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具有可读性,且从内容到寓意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层次的作品。主人公卢里在种族、性、中年、亲情种种漩涡中载浮载沉,小说命名"耻",其为"道德之耻"(卢里的数桩风流韵事所指的道德堕落),"个人之耻"(女儿遭强暴抢劫),"历史之耻"(身为殖民者或其后代的白人很终"沦落"到要以名誉和身体为代价,在当地黑人的庇护下生存)。小说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矛盾和往日的种族冲突,触及了当代对浪漫激情与伦理道德的态度。
本书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重要作品。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戴维 卢里因与一位女学生的艳遇而被逐出学界。他躲避在25岁的女儿露西的农场里,却无法与女儿沟通,还得与从前不屑一顾的人打交道,干从前不愿干的活。不久,农场遭黑人抢劫,女儿被黑人强奸……终成了黑人雇工的小老婆!小说中一个个严酷的片断都因偶然事件和出乎意料而引人入胜。身为南非人的作者凭此力作,地第二次获得英国高文学奖——布克奖,足见这部小说艺术上撼人心魄的魅力。
他觉得,对自己这样年纪五十二岁、结过婚又离了婚的男人来说,性需求的问题可算是解决得相当不错了。每周四下午,他驱车赶往格林角。准两点,他按下温莎公寓楼进口处的按钮,报上自家姓名,走进公寓。在113号房门口等着他的是索拉娅。他径直走进气味温馨、灯光柔和的卧室,脱去衣服。索拉娅从卫生间走出来,任浴衣从自己身上滑下,钻进被单,在他身边躺下。"你想我了吗?"她问道。"一直都想着哪。"他回答。他轻轻抚摩着她蜂蜜色的、未经阳光侵晒的肉体;他展开她的双腿和胳膊,吻她的乳房;两人做爱。
索拉娅身材高挑纤长,一头长长的乌发,一对水汪汪的深色眼睛。从年龄上说,他足以做她的父亲,可真要从年龄上说,十二岁就可以当父亲了。他成为她的顾客已经有一年多了,而且觉得她令自己心满意足。在荒芜的一周时间里,星期四成了一块luxe et volupte的绿洲。
索拉娅在床上并不热情奔放。事实上,她的性情倒是相当平静,既平静又温顺。从她平时发表出来的看法看,她甚至还有点道学气,不由人不吃惊。见了公共海滩上袒胸露乳(她把乳房称作"里边的")的游客,她十分反感;她认为应当把在街头滋事的小流氓一个个抓起来,强迫他们清扫街道。至于她如何协调这样的观点和她自己所从事的行当,他从来不问。
由于他在她身上获得了满足,由于这种满足感从不减退,他内心深处对她渐渐有了一种激情。他认为,这激情也多少唤起了对方的回应。激情不一定就是爱,但至少与爱挨得很近。他们的事儿除了开头显得没什么前途,他们两个一直很幸运:他居然找得到她,她也居然找得到他。
他很清楚,自己的这种情感有点自鸣得意,甚至有些对女人过于疼爱,但他还是把自己放纵于这样的情感之中。
每次九十分钟的会面,他付她四百卢比,其中一半是支付给上选伴侣公司的。让他们得这么大的份额似乎有点可惜,但他们占有113号寓所和温莎公寓中其他套间,在一定意义上,他们也占有索拉娅,占有索拉娅的这一部分,占有索拉娅的这一部分功能。
他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想过,让她在能由自己支配的时问里来看他。他很想和她共度一个晚上,也许还是一整夜。不过决不会超过第二天天亮。他很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决不会留她到第二天天亮以后,以免她一走,丢下他独自一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烦躁不安。
这就是他的性情,而且这样的性情也改变不了了。到了这把年纪,要改几乎不可能。他的性情已经定型,改不了了。首先是那一头脑壳,其次就是这一腔性情,这是人身上很顽硬的两个部分。
随性情而为吧。这不是哲学说教,他可不会用这样的名义来抬高性情。这是一条戒律,像圣本尼迪克特戒律一样。
他身体健康,头脑清醒。从职业上说他是,或者说一直是一名学者,学术上的事情仍然时不时地在他的生活中占着主要地位。他花销从不超出收入,使性从不越过极限,动情从不趋向过分。他快乐吗?从许多方面看,不错,他认为自己很快乐。然而,他从没有忘记《俄狄浦斯王》很后的那句合唱台词:人不死,何言福?
在性事方面,他虽性情急切,却从不热烈。要是让他挑一个图腾,他准挑蛇。依他的想像,他同索拉娅性交时一定像蛇在交配:时间拖得很长,相当投入,但却有些心不在焉,即使在挑选潮的时候也显得兴味索然。
索拉娅的图腾也是一条蛇?毫无疑问,同别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就成了另一个女人:女人多变。然而在性情这一层上,她同他之相像,要装是肯定装不出来的。
虽然从职业上说她属于水性杨花的女人,但他依然信任她,这当然是有限度的。两人会面的时候,他同她说起话来略有一些无拘束的感觉,偶尔甚至可以无所顾忌。她对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了如指掌。她知道他结过两次婚,知道他有个女儿,了解他女儿生活中的起伏跌宕。他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她也知道。
对于自己在温莎公寓之外的生活,索拉娅从来就闭口不谈。索拉娅这个名字并不是她的真名,对这一点他十分肯定。从某些迹象上看,她生过一个,也许是几个孩子。很可能她根本就不是以这一行为生的。也许她不过每周替公司干一两个下午,其余时间则在郊外,在赖兰兹或阿思隆,过着体面的生活。这对一个穆斯林来说的确不寻常,不过眼前这世界,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关于自己的工作,他对她谈得很少,不想让她听得生厌。他在开普技术大学谋生,就是从前的开普敦大学学院。他曾经是现代语言教授,在院系合理化调整过程中,古典与现代语言系被调整掉了,他便成了传播学副教授。像所有调整下来的人员一样,他每年可以开设一门特殊专业课程,而不论该课程有多少学生选修,因为这样做有助于保持教师的精神面貌。今年,他开了一门论浪漫主义诗人的课,另外还教两门课:传播学101"传播技巧"和传播学201"不错传播技巧"。
尽管每天都要往自己的新学科上投下好几个小时,他依然觉得传播学101手册所表述的靠前前提很荒谬:"人类社会创造语言以使我们能将思维、感觉和愿望在相互之间传达。"他自己的观点是,有声语言的起源在歌唱,而歌唱之起源盖因人类灵魂涵盖太泛而又空洞无物,需要用声音来充实一下。不过他没有公开这样对学生说过。
……
印刷精美,有空再拜读
被作者冷静沉着的叙事手法和用词所深深吸引;故事算不上曲折,但每一件发生的事情都可触动人心,让读者对早已习惯的某些概念重新思考;很少有书籍从第一句话就开始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