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反社会的人图书
人气:47

反社会的人

"德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逐渐分化瓦解的过程中",该观点绝非耸人听闻。本书作者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了德国社会结构中日益壮大的两端:只占德国人口1%的财富阶层如何通过资本市场不劳而获,却拥有社会总财富的36%;...

内容简介

"德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逐渐分化瓦解的过程中",该观点绝非耸人听闻。本书作者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了德国社会结构中日益壮大的两端:只占德国人口1%的财富阶层如何通过资本市场不劳而获,却拥有社会总财富的36%;靠社会救济生存的庞大失业人群如何发展出其独有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这两个在德国社会构成中日渐孤立的群体又是怎样促使金融和社会救助行业得以畸形地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德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而谁来为德国的金融危机和巨大的社会福利支出买单?答案只能是依然代表着德国精神的中产阶级。

曾经让德国人引以为傲的社会制度是否已走向歧途?它的出路又在何方?这需要读者自己在本书中寻找答案。

编辑推荐

2012德国《明镜周刊》畅销图书

一部让中国人吃惊的现实德国读本!

德国歌德学院强势推荐!

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如何搞垮德国,而谁又在从中获利?

被神化的德国社会制度是否已走向歧途?它的出路又在何方?

作者简介

[德] 瓦尔特伍伦韦伯(Walter Wüllenweber)著

瓦尔特伍伦韦伯(Walter Wüllenweber),自1995年起为《明星报》撰稿。2005年获得德国社会奖,2007年获得年度记者奖。两次提名亨利?纳能奖,三次提名艾贡?埃尔文?克什奖。

李欣 译

李欣,男,1980年出生,现居杭州。毕业于德国明斯特大学,主修日耳曼文学和欧洲美术史专业。2009年回国后从事过不同职业,曾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历史类文章。

目录

及时章 上层阶级

不为人知的上层阶级

工资收入只属于门外汉

向上的再分配

隐蔽的享乐主义

去政治化的上层阶级

退入平行社会

精英工厂

过于集中的财富意味着危险

从企业家变为投资者

机会均等的童话

德国是富人的纳税绿洲

对富人征税

上层阶级的手段

将财富转向基金会

遗产才是通向真正财富的王道

第二章 下层阶级

贫穷的教条主义

对词汇的争议

消除贫困的百年战争

谁是下层阶级

你的工作代表了你是谁

你吃什么代表了你是谁

你练习什么代表了你是谁

你的居住环境代表了你是谁

你如何去爱代表了你是谁

你如何抚养孩子代表了你是谁

你看什么频道代表了你是谁

你父母的出身代表不了你是谁

政府的失职

充当家长的政府

社会福利代替教育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无法提供帮助的救济

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破产

第三章 在聚居区里

旁门左道成为上下阶级的生活常态

作为经济因素的平行社会

上层与下层阶级的不劳而获

中产阶级选择视而不见

富人和穷人的新自由主义

上层和下层阶级导致了政府负债

个别利益的优先权

第四章 社会救助行业

从救助者到德国经济中最庞大的产业

社会救助产业的始作俑者:失业者经济

淘金潮:救助行业是新的克朗代克河

儿童与青少年救助成为市场增长点

残疾人救助市场的增长

西装革履的社会救助者

公益性促成的增长

通过剥削完成增长

社会救助产业没有上限的增长

对社会救助产业的投降

政府的监管失利

利益冲突作为组织原则

从院外游说直接进入议会

第五章 金融行业

几十亿的交易在几微秒内完成

当富人过于富有

货币爆炸

从不幸中牟利

金钱的秘笈

将破产作为武器

大爆炸中的权利交替

非民主的、非社会性的、反资本主义的存在

第六章 巨人们

平行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奇迹

无为的政府

对民主体制的狂妄态度

结束语

在线预览

"下层阶级"这个概念谁都能理解,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成为了禁忌。长期以来,政治中立性原则要求人们对它闭口不提。然而这个情况正在逐渐改变。又有哪些人属于所谓的"上层阶级"?是仍住在历史街区的旧知识分子还是大型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难道只有亿万富翁才够资格?又或是普通高收入者也能被算在其中?在德国,一场关于如何定义"贫穷"和"富有"的争论已经尘埃落定,然而这两个看似单纯的表达形式背后却隐藏着特定的意识形态。"贫穷"和"富有"已成为了政治斗争用语。在关于德国社会现实的讨论中,这两个概念非但无助于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失语现象,反而把德国社会问题的成因归结到了"人均纯收入"这一狭隘的层面上。与此同时,其作为武断的标准又把社会中的大多数简单地划分为穷人或富人,而理应作为社会常态存在的中间人群却在日益减少。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a曾说过:"对于一无所知的事情,人们应当保持沉默。"正因如此,对于同时在德国社会结构的两极发生着的巨大变化,至今无人展开讨论。对探讨对象的一无所知往往导致这类讨论在尚未开始时就注定夭折。作为社会凝聚力瓦解的前兆,下层,甚至上层阶级纷纷退缩到各自的平行世界。而人们却一直在回避这一威胁。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德国社会结构中的这两类人群知之甚少。当然无知并不是的障眼法,阻碍人们认识这个新兴阶级社会的还有习惯性思维。东部和西部的德国人早已不习惯以阶级来划他们所处的社会。统一之前的东德人活在"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假象中。而西德人则相信当时的联邦德国正朝着"均质化的中产阶级社会"发展。"不管怎样大家都是中产阶级"这一观念在如今西德人的意识里依然根深蒂固。对于其他主要欧美国家的人民来说,认识到社会阶级的存在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如今的德国人在这方面却显得缺乏经验。对于中产阶级社会狭隘的固着遮挡了他们的视线,使其难以察觉到德国社会正在经历的转变,因为这种转变首先就发生在德国下层和上层阶级中。因此,本书的及时部分将关注以下的问题:他们究竟是谁?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有哪些主要特征?从而向读者揭示:长期以来人们脑海中对于这两个社会阶层的印象大都来自谣传和误解,现实情况则与之大相径庭。

上层阶级是否仍然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担当着社会生产力的骨干角色?事实是那些过去的企业奠基人及开拓者早已完成转型,变成了纯粹的投资者。他们现在更喜欢在高风险的金融投资领域用资本获取更多的资本。德国的财富精英们也绝非像他们宣称的那样被税收压得喘不过气来。恰恰相反,他们厚实的肩膀上仅仅承担着微不足道的税赋。维持国家日常运作的经济重任则转由辛勤的中产阶级纳税人来承担。在过去十年中,上亿欧元的财富被转移到了金字塔的顶端。但为何如此巨大的财富转移时至今日仍不为社会所察觉?这应当归咎于上层阶级在自身习性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受世人瞩目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特权。不论是剧院里高高在上的包厢还是主席台的中间席位,显眼的位子总是属于位高权重的人。然而如今的上层阶级却更愿意生活在外人无从窥探的平行世界里。他们只会在互相之间展示其财富。在外界看来,德国的富人们就像根本不存在一样。

在过去的一年中,包括我在内,不论是记者还是研究人员都无法成功地观察到德国财富阶层的真实状态。然而最近的金融危机却提醒了世人:一小群极端富有者的贪欲已经威胁到了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准。因此,不论上层阶级如何百般地抵制,其价值观和行为都有必要成为公共探讨的主题。相对于上层阶级,下层阶级倒是活得不藏不掖。早在十年前,我成为了首批对这一新兴社会阶层进行报导的记者之一,并在之后的数年间对这个尚不为人所了解的社会阶层进行了大量的采访研究。我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对下层阶级的印象仍停留在那些老生常谈、空穴来风的故事或是个别利益集团别有用心的不实宣传上。人们不会想到,物质的匮乏如今和下层阶级的日常生活根本扯不上关系,游戏机、智能电话、电脑和电视娱乐节目才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早已战胜了匮乏的物质生活。德国的穷人可以说有的是钱。尽管如此,下层阶级所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却是真实且残酷的,而这种不公正性的根源及广度绝非"贫穷"一词所能概括。下层阶级被剥夺的是一种宝贵的社会参与性。较之金钱的匮乏,受教育机会的缺失才是下层阶级的主要标志。匮乏的教育机会几乎可以说是一切相关问题的根源,包括失业、健康以及抚养后代时的力不从心。下层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区别并非收入水平,文化上的差异才是横跨在两者之间的鸿沟。若单纯以贫富差距作为衡量标准,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群体。但事实上我们通过观察却能发现,二者拥有极其相似的发展轨迹。德国的社会结构目前正处在瓦解的过程中,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不约而同地撤回到各自的平行世界中,极力避免与中间社会人群的接触。他们就像从两端同时燃烧的蜡烛一样将自己从德国社会的主体中分离出来。这种行为就是上层与下层阶级之间显著且危险的共同点,它正从社会的边缘朝中心腐蚀着德国。

绩效观念对于德国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它不光是富足生活和优越社会福利的保障,更是德国价值体系的支撑。然而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却发展出了各自独有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并与主流社会的认同渐行渐远,这使得对生产绩效的追求失去往日的意义。因为对于以上两个阶级来说,工作所得并非其典型的经济来源。上层阶级通过毫不费力的资本投资获取财富,而下层阶级则基本依靠社会救济拨款来维持生活。有别于中产阶级,生产绩效对这两个生活在平行社会中的阶级来说丝毫不具备同等的意义。社会学家注意到,这两个社会阶级的成员几乎已无法意识到付出劳动与获得成功之间的因果关系上层阶级视成功为理所当然的结果。下层阶级则缺乏通过付出努力而获取成功的经历。这就使得各种缺乏诚信的手段在两个阶层获得了极大的生存空间。蓬勃发展的税收规避行业正在帮助上层阶级较大限度地逃避纳税。而下层阶级也在社会福利法规制度的丛林中发挥着自身的创造性,尽其所能地不劳而获。可以说,善于寻找和利用法律漏洞正日渐成为这两个社会阶层所特有的标志。而德国政府却在经济上资助了这种社会离心运动的发展。中产阶级基本上是在独自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其缴纳的高额税收既化解了财富阶层金融投机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又保障了下层阶级坐享各种社会福利。他们既为有钱人的财富提供了保护伞,又承担着人人受益的社会福利体系。可以说中产阶级在同时供养着上层和下层阶级。

中产阶级的财富被转移到社会的两端并非发生在一夜之间,其背后是强大利益集团的支撑。金融行业依靠上层阶级的投机行为获利,社会福利产业则是下层阶级生活形态的始作俑者,他们分别受益于两个正在不断壮大的平行社会。因此,本书的第二部分将

对这两个利益集团着重探讨。但要是有人把这两个行业视为对立的存在,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都对德国社会目前的处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规模,社会福利产业和金融行业可以说是德国经济界的巨人。金融行业控制着德国绝大部分的金钱。社会福利产业作为德国国民经济的及时大产业,拥有超过两百万的从业人员,这几乎是德国汽车制造业人数的三倍。银行家和社会救助者,意味着资本和工作岗位,进而权力。为了在金融危机中挽救德国经济,政府背负了总量足以再完成一次两德统一过程的巨额债务。同时税务局所征收的每5欧元税收中,就有1欧元流入了社会救助产业的账户。这两个行业无疑是德国

经济中较大的吸金者。为此,社会救助产业正在庆祝一个真正的经济奇迹,其发展速度达到了德国总体经济增长的七倍。同时,金融行业也在经历着一个激动人心的繁荣期。货币供应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然而政府财政却从这些发展中一无所获,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巨型行业所享受的税收特权将它们从纳税义务中解放出来,得以将盈利较大程度地占为己有。

值得注意的还有,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曲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约而同地开始垂直攀升。那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德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大规模地解除了对这两个行业的监管。近年来更是几乎放弃了对金融和社会救助产业的控制。德国政府可以说彻底地向其势力举起了白旗。民主社会及其制度的意义在此被漠视,而纳税者也成为了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角色。

媒体评论

瓦尔特伍伦韦伯的书不啻为球场上的解围球。很有可能会引发关于变化的讨论,这场讨论会同时触及到较高层和最下层。

在线经济周报

他的数据不只是来自于统计和官方调查,而且还有自己做的基础调研。因此他的语言十分生动。

德累斯顿新消息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yj00091**的评论:

书很好,内容充实,装帧也不赖。关键是颠覆了以往我们对德国的认识。书中的观点是&;ldquo;德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逐渐分化瓦解的过程中&;rdquo;。作者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了德国社会结构中日益壮大的两端:只占德国人口1%的财富阶层如何通过资本市场不劳而获,却拥有社会总财富的36%;靠社会救济生存的庞大失业人群如何发展出其独有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这两个在德国社会构成中日渐孤立的群体又是怎样促使金融和社会救助行业得以畸形地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德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而谁来为德国的金融危机和巨大的社会福利支出买单?答案只能是依然代表着德国精神的中产阶级…

2014-01-06 16:20: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不错,不过那个封皮那个油墨花的可厉害了,而且纸张感觉是那种盗版的样子

2016-11-29 18:03:34
来自口水仗**的评论:

当当买书价格实惠,遇到双11到货等的久了点。

2016-11-15 11:58: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罗辑思维推荐书目之一,冲着罗胖口沫横飞的讲解,就值得买来看看!

2016-11-11 12:03:27
来自M***r(**的评论:

在朋友推荐下入手,对于社会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

2017-01-13 09:01:22
来自刹那天**的评论:

帮朋友买的,当时没注意多买了一本,跟客服一说,直接退掉,上门取件,赞一个

2016-11-16 08:03: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主题内容很好的一本书,只是书内的部门内容逻辑不是很清晰

2016-11-26 10:50:0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听罗辑思维介绍买的,应了那句俗话,看景不如听景。

2017-02-12 22:22: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是看罗辑思维才买来看看的,很不错,是社科类的书。还没细看。好看追评。

2016-11-13 01:12:5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反社会的人 昨天傍晚定的,现在都拿到货了,书很好,快递也很给力

2017-03-12 14:29: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听了罗胖推荐,买了。罗胖讲的很好,这个书应该不会差。

2017-03-25 23:10:5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罗辑思维罗振宇推荐过的,可能由于时间间隔太长,现在才把书买回来已经没有当初那种迫切的想要一睹为快的感觉了。

2017-10-24 20:48:28
来自你***(**的评论:

反社会的人 买来两天都快看完了,受罗胖推荐。写得很实在,不错!!就是不喜欢这本书的这种字体

2017-01-16 13:09: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一半,听罗胖子然后买的,感觉内容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观点,很好,值得一看

2017-02-03 15:45:02
来自小佩198**的评论:

球场G上的解围球。很有可能会引发关于极端变化的讨论,这场讨论会同时触及到最高Y层和最下层。  在线经济周S反社会的人(

2015-08-06 20:12: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虽然在看罗胖节目的时候已经大致了解了主要观点,但是通读之后还是被深深震撼:1.要努力跳脱所谓“勤劳勇敢”的中产阶级(这个词现在于我已明显不是一个好词了)。2.大而不倒的优越本质在于:在资本主义中赚钱,却有着社会主义的保障。3. 无法触动的行业和社会问题基本全部涉及政商勾结的巨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哪儿哪儿都一样。起码从行业的层面,当商业足够大的时候,必须寻求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庇护。

2016-11-13 21:15:30
来自才俊孟**的评论:

经典社会学著作,读懂反社会类型的人格学意义

2017-07-31 17:14:48
来自金生水**的评论:

这本书是绝对值得推荐的,作者以记者的身份却写出社会学家的内容,不失田野调查的学术性,更不乏创新的观点,内容丰富不说,就单以书名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了。

2017-08-12 11:11:5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虽然在看罗胖节目的时候已经大致了解了主要观点,但是通读之后还是被深深震撼:1.要努力跳脱所谓“勤劳勇敢”的中产阶级(这个词现在于我已明显不是一个好词了)。2.大而不倒的优越本质在于:在资本主义中赚钱,却有着社会主义的保障。3. 无法触动的行业和社会问题基本全部涉及政商勾结的巨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哪儿哪儿都一样。起码从行业的层面,当商业足够大的时候,必须寻求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庇护。

2017-06-15 14:37: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反社会的人反社会的人反社会的人反社会的人反社会的人反社会的人反E社会的T人资者 机4会F均等的童话 德国是富人的纳D税绿洲 对富人G征税 上层阶级的手W段 将财富10转向基金会 遗产才是通反社会8的人:救助行业是新的8克朗代克河6 儿童与青少年救J助成为市场增长点 残疾人救助8市场的增长 西装革履的社会救助推荐语  ★德国《明镜周刊》畅销图书  ★一部让中国人W吃惊的现实德P国读本!  ★德国歌德学院强势I推荐推荐语  ★德国《明镜周刊》畅销图书  ★一部让中国10人吃惊的现实德国读本!  ★德国歌德学院强势推荐推荐语  ★德国《明镜周刊》D畅销图…

2015-12-15 10:36:43
来自t***9(**的评论:

颠覆对德国的传统认知,启迪我们对当下的思考。比阶层分化更危险的是阶层断裂!

2016-12-24 11:03:5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虽然是说德国,可是射影的何不是咱们自己,只有殷鉴别人,才能不重蹈覆辙,这本书真的很有价值。

2017-02-12 17:34:29
来自忽雨儿**的评论:

一直所羡慕的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原来也有如此之多的弊端,确实很震惊。人分三六九等,这在每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在不断思考中国的社会现状。如何看待一个国家的未来,就要看这个国家对教育的态度。

2014-12-08 12:25:0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别被封面骗了,一本好书,独特的角度解读德国社会。

2017-07-15 22:20:53
来自飒***9(**的评论:

逻辑思维推荐的书。不知道德国的现在是不是我们的未来,或者说德国的现在和明末的中国差不多

2017-05-22 16:14: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从此书里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德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牛逼,德国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逐步走向没落,也是欧洲的结局,中国崛起是必然的趋势。

2016-11-24 12:37: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说的是德国正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是低调的会使用金融工具保证自己地位的高端人群对于国家的认同的降低。一方面是吃社保的人群因为社保待遇实在是太高根本走不出现状,也不愿意走出现状,从而导致社会底层固化。这两个阶层的分裂也会逐渐导致德国的社会的价值观层面的解体。

2017-08-08 13:23:43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