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共中央及时支笔图书
人气:40

中共中央及时支笔

胡乔木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是中共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领导人,是党内外享有盛名的"大秀才""大学者"和辞章家。他经历了中共在战争年代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岁月,亲...

内容简介

胡乔木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是中共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领导人,是党内外享有盛名的"大秀才""大学者"和辞章家。他经历了中共在战争年代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岁月,亲历了共和国开国大业到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历史。他起草、整理或参与起草、修改的中共中央重要、重大文献和文章没有人可以计算,不仅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已成为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经典文献。他一生在理论、历史、新闻、文艺、教育、科学和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战争年代,说:"靠乔木,有饭吃。"改革开放年代,邓小平说:"乔木是我们党内的及时支笔杆。"《中共中央及时支笔——胡乔木在邓小平身边的日子》一书气势恢弘,视野开阔,集史料性、研究性、可读性于一体,向读者展示了胡乔木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才学超群的才能和人格魅力,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决策内幕,尤其是客观真实地分析记录了胡乔木在邓小平时代经历的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引人入胜。全书分为"木卷:书生革命"、"火卷:战争年代"、"土卷:峥嵘岁月"、"金卷:妙笔春秋"和"水卷:黄河青山"五卷,共计56万字,客观地记叙了胡乔木革命奋斗和追求真理的人生历程,完整记录了胡乔木自1941年担任秘书和1975年开始协助邓小平整顿到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中央工作50年的台前幕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共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编辑推荐

说:靠乔木,有饭吃。

邓小平说:乔木是我们党内的支笔杆。

:许多文件只有经乔木看过,发下去才放心;经乔木修改,就成熟了。

邓小平:乔木是我们党内的支笔杆。

杨尚昆:一个终生用笔来为人民服务的人。

朱镏基:他的道德文章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你跟他说话。就使你感到,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

宋任穷:正道直行,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力群:乔木同志的道德文章属于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从事理论工作的人中,目前为止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胡绳:胡乔木同志是个革命的政治家,是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钱锺书:立德立言,推君兼不朽;酬知酬愿,愧我一无成。

吕叔湘:乔木同志是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

李政道:乔木先生把他的一生贡献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

任继愈:才与学相匹配,具于一人之身的并不多,乔木同志是才与学相符的一位。

季羨林:乔木虽然表面上很严肃,不苟言笑,他实则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人,一个感情异常丰富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在他生前,大陆和香港都有一些人把他封为"左"王。我觉得,乔木是冤枉的。他哪里是那种有意害人的人呢?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图书,胡乔木在中共中央高层50年的台前幕后,学习中共党史无法绕开的角色,研究中共党史不可忽略的人物。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丁晓平系知名的红色传记作家,近十年来一直致力探索文学、历史、学术的跨界和跨文体写作,在海内外3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文艺评论作品,著述400余万字。他编辑校订的中共领袖自传《自传》和及时部连环画《少年》都是红色经典畅销书。他创作的《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解谜自传》《的亲情世界》《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有的填补了中共党史文献研究的空白,有的被台湾和香港出版机构购买版权,有的作品受到党史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对人们特别是青年人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增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会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目录

代序 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胡木英 胡石英)

木卷 书生革命

及时章 少年英发

第二章 鼎新求学

第三章 上海滩上

火卷 战争年代

第四章 美丽爱情

第五章 主席秘书

第六章 整风运动

第七章 决议历史

第八章 重庆谈判

第九章 转战陕北

第十章 开国前夜

土卷 峥嵘岁月

第十一章 新闻首脑

第十二章 风范大家

第十三章 中苏论战

第十四章 整风跃进

第十五章 庐山风云

第十六章 诗化人生

第十七章 冷藏岁月

金卷 妙笔春秋

第十八章 社科院长

第十九章 再决历史

第二十章 政局高端

水卷 黄河青山

第廿一章 弦急琴摧

第廿二章 上善若水

后记 局限的历史和历史的局限

在线预览

第十八章 社科院长

少年投笔依长剑,书剑无成众志成。

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

红墙有幸亲风雨,青史何迟判爱憎!

往事如烟更如火,一川星影听潮生。

——胡乔木《七律?有思》(1982年6月)

"批邓"材料又被"揭批",胡乔木备受非议里外受气

邓小平毫不介意,称赞胡乔木是中共中央及时支笔

胡乔木怎么也不会想到,""倒台以后,他竟依然受到严厉的指责。他因想见一面给写的信竟被他人诬为"效忠信";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迫于指示的压力不得不写的揭批材料,也被他人死揪着不放……

1976年10月6日,逝世后的第27天,""终于被打倒了。""一倒台,邓小平的复出似乎指日可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10月8日,当选中共中央主席兼军委主席的,依然坚持生前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在这种局面和形势下,由邓小平授意建立起来的国务院政研室,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台上的时候,受到""的打压,外部受气;""垮台了,内部出气了,但外部依然在受气。而作为政研室的主要负责人胡乔木,更是里外受气。

——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机关单位的负责人都去守灵,却唯独政研室没有资格。后来,政研室的少数负责人分批去了人民大会堂向遗体告别,唯独胡乔木没有资格。这对胡乔木来说,是不公平的。在身边工作了20多年,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一路走来,有生里来也有死里去,有苦中乐也有乐中苦,但革命终于成功,晴总多于阴,喜总大于悲。如今,离开了这个世界,作为生前毛最喜欢的秘书,胡乔木无论如何都希望自己能有个机会跟主席告个别。政研室其他六位负责人十分理解胡乔木的心情,就决定以政研室的名义给中央打了报告请示。但很快批示就转下来了,依然是不准胡乔木参加。这个时候,邓力群就劝胡乔木说:"你写封信吧。"无奈之中,胡乔木就给汪东兴和写了一封信,请求见一面。可想而知,不可能答应这个帮邓小平和她唱"对台戏"的胡乔木的。

——的追悼大会是在9月1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通知每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可以推举两个负责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临时搭的观礼台。国务院政研室就推荐了胡乔木和邓力群。谁知,名单报上去以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奎突然打来电话,说:"你们两个不上好吧?为了大局,你们不要上台了。"胡乔木和邓力群没有办法,只好吞声忍气。但相比胡乔木来说,邓力群还算幸运,还是有机会和许多年轻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亲历了那悲痛又感动的场面。胡乔木只能坐在南长街123号的家中,倾听那来自广场上的喇叭声,独自品尝人生的辛酸泪……

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十六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集团事件的通知》。胡乔木先后五次组织政研室的同志们进行了讨论学习。10月20日、21日、23日,胡乔木一连三天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参加了北京市的游行。10月27日、28日、29日、30日和11月5日,政研室又接连召开了五次揭批""的会议。但就在"揭批"会议上,胡乔木再次成为政研室内部的揭批对象,会议充满着火药味。这对胡乔木的精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政研室几乎所有的负责人都对胡乔木进行了批判,有的言词还十分刺耳。当然,这一方面来自当时政治气氛的压力,有说违心话的,但不可否认有的也夹杂着个人情感和功利的因素。尤其在1977年1月24日,李鑫找胡乔木谈话说:"你秉承邓小平的意思,篡改著作,不宜继续参加毛著编辑工作,调回中办。我今天只是口头通知,将来有正式通知发给你。"

1977年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突然宣布政治研究室解散。原因就出在胡乔木给写的所谓"效忠信"上。这封信在逝世后,竟然把这它公开印发出来,这一下子给胡乔木的打击更大。出于敬仰,像胡乔木这样长期在身边工作且深受毛喜爱的人,希望能参加毛的遗体告别仪式,见毛一面,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在那个颠倒是非的年代,竟然禁止胡乔木参与任何与追悼有关的活动,这确实令胡乔木伤心。无奈中他给写了信。但是不是"效忠信"呢?胡乔木说:"我要求参加向主席遗体告别,就写了一封信给汪东兴并转,其中有一句话:对于在政治局对我的教导和批判,终生难忘。"虽然不能仅仅因为这封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就说明胡乔木的信是所谓的"效忠信",但胡乔木的这些话,在""倒台后,确实令许多看到这封"效忠信"的人感到意外和气愤,就连胡乔木的家人也都埋怨他:"你怎么这样写啊?"

胡乔木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其实,胡乔木写这封信的心情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写信的原因就是"要对得起主席,想报答主席"。因为在政治局会议上多次公开批判他,说他"对忘恩负义"。为了能见上一面,胡乔木既委屈,又悲伤,为了"报答",抱着这个单纯意念的他万不得已给写了这封信,说了违心的话。或许,这也是胡乔木书生意气的可爱之处吧?历史有时候总是这样的滑稽这样的捉弄人。胡乔木不是政客。65岁的他,或许不会想到本来简单的事情往往带来的却是纷繁复杂又意料不到的后果。

但在当时,这些历史的当事人或许"身在此山中",难识"庐山真面目"了。而就在国务院办公厅宣布解散政研室的这次会议上,尽管胡乔木没有参加,但还是有人提出了批评。有人说:"你们搞运动,搞得不对头,你们不批胡乔木,只批农伟雄,这个方向不对头。胡乔木政治动摇,你们不批。农伟雄算个啥?无非是小喽啰而已。"话确实太尖锐了。还有人说:"胡乔木在粉碎``以后,态度暧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政治动摇。"十分清楚政研室内部矛盾关系的邓力群,会上跟他们进行激烈的辩论,说:"谁都知道嘛,胡乔木受``的压力,的压力,受研究室内部``代表的压力,也受到我们的压力啊。我们每个人不都批判过他?!还有批判更厉害的,李鑫同志不就说过人家胡乔木`不是个玩意儿,我总算看透你了`嘛。胡乔木同志确有错误,但怎么能与``的小帮派联在一起呢?这种意见不公正。"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或许都还没有想到,解散政研室并不仅仅因为是要打击胡乔木,更是冲着邓小平来的,其目的就是要剪去邓小平的"羽翼",使邓小平即使复出后身边也没有"笔杆子",组建不起来理论队伍。

因为国务院政研室的许多工作还没有结束,不仅"揭批``"运动还没有完成,而且政研室总得还要作一个总结,所以名义上尽管宣布解散,但实际上并没有散伙,只是人员一分为二——李鑫、吴冷西、胡绳、熊复等去了那里,继续"毛著办公室"的工作;邓力群、于光远、丁树奇、滕文生、苏沛、郑惠等仍然和胡乔木在一起,留在了紫光阁,却备受冷淡。面临着政研室解散和人员分流,受到非议的胡乔木心里仍牵挂着中共高层理论人才队伍的培养,他忧心地说:"小平同志多次提出要重新组织理论队伍,好不容易把研究室搞起来了,现在又一分为二了,剩下的人等于是一个个细胞啊,如把这些都搞掉了,以后就难办了。保留一个细胞以后就可以不断分裂,理论队伍也就可以重新组织,不断扩大。"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批准、李鑫主持起草的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社论提出:"凡是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凡是"。但在那个"个人崇拜"仍处于极端的年代,这两句话在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眼里,或许都很难读懂背后的政治含意。在微妙的政治游戏规则中,身在中国政治高层的胡乔木是明白的——其直接目的就是阻止邓小平复出和阻挠为""平反。①每天坚持看报纸的胡乔木指着《人民日报》对家人说:"看来邓的复出恐怕又困难了。"

1977年3月,陈云、王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共同向主持会议的发难,提出要求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和平反""。但受到了消极抵制。已经多次经历过大起大落的邓小平,对自己从来就是自信的。""倒台后,他知道自己的复出已经指日可待。在听到王震反映"两个凡是"的问题之后,他立即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中央转发了邓小平的信。

到了这个时候,邓小平复出的问题已经摆到了主持的中共高层工作会议的桌面上了。而胡乔木1976年3月2日写的"揭批"邓小平的材料,一石击起千层浪。当时,中共高层的李先念、王震、余秋里、陈锡联、罗瑞卿、等对胡乔木非常不满意。有的说"在主席身边那么多年,揭发邓小平,不能原谅";有的说"胡乔木顶不住啊";有的说"胡乔木怎么能这样干",等等。就连陈云、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很不高兴,颇有微词。其实,写揭批邓小平的材料时,胡乔木确实既矛盾又痛苦,前前后后花了一两个月时间,而且一直都是瞒着家人写的,连夫人谷羽都不知道。直到""印发后,家人才看见,都责怨他不该这么写。家里家外,议论纷纷,胡乔木确实感到十分窝火,更觉得难过和委屈。谷羽是十分理解乔木的,后来在跟朋友谈起这事时,也有些不平地说:"对乔木太不公正了吧!`批邓`时受压,``粉碎了还受压。"

好在邓力群等人坚持为胡乔木说真话道实情,并得到了陈云、王震等老人的理解。后来,王震亲自来政研室看望,说:"你们还是同``做了斗争的。胡乔木呢,我们是朋友,我们的友谊很好啊!"言谈中,还专门讲了他和胡乔木之间的私人情谊。邓力群实事求是地告诉陈云,胡乔木的"那个材料,事实没有捏造,但上纲有过头的地方,出现这种过头的话不妥当,但也确有当时来自内部、外部以及上面的压力。"邓力群就建议陈云帮胡乔木说说话,两人见一面,"该批评的批评,该鼓励的鼓励"。这样,两天后,陈云和胡乔木见了一面,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化解了误会。

王震和邓力群等人知道,邓小平复出后,"笔杆子"非胡乔木莫属。当他们知道邓小平愿意与政研室留守人员见面的消息后,就马上建议胡乔木给邓小平写封信,作自我批评。胡乔木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1977年5月24日上午,王震和邓力群就带着胡乔木的检讨信来到了邓小平的家中。

一见面,邓力群就跟邓小平说:"小平同志,乔木同志委托我带来一封信,作自我批评,向你认错。"

邓小平坐在沙发上,挥了挥手,说:"不看了,信你带回去吧。"

邓力群连忙解释说:"乔木在事实的揭发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问题在于上纲厉害了一点,这个不好。"

邓小平笑着说:"这没有什么,对这事我没有介意。要乔木同志放下包袱,不要为此有什么负担。他3月2日写的材料我看了。没有什么嘛。其中只有一句话不符合事实,他说我发了脾气,实际上那次我并没有发脾气。说到批我么,不批也不行嘛。当时主席讲话了,四号文件发下来了,大家都批,你不批不是同主席唱对台戏。至于揭发我说过的话那就更没有什么问题。我过去这样讲,我现在仍旧这样讲,比如台阶论,最近我就对华主席讲,还是要讲台阶论。青年要积累经验,这是培养青年的好办法。不用这个办法反而把好好的青年人害了。你告诉乔木同志,不必写信或写自我批评了。"

针对政研室李鑫等人批判胡乔木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政治上动摇的问题,邓小平却说:"乔木不是政治上动摇,是软弱。乔木是我们党内的及时支笔杆。过去党中央的很多文件都是他起草的。尽管对他有批评,可是一向重视他。有几个人联合起来反对他,一个是陈伯达,一个是□□□,结果主席没有办法,只好不用。"知人善任,这就是邓小平的高明之处。

在谈到编辑《毛选》第五卷时,邓小平再次专门赞扬胡乔木,说:"《论十大关系》这篇是谁整理好的?这事我可以作证,是乔木同志主持,整理了好几稿才搞成。在这以前搞了几遍都不行。这次文字上下的工夫很不少。整理后的文字,理论、逻辑很严密,成了一篇理论文章,哲学文章。《论十大关系》是《毛选》五卷新发表的文章中最重要的文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早已发表了。这篇是新发表的。总而言之,乔木这个人还是要用。至于怎么用,做什么工作,要找同志商量、交换意见。他这个人缺点也有。软弱一点,还有点固执,是属于书生气十足的缺点,同那些看风转舵的不同。批我厉害得多的人有的是,有的甚至说我五毒俱全。"

这次谈话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再三叮嘱邓力群,说:"请你告诉乔木同志,要解除包袱,不要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杜***星**的评论:

中共中央及时支笔 一如既往的好,速度快。

2017-03-14 09:15:55
来自豪***(**的评论:

很不错呢好看

2017-04-22 21:16: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2017-04-23 19:24:0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能力才华,各有褒贬!

2017-04-30 14:42: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精美,内容丰富,值得购买。

2017-05-03 14:03: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好好好好好

2017-05-08 10:19:56
来自***(匿**的评论:

本来打算过几天认真评价的单子,现在都不能评价了,why?太恐怖,积分就这么溜走了,真伤心!早知道就随便评价评价,还能赚些积分,真郁闷!

2017-05-26 10:28:4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本书比较适合文秘人员阅读,值得推荐

2017-06-02 17:28:14
来自学***(**的评论:

很不错的书,正版新书

2017-06-04 10:24:00
来自胡***1(**的评论:

书很好,快递也顺

2017-06-12 14:19:3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我很享受当当的服务。

2017-06-17 15:42:48
来自学***(**的评论:

很不错,很有学习意义

2017-06-24 20:19: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

2017-07-07 14:57: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8 12:05: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不错,字迹清晰,内容不错,值得购买。

2017-09-13 12:16: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值得细读!

2017-09-16 12:43: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哦!

2017-10-05 08:44: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OK,书很好 包装很好 是正版 速度快

2017-11-01 14:51: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精致字比较

2017-11-03 22:02:42
来自家住双**的评论:

还不错哦,挺喜欢的

2017-11-09 16:29: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书,人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利有弊。但我总是认为利大于弊。

2017-11-14 09:49: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共中央及时支笔 物流没有把书保管好,书的角已经折损

2017-11-14 13:51: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代大家,学习!

2017-11-18 11:23:10
来自山中黑**的评论:

喜欢看些历史类书籍,了解一些历史。

2017-11-20 21:16:57
来自l***6(**的评论:

中共中央及时支笔 因开裂问题换过一次货,内容很好,没得说,排版不太喜欢。

2017-07-01 19:33: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之前买过不是精装本的。这本是精装本。价格便宜时入手。赞!

2016-12-19 11:58:0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杂志之家的图书我很满意,买书我只在杂志之家上买,当当的图书物美价廉,物流很快

2017-04-29 23:15:56
来自sushan1**的评论:

塑封良好,非常有质感的一本书,一看就是正版!因为也从事行政写作相关工作所以相关书籍买了不少,希望读后有所获益!

2016-12-13 18:24:53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