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白话史记(上中下)图书
人气:14

白话史记(上中下)

《史记》白话全译本,台湾六十教授合译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史家名著  
  • 作者:[台湾十四院校六十教授] 编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802283367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06
  • 印刷时间:2007-06-01
  • 版次:1
  • 开本:--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司马迁的《史记》贯穿经传,整理诸子百家,纂述了三代而下以至其当代的史事,为中华民族保存了纪元前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这一巨著,是先秦所有典籍无可相比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家的历史文化,必读《史记》。惟有透过《史记》的认识,才能真正找出中国人的"根"。但因其文字古质,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不易读懂的。尤以今时学术分科,除专门文史学研究者外,有能力读此书的更少了。

基于上述认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台静农先生的倡议下,汇集了台湾十四所院校六十位学人,经过两年的努力,将《史记》全部语译,凡一百六十万字。由台静农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出版。

本书译者皆为本领域内博学专家。译文忠实于原文,其文字流畅典雅,深得译事"信、达、雅"之要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全书在逐字逐句语译的基础上,共增加了近千处的注解,将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史记》注疏(除习见的三家注外,尚有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郭嵩焘《史记札记》、钱大昕、梁玉绳、叶昌炽等十余家)融会于白话译文之中。为普及《史记》之力作,体认国学之精品。

白话史记》体例

一、 《白话史记》(以下简称本书)编译的目的在求《史记》的普及化,适用于一般有基本文史学知识的大众。

二、本书编译用心,并非代替原文《史记》,而是希望透过本书,有更多人有兴趣及能力研究原文《史记》,进而研究其他中国古籍。

三、本书希望能有别于一般教科书式的生硬编排,让读者能通畅地阅览其中的史事及文学的美,所以不采用原文和译文对照,仅排印译文,读者有兴趣,可另取原文比照参看。

四、本书为尽量求其文体活泼性,因而除错简衍文及歧义处加附小注外,其余问题不特别提出。

五、本书行文用五号宋体排印,小注用五号楷体加括弧以示区别。

六、本书一百三十卷,全部译出,十表因为无普及意义,仅译表前序文及附录,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诸侯年表,无序文附录,翻译从缺,原表参见原文《史记》。

七、《史记》之版本非一,异文时见,今为求统一起见,正文大抵据新校本为准,标点、分段大体亦同。

八、《史记》之文有出诸后人所补者,各本皆同,今亦一并翻译。

九、本书为集体翻译,凡十四所学院,六十位教授,译文笔力不尽相同,译文排比形式也不尽相同,每篇可作独立性观赏。

十、本书译文难免有不妥贴之处,欢迎读者指正,以便再版修正。

十一、本书每篇附译者姓名,书前并附译者签名及译者小传,供读者参考。

编辑推荐

推荐阅读销售链接:

白话三国志

著名作家、学者台静农先生序荐并题签。超强译者阵容:台湾十四院校六十位教授合译,严谨认真之态度:历时两年始成。信达雅之译文,畅销台湾数十年,普及《史记》之力作,体认国学之精品。

今后要使中国历史文化不专属于少数学人的知识,古书今译是为切要的。

——台静农

近几年,在种种因素的促成之下,传统文化有重新受到人们重视之势。一时间,"国学"又成为时尚词汇,《论语》、《庄子》在沉寂了数十年之后,成了媒体追捧的对象。钱穆先生曾有言"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国史大纲》)对现代人来说,缺乏的不是通常人们所以为的"革新力量",而是恰恰相反的"知旧",也说是对传统的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未偿不是件好事。

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上,《史记》有着独特的地位。

司马迁的《史记》,贯穿经传,整理诸子百家,纂述了三代而下以至其当代的史事,为我中华民族保存了纪元前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这一巨著,不惟传载了中国先祖的智慧,且描述了先祖的历史事迹。可以这么说:惟有透过《史记》的认识,才能真正找出中国人的"根"。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家的历史文化,必读《史记》。

但《史记》对普通读者来说,因其文字古质,除了那些专业的文史学研究者外,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无法读通的。因此,白话语译就是《史记》普及化所绕不过去的工作。

这一工作在三十年前的台湾就有人在做了,而且还做的非常的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著名学人台静农的倡导下,台湾十四所院校的六十位教授,花了两年时间,将《史记》一百三十卷全部以白话文译出,总计一百六十万言。这六十位教授或为《史记》研究专家,或国学功底深厚。

译文忠实于原文,其文字流畅典雅,深得译作之信达雅之要旨。尤为一提的是,全书在逐字逐句语译的基础上,共增加了近千处的注解,将史上有影响力的《史记》注疏(除通常的三家注外,尚有《史记会注考证》、《史记札记》、钱大昕、叶昌炽等等)融会于白话译文之中。在正文前面,附有六十位译者之签名小传,也是对读者的一种表态,一种保障。

白话史记》的这一版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和岳麓书社出版过未经授权版,广受读者好评。现我社从台湾联经出版公司购买了简体中文版。

正如原出版者在出版前言中提及的,"希望透过语译逐层深入文言,同时有了基本的中华文化体认之后,因自信而自尊而自强。"我们引进此书,也是希望以此来唤起人们对《史记》兴趣,进而能更好地去阅读原文,为普及《史记》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简介

龙宇纯,安徽望江人,1928年生,曾任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又借调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现任台湾大学教授,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治中国语文,著有专书及论文数十种。 罗宗涛,1938年生,广东潮安人,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

目录

出版前

体例

译者签名及小传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六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八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卷十一 孝景帝本纪第十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史记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史记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史记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史记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史记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记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史记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记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记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记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

史记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记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史记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记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记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记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

在线预览

白话史记序

司马迁的《史记》,贯穿经传,整理诸子百家,纂述了三代而下以至其当代的史事,为我中华民族保存了纪元前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这一巨著,是先秦所有典籍无可相比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家的历史文化,必读《史记》,但因其文字古质,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不易读通的。尤以今时学术分科,除专门文史学研究者外,有能力读此书的更少了。

四十年前即有人倡议将《史记》分段标点,便利读者,这种初步整理工作,至今已经有人作了。进一步的工作,则是将《史记》译为今日通行的白话文,使两千年前的巨著,人人能读而无阻塞,为发扬历史文化,是再好没有的了。可是这一工作,进行起来,非常艰巨,一则《史记》文字本身就有问题,不易译成今语,再则《史记》文字分量多,不是一人精力所能为功的。

现由各大学教授六十余人,以集体的力量,从事迻译,一人为之,力有不胜,各人为之,自较从容。遂以两年的时间,译成此一百六十万字的巨著,不能说不是一大贡献。

今后要使中国历史文化不专属于少数学人的知识,古书今译是最为切要的。或有人以为这样会失去原文的意味,其实不然,只要是认真的译文,不会有"嚼饭与人"之感的。试看佛教东来,其经典莫非译文,并无碍其开宗立派。又如耶稣《圣经》,由希伯来文、希腊文,而有拉丁文的翻译,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又皆是其本国的译文。何况我中国文字,由今语易古语,语法上的困难要少于两个民族的语文迻译。更可注意的,司马迁引《尚书》,即以今文易古语,足见我们伟大的太史公,早已这样作了。可是司马迁这一的观念,并未影响了后人,直到两千年后的今日,因时代的需要,才知道古书今译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己未正月

台静农 于台北龙坡里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嵩山空**的评论:

以前买了一本古文的史记,刚开始靠着兴趣读了一些,不过后来因为领悟不到太多故事情节而放弃了。这次买了白话文的史记,纸张不错,三本书不厚不薄,读起来很舒服。等我研读完后再来分享感受~

2015-05-30 23:44: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历史方面的东西,看很多作家都有引用史记里面的典故,苦于觉得史记原版看不懂,选择了白话文的白话史记。

2016-04-23 22:49:24
来自hx9617**的评论:

前段时间买了一套台湾版的白话资治通鉴,感觉不错, 一直想买套白话史记,在书店看过本书,很不错, ,就等这次搞活动了, 150减50 与 剑桥中国史一并购买 很划算.

2016-05-17 16:07: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感觉翻译的一般,其实有些话用原文说来可能会更容易理解,更上口,但是完全的翻译成了白话,怎么读怎么觉得别扭。没看过原文和别的版本的翻译,看来应该买那种原文和译文对照的最好

2010-06-07 10:28: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由于是多人翻译的,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造成有些看起来顺畅,有些就莫名其妙。个人觉得我们所熟悉的一些成语其实不用翻译也可以,译的太白反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味道,所以还得买上原版重看。

2009-11-08 11:07:36
来自jmwangy**的评论:

司马迁的《史记》绝对的经典,台湾六十位教授的翻译典雅精致,不仅让我们能读懂史记的故事,更能让我们领略文言的魅力,太好了!希望中国人都读一读这样的经典。

2016-06-02 18:06:22
来自太阳天**的评论:

捧着读书是一种态度,我觉得这套白话史记就应该是捧着读的书。司马迁的《史记》就是绝对的经典无需多言,台湾六十位教授的翻译典雅精致,不仅让我们能读懂史记的故事,更能让我们领略文言的魅力,太好了!希望中国人都读一读这样的经典,并感谢各位教授奉献。

2010-10-08 08:43: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白话史记(上中下)白话史记(上中下)史记卷二M夏本纪第二史记卷2三G殷本8纪第三史Q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史记卷五秦本纪第六10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卷白话史记(上中下)世家第五史记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史记卷三十七1G04卫康叔世家第

2016-06-20 15:00:49
来自奔向海**的评论:

书越出越多,经典越来越少,出书的人越来越多,真正有思想的人却并未见多,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验的书才是经典,经过千百年流传的才是经典。大陆因提倡文字的平民化,导致语境失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这套台湾教授翻译的史记,可算经典

2016-11-28 15:15: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白话史记(上中下) 不如把这个版本的《白话史记》和商务印书馆张大可的《史记白话本》(为了辨别以下称《张 史记白话本》)作个对比,因为当当的每次活动这两部书基本上都在一起,并且这两本书的定价一样(128元)打折后的价格(约60元)也基本一样。《张 史记白话本》是上下册的精装本,《白话史记》是上中下三册的平装本,《白话史记》的用纸及印刷清晰度要比《张史记白话本好》,并且字体也要比《张史记白话本》稍微大一些,并且《白话史记》里面有很多插图,《张史记白话本》则没有,《白话史记》是每篇直接的白话译文,《张史记白话本》每篇前面则有作者写的“说明”、“题解”。并且《…

2017-03-26 21:47: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丰富,有人物图片,地理位置标识。便于看文理解。

2017-08-16 09:35:21
来自anais96**的评论:

小时候翻看大爷书架上的史记和资治通鉴,觉得那个难啊,不愧是隔了几千年,完全看不懂也不想看。今收到台湾十四院校六十教授合译的白话史记,刚看第一卷就爱不释手,古书今译,也让更多中华儿女了解国学经典,学习历史文化,不做失根的民族。

2016-12-07 23:56:28
来自5***瓜(**的评论:

这套白话史记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史记的白话译文版本,台湾的国学水平相对大陆本来就高许多,因此这套集60位教授倾力而成的白话史记,也可谓是经典……

2017-06-24 16:05:07
来自法海来**的评论:

好书!拿到手的时候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刚坐到位置上就迫不及待打开,16开本给人感觉很厚重,用来印刷史记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粗略翻阅了一下,内容翔实,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插图,很有观赏性。这个版本的白话史记真是买值了,值得慢慢品读。

2011-06-27 16:30:46
来自刘***9(**的评论:

白话史记(上中下) 内有语句不通和错误,不了解点大概历史很难读通。书太大文字排版稀疏。

2017-04-30 15:18:06
来自1984121**的评论:

也许是自己期望太高,一直都想好好的读读史记,学学古人的智慧,但是又静不下来去慢慢的读文言文,所以,选择了这样的“捷径”,才知道,看似捷径,却使得精华全无。本书拿来如流水账似的翻翻还行,想要领略历史真谛,还得静下心去读原文,快餐文化于史记精髓无缘。

2010-10-12 16:32:44
来自ZACCHEU**的评论: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汉武帝为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策的年代里,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渐趋沉寂,许多作家或皓首穷经,或歌功颂德,其作品多显得思想贫乏或流于一般。唯有司马迁超世拔俗,格调独标,以他的反抗精神和创造精神,写成一部彪炳千古、辉耀百代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这就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而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和传记体文学的光辉范例,也奠定了司马迁在史学和文学领域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2008-11-03 16:05:40
来自北水布**的评论:

今后要使中国历史文化不专属于少数学人的知识,古书今译是最为切要的。或有人以为这样会失去原文的意味,其实不然,只要是认真的译文,不会有“嚼饭与人”之感的。试看佛教东来,其经典莫非译文,并无碍其开宗立派。又如耶稣《圣经》,由希伯来文、希腊文,而有拉丁文的翻译,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又皆是其本国的译文。何况我中国文字,由今语易古语,语法上的困难要少于两个民族的语文迻译。更可注意的,司马迁引《尚书》,即以今文易古语,足见我们伟大的太史公,早已这样作了。可是司马迁这一卓越的观念,并未影响了后人,直到两千年后的今日,因时代的需要,才知道古…

2007-11-20 17:50:48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