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如何培养独立且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图书
人气:57

如何培养独立且社交能力强的孩子

美国加州博学儿童心理健康顾问赵一的倾心之作 孩子独立的智慧锦囊,培养孩子社交的力作,亲子关系的启蒙羊皮卷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素质教育  
  • 作者:[赵一]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优教书系
  • 国际刊号:9787531684480
  •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
  • 印刷时间:2015-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分析、解决了一个早期儿童教育中的热门话题―― 如何培养独立且社交能力强的孩子。从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幼儿教育学的视角,运用生动丰富的案例,阐述了“亲子依恋”和“情感协调”对培养儿童独立性和情感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和应用,为已经当家长、从事幼教工作的读者朋友提供育儿的锦囊妙计、情感支持,为准家长指引方向、未雨绸缪。

本书一改传统幼教书批评说教的风格,以理解、支持家长和教育者为出发点,强调以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情感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加强对儿童的情感协调和亲子依恋关系。作者融心理学、社会学、幼教学理论与实际案例于一身,设身处地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紧张的生活节奏考虑,让读者有种促膝谈心、如沐春风的轻松阅读体验。

这也是一本工具书,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家长和教育者提供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顺序和内容。它是幼教书中的开拓者,提出了家长和教育者“自我照顾”的概念。全书渗透着对家长和教育者的关爱与情感协调。

作者简介

赵一,美国加州婚姻及家庭专业认证治疗师。现任美国加州三藩市列治文心理咨询中心博学儿童心理健康顾问。居美十几年,执有心理学、法学双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儿童工作,对5岁以下儿童的心理、情感发育非常熟悉,亦有着同家长、教育者协同工作的丰富经验。擅长主持育儿工作坊、亲子互动辅导课程、教育者情感支持组以及家长情感支持组。

近十年的瑜伽、冥想练习将作者的淡定与接纳性渗透于她的写作和育儿工作之中。作者认为:育儿是一种修炼,是自我成长、修复心灵创伤、促进亲人间沟通的绝好机遇。

目录

前言 应“老虎妈妈”之咆哮

及时章 我家孩儿长大了是啥样?

1. 自问自答

2. 6:1的尴尬

3. 玻璃天花板

4. 展望未来

5. 回到现实

6. “葵花宝典”

第二章 我要我要我要找我爸爸

1. “同床” “母乳” “换尿片”

2. “我的” “我不要!”

3. “不同你玩!”前言 应“老虎妈妈”之咆哮

及时章 我家孩儿长大了是啥样?

1. 自问自答

2. 6:1的尴尬

3. 玻璃天花板

4. 展望未来

5. 回到现实

6. “葵花宝典”

第二章 我要我要我要找我爸爸

1. “同床” “母乳” “换尿片”

2. “我的” “我不要!”

3. “不同你玩!”

第三章 “我是万人迷”

1. 高矮人

2. 照镜子,木头人

3. 反射性倾听

第四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柳暗花明又一村

1. 肢体语

2. 视觉艺术语

3. 音乐语

4. 戏剧语

5. 文字语

第五章 案例解疑

1. 多动症还是精力旺盛?

2. 富二代症

3. “你哭得我好心烦!”

4. 留守儿童

5. “拥有”与“分享”

6. 分离焦虑

7. 性早熟?

8. 语言发育障碍、社交障碍与感官综合征(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

9. “我是小公主!”

10. “小叮当”与“大熊”

第六章 从0到5岁24小时一个样

1. 初生婴儿到18个月(1.5岁):信任与不信任阶段

2. 18个月到3岁:自主权与怀疑/羞耻的阶段

1.5岁 用情感协调来了解她的需要

2岁的小雨 用语言进行情感协调来增加自信

2.5岁的小暴君

3岁的亮亮

3. 3岁到5岁:自发主动性与内疚/悔恨感阶段

3.5岁的嘉嘉

4岁的疯小孩

迷茫的4.5岁

第七章 育儿急救箱

1. 呼吸术

2. 脚踏实地法

3. 想象法

4. 幽默法

5. 运动法

6. 换岗法

7. 金蝉脱壳法

8. 醍醐灌顶法

9. 简易老鹰法

10. 云卷云舒法

第八章 写给准父母和准准父母

附录1: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附录2 : 社交情感能力列表

附录3 : 我的资源表

在线预览

1.自问自答

通过我新浪微博的私信,很多国内的家长常常问我育儿方面的问题。总结一下几年来我听到的家长的询问和抱怨,集中的几个问题是:我家孩子依赖性太强,明明自己会做的事情却总要我替他做,怎么办啊?我的宝宝只喜欢一个人待着,不与同龄人接触或玩耍,会不会有社交障碍/自闭症啊?我女儿都三岁多了,不怎么讲话,尤其是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真让人担心!我儿子脾气好大,一点就着,还打人,骂人,我真怕……

这些问题让我很受鼓舞。为什么呢?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家长已经对小朋友的社交、情感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兴趣或是有了一定的意识。只是因为还缺乏知识,所以有些焦虑,这是正常的。不要着急,这些问题,我会在这一章进行简单的分析,在以后诸章慢慢详解。但是首先,我想问家长们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成功?富有?开心?健康?有权?出名?有所作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提问的目的是帮助你了解自己育儿的目标和蓝图。

好的,现在翻到书后的附录《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来随机写下映入你脑海的词汇,写够一分钟……请注意你写下的词汇,这些是你所希望的你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所具有的特质。然后可以利用书后的表格来帮助你思考以下问题:你具备这些特质吗?如果你具备这些特质,你知道你是如何获取这些特质的吗?你又打算如何培养你的孩子从而获得这些特质呢?如果你不具备这些特质,也无须紧张。家长通常希望孩子做到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有自己没有的本事,实现自己此生无法实现的愿望。不过如果家长自身没有这些特质、不能亲身示范,那么想要培养孩子往这个方向发展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性。

读者朋友,我一下子问了这么多的问题,可能让你觉得有点尴尬、紧张或是泄气。这样吧,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答案,我的理想: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有能力获得丰富资源且社交能力强的人。其实我欣赏的这些特质我也不是具备,但是我处于积极

的修炼过程中,努力增强我的能力,而且我很清楚如何培养自己和孩子的这些特质。育儿也许讲天分,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培养、修炼。就算是读过双硕士的我,在没有上过幼教课前,没有接触过婴幼儿前,对育儿也是无从下手的。我们的及时堂育儿课通常来自我们的父母,或是其他照顾者。有时候,一个人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的东西,是很难传给下一代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自怨自艾或是埋怨我们的家长,因为每个家长的育儿过程都不是的。美国儿童心理学界传承的经典名言是“不求做一个的家长,只求

做一个足够好的家长”。只要我们接受到足够好的教育,我们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我们传承下来的育儿心经,我们可以成为“足够好的家长”。这也是本书的用意,帮助你认识到自己育儿中的弱项,为 你提供知识和方法,支持你的育儿修炼,实现你育儿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就细致地探讨一下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2.6∶1的尴尬

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因为他们长大成人后会离开我,成立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社交圈。而今已经是21世纪的10年代了,同上个世纪比起来,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大有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有选择如何生活、在哪儿生活的自由。尽管中国

国内有户籍管理制度,人口的游动性还是有的。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人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出国留学、定居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我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我的孩儿,以后在哪里上学,在哪里工作、定居都有可能。而我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自立的能力,为他们离开我独立生活做准备。我当然没有打算养他们一辈子,也不想一把年纪了,还要照顾他们的起居,为他们经济上负责,为他们而生活。因为我会有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社交团体、事业,还要抽空和老伴去旅行、环游世界。我最近采访了一位刚刚退下来的三藩市政府机关的领导。我问她,退休生活怎么样?她说:“我好忙啊,在三个不同的机构做兼职的顾问,还在一个中文学校做志愿者,我每周都锻炼身体。下个月我要飞到另一个州去探望我的女儿。”这是一个快乐、健康的母亲,退了休还生活得充实、阳光。而她培养的孩子,长成了一个独立、乐观的领导者,掌管着几个NGO。我还希望我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有能力获得丰富资源的人。这里所提到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精神资源、情感资源、灵性团体的支持,一切一切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解决问题、帮助生存、生活、 繁荣、快乐的资源。因为人是群体动物,没有谁可以当独侠客,一人一剑闯天下。即使是再独立再有能力的人也需要帮助。我们都知道中国社会是建立在人脉基础上的社会,如果不知如何积累和应用这种资源,孩子长大后会是孤立的人,而不是独立的人。中国社会现有发展状况需要独立、有能力获得资源的人才。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国家也因此调整了计划

生育的政策:由“一家只生一个”到“两个独生子女可以生两个”。这说明,中国需要年轻的劳动力。然而现在国内的“啃老族”现象告诉我们,年轻人推迟了成熟独立、自立门户的进程,不能及时成为市场需要的劳动力。相比之下,美国青年从小就做工,18岁就被踢出家门,自己租房,勤工俭学,填补了人力市场中零散工、临时工,尤其是服务业的空白。中国青年成熟独立的推迟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独立,教授他们自己获得资源的方法。

在当代6∶1的模式下,培养独立的孩子需要家长多方协调、共同努力。6∶1 ?就是6个大人对1个孩子。现在正是80后为人父母的时候,他们的父母50后还身强力壮、刚刚退休,有的是精力来帮忙照看00/10后。4个祖父母加上父母6个照顾者,将宠爱、精力都投入到一个小宝宝身上,想要让孩子独立也难啊!每个大人都希望孩子开心,不想惹孩子哭闹,大家都希望孩子喜欢他们,要成为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但是,这个好的标准是:孩子喜欢我,我让孩子开心了,我帮了他的忙,我为他做事,让他满意了。为什么这听起来像是下级对领导、臣子对君王的行为准则啊?难道说家长在工作岗位上服从领导没有服从够,回家还要对自己的孩子谄媚吗?如果我们真的要做名合格、的家长,我们难免会得罪孩子,让他们不开心。因为我们时 刻需要反省“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要怎样做才能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我现在要做的是否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这些才是育儿的基本原则。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对家长的认可,而不是他们对我们的认可。只有不断反省,提醒自己,我们才不会偏离作为家长的初衷和本分。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10年代啦,对于如何生活、如何育儿都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不像我们的父辈、祖父辈,要经历社会运动的洗礼和抚养众多子女的生活压力。忙于生计之外,我们有心情来思考人生、自我修炼、看世界。我们甚至可以像制订年度计划一样,为育儿做计划、做准备、充电、修炼、提升自己。如果我们愿意,有什么不可以?这个时代的词语是——选择。

3.玻璃天花板

最近得知一位朋友被老板炒了鱿鱼,他在美国加州某知名的跨国软件客服公司做中层管理。此人在气愤、伤心之余,也十分后悔:他的专业技术没得说,又肯吃苦耐劳,只是他忽略了同他顶头上司的关系,并因此失去了上司的信任和庇护,最终丢了高薪工作。做中层管理者难啊,只有通过了这一关考验的胜利者才能爬到更高一层,有很多人历尽千辛万苦,爬到了中层,却再也上不去了,仿佛头顶上有一顶玻璃天花板,顶层是可望而不可即啊。为什么呢?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造成这位仁兄失败的,也是不少职场中所忌讳的——缺乏“待人接物”的技巧,也就是我们上文一再提到的“社交情感能力”的缺乏。社交情感能力(Social Emotional Skills)当下在美国是个很性感、很流行的词。很多幼教机构都在提倡、普及社交情感能力的提升技巧。这个流行语到底是什么?概括地来讲,它是指人际交往能力,一切帮 助人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具体说来,它包括8部分:

●了解自己的情绪(mood)、情感需要(emotional need)和自我反省(self-re?ection)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情绪,取决于性格的不同,有的人可能倾向于喜怒无常,而有的人可能会比较平和。这都是很正常的,也很难改变。但如果我们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情感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疏导,可以防止情感大爆发的情况发生。这样或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化干戈为玉帛。比如: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心情烦躁、火气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轻声温柔地对自己说:“我的小烦躁啊,我知道,我了解,我静静地陪着你。”如此只需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感到更平和,也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更注意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而不会把自己的小烦躁和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混为一谈,也不会把自己的小烦躁转嫁到别人身上。我举的这个例子,还有佛教的内观,瑜伽的冥想,都有帮助人增强对自己情绪、情感需要的敏感度,从而有助于提高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需要的能力。

●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情感的能力。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有情感需求,有情绪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是需要用语言将之表达出来的。比如:和你住在一起的人同你的作息时间不同,影响了你的睡眠,你要将你的需要讲出来,同他沟通:“当你早上做饭发出很响的声音时,我无法睡觉,早上那十分钟的觉对我重要,我需要睡眠充足,来保障24小时的精力充沛和好心情。”或者,当你的伴侣离家出差,你心里思念牵挂的时候,你可以将你的温情表达出来:“当你出差不在家的几天,我很思念你,你回来了,我好开心,觉得好踏实。”这两个例子,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生理需要来试图解决问题,一个是表达温情,两个表达都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而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强项,其实也不是美国人的强项,但是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对人与人之间潜规则的洞察力。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潜规则,就是那些没有白纸黑字地写出来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的规则。家有家规,比如:进门换拖鞋,吃晚饭时不看电视,父亲决定家里的大事,母亲管理孩子的事情,等等。这些规则,如果外人加入这个家庭进行或长或短的观察是可以了解的。不同的社会、文化也有自己的规则:如果一群中国朋友出去吃饭,大家轮流请客是很自然的事;若是在美国,朋友间各付各的或是平均摊却是比较正常的。每个工作环境也有自己的潜规则,谁同谁是一派的,做事的程序是怎样的,老板最关心的是什么,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尽快摸透这些潜规则,就可少走弯路,畅游于社会的不同团体中。

●自发地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

这一点可能同我们的文化有冲突。从小长辈就告诉我们“不要同陌生人说话”。于是我常看到中国的孩子、青年,甚至是成人,在机场、公车、电梯等公共场合一个人埋头看手机。以前没有智能手机可以上网的时候,他们就盯着脚尖、头顶、手心看,总之不和陌生人有目光接触,生怕会有机会交谈。可是主动同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在很多社交场合中相当重要,比如:问路、询问做某件事的程序,在聚会时认识新朋友,工作场合认识新同事、新客户。在短时间内与不熟悉的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在社交场合中,每个人都会有些焦虑,其实那是兴奋的能量与一些消极的想法的混合产物。如果你有能力降低对方的焦虑,你将会在交流中占主导地位,对他人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像你在接待一位新客户的时候,应该怎样才 能令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到放松,并对你产生信任呢?这种能力有

时可以决定你是否能拿到一份订单、一份工作、下一次约会。

●共情力。

一个有共情力的人,常被人评价为善解人意或有人情味的人。共情力,是一种能正确阅读他人的肢体语言、神情,可以理解他人的感情状况与处境的能力,说简单点就是换位思考。善解人意的人,是受人欢迎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被关注、被倾听的心理需要。接受过心理学培训的人都知道这种能力是心理咨询的基础。当对方觉得你懂他/她,他/她便会向你敞开心扉,因为他/她对你信任。其实这种能力/技巧可以被用于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促进合作机会,增进客服关系。通常小朋友到了3岁左右就会表现出共情的能力,比如:见到其他小朋友哭了,他们会主动去拿纸巾,帮他们擦眼泪,安慰他们。可是如果大人一再盲目地满足小朋友的需要而不表达大人的情感,小朋友可能会变成“习惯忽视他人情感状态和需要”的“冷淡”的人。

●自控力。

每个人对自己欲望的控制能力不同。有的人一有心仪的包包就一定要马上去血拼,有的人屡次减肥失败因为不能抵制甜食的诱惑。可有的人,却可以控制想要买东西、吃东西的欲望。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棉花糖的实验。一群3岁左右的小朋友被带到一个房间里,测验者给了每个人一个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15分钟后你们没有吃手里的棉花糖,我就再给一个棉花糖。”15分钟后,测验者重返房间,发现有的孩子已经将棉花糖吃了,可有的孩子还将棉花糖攥在手里。他们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当他们成年后,那些控制住自己想吃糖的欲望等到测验者回来的小朋友,在学习工作中的成就都胜过那些一吃图快的小朋友。这说明自控力对一个人能否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感情调控能力。

通常与成熟度有关,年幼的小朋友,因为大脑发育不够完善,通常需要成人帮助其调整情绪。比如:3岁的小朋友得不到自己心仪的玩具,可能会躺在地上大哭。成人要帮他/她认识到失意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伤心的情绪会转瞬即逝。如果小的时候得到培养,有比较强的自我调控情感的能力,那成人后就会有诸多优势。比如:当处于高压下工作时,内心有“惧”时,有足够的内心韧性弹性来化压力为动力,能够“临危不惧”。或是自己的努力一再受到阻挠时,自己可以排解消极情绪,“迎难而上”。又如:当愤怒时,可以用镇定的语音同别人沟通,提出自己的需要,表达生气的情绪,而不是情感失控,大喊大叫,甚至出手伤人。

●团队合作、接纳人与人间差异的能力。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与他人共同从事一项活动,分享资源,而每个人注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冲突是难免的。如果有肚量和涵养来承认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接纳他人的不同,求同存异,这才是大将风范,有助于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

4.展望未来

社交情感能力强的人,其实我们都见过、接触过。表面看来,他们是一群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们通常都是事业有成、八方通达、受人欢迎、生活充实的人。他们算是成功人士吗?也许吧,你认为呢?我们来做一个微电影,想象一下这个人的生活,展望一下独立、善于获得资源而社交情感能力又强的人在社会、家庭、个人生活中是什么 样子的。我想假设这是一个“他”,因为我认为女性一般天生社交性较强。在此我想想象一个男性的例子,来拓展一下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男主人公就叫“朗”。

朗今年21岁,大学一年了,他一边写论文,一边在一家公司做实习工作。他住在一个城市,而他的父母亲戚在另外一个城市。朗每天非常忙,他早早就起来做早饭、午饭,给自己打好包,他戏称之为“爱心午餐”,健康又省钱。然后他会同父母通5—10分钟的话,报个平安,问声好,之后才去公司上班。他才到公司几个月已经对上上下下的领导、员工,甚至打扫卫生的阿姨都熟悉了。他总是主动和同事打招呼,还经常帮同事买咖啡,每个人都很喜欢朗在身边。他知冷知热,十分有人情味。大家都愿意同他讲话,与他分享信息、甚至隐私。老板对他也很赏识。他刚来一个月时公司的一个大投标案中他为上级铺垫,与同级协调,帮助同事查资料,鼓励受到阻力的同事,表现得很有团队合作能力。

朗不仅在单位受欢迎,个人生活中他有几个知心好友。周末一起打球、锻炼身体。时不时地,他还会组织远足、烧烤等活动,调动他所住社区的年轻人,一起互相认识、交流,建立了一个颇有活力的社团。

朗每天过得很充实,但这并不代表一切都一帆风顺,因为人生难免风吹雨打。朗的房东曾无缘无故地在半年内连长了三次房租;而且没有及时修理坏掉的水管,造成当月的水费飞涨。朗上网查了资料并联系了法学院做法律宣传的学生,熟悉了相关法律。他拟了一封函,通知房东,指出他行为的不合法性。经过多次沟通,房东认识到朗是个知法、守法的人,且有多方资源支持,并不是个好欺负的外地大学生。于是他补付了水费并保障半年内不再涨房租。 朗还是搬走了。他决定找几个朋友一起合租,大家互相有个照应,也可以分担与房东交涉的责任。但是即使是好朋友,也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这不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朗是个闻鸡起舞的人,而他的室友们是夜猫子。但是朗没有让他们的不同成为友谊的障碍。他主动提出每周开半小时的碰头会,大家互相沟通一周来生活的情况、趣闻,庆祝室友的成功、喜悦,为他们的悲伤、懊恼情绪提供支持。同时商量如何减少彼此间的摩擦。朗知道如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减少抵触情绪;他也知道当他表现得脆弱、向别人寻求帮助、支持时,别人会对他的情况更具同情心,从而接纳他的建议,做出对他有益的行为。比如:朗向夜猫子室友提出“当你们晚上10点以后在门厅里看电影、大声说笑时,我无法入睡。因为我是个早起早睡的人,而且第二天早上要早起写论文,睡不够觉影响我的工作效率,我因此懊恼和烦躁。我提出这个困难,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一起来解决。”当室友提出早晨的噪音影响他们的睡眠时,朗马上致歉,并提出“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啊,我们都需要充足的睡眠来进行工作,只是睡眠习惯、时间不同罢了。这样吧,我们制定一个晚10点到早6点的安静时刻,且给厨房的柜子做消声处理”。这样一来,有着不同生活习性的室友们认识到他们的共同之处,每个人尽一点义务来享受自己的权利。

不用我说,大家也都可以展望:10年后的朗将会资源丰富、处世有道、工作生活平衡,说不定事业有成,佳偶相伴。但是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生是一个过程,起起伏伏,倒是朗所具有的应对生活中的变数的能力才是最最珍贵的,也是令人羡慕的。有多少脆弱的男女因这些人间变数而消沉、颓废,或是依赖父母,或是愤世嫉俗,或是孤单一世?

5.回到现实

朗是个很的例子,他独立,有获得资源来克服人生中困难的能力,社交情感能力极强。大家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信心和决心来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可是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为什么当今的独生子女长大后很少有这样的呢?我们哪里做得不对或是没有到位呢?该怎么调整改进我们的育儿攻略呢?据我的观察和了解,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很多不利于培养我们理想中的孩子,我们来逐条分析一下:

(1)独立性。

家长们来评判一下,我说的是不是事实:我看到的现代家庭是这样运作的——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奶奶、爷爷,六个大人为一个小朋友服务。先不说礼物等物质上的丰裕过剩,单单是当孩子掉了一只鞋时,通常两三双手上去要帮着穿上。3岁多都上幼儿园了,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还是大人给穿脱。不是自己不会做,而是没有必要亲力亲为。可是到了幼儿园,没两天就给扳过来了,为什么呢?老师不是一对一啊,没有时间一个个帮你穿,大家都坐地上自己折腾,实验几次就做得很好了。家长不知道啊,还帮着穿呢。吃饭也一样,很多3岁多的小朋友不自己吃饭,或是不喜欢吃固体、有嚼头的食物。原因是在家都是大人喂,稍微硬点的东西大人嚼碎了再喂给孩子吃。可怜的小朋友,口腔肌肉,还有小手的小肌肉,手眼协调能力都得不到正常发展。严重些的语言发育也受到影响,说话迟,因为口腔肌肉不发达啊。这是小时候,等大了,衣服拿回家洗;作业家里帮着完成;结了婚,不会做饭啊,回娘家吃;生了孩子,会玩电子宠物,不会带孩子,带回家爸妈给帮忙带。于是老两口重新来过,替子女带大第三 代,子女却从未真正经历过我们所谓的“独立门户”。

(2)资源性。

我们说实话啊,作为家长,当你为儿女奉献的时候,自我感觉应该是不错的。给予会让人觉得自己慷慨,有能力,强壮,有资源,有影响力;如果运用适当,是对儿童的发展和家长自身的个人成长都有利的。但是如果过了头,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每当孩子向你求助时,你都立刻帮他解决问题,把它搞定,那么他们永远都没有机会思考、挣扎,试图想办法来自己解决,或是学习运用其他工具、人力、信息来解决问题。而这些能力是他们今后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啊!还有的家长喜欢“搞隔离”,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哦,小明经常不完成作业,小丽家没有文化,同咱们家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要总跟他们在一起。”“出去玩只可以在院子周边,不要出院。”“和同学出去郊游,太危险了,万一爬山摔倒了怎么办?”“万一……万一……别去了……别做……别干……别……”孩子听到的都是“别”“不”这些否定词,认为这世界是充满危险的,自己是弱小无力的,对他人是排斥的,结果呢?他/她什么经历都不想尝试,只想窝在家里,待在爸妈身边,被保护着,不能伸展,也没有机会获得其他能支持他/她的资源。

(3)社交性。

●自省力。

大家扪心自问一下吧,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能马上意识到是我们的情绪在作怪吗?我们可以真诚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吗?有没有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或是宣泄在别人身上?上文提过,如果家长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孩子就没有正面学习的榜样。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躺在地上发脾气。这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小朋友的大脑发育不,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为什么感到恼怒,当然更不知如何对待,只好随着性儿发泄出来了。这个时候,是提高自省力的好教育时刻,将小朋友的情绪反馈给他听,让他熟悉在感觉恼怒前是什么感觉:头脑发热、呼吸急促,还是心跳加快?如果我们错过了机会,没有指出他们的情绪,告诉他们“这个叫恼怒,叫不开心”,他们永远不会了解情绪是个什么东西。而只有在发泄后,才觉得后悔。这和训练小朋友上厕所、戒尿片是一个道理。

● 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需要和情感的语言,同表达想法、数字、颜色的语言是一样的,都是要被教授、重复多次,孩子才可获得。所不同的是,表达数字、字母、颜色等符号的语言的教授是纯认知过程,只涉及大脑前端的认知区。而表达需要和情感的语言之传授也是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过程,它涉及大脑前端的认知区同大脑中后部的情感区之间的沟通。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印刷很赞 很棒

2017-03-01 17:39:27
来自哎***0(**的评论:

包装外壳很是精美

2017-03-10 08:35:2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正规书店不错不错!

2017-03-17 17:40: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如何培养独立且社交能力强的孩子 关注了很久的书,终于下手买回来仔细研读,希望有帮助。教育孩子真不是件容易事,家长先学起来。

2017-03-21 12:32:27
来自***(匿**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3-30 11:20:44
来自S***e(**的评论:

名字吸引人,文字东拼西凑

2017-03-31 07:25:40
来自c***陈(**的评论:

很不错的妈妈读本,个人非常喜欢

2017-04-13 22:20: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当当的东西我向来放心,纸质书电子书我都在当当买的,质量有保障。每次都买一堆。

2017-04-20 23:15:18
来自丹***(**的评论:

包装得不太好,封书的塑料膜都破了,好在书没什么事。里面内容很好,写得有些口语化,不像那些什么心灵鸡汤类的写得跟散文似的。内容也不会太多,很精简,大概三四个晚上就可以看完

2017-04-21 11:07:5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有限温柔,无限感伤——这是卓别林的名句,今天在读完这位伟人的传记,更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真不愧为传记中的经典,推荐给了朋友们。制作也精美。

2017-04-21 11:17: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的质量非常好,宝贝很喜欢,一拿回来就开始看了

2017-05-17 14:55:10
来自涓***声**的评论:

刚刚到了三箱书,好多好多,书还没来及看,不过看书名就知道很好,看过以后再做评价!

2017-06-13 10:19:3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孩子喜欢质量不错

2017-06-21 10:50: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错,不愧是当当独家销售的好书,果然品质很好。

2017-06-29 13:13:2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快要把整本都读完了

2017-06-29 13:29:29
来自人***7(**的评论:

买给孩子的,希望她喜欢。

2017-07-18 20:49:01
来自粉红色**的评论:

书很不错,很满意。

2017-09-07 10:21: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学校推荐书目,值得推荐

2017-09-21 12:36: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优惠,买书习惯在当当

2017-11-05 10:11: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下次还会光顾

2017-11-20 16:57: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感觉就是一堆育儿知识拼凑在一起… 光看了前面就有点看不下去了

2017-03-21 22:36:11
来自白屋主**的评论:

一次买了好多,这本还没来得及看,价钱动人,先给个好评!

2016-01-26 08:59: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绝对的盗版书。纸质差,会有碎纸屑,整本书很轻。真想不到自营的书怎么可以这样

2016-05-11 12:22: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孩子性格有点内向,也不太独立,看到书希望能够有帮助。

2016-04-23 10:48:18
来自米鹭米**的评论:

其实娃还没出生,但是作为一个整天呆在家待产的孕妈妈,已经很捉急的开始看这种书了

2016-04-12 12:43:1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个包装很好,还没顾上看,翻了下觉得是本不错的书,性价比高。待我慢慢看,希望有用处!

2017-03-23 17:23:46
来自s***o(**的评论:

希望读完这本书,能摸索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

2017-01-21 13:48:20
来自公***(**的评论:

书很不错 希望能学到更多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

2017-02-02 19:15:28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