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无上光荣图书
人气:41

无上光荣

14年抗战开端!继禁书《雪白血红》后,作家张正隆再写东北。穷尽85年来亲历者资料,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历史关键人物和普通抗日军民的交叉视角,重新发现、矫正历史。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纪实文学  
  • 作者:[张正隆]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5337500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
  • 印刷时间:2015-09-30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随着亲历者的渐少,历史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但我们从来就不应该忘记!

无上光荣》以中日双方亲历者的回忆及珍贵历史图片史料为基础,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悲壮惨烈的过程。从不抵抗政策到江桥打响中国抗战枪;从明知胜利无望到仍然奋力一战;从溃败千里,奸人立现到遍燃抗日烽火的血肉长城……东北大地,从未有过 如此的震动。

历史告诉每一个人,无论这个世界怎样风云变幻,多么千难万难,要紧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国家强大了,就能享有和平和安宁,拥有光明和光荣。强国强军,钱包要鼓,拳头要硬,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任何综合国力都不可忽视精神的力量。

而打造精神的力量,筑起我们新的长城,那基石应该是一个比较清明的社会。

白山黑水间迸发出的无上力量,遍传中华大地,唤醒四万万同胞。

编辑推荐

无上光荣》是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历时5年之久写作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全书洋溢着浓烈的家国情怀,以为数不多的中日亲历者留给历史的声音为基准,辅以及其珍贵的未公开珍贵图片史料,还原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复杂局势的历史现场。然而,作者并未止步于此,张正隆在谈到此书的创作时说道:

一,历史不容忘记,真实的历史需要更多的人去挖掘、去呈现。

二,以史为鉴,不应该是一句大话、空话。从看历史到懂历史,这个过程需要吸收、提炼。

而能称得上无上光荣的,就是一种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这种精神只能是来自于勇于抵抗,推动历史前进的民众。

作者简介

张正隆,1947年出生。我国著名军旅作家,中国共产党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英雄城》《枪杆子1949》《中国1946》《一将难求》等。长篇报告文学《血情》获第三届解放军文艺奖及中国报告文学505杯奖,另有10余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获军内外省军级以上报刊作品奖。张正隆的每一本书,都能在读者中形成口碑,他严谨、写实的作风一直为读者所认可和推崇。

目录

第1章 军人较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不抵抗之夜

缘何不抵抗

如果抵抗了

东北没有奇迹

第2章 打起来再说,坚决抵抗

及时支伪军

军人守土有责

哪管东师入沈阳

江桥及时枪

第3章 为国家争地位,为民族争人格

马占山来了

日本人的交涉

上起刺刀来

先我同胞而赴国难

血性嫩江

日军陷入“苦战”

第4章 能被打死,不能被吓死

99挺机枪

军魂马占山

跳动的中国心

不能甩开膀子的抗战

第5章 江桥孤军,血战到底

日军“饮泣”求援

一道防线

多门亲自督战

死守,勿

被击毙的小多门

第6章 时局日艰,沧海横流

说客板垣征四郎

赵仲仁念念有词

韩云阶算个什么东西

张学良不回来了

马占山的“急救法子”

谢珂无力回天

历史就这么写下了

第7章 不斩楼兰,誓不生还

马占山跑了

嫩江水照得见灵魂

打日本就是好样的

马占山又死了

义勇军进行曲

生死荣辱

第8章 这里是中国,这里在抗战

谢珂再举战旗

东北民众救国军

只有男儿

雄关何处是长城

流浪的老五团

第9章 冒着炮火,万众一心

环壕英烈墓

防人之心不可无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死守,勿

林义秀在回忆录中写道,“十八日夜十二时许到达昂昂溪车站……十九日午前二时许,我们在站长室的桌子上就寝。当时站台上躺着日本兵和中国兵的尸体。午前十时我们进入大民屯,见到步兵第三旅团副官沋本一磨走了过来。我问沋本君一向可好?他回答:‘噢,真是万幸,捡了一条命!’”

炮弹撕裂空气,发出糁人的啸音,在蓝天下划着各种不同的抛物线。如果位置合适,能够看到飞行中的迫击炮弹,一群群像老鸹似的。顷刻间土石飞迸,天摇地晃,白雪覆盖的大地,就现出一片片扎眼的黑色。240毫米重炮炮弹砸在冻土上格外有震撼力,烟尘散后一个二三十米见方的大坑,第二年雨季就成了一个个水泡子。

九一八事变,日军攻击北大营,240毫米重炮首次亮相,没有出动飞机、坦克。这回什么都有了,包括日本造的八八式、甲式四型和纽包儿,前面说了,有的飞机就是把原来的“青天白日”徽记涂抹成了“膏药”。至于那隆隆驰来的法国雷诺轻型坦克,明明白白就是东北军的,驻扎北大营的东北军王牌第7旅的。

被炮弹、炸弹击中的工事,沙石木料连同血肉飞上天去。被震塌了的,官兵从里面拱出来,噗噗地吐着嘴里的沙土,红了眼睛,殊死抵抗。以往短兵相接了,大炮不能上刺刀,飞机也不能到地面上冲锋,就人对人地跟日军拼杀。这回坦克上来了,这种钢铁巨兽、“陆战之王”,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开头真拿它没有办法,后来就用炸药把它变成死王八。

有陈觉老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日军侵占黑龙江之经过》中,这样描述16日的三间房大战:

日军飞机、骑兵、步兵联队、重炮联队,约四千余人,齐向我军猛扑,我军奋死抵抗,但因军械差关系,前哨军死伤甚多,双方鏖战之烈,为后来所罕见。日军见我猛抗,飞机队乃全体出动,约四、五十架,联翼飞抵交战阵地,意图实施猛炸。我军因无防御器械,方欲引退,幸突起大风,愈刮愈紧,战场上士兵直不能睁眼,日飞机所投炸弹,遂均无效果。骑、步兵亦因风大,尘土飞扬,陷于混战中。至午后四时许,日军不支,遂引退。又同日下午二时,三间房前方阵地,亦有日机四架,在我军防线上飞翔,当在我右翼投炸弹三十余枚,我军死伤甚众。日骑兵步兵两联队,亦乘机向我猛攻,激战三时许,日军又退。

连日天气晴朗,16日气温骤然降至零下20来度,日军已经难以承受,再“突起大风”就更受不了了。

无风零下20度不觉太冷,有风零下10度就苦不堪言。狂风吹透衣裤,拼命劫掠热量,脸像针扎刀割似的。黑龙江有名的“大烟泡”一刮,天昏地暗,睁不开眼,迈不动脚。位于北纬47度的齐齐哈尔,成为这个星球上同纬度最冷的地方,就是风大,“风从卜奎来”嘛。16日这场大风,应该是1931年入冬后的及时场“大烟泡”,天地间被狂风卷扬的雪烟和吼啸填塞了,日军哪见过这种阵势呀?而省防军的绝大多数官兵,可是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适应性训练”。而且所有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一方,都天然地喜欢在这种天候环境中与对手混战。

更要命的是,省防军全副冬装,张海鹏伪军也穿戴停当,本来就不抗冻的日军还一身单薄的秋装。

这个季节的黑龙江,零下20来度挺正常的,16日姗姗来迟已经挺照顾日军的了。北满的天气说变就变,也应在意料之中,林义秀之类早已把天候地理搞得一清二楚。倒霉大佐滨本根本没把对手放在眼里,以为皇军出马,甚至不用打就过去了。多门不敢怠慢,着急上火的是调兵遣将,速战速决,重拳捶击,进了齐齐哈尔什么都好办了。结果是19日进城后,把棉衣、棉帽和棉鞋、毡靴抢购一空。

通常易冻伤的部位是手脚和脸,这回日军约千人冻伤,多数是头,日本人称“钢盔头”。钢盔是护头的,却不是御寒物,倒像扣了顶冰帽子。这种气温,手碰上铁器就粘住了,一拽掉层皮。那钢盔薄薄一层衬里,冲锋退却出点汗,粘上没粘上都够呛。人冻伤初始会感觉疼,无痛感时就不好办了。战斗紧张激烈,那人像打了鸡血似的,还能感觉什么呀?打完仗进屋歇歇吧,摘下钢盔,连头发带头皮都下来了。

三间房大战,土地爷不给力,老天爷全力以赴,而且关键时刻发威,帮了大忙。

17日,气温再降,低达零下24度,上午风速每秒约15米。多门知道时间不是他的朋友,愈发速胜心切,加强空地火力,一波又一波发起猛攻,夜以继日。

陈觉老先生在文章中写道:

十七日夜十时许日军八千余,向洮昂路附近及时道防线骑兵右翼猛攻,守该地为我骑兵两团,竭全团之力抵御。十二时后,日军新自朝鲜开来之混成旅团两联队赶到,加入猛攻,并以坦克车四辆,掩护手提机关枪队,压迫我战壕重炮,复藉流光弹指挥炮击方向,我军不能固守战壕,乃出壕迎战。两军混战至于肉搏,我军死伤极众,兵士流血支拒。

屯垦旅防守的左翼,为日军主攻方向,倾泻的钢铁最多。工事被毁,官兵简单挖个掩体、散兵坑,或者趴在弹坑里,向冲上来的敌人射击。

1团组织敢死队,各连自告奋勇,每营挑选30名精壮士兵,携带炸药,专门对付坦克,或阵地被突破时抢上去封堵缺口。战至18日,敢死队全部战死。

笔者看到好多文章,写到身上捆着炸药的士兵,迎着坦克冲了上去——仅此而已。

步2旅4团阵地上弹雨如织,团长吴德林颈部重伤,血流不止,仍大呼顶住、顶住。

激战中,步3旅5团团长李青山,发现自己的连襟、2营营长刘德胜躲在掩蔽部里,不出来指挥战斗,当即将其撤职(一说是“正法”),由2连连长李瑞福营长。李瑞福在随后的战斗中牺牲(一说是掩护部队撤退时,被敌包围,眼看被俘,举枪自杀)。

正面拉开架势死顶硬抗,侧翼也挥动下一小臂。

马占山在写于1934年4月的《关于日军侵占齐齐哈尔经过的报告》中,说:

侦知敌军司令部设在大兴屯附近,当派涂团长全胜所部由翼侧迂回向该司令部袭击,敌人因其后方感受威胁,遂撤兵救援,以之正面火力稍减,我步兵乃乘机出击,猛冲数次,终以敌机枪火力炽盛,未克奏功。然敌我已伤亡无算,我奇袭部队因敌方有援未能完成任务,烧敌辎重甚多,亦足予敌人以重大打击。

奇袭敌军司令部,应该是三间房大战中最重要的一个举动了,派去两个团、一个旅乃至更多的骑兵部队,一举打掉敌人的首脑机关,对战局会是一种什么影响、震撼?可既然“只准防御,不得攻击”,打的是“正正堂堂”的阵地战,奇袭不成也就不足为奇了。

骑1旅团长蕯力布,一个彪壮的蒙古族汉子胸部中弹时,营级军官已尽数伤亡,连长邓文挺身而出,指挥。

仗打到这份儿上,也就剩一个字“撤”了。

从九一八事变时敌我兵力,到江桥战役双方集结兵力、伤亡数字,所见作品、资料多有不同,有的还出入很大。

无论出入多大,嫩江支队加上张海鹏伪军,与省防军当时投入的兵力,应该说大体相当。待到三间房大战,日军在数量上也占优势了。

你增加一个大队,我调上来一个团,张学良的东北军乃至中国军队,跟日军拼消耗没问题。可三间房之战,即便日军依然是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马占山也耗不起了,迟早有无兵可调的时候。

省防军三个步兵旅,每旅编制两个团,步3旅还步、骑各一。都驻防国境地带,不可能全部调往前线,算上卫队团,实际参战只有四个团。要不是屯垦旅赶来,三间房能否再守,也是个问号。而从11月16日开始,马占山能够调往前线的援军,都是事变后由地方保安团改编的部队了。

马占山说,16日“我军伤亡甚众”,17日“伤亡尤大”,18日“伤亡枕藉”。

三间房之战,日军调集的是新锐的生力军,而省防军、屯垦军虽然旅团番号不少,已是伤亡惨重的残破之师。由保安团匆忙改编的独立团,装备更差,官兵从未经过战阵,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打压、冲撞下,又有几多战斗力?

尽管火炮数量、口径与对手根本不成比例,省防军和屯垦军的一个炮兵团和一个炮兵营,一直在奋力还击。炮兵是敌人的重点打击目标,伤亡率应该不比步兵小。

马占山《关于日军侵占齐齐哈尔经过的报告》中说:“综计是役我军徐宝珍、吴德林、蕯力布三团长及营长等伤亡官兵(似应为“军官”)245名,连同兵士约5000余名。敌军死伤约在4000名左右,冻伤约数百名,其校官死者亦不少。”

还有说法:“敌方伤亡人数保守估算3000人左右(包括张海鹏部,其中日军伤亡1000余人),我守军伤亡人数约5000余名。”

这样的数字,应该比较接近事实。

“饬死守,勿退却”,是不是就打光了?

19日凌晨,马占山发表退出省城通电:

兹为俯顺舆情,尊重“国联”,暂行退避相当地带,静候公理之解决。

18日,林义秀奉命从沈阳乘飞机到泰来,然后乘火车、装甲车、汽车,一路追赶、寻找第2师团司令部,要向多门传达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十八日夜十二时许到达昂昂溪车站”,“十九日午前二时许,我们在站长室的桌子上就寝。当时站台上躺着日本兵和中国兵的尸体”。

“午前十时我们进入大民屯”,见到“步兵第三旅团副官沋本一磨走了过来。我问沋本君一向可好?他回答:‘噢,真是万幸,捡了一条命!’”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young1a**的评论:

虽然还没看估计会喜欢,买书,时机很重要,感谢网站

2015-12-18 11:48:32
来自yanshch**的评论:

张正隆的故事讲的很好,很吸引人,能使人一口气读下去,青年社的书也印得一级棒。

2015-11-25 11:13: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张、印刷很好,快递不错,速度很快,书是正品,内容正是我要看的,物有所值,还是当当自营值得信赖!

2015-10-15 07:27: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为国家争地位,为民族争人格。真是一部体现真实历史的好书。

2015-10-30 21:49:14
来自好吧好**的评论:

有些图片在国内的历史书上看过,有些确实没看过。总体感觉还不错,给爸爸买的。

2015-10-08 22:11:39
来自成功囧**的评论:

老张的书,没得说,一个字,好~再说一句——了解真正的历史真相,是消除愚昧和无知的唯一方法!

2015-10-08 16:37: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真实场景再现,比较公正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史实,很不错

2016-01-28 10:21:32
来自佐藤美**的评论:

这封面的用纸好有感觉,毛体啊,哈哈。第一眼看上去像红宝书,不过内容不错,披露了一些历史真相。喜欢,

2015-09-30 08:57:30
来自三朵向**的评论:

雪白血红作者新作啊,果断下单。看着不解气,越看越生气。中国就是被这帮子汉奸给祸害的。马占山好样的,张正隆的书非常写实。

2015-09-25 11:25:47
来自南瓜瓜**的评论:

快递很迅速,封面用纸超赞!马上十一了,送给老爸做礼物的,老人家就爱看这个。自己也看了看,了解历史很重要

2015-09-25 09:45: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比较好看的军事小说。一开始以为是精装的,结果不是。内容还可以。大32开,有塑封。适合打发时间看看。推荐购买。

2015-12-27 18:40:35
来自老态不**的评论:

张正隆敢于说真话,以前都说张学良有民族大义,逼蒋抗日。其实就是他放弃了东北。好书,好看

2015-09-25 09:22: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许多历史图片第一次看到。以前张老的书历史 图片并不多见

2015-10-12 11:21: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超级快 上午拍的 傍晚就收到了 从天津到北京真是神速 纸张印刷非常好 是正版

2016-10-25 12:08:43
来自冰凌果**的评论:

这里是中国,这里是抗战,继《雪白血红》之后张正隆再战东北!

2015-09-25 09:37:31
来自江南妖**的评论:

张正隆曾经有个神作《雪白血红》好像被禁了吧,只要是打鬼子就是好样的,就是光荣。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2015-09-28 22:21: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希望了解那段历史,没经历过,只能从书中知道,爸妈也很喜欢看。

2016-10-30 21:46:34
来自三等功**的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老话说了千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老师的这本书是边写历史边反省。期待这本书能被更多地人读到。

2015-10-08 09:31: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对江桥抗战有了大概的了解,张老师有自己的看法,值得我学习。

2015-11-17 08:28:1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当当的书质量好,送货快,这本书的内容很好,推荐给大家。

2017-05-26 22:11:10
来自藏书万**的评论:

张正隆的作品始终是我的最爱,这本【【无上光荣】】毫无例外的令我喜欢,真的很好!期待张老师的大作继续问世,给我们带来阅读的享受。谢谢张正隆!

2015-09-13 17:12:28
来自书香宅**的评论:

张正隆的作品纪实性强,总是从历史的尘埃中捕捉人性的光辉。 视角独特,让人回味,催人思考!

2016-11-18 03:44: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书,可以正确的看待那个历史时刻,中国人民的节气和转折点,值得一看

2016-11-09 21:43: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张正隆又一代表作,对1931年抗战爆发前后的东北黑土地上的描写,推荐。

2017-09-01 15:07:05
来自疏不远**的评论:

泣血历史悲伤泪,打响抗战第一枪。以前的教育就是害人,明明是抗战打了14年,非要说8年,还好这次阅兵给纠正过来了。书很好!当当服务也到位

2015-10-08 09:22:05
来自大材小**的评论:

国不强大、不团结,便导致那些图谋不轨的侵略者趁虚而入。日本军对东北三省垂涎已久,于是便有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有了东北一系列惨案的发生,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015-10-08 12:52:46
来自这昵称**的评论:

以前学历史,总感觉九一八都是蒋的错,张学良虽然没抵抗,但所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充其量他就是个愚忠。再然后西安事变,张学良逼蒋抗日,又觉得他是民族英雄。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张学良误国啊!有枪有人,就是不打,这样的孬种算什么大英雄?

2015-09-28 09:26:00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