丈夫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

第3 章 善于引导,培养孩子的品格

让孩子认识自我

一双打满补丁的毛袜让孩子清醒认识自我

民族自豪感是孩子肯定、发展自我的动力

授子以"鱼",不如授子以"渔"

自理才能自立,教会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

自立的孩子"苦"着教,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

成为孩子生活的配角

妈妈知道多关怀孩子,却忘了教孩子关怀他人

怎能期盼自私的孩子长成一棵大树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光杆司令"

把孩子推出门,从现实生活里磨炼坚强意志

妈妈住院的费用来自孩子打工所得

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

第4 章 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妈妈的信任是灵丹妙药

"我信任你"比责骂更能起到警示作用

有时需要对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多问孩子"为什么",少说"我知道了"

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让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要严格执行与孩子一起制定的法则

及时,制定规矩

第二,不要轻易改变规矩

第三,必须遵守约定

第四,学会关怀别人

第五,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孩子照样学样,父母要做表率

及时,小事也要尽心

第二,妈妈也要读书

第三,让孩子看到妈妈是遵守秩序的表率

第四,不要经常使用"累"、"辛苦"、"生气"

第五,不要和别人比较

第5章 要想孩子上名校,父母必须知道的5 件事

英语教育:妈妈不必成为"英语博士"

找一个学习的帮手

不要死记ABC

必须背诵需要熟记的内容

学单词以动词为主

利用录音机正确掌握英语发音

在孩子6岁之后再学习语法

适应社会: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和领悟153

多和孩子敞开心扉谈心

对无理取闹的孩子一次都不能心软

让孩子多单独与人打交道

一致的交流:让言语和心情相符

妈妈不是老师

把谈话的主导权给孩子

不要替孩子解决问题

倾听孩子,他才会倾听你

手足之情:维持竞争关系

孩子间的竞争,妈妈要适当调节

竞争促使个性迥异的孩子吸收彼此的优点

独立思考: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不要忽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

后 记 我如何将3 个孩子送进哈佛、耶鲁

在线预览

寓教育于生活,比填鸭要好一万倍

我们经常会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听到这样的对话:

说过多少遍了,这道题应该这样回答!昨天刚教你的,怎么又错了?

妈妈,我讨厌做作业,让我玩一会再做行吗?

不要吵!你今天不把这些题目都做完就别想玩!

在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会走路、会说话的儿童期间,妈妈烦恼的事也随之而来。韩国妈妈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教育"。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们有很多的疑问。

应该在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怎么教育?教育什么?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曾经听身边的一些妈妈这样说过:"首先,数学和英语是必须学的,在素质教育里,美术和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么多的选择中,妈妈们做出了决定:"能学的都要学!"

但是,妈妈让学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孩子想学的。对孩子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知道哪24小时他们就会厌倦。而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妈妈又心有不甘。

将孩子这样来回折腾,妈妈也总是心神不安。刚一听说邻居家的孩子已经学完了日语,正在学英语,妈妈们就又开始坐不住了,也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学各国语言,最终将一个和气的家变成了争吵的战场。

这样,妈妈也变得疲惫不堪。在孩子的脑海里也形成了"学习没意思"的印象,同时会打上"妈妈很可怕"的烙印。那么,妈妈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下决心绝不能因为我自己的问题和孩子们产生矛盾。孩子们对新的生活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期间即使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也不能给他们带来负担。

如何引导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孩子们东方人的背景,使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有很大的困难。在美国,作为少数人种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成为最重要的任务。

超市也能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

和孩子们融洽相处之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学习呢?

这个问题,每天我都会问自己好几次。为了找到答案,下班后,无论在家里做什么事,我都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想通过一起做事情,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使在刷锅洗碗的时候,我也特意把他们叫到身边。每次去市场买东西,我也带着孩子们一起去。

经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次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做事的时候,都显得很开心。即使去超市买调料,孩子们也会像外出旅游一样充满好奇心。

有24小时,我们和往常一样去一个大型超市买食品。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忽然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学点什么呢?

这时我正好看到陈列在货架上的牛奶,而南希就站在我的身边,于是我问她:"南希,一大盒牛奶和两小盒牛奶相比,哪个量更多?"

正兴致勃勃看这看那的南希听到我的问题后,拿起牛奶看了一会儿,嘴里嘟囔着:"看一看包装马上就可以知道了……"这时,一旁的彼得走了过来,他拿起牛奶说:"这里不是标明了重量吗?把两小盒的重量加在一起就可以和大盒的重量进行比较了。"

南希和彼得举着牛奶算了一会儿高兴地说:"妈妈,一大盒和两小盒牛奶的量一样多,你别担心,买哪个都可以。"

他们似乎以为我是为了省钱才这么问的。趁机我又把爱丽丝叫到了跟前:"你们都知道,我们家24小时的伙食费是5 美元,现在你们就帮我挑选5 美元的食物回来好不好?"

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的脸上就露出了兴奋的光芒。他们马上装出一副老成的样子,把脑袋凑到一块开始商量起来。需要的东西很多,但是只有5 美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一边琢磨哪些是必需的东西,一边计算价钱,用5 美元买了一大筐东西。

从那以后,每次去市场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们计算价格。算得最快的孩子,我就奖励他几枚硬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厨房小天地,知识大讲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找到了和孩子们一起做事的意义。在和孩子们一起做事的过程中,我可以很自然地了解到孩子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把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当作一堂教育课。

有趣的是,这在妈妈看来也许是在学习,而对孩子来说则是一场游戏。去市场的时候,孩子们会把商品一样一样拿起来观察,了解一下产地是哪里、怎么生产出来的、都含有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得出最终答案,即使没人提醒,孩子们回家后也会主动去翻书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且这样得到的知识不容易忘记,人们很容易记住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我将厨房也变成了好的教学场所。即便是一种食物原料,也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就拿土豆来说,食用的是哪一部分、含有什么成分、人吃后对身体有什么作用等,通过这样的问答,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在挑选蔬菜、择菜、洗菜、切菜、炒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数学、科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我只要对他们加以适当的指导,他们就可以自己找出答案来。

仔细想想,这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人们很清楚地知道:自然给予人类一切、人类是怎样生存的、人类为了生存要怎样同自然和谐共处……但是,由于这些思维比较抽象,因此很容易被人们抛在脑后。不过,通过和妈妈在厨房里的对话,孩子们逐渐明白了其中的真正含义。

从那时候开始,通过这种方法,我的孩子们掌握了许多课堂上根本没法接触到的知识。有一位教育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厨房是孩子好的学习场所。"

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不应当只是让孩子坐在那儿又读、又背、又写,而应让其从生活中获得知识,这样教育孩子不就更容易了吗?

妈妈们经常错误地把孩子看作一张白纸,而自己则充当在纸上绘画的画家。为了画好一幅画,妈妈在上面涂上各种不同的色彩。

孩子也不是计算机,他们不会像计算机那样将输入的信息原封不动地存储起来。当妈妈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接受所有教育时,孩子只会对学习产生反感,同时,对本来信任的妈妈也会产生不信任。有一个事实我们绝不能忘记:

教育不是让孩子无条件地学习。强制性的学习,只会使家长与孩子产生矛盾。现在,父母应该立刻停止这种行为,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在同孩子们一起做事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孩子。通过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过程,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生活,才是学习好的舞台。

不要埋怨丈夫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妈妈经常会感觉力不从心,这并不是妈妈的能力不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要承担多种角色:孩子的朋友、避风的港湾、生活的顾问……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有角色冲突的时候,而且妈妈总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长。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也会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在丈夫的帮助下,我才最终出色地履行了为人母的职责。

丈夫在孩子们面前是力量的象征,像一面坚固的盾牌一样保护着孩子。当我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丈夫就像指南针一样给我指明了方向。

我和丈夫还有孩子们构成了一个三角结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可以维持着一种平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顺利地度过了被称为"叛逆时期"的青春期,逐渐长大成人。

很多妈妈感到养育孩子非常困难,我经常对这些妈妈说:"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爸爸的威信,爸爸是处理你和孩子关系的一张重要王牌。"

但遗憾的是,在韩国社会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爸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了。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爸爸和子女在一起的时间,1 天平均不到1 个小时。在参与调查的爸爸中,大部分人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他们大多数(43.5%)的说法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一直忙于工作,和孩子见面的时间都没有,这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

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就不能尽到父亲的责任吗?孩子如果有一个忙碌的爸爸,就只能在缺少父爱的情况下成长吗?

我的丈夫可以说是一名一线工作人员,一年365 天中有280 天在外面参加学术会、报告会和演讲。在家里,小到在墙上钉个钉子,大到修理家用电器这些本应由丈夫来做的事,大部分都由我来做。孩子和爸爸在一起交流对话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父亲是个"局外人"。虽然孩子们总也看不到爸爸,但我总是跟他们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我总是努力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爸爸的地位。从这一点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贤妻良母。

不能让孩子们看到父母争吵

在蜜月旅行的24小时,丈夫对我说:"对不起,明天你自己回家吧,我还要参加一个重要的学术讨论会。"

虽然有点不愉快,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毕竟是因为工作。,我还是独自拖着沉重的行李回到了还有3 个孩子等待我的新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及时个晚上,突然从彼得的房间里传来了痛苦的叫声,我急忙跑到了彼得的房间,看到彼得正痛苦地在床上滚来滚去。我顿时手足无措愣在了那里。这时爱丽丝走了过来对我说:"彼得小时候就经常这样,没什么大事。"

听了爱丽丝的话,我才从慌乱中清醒过来,赶紧给医院打电话,然后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像没头苍蝇似的跑上跑下,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忙了一晚后,我委屈地掉下了眼泪。

但是,这只是个开始。丈夫不在家时,家里所有的活都是我来做。在墙上钉钉子这种小事就不提了,最费劲的就是修整院子里的草地。要把齐膝高的荒草修整成平整的草坪,我必须一个人从屋里把到我胸口高的割草机拖到院子里去。

有24小时,丈夫又出差了,我需要把割草机拖到院子里去。但是那天我非常疲惫,无论如何也搬不动那个沉重的割草机。我家院子里还有几处小坡道,在搬的时候如果一不留神就会连人带机器一起滚下去。于是我就找了一条长绳子,一头拴在树上一头牢牢地拴在自己的腰上。

我一个人在院子里割了半天草,正想喘口气,门铃响了。是丈夫回来了,他带着坦然的表情,走进院子里来,我一看到丈夫顿时火冒三丈。

"我怎么这么苦命呀!你什么都不管,是不是把我当成家庭主妇了……"

当我要把长时间以来的积怨一下子爆发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全都跑了出来,他们亲热地喊着:"爸爸回来了!"

我立刻把丈夫的衣架递给了他,然后静静地走开了。虽然憋了一肚子的委屈,但是因为孩子们在场,所以我不能和丈夫发火,我不能让孩子们看到父母争吵。抚养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有时候敏感得令人吃惊。万一当时我和丈夫吵起来,会对孩子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大部分孩子本能地和妈妈更亲近一些。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总是妈妈在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更偏向妈妈一点。如果妈妈在他们的爸爸面前大声吵闹,他们十有八九会对爸爸产生坏印象。他们可能会想"爸爸让亲爱的妈妈生气了,他是我们家的坏人"。

从那之后,我从不在孩子面前和丈夫大声说话。即使我们之间有问题,也会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解决,而且我在发完脾气后,都是和丈夫平静地交谈解决问题。

有的妈妈和丈夫吵架后,总是这样问孩子:"你站在妈妈这边?还是站在爸爸那边?"

如果孩子回答"站在妈妈这边",妈妈心里会得到很大安慰。我奉劝这样的妈妈赶紧放弃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一瞬间,会使丈夫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不要干涉丈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结婚几年后,我非常想念在韩国的父母。那时候正好论文已经完成,我还有些空闲时间。我很担心如果回韩国,会没人照料孩子,但是,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于是下定决心回一次韩国。

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但是没过几天,我的心里就开始不踏实了,总是想起我在美国收拾行李时孩子们对我依依不舍的情景。还是母亲了解我,她对我说:"你现在也是母亲了,孩子们离不开你。"她督促我尽早回美国,尽早回到孩子们身边。

,我比预期行程提前了几天回到美国。一看到我,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我感到十分满足,赶快打开了皮箱,给他们分发礼物。

彼得在拿到礼物后表情有些奇怪,给彼得的礼物是一件黄色的裤子。我觉得这条裤子非常适合穿着讲究的彼得,就给他买了两条。看来,彼得似乎不太满意。这时,丈夫看到了彼得不太高兴的样子。

"彼得,妈妈特意给你买的,你怎么这种表情?"

彼得一句话也没说。

"不喜欢吗?"

彼得还是没有回答。于是丈夫把彼得叫到了书房。我有些担心,在书房门口偷偷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韩国是离这里很远的地方。妈妈在那么远的地方给你带来的礼物,你应该拒绝吗?为了妈妈,你也要高高兴兴地把裤子穿上。"

"爸爸,你这是在强迫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是我自己的事,我觉得爸爸不能要求我必须做什么,而且我的朋友中,也没有穿黄色裤子上学的。"

这样的对话一直持续到凌晨4 点钟。丈夫认为孩子无视妈妈的诚意是错误的,而彼得则认为不能强迫他穿不喜欢的衣服。

丈夫的话没有错,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很理解彼得的心理。但是,我没有向他们说出我的看法,也没有参与他们的对话。当然第二天我会跟丈夫进行交流。

我发现在现在的韩国家庭里,妈妈的口气越来越强硬。只要是和孩子有关的事情,都由妈妈来决定。如果爸爸稍微想插一句话,妈妈总是会说:"你整天在外面,知道什么?"

在韩国的幼儿园里,如果问孩子们:"爸爸是什么人?"大部分孩子回答:"挣钱给妈妈的人。"在孩子们的印象里,买玩具时,大多数情况下是爸爸站在一边看着妈妈掏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将爸爸彻底从自己的生活中排除出去。即使自己有什么事情及时个念头就是"只有妈妈才能解决"。

出现这种结果,都是受妈妈的影响。而且这也无异于失去了一个教育孩子的重要帮手。当妈妈与孩子之间出现问题时,连一个可以从中调解的人都没有了。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不失去爸爸这个"帮手",在孩子面前,我总是对丈夫保持谦让。即使是给孩子一个小礼物,我也一定要通过丈夫送。在孩子与丈夫很少见面的情况下,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丈夫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总埋怨丈夫对自己没有帮助。对丈夫要理解与忍让,这样对家庭的和谐才有好处。

塑造丈夫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

由于丈夫的公务繁忙,从孩子们小时候到现在,我们全家没有一起去旅游过。即使是在节假日,丈夫也很少和孩子们在一起。

丈夫每次过节的时候几乎都不在家,并不是因为要参加学术会或者其他什么公事。每年的圣诞节、感恩节、春节的时候丈夫总是自己回他的父母家。起初,我以为丈夫不愿意全家五口人一起回去是为了省路费。但是丈夫却有他的想法:"我的父母虽然人很好,但是,我还暂时不想让你和孩子们跟他们见面。如果你经常和他们见面,他们就会干涉你教育孩子。如果我的父母代替你去教育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丈夫的话不免有些杞人忧天,但是他的确是为了孩子们的将来着想的,所以我并没有反对,也没有显出一点不高兴。

可是孩子们却不这样想。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到过节的时候,总是见不到父亲。

"为什么每次过节爸爸都不在家呢?平时总不在家,连过节的时候也不和我们一起度过。"

没有爸爸的圣诞节、没有爸爸的复活节、没有爸爸的新年,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总是将心中的不满一下子爆发出来。看到孩子们这样,我也总是后悔让丈夫一个人去他的父母那里。

但是,我不能让孩子看出我有这种想法,我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爸爸不能和我们一起过节的原因。

"你们很爱爸爸妈妈是吗?同样的,爸爸也很爱你们的爷爷奶奶。如果我们全家都去爷爷奶奶家会花很多钱,所以只能爸爸一个人去。这不是爸爸的错。爸爸也很遗憾不能带大家一起去。"

爸爸和孩子的关系与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有所不同,如果稍微有点误会,就很难消除。爸爸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少,产生误会后,圆满解决的机会也就比较少,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出现误会。在孩子们对父亲十分不满时,我不能在他们面前发丈夫的牢骚,而是应该让他们明白爸爸是不得已的。

在多次的解释之后,孩子们不再埋怨爸爸了。在节日快结束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起欢迎爸爸的归来,而丈夫总是又抱歉又感动地回到我们身边。

如果希望爸爸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威信,那就要不断地向孩子们解释爸爸的处境。妈妈的解释,可以消除孩子和父亲之间的隔阂。

授子以"鱼",不如授子以"渔"

在有孩子的家庭,妈妈的24小时通常是这样度过的:早晨,为全家人做早饭,送丈夫出门上班后回房把孩子们叫醒,准备送他们去幼儿园。孩子们早上总是贪睡赖床不起,连哄带骗地把孩子叫起来送去幼儿园后,又得回家收拾被孩子们弄得乱七八糟的被褥,然后打扫房间卫生。

不知不觉又到了下午,该去幼儿园接孩子了。如果稍微晚一点,这群调皮的孩子不知道会闯下什么祸。

在幼儿园没有妈妈的看管,孩子们通常会吃一大堆零食,而到了晚饭时间他们就不好好吃饭了。不管妈妈说什么孩子们都听不进去,只得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到处跑,对调皮的孩子们来说,吃饭就像吃药一样痛苦。

好不容易一口一口把晚饭喂到孩子嘴里,接下来又要看着孩子们写作业。然后,还得监督孩子们刷牙洗脸。所有这一切都结束后,又得逼着赖在电视前的孩子们回房睡觉。

妈妈抚养孩子就像上战场一样,妈妈不但要送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在家还要看着孩子学习、打扫房间、整理被褥、洗衣做饭……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韩国一样,妈妈整天围着孩子团团转。韩国的孩子只能按照妈妈的话老老实实地去做,否则就被视为"坏孩子"。孩子要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妈妈总会说:"这个你别管,你只管学习就行了,剩下的妈妈给你做。"

自理才能自立,教会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

我小的时候,在家里必须遵守几条原则:每天早晨起床必须自己整理房间,如果不整理,就不能去上学。我们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铃,是父亲用来叫我们起床的。一听到铃声,我们马上就得起床整理被褥,简单地打扫一下房间,然后在门口等待父亲的检查。

"炳惠吃完早饭去上学,你们继续打扫房间。"

如果哥哥们偷懒,没有把房间打扫干净的话,父亲就会训他们。如果整理不好房间,就不能按时上学了。

还有一条规定就是内衣等小的衣物要自己用手洗。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能找别人代洗。我的母亲平时心肠很软,但是在这一点上,不知道父亲对她说了什么,即使在冬天最冷的时候,母亲居然也没有帮我们说过话。

还有一点就是,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没有人去叫你。一到吃饭的时间,不管你在干什么,都要赶紧去餐厅吃饭。如果过了吃饭的时间,就只有饿肚子了。父亲的方针是: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给别人带来麻烦。

刚开始,父亲还总是说:"如果晚了,就不给饭吃。"有了几次挨饿的经历后,不用别人叮嘱,我们就都自觉地按时间自己盛饭吃了。

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我,更加明白孩子自立精神的可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讲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和父亲一样我也给自己的孩子们定下了规矩。孩子们要自己打扫房间、洗内衣。晚饭时,爱丽丝和彼得负责端菜和洗碗,收拾餐桌,最小的南希负责在饭桌上摆筷子和勺子。

南希从小就喜欢撒娇,直到现在还经常像个小孩子似的。记得有24小时,南希从幼儿园回来后,悄悄地跟我说:"妈妈,幼儿园留给我们的作业太难了,你帮我完成行吗?"

孩子寻求妈妈的帮助怎么能拒绝呢?而且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当我翻阅了南希幼儿园所发的课本之后,我又改变了主意。我可以帮助南希完成作业,不过,我认为老师不会留超出孩子们能力范围的作业,老师留的作业有难度,肯定有老师的道理,所以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完成。

于是我对南希说:"妈妈也不太会。你一定能想出比妈妈更好的方法。而且,老师也希望你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你实在做不出来,可以去问老师,老师比妈妈解释得更好。"

南希立刻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我则故意装作无动于衷的样子。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南希不停地翻着厚厚的书,绞尽脑汁思考着老师留下的难题,看着她辛苦的样子,我不禁心软了起来。看着表针,我正在犹豫是不是帮她一次,孩子忽然长出了一口气,说道:"终于做出来了。"

"妈妈,我都做完了,不过还有几个不明白的地方,我明天去问老师。"

南希一边喝着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一边嘟囔着:"比我想象的容易嘛……"

从那之后,南希从来没有因为作业向我求助过。她总是通过翻百科全书或者查阅相关的书籍自己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她就会直接去问老师。她明白了如果尽了较大努力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从不拖累别人。即使没有人督促,他们也会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事情,这是他们自立的关键。

美国的父母们让他们刚会走路的孩子自己穿鞋系鞋带。不管孩子需要多长时间,父母们从来不会去帮助孩子。只是默默地等孩子自己穿好。他们认为父母帮助孩子做事,是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

自立的孩子"苦"着教,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

24小时,彼得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走到我身边,这个本子是我让他写日记用的,用来锻炼他的写作能力。但是,拿着小本子的彼得情绪十分低落。我悄悄地看了看本子,上面什么也没写,还是一片空白。

"妈妈,我真的写不出来。我实在无法把我的想法写下来。"

一行也没写出来,我有些失望,孩子也叹了口气。我微笑着对彼得说:"没关系,彼得,经过几次失败,也许比及时次就成功更好。等你能写出来的时候,也许会更高兴呢。"

彼得比爱丽丝和南希做事更容易失败,他的心里有一种自卑感,和的爱丽丝比起来,他始终缺乏自信。

现在我的头等大事就是帮助彼得找回自信心。如果害怕失败,无论如何也不会找回自信心的。经历失败之后获得的成功,才能够使人获得更强的信心。

在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彼得的写作水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而他露出的笑容则更令我欣慰。他现在已经具备了自信心,不再害怕失败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基本的母性是必需的。如果一位母亲连最基本的母爱都没有,那么她很难战胜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但是有时母性也会蒙蔽妈妈的眼睛。

有一个和同龄人比较起来格外迟钝的孩子,从小时候起,他就经常遭到同龄人的戏弄,甚至连老师也瞧不起他。为此,孩子的妈妈非常痛苦,她想,怎样才能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呢?于是,她不让孩子接触任何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或挫折的事情。她帮助孩子做作业;当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时,她不让孩子和其他人去竞争;当孩子羡慕邻居家的小朋友会骑自行车时,妈妈不是让孩子也去学骑车,而是说"妈妈给你买更好的玩具"。不久前,我见到了这位妈妈,她的眼里含着泪水说:"我的孩子现在什么事都不会做,等我死了之后,他可怎么办呀?"这个妈妈就是从孩子那里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

对于那些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从未品尝过失败滋味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会缺乏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今社会,青少年因为学习成绩、异性或金钱等问题而自杀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且案件数字有上升趋势,恐怕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些孩子的共同点就是:在碰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他们从小就一直处于父母的庇护之下,从没有体验过失败的滋味。

问题总是会突然出现的,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会发生一些连父母也不便知道的问题。从未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的孩子,这时会很痛苦,而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手足无措,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有可能选择极端的方法。

想一想,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不要事到临头,才后悔当初对孩子过于宠爱。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经受失败的磨炼吧,只有这样,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他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媒体评论

张 健 劳动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专家

好孩子的成功99% 靠妈妈1》不仅仅是一本妈妈的教子枕边书,更是对中国家庭传统教育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夏 芬 《心理育儿》创始主编

要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唯有妈妈以身作则。《好孩子的成功99% 靠妈妈1》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做好孩子的及时任老师,如何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带给孩子正向的影响。

李忠辉 家庭教育专家、"父母学堂"创始人

教育孩子不需要什么理论。撇开作者的所有光环,她就是一个合格妈妈。因为她从爱出发,从发现着眼,从细节着手。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非常有指导意义

2014-10-13 23:55: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10-18 22:23: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书真的很不错,非常不错的读本,我很喜欢

2014-10-21 09:47: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读,看着不错

2014-10-22 21:06: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没意见

2014-11-12 20:29:28
来自qsbhsl**的评论:

非常满意,很喜欢。挺好的。

2015-03-18 18:26:04
来自谢淑君**的评论:

讲得内容还不错

2015-05-09 09:28: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书

2015-07-02 21:35:09
来自slsnail**的评论:

很好的书,值得一看!

2015-10-26 19:25:25
来自**(匿名**的评论:

写给爸爸妈妈们的书

2017-03-09 15:28: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她讲的有些东西太笼统了,书只看了几页,因为忙,没什么时间看,,,

2014-05-28 15:16:17
来自张珺010**的评论:

这本书,我很喜欢。案例真切,很受启发。不过这位母亲太伟大了。

2015-01-31 22:37:23
来自风中飞**的评论:

某个清晨,刷牙间隙,灵感飞来,遂口含牙刷,找笔找纸,潦草的写下刚刚冒出来的一些想法: 如果你觉得学习很苦,请享受无法避免的痛苦; 如果你觉得学习很快乐,请看看你的眼睛是否具有灵性; 如果你觉得学习很难,那么请记住,挑战你的时刻到了。 学习失败只有一个原因,努力不够。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若这一部分都弄不好,还能做成什么事?相信自己,请赐予自己以勇气,勇往直前吧,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吧! 彼时,我已站在教室里,对着我的30个宝贝,正在激情迸发的读给他们听我的灵感。是的,我总是有着有点不太切实际的期望,期望他们能和我在日…

2014-05-19 13:31:25
来自tb天地**的评论: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因为我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他有着这个年龄段所有孩子的“通病”——对抗老师和家长、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偷偷上网、不爱读书、不懂关心别人······我的管教,常常使他烦躁不安,我苦恼,他更苦恼。我想学习到解决孩子和我之间问题的方法,《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给我的启示很多。 在书中,作者首先告诉读者教育孩子 “有选择性地采纳家教理论”。听过一些家教讲座,主讲者往往一上来就批评大家不会做父母,然后用讲段子的口吻讨论“做父母要不要持证上岗的问题”,接着又是一大通理论和技巧,到最后,听众大都陷于一片恐慌与悔恨之中。作者张炳慧不愧被称…

2014-05-26 23:06:06
来自amada_y**的评论:

还记得很久以前读过英国作家华莱士的一本书——《伟人的母亲》,这本书中写了许多伟人母亲的事迹。她们或许平凡,但她们用自己无私的母爱将自己的儿女培养成了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如果说每一个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无私、伟大的女人,那一定就是母亲!关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我的记忆都有一些模糊了。但多年之后,我始终牢牢地记得美国总统林肯的母亲。林肯总统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有一位慈爱、坚强的继母,他从继母那儿获得了一生难以回报的恩情。难怪林肯总统会动容地说:“如果我取得了成功,那是因为我有一位天使般的母亲。”当我阅…

2014-06-07 23:35:00
来自林日新**的评论:

一本值得中国母亲借鉴的家教之书 ——读《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1》 曾经,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哭了所有看过这部同名电影的的观众,让人深深地感到母亲的重要。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历来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承担了更多教育孩子的责任,所以,母亲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事关重大,无可替代。中国也有几句老话:“宁要一个叫花婆娘,不要一个当官的爹”,“讨坏一代亲,养坏三代儿”…… 也是阐述这一观点的。今天,看了韩国张炳惠博士著的《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1》,这本家教专著,笔者才明白:世上成功的妈妈是相似的,不成功的妈妈各各不同。 全书共五章,第一章“…

2014-05-29 18:21:35
来自碧玉水**的评论:

读多了亲子类的书籍,不免对此类书有些挑剔,比如被韩国人称为好妈妈的作家张炳惠女士的这本《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乍一看,它的封面看上去略显繁杂。但是,作者一张慈眉善目面庞,加上那一行“我如何将3个资质各异的孩子送进哈佛、耶鲁”的字,却很吸引人。她到底是怎样一个母亲呢?她又有着怎样高的本领做孩子的天使的呢? 翻天书本,你会发现,作者很享受做母亲状态,她感觉这是一种乐趣儿!在书的前言里,作者首先肯定了“孩子的成功靠父母”这一学说,并通过父母对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她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父亲的教诲使我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正因为从父亲这…

2014-05-20 22:30:25
来自zshr200**的评论:

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惠,不仅有着显赫的出身,她是韩国前总理张泽相的第三个女儿;有着傲人的学识和经历,她不拿家里一分钱,靠打工求学、养活自己,获得博士学位;还有着天使般的心灵,她相信爱情,嫁给了三个孩子的父亲;有着坚定的信仰,她没有再生育,用全部的爱教育三个继子女;最终她取得了家庭、事业双丰收,她培养出三位哈佛与耶鲁的毕业生,自己也成为美、日、韩教育名家。 这些经历、成绩让我这个平庸之辈,确切地说是平庸之女、平庸之妈,赧颜不止。同样身为女人,同样身为妈妈,张炳惠让我望尘莫及。幸好,我读了她的书《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现在开始…

2014-05-12 17:21: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杂志之家上看到《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1》特别惊讶,有这么绝对吗,就买了一本回来看看。还真是写的非常好,一些方法真的很实用,会帮助妈妈们把家庭关系处理的很好。建议做妈妈都值得学习一下。

2014-04-24 10:16:55
来自平常心3**的评论:

看完了,张炳惠女士太伟大了!我赞扬的不是她把孩子送进名校,是她的耐心和教育经,正像她所说,我们往往忽视了教孩子最基本的能力,多了很多对基本能力以外的要求。

2014-06-07 21:47: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1》真的非常不错,买回来2天就看完了,张炳慧妈妈真的太伟大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她的耐心是要学习的。孩子未来如何?全要靠妈妈如何教育是分不开的。

2014-04-24 09:23:10
来自千秋积**的评论:

初次见到《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这本书,我就眼前一亮:妈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难道真的像曾仕强教授开玩笑说的那样:一个女人是否优秀关乎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兴衰?平时,我老婆总是抱怨我只知道自己学习,不好好教自己的孩子,似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是闲呆在家里的她没有责任似的,拿这本书给她看看,也让她好好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我又看了一下作者张炳惠的有关介绍,更是不得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能有一个孩子考上美国哈佛大学就已经极为难得,而她的3个孩子,竟然全都被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录取!是什么样的教养术能让入读哈…

2014-05-27 21:55: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孩子的成功994%靠妈妈1:我如何将3个8资质各异的孩子送进哈佛、耶鲁报并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给孩G子成长的空间,他就能创造奇迹 别让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代替现实生活 给孩子提供 只有鼓励,才能让孩子摆脱失败综合征 从中下等到+的转变 不要把

2015-10-17 19:48:51
来自linda03**的评论:

一位韩国女性,成为了不是三个亲生孩子的妈妈,却把这三个孩子培养成为哈佛和耶鲁大学的优秀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充满爱与圆满的温情与成功的家庭故事。孩子的教育,不论在哪一个国家在哪一个地区,都是父母们最为首要关心的问题,而这本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向众多的家长展现了这样一位韩国妇女是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优等生和社会栋梁的故事。 孩子的未来不仅是家庭的未来,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这个信息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知识与名牌大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是天下所有父母们的心愿…

2014-05-21 22:32:00
来自阳芷归**的评论:

最近难得有一些空闲,所以很是抓紧时间看了几本好书。作为两岁孩子的妈妈,我最关注的当然是育儿方面的书籍,但在阅读中我确实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烦恼。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育儿方面的书籍“卷帙浩繁”,育儿理论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取舍。前几天去了一次图书馆,借阅了几本著名的育儿杂志,看得我更加茫然而焦虑。我相信许多妈妈也有种感觉,老是觉得自己缺乏育儿的知识和经验,但了解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后就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养培育起步迟了,很想飞奔起来赶上前去。对我来说,这种感觉是每看一本育儿书都有的。但看到这本《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

2014-05-18 20:55:00
来自薛俊美**的评论: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条万条,但是真正能帮助孩子的教养方式,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妈妈。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妈妈才是最了解孩子,也是最有资格指导和帮助孩子的。想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唯有做妈妈的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被称为“韩国第一妈妈”的张炳慧博士, 采用独特的教养方式,把自己的三个孩子送进哈佛和耶鲁,她的三个孙子也都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奇迹,令人咋舌!翻看《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这部教养圣经,就是这样一位母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带给孩子足足的、满满的正能量,最终带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的大门。 在张炳慧看…

2014-06-12 23:30:00
来自chriswa**的评论:

张炳惠教授是世上最伟大的妈妈。《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1》让做父母的痛感深受,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在我们身边却有着太多太多的父母选择了对孩子的放弃,原因很简单没有时间看孩子,我家孩子就这个料,能上完初中毕业我不烧高香了,然后自己不是打牌,就是整一忙着工作,除了给孩子物质上的关心以外什么都没有,还记得前不久看的一本书中信《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幸福》里很多孩子生活很富裕但心灵上却是空虚的,就如张炳惠教授在本书中所说的“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 也许也是因为自己现在身为母亲的原因,对教育来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传授。当我拿…

2014-05-15 13:49:0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