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美丽新世界图书
人气:64

美丽新世界

前言 反面乌托邦的启示 王蒙 据悉,自完成著作历时六十七年以后。叶·扎米亚京的长篇小说《我们》终得在自己的祖国苏联公开发表。我国出版的《当代苏联文学》一九八八年第四期译载了这篇一九二四年即用英语出版了的...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影视明星>外国影视明星  
  • 作者:[英][阿道司·赫胥黎] 著,[王波]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6671805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06
  • 印刷时间:2005-06-01
  • 版次:1
  • 开本:--
  • 页数:255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阿道司·赫骨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恩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编辑推荐

Brave new world!这是对于科技文明,人类前途抱持着天真的乐观所发出的一句赞叹。而在赫胥黎的小说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中却是讽刺地呈现负面的意义。美丽新世界——小说的名字就是它的主题,因为它的内容是描述一个经过基因改造所制造的一个乌托邦世界(Utopia)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幻想小说,籍由""的未来乌托邦的种种"文明",辛辣地讽刺了科技奴役人类地结果:人类沦为机器,文化艺术趋于毁灭。作者对"乌托邦世界""科学"的悲观预言让人不由陷入沉沉思考。

作者:赫胥黎(Aldous Huxley)1884-196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出生名门,其兄及祖父皆为著名生物学家。早年入牛津医科,因眼疾改学文学。192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写小说,结识劳伦斯。在未写出一系列成名小说以前,已有三本诗集,一本短篇小说集问世。他的小说均以隽永、辛辣的笔调,讽刺1920年代的英国社会。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堕落,肇因与人类和谐的堕落。在其代表作品《美丽新世界》中,通过描述一个不顾个人尊严,推崇科学与机器的集权社会,影射预言了法西斯与共产政权的虚妄。

本书是二十世纪经典的反乌托邦的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48》、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够受到控制的社会……本书由王蒙隆重推荐,被评为BBC、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受读者欢迎的100本书之一。

作者简介

阿道司·赫青黎(Aldous Huxley,1894—1962),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共写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作为生物学家的儿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优秀!深感震憾!!

2007-11-12 15:58:44
来自doraemo**的评论:

美丽新世界,看起来真的可能实现。深思。

2009-03-31 03:56:35
来自光之韵9**的评论:

纸张有复古的感觉

2010-04-21 16:53: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解构和讽刺没有用枯燥的形式。喜欢这种黑色幽默式的反抗。

2007-11-12 09:52:58
来自天水绿**的评论:

如果未来真是那样,会很可怕,幸好只是小说,提醒我们不要堕入那样的渊薮。

2009-05-15 17:39:54
来自元恺**的评论:

本来就对人类的前景持悲观态度,本书写于1932年,不得不钦佩作者的思想,后来许多的科幻作品都受到它的影响。

2008-03-11 10:18:31
来自hjyy**的评论:

虽然作者批判了社会分工到极致后人性的丧失,但我却认为这种情况对于我国现在的状况未尝不是好事。比如,大家不管成绩好坏都去上大学,成绩好的读一流大学,成绩差的读三流大学。都是本科,但三流大学毕业的就找不到工作。这样不如读个能够找到工作的专业好的中专或大专,何必去挤那个本科呢?应该量才适用!量才适用!量才适用!现在中专学校要办大专,专科学校要办本科,学院要升大学,为什么不塌塌实实的搞好自己的技术学科,非要为这虚假的名而耗费财力物力呢?国家教育部已承认前几年扩招太快,给社会、学校、学生带来了不良后果。学校这样是有社会根源的。如果…

2008-11-03 21:54:59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